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年逾古稀的著名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垂询过大学者周谷城,周老夫子仅以一句话作答:“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养生热”也及时跟进。针对“重术轻道、舍本逐末”的养生现象,我认为中华养生之所以称为养生之道,不称养生之术,是有道理的。养生的灵魂在于悟道、明道、遵道。所谓道,就是规律。大道,就是大规律。那么,养生之道在哪里呢,?在于两个字——顺天。顺天也可称为顺应自然。顺应自然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善饮者寿长     
生活中各种养生之道不胜枚举,诸如“饮食养生”、“情绪养生”、“运动养生”、“书画养生”等,各有其道。笔者提倡推荐的则是“以饮添寿”。下列饮品都与长寿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人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社会上各种养生之道不胜枚举,诸如“饮食养生”、“情绪养生”、“运动养生”、“书画养生”等各有其道。本文介绍的是借助饮料养生的方法,既经济又实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现代养生》在您们精心策划下,改版以后更令人喜爱。有的人说:“不看不知道,一看都说好。”还有的说:“《现代养生》拿在手,养生之道有路走。”好就好在它新鲜、实用,人们爱看、受益。  相似文献   

6.
中医理论将“养生之道”归纳为以下四点:即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原则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有以下七说:  相似文献   

7.
唱歌养生,这怎讲?笔者谈点体会,供追求天然养生法的“劳苦大众”参考。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总在唠叨:“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重要的是健康,健康最可靠的是养生,养生最有效是天然。”于是,天然养生方法成了千千万万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唱歌养生,这怎讲?笔者谈点体会,供追求天然养生法的“劳苦大众”参考。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总在唠叨:“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最重要的是健康,健康最可靠的是养生,养生最有效是天然。”于是,天然养生方法成了千千万万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德龙 《现代养生》2014,(17):45-45
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焦急,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年朋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研究和实践养生之道是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甚至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现在生活这么好,谁不想健健康康地度过晚年呢?其实,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根本是养心——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健康起来了。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阅读。  相似文献   

10.
《长寿》1998,(8)
北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诗人苏轼初识吴复古,一起讨论养生之术。后来就写了一篇《养生论》(见《苏沈良方》卷六)。文中,苏轼提出养生之道惟有“安”与“和”二字为最。这也是苏轼养生心得。  相似文献   

11.
健康长寿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其实,只要养生有道,长命百岁也并非“天方夜谭”。在古代,一提起养生,人们往往会想起道家的遨游山林、怡情爽神、顺其自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儒家也有一套比起道家来更为积极的养生之道。孔子关于养生的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孔子认为,养生之道莫大于养德。养德即修德,培养“上”的品德。“仁”就是爱人、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就是“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意思是对人要温和、恭敬、宽容…  相似文献   

12.
养生联赏析     
我国古代有一些精通养生之道而又富于文采的人,濡墨挥毫,撰写了许多养生对联。这些对联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现信手拈上几副。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成却病才 这是清代洋务派首领、两广总督张之洞写的养生联。它阐明“无求”和“不饱”都是健康的法宝。医学研究证明,限制饮食是延年益寿的有  相似文献   

13.
严双红 《长寿》2009,(12):18-18
许多人认为长寿者能健康长寿.一定有养生保健的“秘诀”。可是据我们的长寿专家说:“养生之道没什么诀窍,亲身体会觉得是精神最重要。坚定信念、随遇而安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养生,即保养生命的意思,早在《内经》就提到了养生的方法和原则。养生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养形体和养精神两大类,养生的原则是形体宜动,精神应静,动静得宜,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远古时代,人们通过养生,保养真气,可以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而现代人之所以早衰,是因为不懂养生之道,这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不在于时世的差异,而在于人对养生的认识与态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养生的定义有多种说法,多数医家认为是未病或未老的预防以及病中、病后的护理与调理。事实上,养生不单是预防保健的方法和手段,而是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哲学、人文等学科的深奥的学问。笔者认为“治未病”是养生的核心理念,即“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养生之道可归纳为“五字诀”。  相似文献   

16.
宋文榜 《现代养生》2004,(11):44-44
2004年的《现代养生》以崭新的面孔展现在读者面前,其特点是:1.科学性。“现代养生”就是科学养生。今年《现代养生》的许多篇文章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各派养生道理的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且又有科学的依据,读之不枯燥,有价值,可读性强。2.前瞻性。今年的《现代养生》多篇文章用现代的生物、生理、伦理、哲理以阐述养生的“机理”、“命理”,把我国古代传统的养生之道(如气功)赋以新的时代内涵。《现代养生》是一本与时俱进的好杂志。3.实践性。养生是一门体行性科学,重在实践,旨在坚持,功在健康,利在长生。《现代养生》有不少篇文章是…  相似文献   

17.
有的老年朋友将养生之道仅仅局限于进补,尤其到了冬季,买人参、熬补膏,忙得不亦乐乎。当然,合理科学的进补是养生,但远远不是养生的全部。其实,养生是用不着一本正经的。有人说“处处有心皆养生”,就很有道理。只要有心,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将养生的主题安排进去。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延年益寿观。 1、重视养生,预防为主。要想延缓衰老、益寿延年,就必须懂得养生之道,并身体力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病于未然,“预防为主”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保健原则。只有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才能延缓衰老,达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谈起养生,便让人想起健康长寿。因为"养生"之"生",是性命,"养生"之"养",可说是一种行为医疗保健,包括长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养生"养得好,便能健康长寿;"养生"养得不好,则会积淀成病。"养生"其实可分为"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二者并不等同。有关养生方法,是"养生之术";在"养生之术"的基础上,提升到哲学层次,则是"养生之道"。中国文化最精于谈养生之道,既有哲学内涵,揉合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更有中医底蕴。世界其  相似文献   

20.
王长英 《现代养生》2010,(12):11-12
一、睡眠的规则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