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羟基磷灰石骨粉复合生物胶原材料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拔除前牙的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15例,拔牙同期在拔牙窝内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粉,生物胶原材料覆盖表面关闭拔牙窝,临时义齿修复缺失牙并在位点处维持软组织形态;对照组15例,拔牙后常规处理,让拔牙窝内充满自然形成的血凝块。6个月后复诊,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测量牙槽嵴的高度、宽度和牙间乳头的位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试验组拔牙窝愈合良好,牙槽骨丰满,牙龈乳头形态得以保留,牙龈边缘连续一致;而对照组牙槽嵴吸收、萎缩,高度降低、宽度缩小明显,牙龈乳头萎缩甚至消失。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间乳头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粉复合生物胶原材料起到了保存拔牙后牙槽骨骨量的作用,及时的临时义齿修复很好的维持了软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不同移植材料对拔牙后牙槽嵴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10—2019-06期间于我院口腔门诊行拔牙术、即刻牙槽嵴保存术的63例患者(135颗患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研究组(A、B、C组),且各研究组拔牙后使用不同移植材料行即刻牙槽嵴保存术。其中A组为同种异体骨移植(20例,42颗牙),B组Bio-Oss Collagen骨胶原移植(26例,55颗牙),C组Bone Ceramic人工合成骨移植(17例,38颗牙);另取同期15例患者(33颗患牙)拔牙术后不填充任何骨替代材料作为对照组D组。各组在拔牙6个月后行延期种植,比较各组种植成功率、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龈乳头高度及美学效果。结果:A、B、C 3组的种植成功率及美学效果P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高度值及高度吸收值比较,B组和C组间无差异,但均高于A组且小于对照组D组(P<0.05)。牙槽骨宽度值及宽度吸收值比较,B组和C组间无差异,但均高于A组且小于对照组D组(P<0.05)。牙龈乳头高度0~Ⅰ级及Ⅳ级的病例占比,A、B和C组间无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D组(P<0.05);牙龈乳头高度Ⅲ级的病例占比,A、B和C组间无差异,但均高于对照组D组(P<0.05)。结论:微创拔牙后牙槽嵴保存术可有助于改善骨量丢失、保存牙龈乳头高度、提高美学效果,其中同种异体植入材料在减少牙槽骨横向及纵向吸收方面的效果更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拔牙后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保存对于缺牙部位进行种植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生骨一般无法达到原牙槽嵴的水平,唇颊侧骨板受到的损害尤其严重,造成种植体植入时骨量不足。牙槽嵴位点保存的目的是在拔牙后能有效地保存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宽度以及相应软组织量,为随后的种植手术和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和美学基础。本文对牙槽嵴位点保存技术及相关的移植材料在骨内种植体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存在种植体植入之前保存拔牙后的牙槽嵴和软组织、预防拔牙后的牙槽嵴吸收,并改善骨和软组织质量的效果。方法:29例前牙和前磨牙单颗牙位点,拔牙后即刻向拔牙窝内植入去蛋白牛骨基质,游离移植腭粘膜瓣覆盖并初期创口关闭。6个月之后植入种植体,4个月之后修复。测量骨的颊舌向厚度和高度变化,以及龈乳头的高度变化。结果:牙槽窝粘膜及骨愈合良好,成功完成最终种植修复。结论:位点保存技术可以成功实现拔牙窝骨愈合,减少因拔牙造成的骨缺损,有利于提高种植的成功率,降低GBR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拔牙后,牙槽窝自然愈合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牙槽骨出现水平和垂直向的尺寸变化可能会使后续的种植修复过程复杂化。鉴于拔牙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缩小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牙槽嵴保存术来维持牙槽骨的形态,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来减缓剩余牙槽骨的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学基础。拔牙后牙槽窝处理措施的不同,生物材料的选用,拔牙窝的封闭方式,局部解剖等因素影响着牙槽嵴保存术的成功及保存效果。本文就牙槽嵴保存术实施成功及预后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充足的牙槽骨宽高度和骨质量是种植体植入的前提条件。但拔牙后局部牙槽骨的改建和吸收极易造成骨量和骨质减少,影响种植体植入。牙槽嵴保存技术有利于拔牙后牙槽骨的愈合,减少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本文将对近年来牙槽嵴保存的方法、疗效及后期种植体植入效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进行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武警总医院口腔种植科门诊采用微创技术拔除磨牙的患者45例,试验组20例,拔牙窝内植入珊瑚骨粉,组织补片覆盖表面关闭拔牙窝;对照组25例,拔牙后常规处理。1、3、6个月复诊,观察拔牙窝愈合情况。拔牙前及拔牙6个月后进行口内取模灌注石膏模型并拍摄X线牙片,分别测量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使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两组拔牙前至6个月期间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两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变化的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观察除有一例组织补片脱落外,试验组其他拔牙窝均愈合良好,牙槽骨丰满,牙龈色、形、质与邻牙协调;而对照组牙槽嵴吸收、萎缩,高度降低、宽度显著缩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改变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改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牙槽嵴高度、宽度的变化相比,二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珊瑚骨粉复合组织补片有效保存了进行种植牙修复所必需的骨量,是进行拔牙后位点保存术的合适材料。  相似文献   

8.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维持能力不足导致成骨效果不佳等问题。血浆基质是一种自体血液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组织再生效果。本文阐述了拔牙后软硬组织丧失的特点及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液态血浆基质、固态血浆基质膜/塞、血浆基质骨块),对需要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牙槽窝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就应用血浆基质行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推荐:第一类为拔牙窝不存在骨组织缺损,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二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缺损均小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三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至少有一侧缺损大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在第一类拔牙窝中可填入固态血浆基质膜或组织塞,再次注射液态血浆基质,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封闭拔牙窝;在第二类拔牙窝中可填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在第三类拔牙窝中利用帐篷钉维持高度,再植入血...  相似文献   

9.
拔牙后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软组织退缩,应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评估剩余牙槽窝骨壁及其拔牙后条件对于选择种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技术虽是一种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手术方法,但临床上需要遵循其适应证,严格按照牙槽嵴保存的手术流程,应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恰当的植骨材料,并做好一期创口关闭。文章将对牙槽嵴保存技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手术方法、种植手术时机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明确其手术指征及进行标准化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拔牙创内植钛衣磁体对牙槽嵴保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预防拔牙后牙槽嵴的生理性萎缩 ,将钛衣磁体植入牙槽窝内使其对牙槽嵴高度具保持作用。方法 将 2 .0 mm× 2 .0 mm× 4.0 mm长方体磁体外包一层厚 0 .5 mm金属钛箔 ,制成 3.0 mm× 3.0 mm×5 .0 mm长方体钛衣磁体即刻种植于拔牙创内 ,恢复牙槽嵴外形 ,严密缝合牙龈。与常规拔牙后对比。结果 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平均分别增加了 2 .2 15 mm和 2 .6 75 mm,二者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1拔牙创内有钛金属支架利于牙龈爬行生长 ;2磁体产生磁场对骨生长愈合有促进作用 ;3颌骨保持原有高度和宽度有利于义齿修复并有足够的支承力 ;4义齿基托内放置相应磁体增加固位力 ,有利于义齿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 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 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 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位点保存术对上颌单颗前牙拔除后邻面牙槽嵴高度早期变化的影响,为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需拔除上颌单颗前牙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在拔牙同时进行位点保存术(牙槽窝内植入 Bio-Oss骨粉,表面游离龈移植缝合固定),对照组拔牙后未行其他处理。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佩戴个性化数字化放射导板行锥形束CT检查,测量2组近远中邻面牙槽嵴及唇侧中央牙槽嵴高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近中、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358±0.151)mm、(0.322±0.180)mm、(0.826±0.307)mm,对照组近远中邻面及唇侧中点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分别为(0.653±0.260)mm、(0.667±0.274)mm、(1.510±0.625) mm。统计分析表明,试验组的牙槽嵴吸收高度小于对照组(P<0.05),近中、远中邻面牙槽嵴的吸收高度均小于唇侧(P<0.05)。结论 位点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拔除后牙槽嵴高度的吸收,提高种植修复龈乳头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因根端囊肿合并感染致牙槽骨缺损后拔牙同期植入Bio-Oss Collagen加用GBR技术,对牙周软硬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因有根端囊肿合并感染而拔牙的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拔牙后牙槽窝中植入Bio-Oss Collagen胶原骨,其上覆盖Bio-gide膜行位点保存,对照组拔牙后不做处理。结果:术后观察28例患者创口均为一期愈合,实验组软硬组织位点保存良好,为延期种植修复提供了足够的骨量。结论:牙槽骨缺损后拔牙同期行位点保存可提供足够的牙槽骨高度与宽度及周围软组织的量,使之外形丰满,为延期种植打下美学修复成功的基础,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作为对照,术后6周开始正畸治疗。选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上颌1例患者,下颌所有患者中均出现牙龈折痕,实验组观察到牙龈折痕的出现。结论:位点保存术能够对抗拔牙窝的萎缩,有效的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 A 12‐year‐old patient sustained avulsions of both permanent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Subsequently, both teeth developed replacement resorption. The left incisor was extracted alio loco. The right incisor was treated by decoronation (removal of crown and pulp, but preservation of the root substance). Comparison of both sites demonstrated complete preservation of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the alveolar bone at the decoronation site, whereas the tooth extraction site showed considerable bone loss. In addition, some vertical bone apposition was found on top of the decoronated root. Decoronation is a simple and saf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preservation of alveolar bone prior to implant placement. It must be consider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teeth affected by replacement resorption if tooth transplantation is not feasibl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槽嵴保存术对不同牙槽嵴骨缺损患者延迟种植效果的影响。方法:94例行下颌单颗后牙拔除术患者,根据牙拔除术前牙槽嵴骨缺损量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1),行拔牙术后再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分别随机分为保存术组和对照组,保存术组对牙槽窝采取牙槽嵴保存术,对照组对牙槽窝不做处理。结果: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术后6个月保存术组患者宽度减少量和高度减少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中保存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GRL较拔牙前增加,而PD和AL则较拔牙前减少;轻度组种植体直径4.1 mm和4.8 mm分别占26.4%和73.6%,而中重度组则分别为46.3%和53.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轻度组种植体长度分布与中重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7,P=0.000)。结论: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减少拔牙术后植骨区牙槽嵴骨量损失,有利于延迟种植操作的开展,尤其对患牙拔除前牙槽嵴骨缺损量>5 mm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模型间接测量法评价前牙拔牙同期位点保存6个月后牙槽嵴骨量及软组织量的变化。方法 纳入29名患者共32颗符合拔牙适应症的前牙,实验处理组牙拔除术后应用去骨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boving bone mineral,DBBM,Bio-Oss?)和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对照组行常规拔牙术后未予特殊处理。全部患者拔牙术前取石膏模型,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CBCT并再次取石膏模型,通过CBCT和模型测量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牙槽骨及软组织高度和宽度的变化。结果 通过CBCT测量结果对比,牙槽骨高度在唇侧和腭侧牙槽骨的高度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后实验处理组唇侧和腭侧牙槽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6.31± 0.94mm和18.61 ± 1.10mm,牙槽骨宽度在根长的20%、70%测量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43 ± 0.32mm和4.79 ± 0.37mm,但在根长50%处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高度在上颌牙龈缘最高点及下颌牙龈缘最低点处对照组(9.26 ± 0.40 mm)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但在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处软组织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前牙拔牙同期进行位点保存术处理,对拔牙后牙槽嵴高度、宽度和牙龈软组织的保存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牙美学区即刻拔牙后采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对延期种植的美学修复影响.方法 收集选取2016—2018年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所有患者美学区无法保留患牙且骨质缺损较严重,需行前牙美学修复,行前牙微创拔牙,拔牙后即刻行植骨术和胶原膜隔离,引导拔牙窝骨再生,实现位点保存.6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