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可减轻术后肺损伤,与其可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积聚,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但其他方面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机制.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开胸后和体外循环后30 min两个时点采集肺组织及静脉血,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及血液黏附分子CD11b/CD18荧光阳性百分率;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30 min、停机时、停机后3,6,12 h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 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CD11b/CD18荧光阳性百分率在体外循环后30 min明显升高(P < 0.01);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 < 0.05).②两组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在体外循环 30 min、停机时、停机后3,6 h 4个时点明显升高(P < 0.01,P < 0.05),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 < 0.01,P < 0.05).③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 h各时点升高(P < 0.01,P < 0.05),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 < 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可通过抑制肺部核转录因子кB活性,降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及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等机制,减轻术后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肺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氨茶碱和对照组。氨茶碱组在麻醉诱导后缓慢(5分钟)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而后按O.5mg/kg/h泵入维持,对照组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1h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并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30min(T1)、停机后4h(T2)、停机后24h(T3)、停机后48h(T4)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问粘附分子(ICAM-1);麻醉诱导前、停机后1、4、24h查血气分析,测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CPB后较CPB前升高,组间比较F组较C组为低(P〈0.05)。与T0比较,两组TNF-α、IL-6、ICAM-1在T1、T2、T3明显升高(P〈0.05),但F组各项指标升高程度较C组低(P〈0.05)。呼吸指数比较,C组在停机后1、4、24h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F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结论:氨茶碱对体外循环(CPB)中缺血再灌注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自体肺取代人工肺的体外循环方法与常规体外循环对犬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使用膜式氧合器,实验组在CPB期间使用自体肺进行氧合,两组均阻断主动脉90 min、辅助循环30 min,CPB前及停止后15及60 min,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CPB后15和60 min,对照组气道阻力明显高于CPB前(P〈0.05),实验组与CPB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CPB后15和60 min均低于对照组;CPB后15和60 min各组肺血管阻力均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CPB后15和60 min各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CPB前(P〈0.0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0.01);实验组CPB后60 min肺泡-动脉氧压力差(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肺组织MDA含量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L)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5)。实验组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P〈0.001)。结论常规体外循环后肺脏形态和功能有明显变化,自体肺体外循环较常规体外循环对犬肺形态和功能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抗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痰热清组,每组各10只。痰热清组大鼠连续给予痰热清注射液1周,正常对照组及LPS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给药1h后,LPS组及痰热清组尾静脉注入LPS(5mg/kg),实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h后麻醉取血处死大鼠,取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W/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的含量变化,同时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IL-8、IL-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有明显的升高(P0.01),肺组织MDA和NO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SOD及GSH-Px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TNF-α、IL-1β、IL-8、IL-6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后,大鼠肺组织W/D有明显的下降(P0.01),肺组织MDA和NO含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SOD及GSH-Px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1β、TNF-α、IL-8、IL-6显著降低(P0.05或P0.0 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LPS所致的肺损伤疗效显著,其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及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起静脉炎的情况,探讨其引发静脉炎的机制。方法选择急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痰热清组(30例)患者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后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沐舒坦组(30例)患者在留置浅静脉留置针后使用沐舒坦,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和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结果痰热清组静脉炎的发生率(76.67%)明显高于沐舒坦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痰热清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沐舒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容易引起静脉炎,缩短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气道阻力,计算氧指数。结果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20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6h达到最低点,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12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0、3、6、12h,实验组的氧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使用低温肺动脉灌注液可明显减轻合并重度肺高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这种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干预组。模型组、干预组分别给予内毒素(LPS)尾静脉注射,1h后,干预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尾静脉注射。三组分别选取2,4,6h三个观察点,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Wright-Giermsa染色计中性粒细胞的比例(ωPMN),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测湿干质量比值(W/D)。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6h三个观察点,模型组BALF中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ωPMN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W/D明显增加(P<0.01),且病理损伤程度明显重于空白组。干预组BALF中TNF-α,IL-1β,IL-8的含量及ωPMN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W/D明显减少(P<0.01)且病理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抑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急性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急性肺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以50mL/h速率静脉泵注,1次/d,连续使用3d。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以50mL/h速率静脉泵注,1次/d,连续使用3d。比较2组入院时、治疗后72h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入院时、治疗后48,72h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72h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48,72h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机体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适合未成熟心肌停搏液的研究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添加成分来提高现有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手段。腺苷能减轻缺血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再灌注损伤;丹参能降低缺血心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心肌细胞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目的:探讨添加腺苷和丹参的改良心肌保护液对心脏、肝脏、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首次心内直视手术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各20例,腺苷组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添加腺苷,联合组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添加腺苷和丹参,对照组采用等容量的改良心肌保护液。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后30min、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及体外循环结束后24h采集患儿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3组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有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最明显(P〈0.01),腺苷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腺苷组和联合组的水平(P〈0.01);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及24h,3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腺苷组和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改良心肌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促进抑制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有效降低由体外循环引发的炎症反应,对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血浆硫化氢(H2S)浓度的改变,并探讨(H2S)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开始前、结束时、手术结束后1h、6h、12h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H2S浓度,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及氧合指数(OI)。结果在手术结束后1h及结束后6h血浆H2S浓度与CPB开始前(基础值)及CPB结束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在手术结束后1h血浆H2S浓度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12h后接近基础值;血浆H2S浓度与RI数呈高度正相关(r=0.49,P=0.006),与OI呈高度负相关(r=0.54, P=0.002)。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H2S浓度增高,且与肺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氧合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瓣置换术(CPB-MVR)患者59例,随机分为PHC组(n=31)和对照组(C组,n=28),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PHC0.02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10min(T0)、转流30min(T1)、停机稳定后10min(T2)、5h(T3)和24h(T4)等5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检测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清SP—A;记录转流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IO)、动态顺应性(pre/posCdyn)和静态顺应性(pre/postC—sta);记录患者苏醒时间(PD)、ICU生命支持时间(SD)和住院时间(HD)。【结果]CPB开始后两组PaO2均降低,复温后逐渐回升但低于T0,PaCO2变化相反,两者组间、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0.01);IO及A—aDO2和血清SP—A变化趋势分别与Pa02和PaCO2相似,组间、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PHC组优于C组;两组posCdyn、posCsta以及转流前后差值(pos—pre)比较有差异(P〈0.01),PHC组优于C组;两组患者PD、SD和HD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改善CPB-MVR患者肺换气功能,提高机体氧舍,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血清SP—A水平,减轻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ICU生命支持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主动脉置换过程中常遇到瓣环钙化、瓣周囊肿等特殊情况,这时一般应用特殊技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目的:观察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并瓣环钙化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2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并瓣环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技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前后的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最大跨瓣压差、血流峰值速度、左室射血分数等数据,分析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技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的应用效果。结果与结论:无置换中死亡病例,置换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2-88(63.0±18.1)min,体外循环时间为78-122(102.6±25.1)min,置换后1例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床旁血透治疗后治愈。余患者无严重置换并发症。置换后住院天数为7-20(13.6±5.5)d。置换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瓣膜功能良好,均未发现主动脉瓣周漏。置换后6个月的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最大跨瓣压差、血流峰值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与置换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对置换适应证合适的特殊换瓣患者,自体心包补片修补主动脉瓣环辅助主动脉瓣置换可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且操作安全简单,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患者肺静脉血中炎性介质CD11bI、CAM-1、NE、ET-1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0 min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成乌司他丁实验组(U组)和氯化钠溶液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实验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104U/kg,氯化钠溶液对照组(C组)不用乌司他丁,用等量氯化钠溶液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主动脉开放10 min(T2)、停机后10 min(T3)和1h(T4)测定肺静脉血黏附分子CD11bI、CAM-1、NE、ET-1浓度,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活性表达,ELISA法测定肺静脉血ICAM-1、NE、ET-1浓度。结果 (1)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肺静脉血CD11bI、CAM-1、NE、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PB开始后各时点CD11b、NE、ET-1的水平明显上升(P<0.05)。U组明显低于C组(P<0.05)。(3)停机后1 h(T4),肺静脉ICAM-1值逐渐上升并超过基础值,两组比较U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1)体外循环可引起静脉中炎性介质CD11bI、CAM-1、NE、ET-1水平升高,导致肺损伤。(2)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炎性介质CD11b、ICAM-1、NE、ET-1表达,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复张策略(RM)改善成人体外循环(CPB)心脏换瓣术后肺换气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心阿直视换瓣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早期肺复张组(B组)、晚期肺复张组(C组)。B组在劈开胸骨后实施肺复张策略,C组在到达重症监护室(ICU)后循环稳定后实施肺复张策略。分别于术前(T1)、CPB后(T2)、到达ICU后1h(T3)、2h(T4)、12h(T5)5个时间点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并测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血气,并根据公式计算肺换气功能指标。【结果】B、C组在T2、T3、T4和T5时,氧合指数(OI)高于A组(P〈0.05),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量(Os/Qt)低于A组,C组各肺换气功能指标在T4时间内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5时OI高于B组(P〈0.05),PA-aO2、Qs/Qt低于B组(P〈0.05)。【结论】肺复张策略能减轻CPB后肺损伤,且晚期肺复张策略优于早期肺复张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体外循环(CPB)下机体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胰岛素抵抗的缓解作用。方法40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TO)、CPB15min(T1)、开放升主动脉后15min(T2)和停CPB后2h(T3)测定血浆血糖、胰岛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对数LgMOHA。结果两组组间比较显示T2、T3各指标较体外循环前T0、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较体外循环前T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显示T1、T0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2、T3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IL-8与ISI相关分析显示具有负相关关系,TNF-α、IL-6、IL-8与Lg—HOMA相关分析显示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CPB期间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L—Arg可改善术中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中对患者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远隔缺血时处理组(B组),每组40例。B组于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后对患者右下肢大腿(距离膝关节2~3 cm),以止血带施以压力600 mmHg ,持续5 min ,松开气囊5 min ,重复以上过程3次。分别于术前(T1),开放主动脉前5 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 min (T3),主动脉开放后4 h(T4),和24 h(T5),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 (cTnI),B型钠尿肽(BNP),尿素氮(BUN),肌酐(SCr),急性肾损伤因子(kim-1)。【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质量,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前cTnI ,BNP ,BUN ,SCr ,Kim-1无统计学上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与T1比较,两组的cTnI在T3,T4,T5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与A组相比,B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的BNP在T5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与A组相比,B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的BUN和Scr在T5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与A组相比,B组有显著性下降( P<0.05)。两组的Kim-1在T4,T5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与A组相比,B组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于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的心脏和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