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再出血16例的诱因.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16例.占25.8%.结论 护理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关键,密切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陆云燕 《微创医学》2003,22(5):783-78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1%~15%,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1994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SAH患者28例,其中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10.7%.现将预防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云燕 《医学文选》2003,22(5):783-78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 %~ 1 5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 2 ] 。因此 ,再出血的预防是 SAH护理的重要环节 ,1 994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 ,我科共收治 SAH患者 2 8例 ,其中再出血 3例 ,再出血率为 1 0 .7%。现将预防 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 8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经腰穿和 CT确诊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71岁 ,平均 5 2 .3岁。再出血 3例患者中 ,1例由于枕骨大孔疝形成 ,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是指脑内出血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病死率高,有关数据统计其病死率为41%~46%.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了40例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孙霞 《吉林医学》2009,30(12):1150-115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不稳定,容易再出血,死亡率较高。我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了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与健康指导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诱发因素.结果:情绪激动、过早及剧烈活动、突发用力等影响血压和颅内压的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发出血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再出血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健康指导措施,使患者了解并避免诱发因素,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1980年-2008年我院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34例,其中再出血42例,约占17.9%.统计并分析再出血病因并设计临床预防治疗方案.结果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发生率极高,与情绪激动、过早下床活动、血压波动、用力大便等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有关,部分再出血患者与合并并发症有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治疗措施:28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案,并结合常规西医甘露醇脱水治疗;12例采用脑积液引流法;2例合并动脉瘤再出血患者,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经CT复查,出血明显吸收,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应充分认识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复发,且病死率高。1970年~1986年我院神经内、外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74例,死亡29例(16.6%)。其中11例首次出血一个月内有一次以上再出血(6.3%),死亡4例(36%)。再出血易发于首次出血的4周内,大多数(61.7%Nibbelink等1975年)发生于初次出血后的6~11天之间。再出血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增高。因此,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键是予防再出血。一、因为再出血大多数发生在首次出血后的4周内,所以,一经确诊,病人应  相似文献   

9.
刘霞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148-14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其致命的并发症是再出血,一旦发生再出血处理较困难,预后不良.为预防和减少再出血的发生,降低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9月收住SAH再出血患者33 例,分析其再出血因素,得出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老年人多见动脉硬化,常因情绪激动咳嗽、排便或突然用力等因素致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再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一般在2~3周内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我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12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40~76岁,45岁以上11例,治愈8例,好转3例,死亡4例,因此,探讨再出血的先兆表现和及时去除诱因,不仅是早期治疗关键,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再出血16例的诱因。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再出血的16例,占25.8%。结论护理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关键,密切的病情观察,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种临床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的关系.方法 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种临床危险因素在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中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Hunt-Hess临床分级、Fisher‘s CT分级、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关系最为密切.结论 积极预防SAH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对临床分级及Fisher‘s CT分级较高者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SAH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顾芳銮 《中外医疗》2013,(27):96-9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过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50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分析再出血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结果统计,在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当中,有12例患者出现再出血症状,概率为24.0%。在发病年龄、入院时间、动脉瘤、高血压以及饮酒等诱发原因方面观察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尤其是饮酒、高血压、动脉瘤原因引起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中,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再出血病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以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发率,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式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04例(98.11%)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因为情绪紧张、活动、排便用力等引起再出血,2例患者因为出血量大自动出院,105例(99.06%)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能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致死、致残率,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濮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36-143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8年收治住院的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结果: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52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者和正常者的死亡率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1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17例)和出血组(29例)。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考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年龄、干预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血压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干预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血压分级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早治疗并积极控制血压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7-2009年收治住院的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48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者和正常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出现心电图异常,且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再出血预防及护理谢浩芬,胡翠云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腔)出血再次出血患者病死率高,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66.7%左右。故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发,在临床上有极大意义。现就本院1...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主要死亡和致残原因。我院 1997年 10月— 1998年 12月采用尼莫地平静滴防治脑血管痉挛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2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2例。观察组 :男 5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48岁 ,其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1例 ,脑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 1例 ,首次发病 10例 ,再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例 ,平均住院 35 .5d。对照组 :男 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0岁 ,均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再发性…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多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 ,老年人多见于动脉硬化。常因情绪激动、咳嗽、排便或突然用力等因素致脑表面血管破裂后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再出血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一般在 2~ 3周内发生率较高 ,预后较差。本院老干部病房自 2 0 0 0~ 2 0 0 2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 7例 ,均为男性 ,60岁以上 4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治愈 3例 ,好转 1例 ,3例因再出血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因此 ,探索再出血的先兆表现和及时除去诱发因素 ,不仅是早期治疗的关键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 严密观察先兆表现再出血是指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