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新 《家庭健康》2011,(11):19-19
“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句话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50年前,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经常奉劝父母们的一句话。时过50年。今天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象是有增无减。时下,常听到一些家长特别是孩子的妈说:在家侍候孩子。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孩子朝夕相处、最亲密无间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将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对待性的态度就是孩子的“启蒙”课程。  相似文献   

3.
《青春期健康》2011,(5):70-71
单亲家庭如何教育孩子?Q我是单亲家庭,孩子是男孩,上初一了,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我担心孩子缺少父爱,会不会在成长中出现问题?A现在单亲家庭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父母一方的缺失,的确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离异家庭父母的心态、对离婚的处理态度等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不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不少家庭中,一些孩子总是好奇地问自己的父母:我从哪里来?有的还直接切入主题,“我是怎样生出来的?”父母对孩子这样的提问常常显得很尴尬。要么搪塞回避,要么答曰“捡来的”或者“从胳肢窝里出来的”……唯独不说是从母亲怀里生出的。 据了解,不少国家很重视孩子的性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小抓起,不回避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比如,当问及“我从哪里来”之类的问题,做父母的一般都能很耐心地从生理解剖知识讲起,解释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当然包括婴儿的出生是由于父母之间“亲密”关系所致这一“敏感”问题。孩子在很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自我保健》2014,(1):64-65
爸爸角色不可替代 传统教育观中,人们普遍认为母爱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往往忽视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在各大书店“亲子读物类”书架上,供学龄前幼儿阅读的图书大多是以“妈妈”来命名的,而在为父母准备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中,大部分也是以母亲作为潜在读者。其中一本书的前言还这样强调:妈妈是孩子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在家庭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父母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抚养,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和心理品质的培养,父母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远胜过一两件玩具礼物或衣服。有时候生活却不那么尽如人意,有的孩子因为缺少了父爱或母爱,以至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久前,在我们的"青春热线"咨询室里就来了这样一对母女。  相似文献   

7.
宁静 《健康生活》2009,(2):11-11
独生子女多像“小皇帝”,在一家人全方位的照料下成长。小虹却是个例外,刚断奶父母就离异。为了生计,母亲开了一间小店,整天忙碌,无暇顾及孩子。小虹经常安静地站在立柜前饶有兴趣地吸吮自己的手指,不哭不闹,母亲不无心酸地暗自思忖:“小虹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孩子青春期与父母关系亲密,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青春期时,父母陪伴较多的青少年社交技能更好、自尊心更强。可以说,与父母一对一的接触,对孩子的健康幸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面对“孩子化父母”,儿女应学会说“不”。 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伟大的词汇。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照料者.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 但是,有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父母控制不住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则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胡洋 《健康世界》2010,(4):84-85
当孩子不听话、拒绝了你的要求、违抗了你的命令时,你会不会责骂他?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对孩子的“犯上”大发雷霆。孩子敢于向父母说“不”,正是他健康成长的标志,是他触摸生活的开始。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教会孩子在适当的时候说“不”,这对孩子将来适应社会、培养自信、勇敢、沉着的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孩子的教育上,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两代人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年轻父母总是抱怨老年人对孩子过于溺爱,是“重养轻教”;老年人却觉得年轻父母缺少经验,又不谦虚,难道疼孙子也有错?本刊近期进行了一项“关于隔代教育利与弊”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年轻父母的心目中,隔代教育容易引发孩子的个性、能力、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隔代教育真如大多数年轻父母所担心的那样,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吗?当隔代教育成为家庭必须之选的时候——我们如何扬长避短,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一段抖音视频爆火:一对父母,父亲身高1.6米,母亲身高1.68米,儿子却蹿到1.94米,对此,孩子母亲坚定认为,要不是让孩子6岁起学游泳,孩子不可能长到1.9米以上。这段视频引起众多家长对孩子身高的讨论。父母都想让孩子拥有理想的身高,但很多人把孩子的身高完全归结于遗传,认为父母高孩子就高,父母矮孩子必定也矮,以至于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身高增长的后天因素,错过孩子身高管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父母眼里,孩子的逆反期就是“家难期”。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逆反不过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信号,是希望得到认可的方式。可以说,逆反也是孩子心理的一次涅槃,以心理安全感的丧失为代价,来换取心理成熟与独立。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逆反心理,因为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一直是父母们常说的话题。有人喜欢严厉,结果孩子跟你顶起嘴来,逆反心理越来越强:有人喜欢一味地满足,结果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不知不觉溺爱出许多毛病来……多数父母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多一份夸奖与鼓励,但实施起来往往摸不着头绪。曾听到一位母亲讲起在教育孩子当中遇到的困惑:“我知道对孩子应多表扬少批评,可是最近一连串的问题搞得我莫名其妙。我的男孩四岁半,  相似文献   

15.
刘长柏 《自我保健》2008,(12):18-19
夫妻之间可能对彼此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熟视无睹,忽视了不良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有些父母尽管发现孩子在模仿自己的某些缺点,却不当回事,甚至开玩笑地说:“这才像我的儿子(女儿)”之类。并未意识到这种“夸奖”是对孩子错误行为的肯定,会进一步催化孩子将父母的坏习惯“遗传”下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纯粹的"红脸"和"白脸"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红脸"会宠坏孩子,"白脸"会打击孩子的自主,并且让他觉得自己不为父母所爱。心理学家按照对孩子的爱和要求,把父母分成4种类型:低爱高要求的,就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扮演"白脸",对孩子的要求不会及时反应,对孩子的敏感心理不会满足,比如不向孩子流露爱意,却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强迫孩子达到自己定下的标准,这叫专制型家长。  相似文献   

17.
身材矮的父母总会担心自己的孩子长不高,如果孩子比同龄儿童稍微矮一点就觉得是大问题了。他们很容易受那些“一次性长高多少公分”的“营养品”、“增高器”广告的诱惑,结果是花了很多钱,没见多大效果。身材高的父母对孩子暂比同龄孩子稍矮往往不担心,以为遗传基因好,以后肯定会长高,可等到孩子不长个时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敢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父母怕诱发似懂非懂的孩子的性欲望,使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父母也怕与孩子谈隐秘的性问题,自觉这个难以启齿的话题有点“黄”;父母还担心自己有关性教育的技巧方法不到位,更担心教育程度出偏差。于是不做不错。  相似文献   

19.
吴名  马宾 《健康文摘》2006,(11):17-17
现代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物质生活的丰裕,结果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极度宠爱。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看的,孩子只要一嚷嚷,父母则“奉命”立即设法满足。天长日久在孩子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势”:我的欲求很容易就可获得即时的满足。这样在孩子的头脑中,往往缺乏努力奋斗的意识,对什么东西都想马上获得而不愿花费半点气力或等待一段时间。所以父母要明白这种宠爱孩子的做法的危险性并尽快予以改正。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倘若不是基本的要求,家长都应设法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20.
孩子愿与父母睡,是因害怕分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不让孩子和自己睡并不是什么残酷的事,不要担心孩子会因此受到伤害。其实,大多数小孩跑到父母床上只是因为害怕分离、黑暗或者噩梦,对他们来说,没有比躲到父母的怀里更好的了。当然,父母适时的亲近,也有助于增强孩子面对恐惧的勇气。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可以独自睡国外临床心理学家的看法是,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完全可以单独睡在自己的房间里。但母亲们往往会出于担心,就把孩子留在身边。有些母亲工作很忙,白天常不在家,就利用晚上对孩子倍加爱抚,试图以此作为补偿,这实在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