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钢板,可以改善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56.4岁。骨折类型采用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12例。内固定治疗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另外,检索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疗效与检索文献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特点。结果与结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1例患者均得到13-49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失效,临床愈合时间为8-16周。根据Constant评分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其中优1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可靠有效的方法。但也可发生螺钉松动、肱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内固定治疗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复位肱骨颈内侧骨折块并牢固固定,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内固定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宋肖舟 《临床医学》2007,27(7):37-37
目的观察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7例,骨折按Neer分类Ⅱ型4例,Ⅲ型5例,Ⅳ型4例,Ⅴ型2例,Ⅵ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8.2%。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质疏松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经3~18个月的随访,并根据Neer的百分制评分,优良率为86.6%。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患者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9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采用LPHP治疗47例,采用其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4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9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40个月,平均25个月.按Neer评分标准,LPHP组的治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9.3% (42/47)与71.4% (35/49),x2=3.28,P=0.04].LPHP组发生疼痛7例(14.9%),肱骨头坏死5例(10.6%);对照组发生断钉、断板8例(16.3%),感染4例(8.2%),肩峰撞击征10例(20.4%),疼痛17例(34.7%),肱骨头坏死10例(20.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2/47)与100.0% (49/49),x2=1.77,P=0.03].结论 LPHP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患者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01-2012-03收治的2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均为单侧)行锁定接骨板治疗,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57~72(平均63.2)岁。术后通过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平均13.6)个月。最后一次随访ASES评分和Constant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分别为78.9分和77.2分。结论:锁定接骨板是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3例。术后康复训练采用早期被动限制性锻炼,中期主动扩展运动,晚期自主全方位运动。结果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月,平均11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6例,良4例,满意2例,优良率83.3%。结论在稳定可靠的内固定支持下,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可保证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证实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 目的:总结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45-83岁,平均71岁.肱骨近端Neer分型,2部分骨折5例,3部分骨折8例,4部分骨折3例;肱骨干骨折AO分型A1型5例,B1型6例,B2型2例,C1型2例,C3型1例.内固定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两侧肩关节进行评分,同时计算评分百分比并作相应评价.肘关节采用改良HSS评分标准评估. 结果与结论: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时间8-17周,平均12.1周.2例患者出现伤口脂肪液化,换药后均愈合.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螺钉切割及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后12个月按 Constant-Murley 评分标准为65-90分,平均76.87分.与健侧百分比为71.4%-93.8%,平均83.41%.优良15例,满意1例.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说明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合并肱骨干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为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运动限制、功能、解剖复位及总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对照组为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施经皮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背景: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均作为内固定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但目前尚不能肯定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哪个更具优势?目的:探讨比较PHILOS和 LPHP这两种锁定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1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 LPHP 治疗组(n=27)和PHILOS治疗组(n=34)。均根据Neer分类,LPHP组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9例;PHILOS组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11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6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6个月),PHILOS组和LPHP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PHILOS和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随访1年时优良率分别为81.5%,82.4%;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两种锁定板目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治疗移位和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效的切开复位内置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28例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体会及教训。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采用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例。结果:本组28例均获得随防,随防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28例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为10~20周,平均11周;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优20例,良6例,2例四部分骨折患者,术后固定时间较长,术后功能受限,评为可,优良率达92.86%。结论:锁定接骨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微创、能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7月期间采用LPHP治疗19例肱骨近端骨折,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无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按Neer评分标准:其中优11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LPHP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进行随访,年龄45~69岁,其中NeerⅡ型骨折试行手法复位失败3例,NeerⅢ型骨折23例,NeerⅣ型骨折11例。分别对术后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按Neer评分及Constant 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两种评分方法进行。结果:37例患者术后8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愈合率100%。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优25例,良10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4.6%。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优24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1.9%。结论:应用LCP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良好,是临床上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联合组(40例,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股骨头高度丢失、股骨头内翻角小于内固定组,股骨颈干角大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大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最大程度重建内侧距支撑,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肱骨骨折的治疗到目前仍未形成一个固定的、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统一的治疗模式,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时机等一直存在分歧。目的:分析肱骨骨折的病理解剖、愈合过程及损伤分型,探讨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方法:治疗复杂肱骨骨折的目的是恢复必要的功能或解剖位,达到稳定置入固定,能早期功能锻炼。收集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为肱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肱骨骨折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严格评估骨折类型、骨质质量及选择适合的髓内钉对于肱骨骨折治疗预后很重要。了解髓内钉的类型和置入固定方式,认识不同种类髓内钉置入治疗肱骨骨折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髓内钉置入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在治疗肱骨骨折时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齿状突骨折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后可以获得较高的愈合率,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间的活动功能.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 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科经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齿状突骨折患者,选取48例患者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行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内固定治疗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体格检查,拍摄患者上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射线片,评价并分析其治疗后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患者在颈椎前路单枚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13.4个月.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吞咽困难3例,经3-6个月随访治愈,螺钉松动3例,经延长外固定时间后治愈,不愈合患者1例,二期行后路寰枢椎融合固定后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愈合,愈合后寰枢椎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颈前路单枚空心螺钉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并发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严格选择适应证、内固定治疗中精细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了传统钢板和支架原理,即头部有锁定螺纹的螺钉和钢板锁钉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又有传统螺钉和动力加压孔构成的内固定支架加压单元,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以及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锁定加压钢板是依靠钢板与螺钉的成角稳定性和螺钉与骨之间的把持力来实现骨折内固定的。骨髓腔细小时应避免螺钉尖端损伤近端皮质的骨螺纹,应更换为双皮质自攻螺钉至少在对侧骨皮质获得把持力。骨质疏松植入螺钉,由于单皮质骨螺钉产生的工作长度减少,在所有骨折块均使用双皮质自攻螺钉,以提高螺钉工作长度。当长骨轴线与钢板对线不良时,要么打入长自攻螺钉,要么改变角度打入标准螺钉。锁定加压钢板应选择适宜的长度,钢板的长度取决钢板跨越比和钢板螺钉密度,钢板与螺钉间的应力还受螺钉数量和位置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可应用于骨干或干骺端的简单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内及关节周围骨折、骨折延迟愈合、闭合或开放截骨术和不适合髓内钉固定的骨干骨折,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有很好的成角稳定性和把持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干骨折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需要术者熟练掌握锁定加压钢板的内固定技术,避免由于失误导致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