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太极拳特定动作中股内侧肌(VMO)和股外侧肌(VL)的肌纤维募集情况.方法 收集15名健康志愿者在维持5个太极拳定势(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VL、VMO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零点通过率(ZCR).结果 维持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时,其支撑脚VMO、VL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维持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其支撑脚VL的AEMG、MFC、ZCR、MF均小于VMO(P<0.05);与股四头肌的最大随意收缩负荷相比,所测试的动作下,肌肉负荷属于中小负荷,并且能募集到更多的慢肌纤维.结论 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肌肉负荷较小,并且能募集到更多的慢肌纤维;某些太极拳动作下,VMO可以较多地募集到肌纤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疲劳后反应时的变化及应用郑怀贤教授创立的郑氏按摩手法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05-05/06选择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健康男性大学生30人,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单纯训练组,按摩组,理疗组,每组10人。下肢大强度运动方式:①功率自行车蹬车20min,阻力3档,速度20km/h。②优势腿单脚跳楼梯22级&;#215;5组。组间休息1min。(彭优势腿在CYBEX等动练习器上做膝关节屈伸练习2组,60次/组,角速度为180(&;#176;)/s,两组间休息10min。每种运动方式后休息5min。运动结束后,立即进行恢复性治疗。按摩组以郑氏按摩手法重点放松股四头肌、胭绳肌和小腿三头肌15min。理疗组采用自制活血化瘀中药液(红花、川芎、木香、血竭等14种中药组成)和CLJL-3多功能经络治疗仪作中药离子导入,电极安放位置为血海-梁丘,阴-阳陵泉,悬钟-太冲共3对,时间20min。单纯训练组不做特殊处理,自然休息恢复。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恢复4h采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受试者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肌肉反应时,包括脊髓反射、中间反射和自主肌肉活动肌肉反应时。结果:各组大学生均完成训练和各时段指标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训练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4h后股内侧肌中间反射时和腓肠肌脊髓反射时仍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理疗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4h后股内侧肌脊髓反射时和腓肠肌中间反射时仍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按摩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4h后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与运动前接近,恢复正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反应时显著性延长,是疲劳后膝关节受伤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郑氏按摩手法可促进股内侧肌和腓肠肌反应时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观察和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活动。方法:采用全无线肌电测试系统评测30例KOA患者(KOA组)和30例健康受试者(CON组)在不同角速度(60°/s、90°/s、180°/s)膝关节屈伸运动等速肌力测试下,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图,并记录KOA组受试者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肌肉厚度与膝痛程度,以评估肌电数据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KOA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在各不同角速度60°/s(P<0.001)、90°/s(P<0.01)、180°/s(P<0.01)膝关节屈伸运动中屈膝最大力矩与伸膝最大力矩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且KOA组膝关节屈伸最大力矩平均值均低于CON组。在角速度为60°/s等速肌力测试时,KOA组股外侧肌的中值频率差值率(P<0.05)、股直肌的均方根值(P<0.01)与相应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在角速度为90°/s等速肌力测试时,两组受试者的股直肌均方根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角速度为180°/s时,两组的股直肌中值频率差值率(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疲劳后反应时的变化及应用郑怀贤教授创立的郑氏按摩手法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05-05/06选择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健康男性大学生30人,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单纯训练组,按摩组,理疗组,每组10人。下肢大强度运动方式:①功率自行车蹬车20min,阻力3档,速度20km/h。②优势腿单脚跳楼梯22级×5组。组间休息1min。③优势腿在CYBEX等动练习器上做膝关节屈伸练习2组,60次/组,角速度为180(°)/s,两组间休息10min。每种运动方式后休息5min。运动结束后,立即进行恢复性治疗。按摩组以郑氏按摩手法重点放松股四头肌、腘绳肌和小腿三头肌15min。理疗组采用自制活血化瘀中药液(红花、川芎、木香、血竭等14种中药组成)和CLJL-3多功能经络治疗仪作中药离子导入,电极安放位置为血海-梁丘,阴-阳陵泉,悬钟-太冲共3对,时间20min。单纯训练组不做特殊处理,自然休息恢复。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恢复4h采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受试者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肌肉反应时,包括脊髓反射、中间反射和自主肌肉活动肌肉反应时。结果:各组大学生均完成训练和各时段指标测试,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纯训练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Z恢复4h后股内侧肌中间反射时和腓肠肌脊髓反射时仍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理疗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Z恢复4h后股内侧肌脊髓反射时和腓肠肌中间反射时仍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按摩组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比运动前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Z恢复4h后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脊髓反射时、中间反射时、自主肌肉活动时均与运动前接近,恢复正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后即刻股内侧肌和腓肠肌的反应时显著性延长,是疲劳后膝关节受伤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郑氏按摩手法可促进股内侧肌和腓肠肌反应时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使连续、实时、快捷及无损检测运动骨骼肌氧含量的变化已成为现实.目的: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递增强度运动时肌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个体乳酸阈之间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年在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对象:以武汉体育学院23 名青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作为实验组,以该校无正规运动训练史的23名男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平均年龄基本相似[(21±2) , (20±1) 岁, P =0.215],受试对象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递增负荷运动,逐级递增,直至力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连续检测受试者右侧股外侧肌氧的变化,同时作呼出气体分析,运动全程遥测心率,分别测定安静时、每级负荷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第2,5,10 min手指末梢血乳酸浓度测定,采用在血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上标定个体乳酸阈的方法寻找受试者个体乳酸阈.主要观察指标:两组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肌氧的变化及其与个体乳酸阈的相关性.结果:①在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的变化在一定运动强度范围(对照组50~150 W,实验组50~200 W)只出现轻微改变;运动强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对照组为150 W,实验组为200 W)其变化幅度明显加大.实验组受试者的肌氧平均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受试者大(P < 0.05).②肌氧的变化灵敏反映了运动强度的变化,与血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呈高度负相关(r=-0.960,P < 0.01),突然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拐点时所对应的运动强度与个体乳酸阈基本一致.结论:递增负荷运动中,肌氧的变化信号灵敏地反映了运动强度的变化,其突然出现的大幅度下降的拐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与个体乳酸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评测方法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肌肉收缩特征,包括收缩速度、收缩力量和抗疲劳性.方法 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参与观察组;34名健康人参与对照组.两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左右侧、Q角相匹配.所有受试者均在膝关节屈曲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下,进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图和股四头肌肌力的评测.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两组评定指标包括募集速率、平均振幅、峰力矩/体重比、疲劳指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股内侧肌在膝屈60°等长伸膝测试和等速60°/s、18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股直肌在膝屈60°等长伸膝测试和等速6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股外侧肌在等长膝屈10°和100°伸膝测试和等速60°/s伸膝测试中募集速率较对照组减小( P<0.05).②观察组股内侧肌、股直肌在等速60°/s、180°/s伸膝测试中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增大;观察组股直肌、股外侧肌在等长膝屈10°伸膝测试中平均振幅较对照组增大( P<0.05).③观察组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在膝屈10°、60°、100°等长伸膝和等速60°/s、180°/s伸膝运动测试模式中峰力矩/体重比均小于对照组( P<0.05).④观察组在等速180°/s伸膝测试中股四头肌耐疲劳能力较对照组增强( 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患者患侧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收缩速度减慢、收缩力量减小、抗疲劳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肌肉疲劳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本体感觉的降低将导致身体不能对失衡的状况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目的:观察股四头肌和胭绳肌肌肉疲劳状态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14名受试者参加测试,在肌肉疲劳前先对受试者膝关节关节角度位置误差进行测试,然后在90(°)/s速度下重复进行等速向心运动直至肌肉疲劳,在肌肉疲劳即刻、疲劳后每隔10 min分别进行关节位置觉误差的测试.结果与结论:肌肉疲劳前关节位置觉误差为(2.85±1.46)°,肌肉疲劳后误差升高为(6.32±2.54)°,肌肉疲劳后40 min,关节位置觉误差恢复到疲劳前水平.因此,肌肉疲劳可造成膝关节本体感觉的降低,使关节受伤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8.
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态下肢肌的表面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肌肉的生物电活动是人体的能动部分,可反映人体运动的功能。目的:观察和分析正常青年人在自然步态中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方法:采用美国NORAXON公司生产的TELEMYO2400RG2表面肌电图仪对30例正常青年人在平地自然行走时,其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进行测试,分析在正常步态中受试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正常青年人平地自然步行中,其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的肌电随步态周期呈活动与静止周期性变化,左右侧同名肌肉交替活动;平均肌电振幅、平均肌电积分、平均频率、中位频率值最大的是腓肠肌内侧,其余由大到小依次是胫前肌,股二头肌,股直肌,右左腿分布规律一致;右侧腓肠肌内侧平均肌电振幅、平均频率、中位频率值均明显低于左侧(P<0.05);受试肌的时域、频域值波动在一定范围。提示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态中下肢肌群肌电活动呈节律性和右左侧交替活动;在受试肌中腓肠肌内侧的肌电活动最强;腓肠肌内侧的肌电活动存在着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轻度差别;下肢肌肌电活动的时域、频域值在一定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肉收缩强度差异。方法 2016年,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将电极贴于优势侧股四头肌上,采集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在下台阶过程中,股直肌的最大收缩幅值和平均收缩幅值显著小于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P0.001);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青年在下台阶过程中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活性显著高于股直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同收缩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小腿前后肌群在踝关节屈伸周期性运动时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 方法选取1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作为病例组和1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的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仪记录患者患侧、健侧及健康对照组的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和比目鱼肌的肌电信号,并对积分肌电值(iEMG)、收缩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在周期性踝屈伸运动过程中,踝背伸时,患者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的iEMG均明显小于健侧(P<0.05),患侧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比目鱼肌的iEMG也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踝跖屈时,患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内侧头的iEMG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患侧腓肠肌内侧头的iEMG明显小于健侧(P<0.05),患侧比目鱼肌收缩率明显大于健侧及健康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周期性踝屈伸运动时,患侧小腿前后肌群除比目鱼肌外,肌肉收缩功能均明显下降;患侧踝跖屈时,比目鱼肌取代正常跖屈时的腓肠肌外侧头或腓肠肌内侧头成为主要的主动跖屈肌。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往的验证实验均采用电刺激方法诱发肌肉收缩,施加电流的影响使接收到的表面肌电信号混有外来电流成分,无法有效分析其与肌肉收缩,特别是与高位运动中枢的关系。目的:观察新西兰兔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与肌肉收缩及高位、低位运动中枢的关系。方法:在新西兰兔清醒状态下通过针刺右侧跟腱诱发腓肠肌收缩,局麻清醒状态下离断右侧坐骨神经,分别在针刺跟腱、钳夹离断的坐骨神经远侧断端、针刺腓肠肌和被动活动腓肠肌时,检测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强弱及类型。局麻下于L3平面横断脊髓,针刺左侧跟腱诱发腓肠肌收缩,检测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强弱和类型。结果与结论:正常状态下经针刺跟腱诱发腓肠肌随意收缩时,可接收到400μV、持续4s的宽底随意波;横断脊髓后针刺跟腱诱发的反射性腓肠肌收缩接收到的信号小于100μV、持续时间小于1s;离断坐骨神经后刺激跟腱、神经和肌肉时,均未引起肌肉收缩,但可接收到强度小于10μV、持续时间小于0.5s的干扰波;被动活动关节牵拉腓肠肌时未检测到肌电信号活动。说明兔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产生于肌肉收缩之前,是以高位运动中枢为主、低位运动中枢为辅发放到肌肉的驱动电信号的综合,而非肌肉收缩本身产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负荷运动后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与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及运动疲劳有相关性。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大负荷运动后大鼠腓肠肌自由基代谢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给药组每日灌服10g/L原花青素水溶液,安慰剂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再将2组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24h3个亚组。2周后,除两安静组外其余各组进行一次坡度为-10°、20m/min大负荷跑台运动。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4h断颈处死大鼠。取左后肢腓肠肌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后即刻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给药组活性比安慰剂组下降的幅度小。运动后即刻两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其中安慰剂组升高的幅度高于给药组。运动后各时相给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比值降低,幅度要明显小于安慰剂组。②运动后两组腓肠肌细胞FA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安慰剂组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给药组。③运动后各时相安慰剂组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明显高于给药组。表明原花青素对大鼠一次性大负荷运动后腓肠肌微损伤及凋亡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肌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肌肉功能。方法:应用TELEMYO2400RG2表面肌电图遥测仪对25例双膝骨关节炎单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在平常自然步态下进行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的表面肌电信号测试。在肌电图测试前,对患者双膝关节功能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与结论:患者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置换侧平均分91.44,其优良率达100%;未置换侧平均分54.52。置换侧在疼痛、关节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膝关节置换后置换侧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的肌电振幅、肌电积分、平均频率、中位频率的(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与未置换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侧腓肠肌内侧肌电振幅值及肌电积分值显著大于未置换侧(P〈0.05);置换侧腓肠肌内侧平均频率、中位频率与未置换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膝关节置换后置换侧的下肢肌没有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活动水平,因此膝关节置换后康复要特别重视患者的肌肉锻炼。  相似文献   

14.
肌电测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49-151
目的:近些年来,肌电测量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带来了肌电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肌电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肌电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肌电测量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01/2006—03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肌电”,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相关的专著书籍。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肌电信号的处理技术与方法。②肌电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排除标准: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31篇有关肌电、心电等方面的文章,其中期刊全文1261篇,学位论文69篇,会议论文1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2篇进行归纳。 资料综合:①肌电测量的应用:肌电的电极分为针电极和表面电极,肌电测量分为在线测量和遥测,适合于不同的测试对象和条件。肌电指标分为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可以帮助判定肌肉所处的不同状态、肌肉之间的协调程度、肌肉的收缩类型及强度、肌肉的疲劳程度及损伤、肌肉的素质等.②展望:目前,分形理论、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现代数学方法均已被引入肌电信号的分析研究中,以寻找更为有效的指标来反映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 结论:肌电测量精度的提高,新肌电分析方法的开发、肌电应用领域的拓宽等仍然是肌电研究领域最具吸引力和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左室乳头肌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的:在经胸超声图像监控下,观察自制的超声消融导管消融动物左室乳头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普通杂种犬9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只,消融组6只。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于无菌条件下分离其颈动脉并置入8F动脉鞘管,行机械通气并记录体表心电图,导管在经胸超声的引导下达到左心室腔,通过经胸超声图像调整导管与乳头肌的贴靠关系,保持导管与乳头肌贴靠良好,随后以声强50W/cm2、时间60s消融左室乳头肌。结果与结论:所有动物在观察期内均正常存活,乳头肌等解剖结构经胸超声图像显示清楚,并能通过经胸超声图像明确导管与乳头肌的相对位置及贴靠情况,切开动物心肌后,大体可见乳头肌内消融灶与周围正常心肌组织界限清晰,中央区呈白色,绕以淡红色的周边区。光镜下见消融灶与周边组织界线分明,灶内心肌细胞坏死,细胞间隙增宽,大量红细胞浸润。无附壁血栓、心肌灼伤及穿孔和心脏破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可见在经胸超声的实时监控下,能够实现导管对乳头肌深部组织安全有效的消融。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存在大量凋亡骨细胞,而Caspase-3及Bcl-2为调节细胞凋亡的两个重要因子。目的:观察Bcl-2和Caspase-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Wisl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臀肌注射泼尼松龙12.5mg/kg,每周2次,制备激素l生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4,8,12周获取离体大鼠股骨头,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Bcl-2和Caspase-3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及实验组股骨头外形均完整,软骨面平整、光滑。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股骨头内骨小梁逐渐变细,脂肪细胞增多,骨陷窝空虚率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股骨头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P〈0.01),且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高趋势;而Bcl-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cl-2和Caspase-3在各组内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提示激素可提高Caspase-3的表达促进骨细胞凋亡,降低Bcl-2的表达抑制抗凋亡作用,进而导致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尚未见到系统研究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影响的文献。目的:提取正常人穿戴固定踝足矫形器时的下肢肌电信号,分析固定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疲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试验,每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组试验:①第1组,在不穿戴任何矫形器的情况下以自然步态行走。②第2组,受试者穿戴平跟踝足矫形器以自然步态行走(此时矫形器踝部包裹超过踝中心1 cm,记1.0 cm),穿戴同一矫形器但在踝部去掉1.0 cm、踝部塑料边缘刚好通过踝中心时采集(记0 cm),在踝部再去掉1.0 cm后以自然步态行走(记-1.0 cm)。③第3组,受试者穿戴1.5 cm正常跟高踝足矫形器以自然步态行走,穿戴同一矫形器,但跟高分别改为1.0,2.0 cm后以自然步态行走。行走中采用肌电采集仪检测受试者下肢股二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与结论:①正常不穿戴任何矫形器时,4块肌肉的肌电信号是最弱的。②对于任何一块肌肉,正常不穿戴矫形器时所对应肌电值比穿戴不同硬度矫形器时所对应的肌电值要小。③对于股二头肌,正常不穿戴矫形器时所对应的积分肌电值与穿戴正常跟高矫形器时所对应的值很接近,同时这两个值要比穿戴不正常跟高矫形器时所对应的积分肌电值小。表明固定塑料踝足矫形器会引起股二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疲劳,当固定塑料踝足矫形器的跟高不合适时会进一步增加股二头肌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8.
背景:环境因素以及运动水平均可显著引起肌纤维结构的变化。目的:观察常氧、低氧训练条件下大鼠腓肠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及肌张力的变化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20%,不进行任何处理)、常氧训练2,4,6周组、低氧训练2,4,6周组、低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12.7%,不进行训练)。结果与结论:无论在常氧还是低氧环境下,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P〈0.01);运动训练6周后大鼠腓肠肌等长收缩最大张力显著增加(P〈0.01);经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总MHC及α-actin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并且低氧训练组升高幅度高于常氧训练组。说明低氧训练可以更有效促进骨骼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肌张力,强化Ⅰ型肌纤维,并且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表明低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背景:钙蛋白酶家族和FoxO转录因子在肌萎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钙蛋白酶家族成员及FoxO转录因子(FoxO1和FoxO3a)在心脏毒素注射与坐骨神经夹伤致腓肠肌失功能损伤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坐骨神经夹伤和心脏毒素注射建立大鼠腓肠肌功能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的第3,7,14,21天取大鼠腓肠肌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结果显示,腓肠肌组织中的钙蛋白酶Ⅰ、钙蛋白酶Ⅱ和FoxO3amRNA在坐骨神经夹伤7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钙蛋白酶Ⅲ和FoxO1mRNA在坐骨神经夹伤后14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钙蛋白酶Ⅰ、钙蛋白酶Ⅱ、FoxO3amRNA在心脏毒素注射后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FoxO1mRNA在心脏毒素注射后7d时达最高;而钙蛋白酶ⅢmRNA在心脏毒素注射后3d时表达显著下降,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失神经肌损伤过程中钙蛋白酶Ⅲ的表达与FoxO1呈正相关(r=0.9015);在心脏毒素注射肌损伤过程中钙蛋白酶Ⅰ(r=0.8987)和钙蛋白酶Ⅱ(r=0.9374)表达趋势与FoxO3a呈正相关。可见,在不同的肌损伤模型中,钙蛋白酶Ⅰ和钙蛋白酶Ⅱ的表达趋势相似,而钙蛋白酶Ⅲ的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在学龄期脑瘫患儿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和表面肌电仪对患儿进行测试,分析肌电积分值(iEMG)、均方根值(RMS)、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60例患儿治疗前后GMFM量表A、B、C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D、E区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60例患儿治疗3个月后功能位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RMS、AEMG、MF及MPF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等长收缩(MIVC)状态下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RMS及A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MF及MPF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MG能够定量反映肌肉功能的水平,可作为脑瘫患儿疗效评估的电生理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