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化疗药物缓释系统能够改善化疗药物对胃癌的治疗效果,是目前药物材料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不同缓释药物系统治疗胃癌的缓释性能及靶向作用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获得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药物、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药物、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缓释药物以及几丁糖顺铂缓释药物,并检测上述药物的缓释性能特征,同时明确上述缓释药物对胃癌的靶向作用以及对胃癌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5-氟尿嘧啶聚乳酸缓释药物、5-氟尿嘧啶壳聚糖缓释药物、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缓释药物以及几丁糖顺铂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可以延长药物与肿瘤组织的作用时间,使化疗药物发挥更强的胃癌细胞抑制和杀伤作用,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此外,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的给药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对胃癌组织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应用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分析壳聚糖载药缓释系统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壳聚糖抗肿瘤药物缓释材料释放药物机制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并分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负载多种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表柔比星、5一氟尿嘧啶、紫杉醇等的特征及抗肿瘤作用效果。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抗肿瘤缓释药物材料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能以及抗肿瘤性能,能够负载各种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并且对肿瘤及组织器官具有靶向性作用,明显提高了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插管化疗和栓塞的方法,主要是将导管由腹股沟动脉插入,经腹主动脉而进入肝动脉,然后再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从导管中注入。这样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肝脏的肿瘤组织。由于肝脏肿瘤的血液供应,绝大部分来自肝动脉,因此,肝动脉内注入栓塞剂,其作用一则可使化疗药物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肿瘤区域,使抗癌药物持续与肿瘤细胞相接触以致杀伤癌细胞;二则可以堵塞肿瘤细胞的供血小动脉,从而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使其坏死、缩小而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我院应用肝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曲永利 《临床医学》2008,28(3):66-67
目的 探讨经腹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术中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入皮下埋藏式药盒,经泵进行化疗栓塞,药物为阿霉素10~30 mg,丝裂霉素10~20 mg,5-氟尿嘧啶250 mg,超乳化碘油10~30 ml.结果 全部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0.5~1.0年6例,1.0~2.0年9例,2.0年以上6例.结论 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氟尿嘧啶缓释剂是目前常用的抗肿瘤缓释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文章选取氟尿嘧啶缓释剂预防肿瘤根治切除后复发和转移进行研究,对临床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腹腔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变化、肿瘤组织的大小以及生存率等,明确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与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辅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及肿瘤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血清中肿瘤指标物CEA、CA19-9、CA72-4显著降低,肿瘤切除前后病理学比较显示化疗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程度明显增加。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还能够降低肿瘤局部转移和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8例肝癌采用肝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58例治疗后随访资料完整,并对造影所见治疗后反应症状的变化和肿瘤大小改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造影表现肝动脉增粗、肿瘤染色,治疗一月后商人腹胀、腹痛症状明显好转。甲胎球蛋白、转氨酶正常,病灶大小明显缩小,病人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肝癌有显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不少肝癌患者确诊时肝脏肿大已相当明显或者并发其它疾病(肝硬变).以致不适宜手术治疗。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是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首选方案,通常是按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或消失。我院于1996年7月1日成立介入治疗病房以来,已收治了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共20例,现将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后,疼痛、呕吐、发热等反应…  相似文献   

8.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使肿瘤缩小并且获得手术机会,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患者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经股动脉插入造影导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并经此导管将碘油与化疗药的混悬液或乳剂注入瘤体内,对肝癌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从而闭塞肿瘤供养血管的方法。由于局部灌注化疗药物一次使用量大,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直接影响了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和预后。为减轻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53例行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一系列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反应期,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胃癌药物缓释靶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目的:总结近年胃癌药物缓释靶向模式的应用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胃癌药物缓释靶向模式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1998-01/2010-10。检索关键词:胃癌,缓释,靶向,gastric cancer,delayed release,target。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结果与结论:目前对胃癌的淋巴靶向化疗研究较多,纳米炭在胃癌淋巴靶向化疗的应用已取得初步成果,应用前景令人鼓舞,有望成为胃癌淋巴靶向化疗的主要手段。但对如何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如何联合用药、多途径用药和规范胃癌淋巴化疗的标准以及如何开展个体化治疗有待深入探索。胃癌药物的缓释靶向模式具有低毒高效性、功能性缓释特性以及良好的淋巴趋向性,可望有效抑制原发癌和淋巴结的转移率,缩小肿瘤,增加手术切除,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肝动脉门静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双插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效果。方法:18例肝癌病人采用腹腔镜下肝动脉门静脉置入化疗泵,术后经药泵作反复栓塞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和卡铂(CBP),超乳化碘化油。每次相隔4~6周。结果:1年内死亡7例,成活已超过1年的11例。结论:作者认为腹腔镜下肝动脉门静脉栓塞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影响因素,肝功能(B=0.5472,Exp(B)=1.6874)、门脉癌栓[B=0.6313,Exp(B)=1.833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等,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黎明  高蓓蕾  徐鹭青   《护理与康复》2017,16(8):843-845
目的调查分析肝癌患者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前的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107例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治疗前的焦虑水平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为(7.73±3.495)分;女性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高于男性患者(P0.05),不同年龄组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不同(P0.05),患者有无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史,其治疗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前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情绪,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原发性肝癌血清AFP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在治疗前均常规行肝总动脉或腹腔动脉造影,选择性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处,缓慢注入化疗药物[氟尿嘧啶1 000 mg、奥沙利铂100 mg、阿霉素30 mg+碘化油10~30 mL(根据肿瘤大小决定)]进行乳化栓塞。采用电化学发光仪、使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AFP测定。结果 99例患者中,TACE治疗后血清AFP〈200、≥200~〈1 000 ng.L-1有效率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血清AFP≥1 000 ng.L-1(均P〈0.05),TACE治疗后血清AFP〈200、≥200~〈1 000 ng.L-1转移率均明显低于TACE治疗后血清AFP≥1 000 ng.L-1(P〈0.05或P〈0.01)。结论 TACE治疗后血清AFP浓度的检测可反映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预后及转移率。  相似文献   

14.
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妇科肿瘤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用肝切除(其中6例肝内病灶被完全摘除,1例肝内切除4个肿瘤后尚残留3个肿瘤)联合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静脉全身化疗方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7例。原发肿瘤为子宫颈癌1例;子宫体癌2例,卵巢癌1例,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3例。结果:全组随访3~40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全部存活,超声和CT检查6例肝内未再发现肿瘤、1例复发。结论:肝切除联合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肝转移有效。  相似文献   

15.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对2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实施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PLE栓塞治疗。随机抽取前期用丝裂霉素碘油乳剂(MLE)治疗的24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肿瘤大小、肿瘤血管的改变及生存率等变化。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肿瘤缩小更明显(X^2=7.51,P〈O.05),甲胎蛋白水平下降显著(X^2=8.290,P〈0.05)。研究组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19/20)、70%(14/20)、30%(6/20)和20%(4/20),对照组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19/24)、54%(13/24)、21%(5/24)和13%(3/2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E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安全,治疗效果明显,其疗效明显优于MLE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方法:晚期胃肠恶性肿瘤发生转移性癌性腹水的患者32例,用Seldinger方法,选择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奥沙利铂150 mg,5氟尿嘧啶(5-Fu)500 mg.治疗后测量腹围,并行B超检查腹腔积液量,疗程为每月1次,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2例(6.25%),部分缓解(PR) 15例(46.8%),无变化(NC)10例(31.2%),病情进展(PD)5例(15.6%),总有效率(CR+ PR)为53.05%.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晚期肿瘤综合治疗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2例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分为两组,A组(22例)采用HIFU联合TACE进行治疗,B组(20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结果HIFU联合TACE组治疗后PVTT有5例消失,12例缩小,比TACE组疗效明显(P〈0.05)。HIFU联合TACE组,有11例患者恢复门静脉血流,癌栓内血供较单纯TACE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3.8个月,较同期TACE组中位生存期7.9个月明显延长(P〈0.05)。结论HIFU联合TACE治疗PVTT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8.
多电极射频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电极射频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对肝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皮穿刺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6例肝癌31个结节,多电极射频治疗后1-2周,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证实,12个小结节完全坏死,占小结节的38.7%(12/31),17个临近肝脏边缘的较大结节及2个特殊部位的小结节有肿瘤残留,占所有结节的61.3%(19/31)。其中3个较大的结节联合栓塞化疗后3月仍见肿瘤生长。16例患者半年后瘤生存率75.0%(12/16)。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先射频后栓塞的方法可以发现并治疗肿瘤残留,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