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丰富环境(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EE)对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epetitive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mTBI)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环境-假手术组(NC-sham组)、普通环境-脑损伤组(NC-TBI)和丰富环境-脑损伤组(EE-TBI)(n=20/group)。根据前期研究中探索的rmTBI模型建立方法,对脑损伤组(EE-TBI和NC-TBI)小鼠进行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造模,假手术组只予相应天数、次数的麻醉,不予损伤;造模前3天及造模后4周内,丰富环境组小鼠被安置在具有大空间、玩具、探险、运动器械、水食充足的丰富环境中;普通环境组小鼠置于水食充足、小笼饲养的普通环境;造模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 MWM)进行行为学测试,分析比较各组小鼠学习和空间记忆等行为学差异;取小鼠海马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各组小鼠海马DG区Doublecortin(DCX)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重复轻度脑损伤后,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60s内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学习与记忆能力减退(均P<0.05);与普通环境中的脑损伤小鼠相比,丰富环境中的脑损伤小鼠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增强(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重复轻度脑损伤后小鼠海马DG区DC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丰富环境可显著升高脑损伤后海马组织DCX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丰富环境可有效改善小鼠的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并增加海马DG区神经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干预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的血脑屏障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线栓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经丰富环境干预2周,采用神经功能7分评分方法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的缺失评分,运用透射电镜拍照观察大鼠梗死皮层周边区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采用股静脉注射Evans蓝染液外渗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情况。 结果:Evans蓝染液结果显示丰富环境干预可明显修复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表现为降低Evans蓝染液外渗至大鼠大脑实质中的量,电镜结果显示丰富环境干预可显著改善梗死皮层周边区血脑屏障结构的完整性,并且显著减轻了皮层血管周边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周细胞的损伤和水肿程度,且丰富环境干预可促进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保持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修复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引发的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其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 将符合人选标准的117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本研究的有84例患者:(1)计算机辅助训练组(电脑组,n=30);(2)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面对面组,n=24);(3)对照组(n=30)。电脑组和面对面组均采用无错性学习的方法,接受4周具有同样内容的记忆障碍训练课程,但分别以软件版和画册版形式进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记忆训练。3组均随访1个月。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中文版(RBMT-CV)和香港文字记忆学习测试量表.中文版(HKLLT)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 电脑组、面对面组在训练后,随访与训练前相比,组内比较RBMT-CV和HKLLT均具有良好的增长效应和延续效应,分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l或P〈0.05),电脑组和面对面组组间比较,HKLLT除提取过程外,编码与保存在训练后和随访期间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无错性学习是一个改善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影响记忆的全过程;电脑组、面对面组对记忆的编码与保存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并且训练效果可持续1个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重型脑损伤恢复期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8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分别行正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或单一康复训练,分别于康复训练当天及治疗后8周采用Fugl-Meyer(FMA)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LOTCA评估认知功能。经8周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提示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恢复期重型脑损伤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丰富康复训练能否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7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缺血丰富训练组(Ischemia+Enriched,IE组,n=36),缺血对照组(Ischemia+Standard,IS组,n=8),假手术丰富训练组(Sham+Enriched,SE组,n=21)和假手术对照组(Sham+Standard,SS组,n=12),使用线栓模型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并再灌注,丰富训练组自术后2d至28d群居于丰富环境笼并按步骤给予跑笼、转棒及杂技训练,记录杂技时间,对照组则独居标准环境笼,不予任何训练.再灌注1d、7d、14d、21d和28d分别进行各项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杂技运动时间日益缩短,14d以前IE组显著性劣于SE组(P<0.05),14d以后无显著性差异;训练前,缺血组间和假手术组间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感觉运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组则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训练后,28d时Bederson评分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感觉运动评分中仅21d时斜笼测试IE组显著性优于IS组(P<0.05);肢体放置测试和足失误测试中IE组与IS组间始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IE组恢复趋势优于IS组,缺血组仍显著性劣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结论:丰富康复训练可促进脑缺血大鼠行为功能表现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护理对创伤性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98例创伤性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出院后3个月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独立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哥拉斯哥预后量表(GO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采用“三位一体”护理,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独立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超微结构及神经丝蛋白(NF)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6在新桥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7日龄健康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3组:①丰富环境干预组:20只,采用Rice法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予早期抚触(15min/次,2次/d)和丰富环境(2h/次,1次/d)刺激共28d。②缺氧缺血非干预组:20只,同前造模,造模后不干预。③正常对照组:12只,不造模,不干预。饲养至1月龄时各组随机选10只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功能;行为学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神经丝蛋白的染色情况,借助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神经丝蛋白及突触情况。结果:52只进入结果分析。①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学习能力):缺氧缺血非干预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39.98±7.86),(26.12±4.03)s,P<0.001],丰富环境干预组较缺氧缺血非干预组缩短[(29.06±5.11)s,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②跨越平台次数(记忆能力):缺氧缺血非干预组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2.13±1.33),(4.91±2.01)次,P<0.001],丰富环境干预组多于缺氧缺血非干预组[(4.45±1.59)次,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③缺氧缺血非干预组左侧与右侧脑组织NF-H积分吸光度值之比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丰富环境干预组(0.398±0.110,0.975±0.011,0.821±0.138,P<0.01),后2组比较无差异。④超微结构显示缺氧缺血非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固缩改变,线粒体肿胀,神经丝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突触数量减少;丰富环境干预组海马神经元和突触无明显异常。结论:早期抚触及丰富环境刺激可以促进缺血缺氧的脑损伤恢复,脑组织神经网络重建及脑的可塑性增加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2(IL-2)、IL-4和IL-13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5只,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打击。术后治疗组给予异甘草素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治疗5 d。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测量脑含水量,观察海马细胞形态。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MCP-1、IL-2、IL-4和IL-13含量升高(P<0.05),IFNγ含量降低(P<0.05),脑含水量减低(P<0.05),损伤侧海马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异甘草素可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
丰富环境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自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丰富环境可促进脑损伤患功能恢复以来,对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大量研究均证实了这一观点。随着脑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有关环境对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01和science direct 2000-01/2004-01与丰富环境相关章,检索词为“environmental enrichment,brain damage,synaptic plasticity”,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择丰富环境应用于脑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方面的献,排除科研设计明显不正确的献及综述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5篇英献,排除明显重复和较陈旧献,共纳入11篇。对检索到的丰富环境干预促进脑损伤修复研究方面章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章进行分析综合,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塑能力,易受环境和经验的影响,脑损伤后亦如此。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丰富环境干预能引起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促进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恢复。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以促进脑损伤后脑功能的恢复,丰富环境刺激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再次受损的危险性。因此如果将丰富环境结合被动活动和主动学习与训练运用于临床康复中,将会显促进脑损伤后认知能力和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早期基因表达谱与正常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以期阐明脑损伤后早期基因表达的改变规律,阐明脑损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为法医损伤时间推断研究寻找标志物提供帮助。方法以大鼠自由落体损伤模型为对象,从损伤区脑组织和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分别提取mRNA,经反转录成cDNA后与含有4096个随机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杂交后的芯片经扫描仪扫描,并用GenePix3.0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发现有124个差异表达基因或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tags,ESTs);其中有46个基因和26个EST表达下调;28个基因和24个EST表达上调;在这些表达有差异的基因中,有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神经递质释放、参与炎症的蛋白、离子通道及其受体蛋白和参与炎症反应的蛋白等被发现。结论创伤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研究一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很难解释其损伤后分子变化机制;基因芯片是研究颅脑损伤这种多基因改变、多因素作用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颅脑外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颅脑外伤模型,排除差异后纳入研究,分为丰富环境组和对照组。在造模后11天开始进行连续4天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取脑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使用TUNEL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在水迷宫检测第4天丰富环境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大鼠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形态学检测发现丰富环境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丰富环境可明显改善颅脑外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提高神经元存活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等速训练对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56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等速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ADL评分由治疗前的47.93±32.22,升至治疗后的62.86±37.29;MMSE由治疗前9.21±8.10,升至治疗后15.41±11.02;治疗前后比较P<0.01,而且恢复程度与GCS评分及康复治疗时间呈显著正相关,GCS评分高、接受训练的时间长、效果好。结论:等速训练是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纽、延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三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组于发病后7d内进行康复训练,延期康复组于发病后7~30d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组和延期康复组及对照组(P〈0.01),早期康复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延期康复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效,能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期介入康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研究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住院的6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ADL)、残疾分级量表(DR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等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年龄、病程、治疗时间、GCS、昏迷时间等均有较大差异,其中GCS评分明显受昏迷时间的影响(P<0.001);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和残疾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P<0.001);手术组认知功能的恢复较非手术组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主要受损伤严重程度(GCS评分)和治疗时间的影响(P<0.05);认知功能的恢复除受GCS影响外(P<0.01),病程短恢复好(P<0.05)。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各种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受颅脑损伤程度的影响、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康复体系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视听感觉统合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认知障碍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视听统合训练组(43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康复指导;视听统合训练组给予视听感觉统合训练,1次/d,5次/周。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WMS-CR)评定记忆功能和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测验(BADS)评定执行功能。 结果:治疗前,两组WMS-CR评测和BADS评测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视听统合训练组WMS-CR评测中的故事理解、背数和积累分测验得分显著增高(8.63±2.77 vs 6.85±2.50;7.77±1.57 vs 6.74±1.45;11.40±2.80 vs 9.58±2.4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DS评测中转换卡片测验、动作计划测验、找钥匙测验、修订的六元素评测(3.64±0.37 vs 3.12±0.36;3.68±0.38 vs 3.14±0.40;3.48±0.36 vs 3.16±0.35;3.36±0.36 vs 2.98±0.36)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时间判断测验、动物园分布图测验项目评分及总分变化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听感觉统合训练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工作记忆,但对部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执行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接受康复治疗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的一般情况、康复治疗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1993年9月~2004年7月入院的所有TBI病例。结果共有280例TBI住院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3.1±11.4)岁,男女比为4.28∶1,职业构成以机关干部为主(占34.6%),报销方式也以公费医疗最多(占71.1%)。受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占66.4%)。入院时距离受伤日期10 d~6年,平均288 d,在伤后3月内入院行康复治疗者占25.0%。继发癫痫者占15.7%,住院期间发现有脑积水者占18.9%。结论目前我国因TBI住院康复治疗的群体主要为城市男性居民、享受公费医疗待遇者;TBI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康复流程体系也有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海马区CCL2及其受体CCR2的表达变化。方法:75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组(TBI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T组),每组各25只。HBOT组和TBI组均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脑外伤模型,HBOT组每天进行HBO治疗;Sham组暴露硬脑膜不予打击。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功能;荧光免疫双标检测海马CA1区CCL2和CCR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定损伤侧海马CCL2和CCR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HBOT组高压氧治疗后7d、14d和21d平均潜伏期下降,同时穿越平台次数增多,与TBI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显示,大鼠TBI后海马CA1区CCL2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CCR2主要表达在神经元;实时定量PCR显示,脑损伤后3—21d损伤侧海马CCL2 mRNA、CCR2 mRNA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高压氧治疗后海马CCL2 mRNA明显下降,与TBI组相比,7d组、14d组及21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7d、14d后海马CCR2 mRNA明显下降,与TBI组相比,7d组及14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CL2/CCR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除行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患者入院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康复护理可降低颅脑损伤残疾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