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成 《家庭健康》2007,(3):36-36
胃溃疡患者做完手术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胃癌切除术后10年没有复发,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其实不然。残胃是一种癌前状态,其癌变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目前通常将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第1个原发癌肿.或胃癌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第2个原发癌肿统称为残胃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癌4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贲门癌2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上段癌3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癌6例;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下段癌6例.行残胃全切+食管部分切除,空肠食管吻合术6例;食管胃部分切除,弓下食管胃吻合3例;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12例.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随访20例患者中,4例术后第3年死于心脑血管意外,存活的16例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患者若全身情况许可,无远处转移均应争取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器官的选择应根据患者首次手术切除情况及术者熟练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病变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残胃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胆汁反流占51.4%,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为37.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毕Ⅱ式幽门螺杆菌占41.7%及胆汁反流占54.2%,发生率高于毕Ⅰ式,手术时间长者发生率高于手术时间短者,残胃病变中残胃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病变的发生与胆汁反流及幽门 螺杆菌感染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赵辉 《中国保健》2010,(2):16-16
残胃炎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残胃部分及吻合口部位的炎症。残胃炎往往伴有胆汁反流性胃炎。一般发生在术后几个月至几年。胃部分切除术后有60%~100%患者发生残胃炎。  相似文献   

5.
残胃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术后残胃病变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的关系。本文分析207例胃大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检查结果、手术方式、残胃病变表现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表明采取BillrothⅡ(BⅡ)式手术残胃发生残胃炎、吻合口炎及食管下段炎的发病率高,胆汁反流明显;残胃癌发病率也相对高。建议对溃疡病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BⅡ式手术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内镜观察广东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2000)沈小娜,谢雪冰本文对53例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残胃追踪观察,报告如下:1.53例病人均在我院1965~1992年期间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毕Ⅱ式吻合51人,毕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病变患者42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残胃病变中胆汁反流占57.1%;幽门螺杆菌阳性占40.5%,胃癌、胃溃疡和残胃炎各组之间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毕Ⅱ式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毕Ⅰ式(P<0.05),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低于毕Ⅰ式(P<0.05);术后1年内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1.8%和27.3%,显著低于1年后的85.0%和55.0% (P<0.05).结论 合理选择术式避免胆汁反流,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中的作用。方法12例均采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癌切除,将残胃或连同脾脏、胰尾移于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8例,弓下吻合4例:手工吻合2例,器械吻合10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和手术早期死亡。结论采用将残胃或连同脾脏和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可增加残胃上移高度,保证食管残胃的无张力吻合。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残胃与残胃癌残胃是指胃因各种良性病变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所保留下来的部分胃。这些良性病变主要是经内科治疗无效的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现在专家们把残胃的范围扩大了,认为胃因恶性疾病(主要是胃癌)而行根治术后剩下的部分胃也应列入残胃...  相似文献   

10.
一位71岁的老大爷,因为患胃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10天进肉食后突然频繁呕吐淡绿色苦水,胃造影发现残胃扩张且无明显收缩及排空,积液较多,医生诊断为残胃无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或胃瘫综合征,是一种手术继发症,在老人中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介入法治疗胃窦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端复发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11例远端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端复发并狭窄患者,其中2例伴腹水,3例肝转移。均行内支架及腹腔动脉化疗,2例腹水者首次行腹腔化疗,肝转移者行碘油栓塞。根据病人情况重复腹腔动脉化疗。所有病例均获随访。结果6个月生存率63.6%,12个月生存率45%,18个月生存率18%。平均生存期12个月。结论动脉化疗并支架植入治疗残胃癌,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残胃病变胃镜检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大部切除术后易发生多种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炎和残胃癌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现将我科1997年8月至2004年12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有不同程度上腹部不适的患者共102例,进行胃镜检查,现将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2例,其中男79例,女2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5.
胃溃疡做完手术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其实不然。残胃是一种癌前状态,其癌变率为正常人群的5倍。目前通常将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发生的第1个原发癌肿,或胃癌切除术后10年以上发生的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残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为预防治疗残胃Hp感染提供参考,降低残胃Hp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毕Ⅰ式53例、毕Ⅱ式45例、胃空肠吻合术式24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14 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残胃组织Hp感染率,对残胃病变、Hp感染、胆汁反流及反流程度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Hp感染率毕Ⅰ式组为64.44%,高于毕Ⅱ式组的32.08%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Ⅱ式组胆汁反流发生率为54.72%,高于毕Ⅰ式组的33.33%及胃空肠吻合术式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汁反流阴性组Hp感染率为55.56%,高于胆汁反流阳性组的22.00%(P<0.01),但不同程度胆汁反流与Hp感染率无明显相关性;残胃癌与残胃吻合口溃疡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6.67%、55.56%,明显高于残胃炎组的2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吻合方式残胃的Hp感染率不同,胆汁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为降低术后胆汁反流及Hp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可考虑胃空肠吻合术式。  相似文献   

17.
1 概念残胃再发癌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在国内外的文章中常和残胃复发癌、残胃癌等互相混淆。从字面意义上讲 ,残胃再发癌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 ,以前曾经患过胃癌 ,可能是一次 ,也可能是多次 ;第二 ,以前曾因胃癌手术 ,术后还留有部分胃组织 ;第三 ,在残余的胃组织上又发生了新的癌 ,这种癌应有别于以前手术切除的胃癌。否则应视为胃癌术后复发。但是实际运用中还应当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因为胃癌术后超过一定时限以后 ,如果在残胃上又发生癌肿 ,即使病理类型与前一次胃癌的病理类型一致 ,也很可能并非由于第一次手术后癌组织残留 ,而是重…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急症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中的作用。方法:对在4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中选择性采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选择性采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的40例中,无死亡,亦无术后大出血、残端瘘、吻合口瘘及输入、输出袢梗阻、倾倒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4例切口感染。经随访1年至5年,有3例碱性返流性胃炎,经保守治疗明显好转,无溃疡复发者,无再入院手术者。结论:对拟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在尽量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的基础上,选择性采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疗效确切,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6,(7):883-884
目的分析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残胃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者行Hp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以及碳13呼气试验,观察不同类型胃疾病术后Hp检出率、不同病变残胃的Hp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残胃Hp检出率、不同性别残胃Hp检出率、残胃胆汁返流与Hp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胃癌患者的Hp检出阳性率显著低于胃溃疡、穿孔、出血患者(21.54%vs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68,P<0.05)。残胃炎、吻合口炎患者的Hp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残胃溃疡和残胃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胆汁返流患者Hp检出阳性率显著低于无胆汁返流者(19.61%vs 42.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5)。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患者Hp检出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从而减轻残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36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并发胃瘫12例中,BillrothⅠ式吻合4例,BillrothⅡ式吻合7例,Roux-y吻合1例。全组病人非手术治愈。结论:该并发症为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表现结合胃镜或胃肠造影可做出诊断,非手术治疗可获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