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Q-Td、J-Td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Q-Ld、J-Td的关系。结果显示Q-Td、J-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分别为99.54±21.03ms,97.68±22.74ms,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66.36±14.32ms,81.54±16.55ms,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48.75±29.23ms、44.21±22.56ms,3组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Q-Td(J-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论认为Q-Td(J-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梗死早期Q-Td(J-Td)值越大〉60ms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对煤工尘肺(CWP)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并观察CWP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Q-Td、Q-Tcd的关系。方法依丹麦ABL-4血气分析仪所测100例CWP低氧血症程度和Lown’s室性心律失常分级进行分析,并以40例煤矿工人为对照。结果 (1)对照组Q-Td、Q-Tcd均未见因年龄产生的明显差异。(2)CWP低氧血症患者中,PaO2≤60 mmHg组Q-Td为(59.9±21.7)ms,Q-Tcd为(72.91±25.25)ms,较PaO2>60 mm Hg组[Q-Td为(51.53±21)ms,Q-Tcd为(57.8±18)m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Q-Td与Q-Tcd延长,随患者低氧血症程度进展而加重。(3)Q-Td、Q-Tcd延长致CWP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级别增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79.28±15.27)ms、Q-Tcd为(84.39±14.2)ms,比轻级室性心律失常组(L1-2)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Td>79ms以上者中,63.33%的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Q-Td、Q-Tcd值越大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Q-Td明显延长可能预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雪兰 《健康大视野》2006,14(12):62-6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4~2005年于我院住院的2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有无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9±15.6)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2%和44.18%,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30.17%和9.4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心电图表现,探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5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41%,明显高于左室正常组的16%,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低血钾时Q-T离散度(Q-Td)的关系,测量50例低血钾患者补钾前后的Q-Td并与40例血钾正常者做对照。结果显示低血钾组Q-Td显著高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大于补钾后和对照组(P﹤0.01),说明Q-Td是低血钾患者的心律失常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平均值。方法:测量251例51天~14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R-R、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矫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减Q-Tmin)及Q-Tcd(Q-Tcmax减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分别为(397.03±29.74)ms、(362.63±27.87)ms、(448.50±25.69)ms、(409.23±27.32)ms、(31.61±7.96)ms、(40.77±10.32)ms。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Q-Td、Q-Tcd与健康儿童无差异,表明其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与健康儿童相同,能够承受麻醉及眼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珍  梁孙英 《现代医院》2010,10(9):39-4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分为LVH组及非LVH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C组),对三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或非LVH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煤工尘肺(CWP)患者心率变异(HRV)的临床变化。方法 观察100 例Ⅰ、Ⅱ、Ⅲ期CWP患者和30例健康煤矿工人在临床、动态心电图(DCG)和HRV的改变。结果 (1)Ⅰ、Ⅱ、Ⅲ期CWP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数(HRVI)分别为26.06±10.89、22.27±8.12、16.88±4.15,平均R R间期标准差(S)分别为(38.86±18.43、31.96±16.45、25.44±18.21)s,平均R R间期变异系数(CV)分别为4.55±1.82、3.84±1.50、2.99±1.23,较对照组(30.06±10.88、50.08±25.25、6.46±2.6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CWP各指标比Ⅰ期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的HRVI、S、CV分别为15.88±4.14、(20.32±9.52)s、2.52±0.88,较轻级室性心律失常组[24.16±8.12、(30.87±17.44)s、3.26±1.64]及对照组[30.06±10.88、(50.08±25.25)s、6.46±2.6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WP患者的交感神经张力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CWP患者的HRV指标明显降低,可预测CWP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成人P波离散度正常值测定及其重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P波离散度(Pd)制定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测定100例健康成人和30例有阵发性房颤病史患者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测量Pd正常值范围。结果心房颤动组P波离散度增高(47.8±7.6)ms,与健康成人(20.6±10.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d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人工目测的方法测定的Pd值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P波离散度<40ms为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HRV时域指标,并根据是否有VA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VA组和非VA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HRV的比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RV与VA的相关性。结果 VA组、非VA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24h,SDNN)分别为(85.97±15.65)ms、(115±20.56)ms、(133.21±27.65)ms。VA组与非VA组和对照组比较HRV明显降低(p<0.01),非VA组与对照组比较HRV降低(p<0.05),与HR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律失常与非心律失常优势比OR值为3.62。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HRV降低与V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