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T细胞的充分激活过程中需要两个刺激信号,一是抗原特异的、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的MHC-Ⅱ-抗原肽与CD4T细胞表面的TCR-CD3复合体交联所提供的第一信号;二是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signal),也称第二刺激信号,由APC表面的粘附分子与CD4T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及细胞因子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所提供,共刺激信号是非抗原特异性的,但为T细胞抗原特异性激活所必需。在共刺激信号中,CD28/CTLA-4:B7这对粘附分子最为引人注目,其所介导的信号传递作用在T细胞激活和效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选择性增强树突状细胞(DC)与T细胞的体内相互作用,优化其体内抗原提呈的微环境,为进一步增强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经Ltn重组腺病毒感染后(Ltn-DC),用3LLLewis肺癌细胞株的Mutl抗原肽冲击致敏,按不同剂量免疫正常同系小鼠体内,观察其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保护性免疫反应;通过体内阻断试验探讨免疫细胞亚群及免疫分子在DC诱导肮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建立肺癌的自发性肺转移模型,观察免疫治疗作用。结果:抗原肽Mutl刺激的Ltn-DC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CTL活性,能使免疫动物产生更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在抗肿瘤免疫排斥反应的诱导过程中,必需有CD4+T和CD8+T细胞的参与;而在其效应阶段,则依赖于CD8+T细胞、B7/CD28的共刺激信号途径及γ干扰素(IFN-γ)的参与,并在诱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抗原肽刺激的Ltn-DC能有效抑制3LL细胞的自发性肺转移,具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通过基因修饰增强树突状细胞对T细胞的体内选择性趋化活性,能更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  相似文献   

3.
双特异性McAb共刺激PBLs作用肝癌细胞后的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细胞表面CD28(受体)与APC细胞表面B7分子(配体)的结合似乎提供了T细胞激活所需的主要共刺激信号。共刺激信号是激发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所必须的,B7分子家族及CD28/CTLA4等在共刺激信号的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表面不表达B7分子或表达但并不能引起有效的肿瘤免疫应答[1]。本文选用CD28和CD80McAb来激活T细胞,作用于肝癌细胞结果引起凋亡,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PBLs)100mL(广州血液中心提供),加等体积Hank′s…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DC)体内诱导的抗膀胱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分离小鼠T739脾脏DC,加SEA贴壁培养并富集细胞,观察其对DC功能特性的影响及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保护反应。结果 经SEA刺激后的DC共刺激分子B7表达显著增加,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在体内诱导出更强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有效抵抗膀胱肿瘤细胞BT1739的攻击。结论 SEA可活化DC,使后者在体内诱导出显著的抗膀胱肿瘤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102例各种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庆(AMLR)、并以单克隆抗体(McAb)Wu35(HLA-DR)和Wu22(HLA-DQ),经PAP免疫酶组化技术测定非T细胞表面HLA-DR及HLA-DQ抗原。结果提示乙肝患者AMLR降低与刺激细胞表面DR和DQ抗原表达障碍有密切关系,与反应性T细胞无关。这可能是乙型肝炎疾病过程中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产生及维持需要 2种信号———MHC 肽提供的特异性的抗原信号 ,以及由APC表面共刺激分子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Costimulatorysignal)。随着研究的深入 ,这一观点逐渐得到广泛认可[1 ,2 ] 。在T细胞活化的不同时空阶段 ,多种共刺激分子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CD2 8 CTLA 4-B7 1 B7 2共刺激途径是研究最早最深入的共刺激途径之一 ,来自该途径的共刺激信号对T细胞的活化和耐受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但众多证据 ,例如CD2 8缺失的小鼠仍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3] ,表明CD2 …  相似文献   

7.
CD26与造血干细胞归巢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娅涵  赵树铭 《重庆医学》2007,36(24):2507-2509
白细胞分化抗原CD26,即二肽酶IV(dipeptidyl—peptidaseⅣ,DPPⅣ),是一种糖蛋白分子,分布于多种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胞浆中,具有高度保守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其天然底物在体内执行多种重要功能。另外,CD26还是一种细胞膜受体、共刺激分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细胞迁移、细胞黏附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作者利用双色荧光试剂,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了16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表面活化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静止的外周血T细胞能表达少量低密度的活化抗原(CD25、CD38、HLA─DR抗原),其平均值为:CD_3~+CD_25~+细胞为6.07±3,45%;CD_3~+CD_38~+为11.65±7.13%;CD_3~+DR+为9.47±4.29%。PHA刺激的T细胞活化抗原的表达明显增加,密度增强,以CD25抗原的表达为著,但活化抗原出现的时间不一,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的T细胞表面活化抗原的变化提供了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了解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Th)与B细胞间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CD40配体(L)的共刺激作用。方法: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单抗)刺激SLE活动期和缓解期各10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段CD40L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活动期SLE组CD40L的表达在抗CD3单抗刺激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而缓解期SLE组T细胞在抗CD3单抗刺激前的CD40L表达在正常范围内,在刺激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CD40L-CD40共刺激作用在SLE发病机制和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T细胞分子CD_(28)研究进展李永琴(贵阳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贵阳550004)CD28是T细胞上的一种表面分子,作为一条新的传导通路调节T细胞活性,包括细胞增殖反应及淋巴因子的产生。在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APC)接触过程中,CD28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UCMSC)的Toll样受体7(toll like receptor 7, TLR7)通路活化后,是否会增加UCMSC的免疫原性。方法 用TLR7的激动剂CL264刺激UCMSC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MSC表面共刺激抗原〔人白细胞抗原-E(HLA-E),CD80,CD86〕和干细胞标志物(CD29,CD59,CD90)的表达变化;定量PCR检测CL264刺激UCMSC后多个免疫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细胞分化实验检测TLR7活化后对UCMSC分化能力的影响;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并与UCMSC共培养,用细胞杀伤实验检测免疫细胞对UCMSC的免疫杀伤效应。结果 CL264活化TLR7通路后,可明显刺激UCMS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和HLA-E的表达;定量PCR结果表明CL264诱导多个促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干扰素(IFN)-β,\IFN-γ,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并抑制多个干细胞标志物〔Kruppel样因子4(\Klf4),巢蛋白(Nestin),胚胎干细胞关键蛋白质(\Sox2),RNA结合蛋白质(\Lin28)〕表达;TLR7通路活化不影响UCMSC的分化潜能;CL264活化TLR7通路后增加免疫细胞对UCMSC的免疫攻击。结论 TLR7激动剂CL264可增加UCMSC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结核杆菌抗原(Mtb-Ag)、IL-2、PHA做为刺激原,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淋巴细胞的表型,用MTT法测定活化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tb体外活化PBMC可于18天获得大量淋巴细胞,且γδT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对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用Mtb为刺激原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且在体外  相似文献   

13.
T细胞表面具有能特异地识别抗原的结构,称此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目前,已知 TCR有两类,一类是由 α链和 β链组成的 TCR αβ,另一类是由 γ链和 δ链组成的 TCR γδ。迄今为止,关于 TCRγδ细胞的生理功能、识别抗原的特点及发育问题等方面还所知不多。该方面的研究远不如 TCRαβ细胞那样详尽。但已有资料表明,γδ T细胞参与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多种免疫过程,并在粘膜及上皮部位的抗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现就γδ表型T淋巴细胞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γδ T细…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免疫系统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T细胞特异免疫应答的直接启动者和调控者,是连接天然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桥梁。DCs在外周血与组织中摄取和处理抗原之后,迁移到引流淋巴结,在淋巴结T细胞富集区将抗原递呈给静止淋巴细胞。未成熟的DCs能摄取和处理抗原,在完全成熟后,DCs表面表达高水平的MHC-抗原肽复合物及共刺激分子,此时才能有效激活T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前器官移植最大障碍依然是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因此,寻找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一直是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有效活化除需要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提呈的MHC一肽作为第一信号外,还必需有APC和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所提供的共刺激信号作为第二信号才能顺利完成,阻断该第二信号而仅有第一信号则可以引起T细胞克隆无能甚至是凋亡,从而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
李用国  任红 《重庆医学》2002,31(1):25-26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中起主导作用 ,T细胞的致敏激活和扩增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相应的抗原多肽和提供共刺激信号 ,分泌Th1型应答主导因子 ,诱导机体生成抗原特异性CTL ,并通过细胞溶解机制和非细胞溶解机制对肿瘤或病毒产生杀伤或抑制 ,因而APC是启动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的中心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APC包括树突状细胞 (Dendritiecells,DC)、巨噬细胞、B细胞等 ,其中DC是机体最有效、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仪鉴定抗人CD3单链抗体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言 CD3分子是T细胞表面的一种分化抗原,与T细胞受体(TCR)形成TCR/CD3复合物,参与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1979年Kung等[1]最早制备了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OKT3最初主要应用于抑制异体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后来又发现其具有丝裂原作用,在其他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辅助下,可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2].为克服鼠源性抗体应用于人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的不足,我们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构建了抗人CD3单链抗体基因[3],并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本实验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剂量照射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大肠癌抗原吞噬能力、未成熟DC表型及体外刺激T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单个核细胞。铺板贴壁法分离淋巴细胞,贴壁细胞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hIL-4)的作用下体外诱导5d后收获,并分别以0.1、0.2、0.5和1.0Gy的X射线照射24h。检测照射后未成熟DCs的表型、抗原吞噬能力及负载大肠癌肿瘤抗原信息的DCs在体外刺激T细胞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0.2Gy照射组成熟DCs的CD40、CD80、CD83、CD86表型及抗原吞噬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照射)及其他照射组(均P〈0.05);体外刺激T细胞的能力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弱。结论低剂量照射能促进DCs抗原的吞噬能力和成熟,但会减弱体外刺激T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落新妇苷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条件培养法得到小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加入脂多糖刺激细胞成熟。落新妇苷(低浓度25 μg/mL、中浓度50 μg/mL、高浓度100 μg/mL)处理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Ⅰa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内吞实验分析各组DC抗原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DC培养液上清白细胞介素12亚单位p40(p40 subunit of interleukin-12,IL-12p40)水平;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中各组DC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MLR上清IL-2、IL-4、IL-10、γ干扰素水平。 结果:各组DC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高、中、低浓度落新妇苷组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分子Ⅰa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明显降低,抗原吞噬能力明显升高,分泌IL-12p40明显减少,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与脂多糖组相比,高、中、低浓度落新妇苷组MLR上清中IL-2和γ干扰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落新妇苷(25、50、100 μg/mL)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的成熟,并对其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中报道了5名事故性急性骨髓型放射病患者照后2.5和3.5年外周血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TCR)基因,TCR、T细胞分化抗原决定簇-3(CD3)表达与TCR/CD3复合物功能的辐射效应。发现5名患者于照后2.5年,2名(5.2Gy和2.4Gy,55岁)于照后3.5年外周血T细胞应答抗CD3单抗刺激而增殖的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经同时用IL-2和抗CD3单抗刺激,增殖能力比单用抗CD3单抗刺激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