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钙离子阻断剂对肠上皮细胞(IEC)缺血缺氧损伤后细胞内钙含量、整合素分布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A1组),模拟缺氧组(B1组),模拟缺血组(C1组),模拟缺氧缺血组(D1组)及加入维拉帕米后的相应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EC凋亡率,用激光聚焦显微镜技术(LSCM)观察胞内钙含量、整合素α3,α5,β1,β2,β5分布改变。结果模拟缺血缺氧损伤后,B1、C1、D1组胞内钙含量升高,IEC凋亡率上升,整合素α3,α5,β1,β5向顶层漂移,尤以D1组更显著;加用钙离子阻断剂后,降低了胞内钙含量,阻止整合素α3,α5,β1,β5顶层漂移趋势,其变化与细胞凋亡减少相一致。结论细胞内钙超载可导致细胞内整合素分布改变,凋亡率增加,钙离子阻断剂能降低细胞内钙含量,抑制整合素亚型的顶层漂移,减少IEC凋亡率。  相似文献   

2.
周凤鑫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12(6):I0001-I0001
2.细胞钙稳态紊乱:静息状态下,细胞胞浆Ca^2+浓度约为10^-7mol/L,而细胞外液Ca^2+浓度约为10-3mol/L,细胞内外Ca^2+浓度相差10000倍左右。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动可作为细胞内信使影响多种钙依赖性酶的活性而改变细胞的功能状态。细胞一系列的Ca^2+运转机制失调使细胞内Ca^2+浓度出现非控制性增高时,则出现细胞钙稳态紊乱。从理论上判断这种钙稳态紊乱是由于①Ca^2+ -Mg^2+ -ATP酶(钙泵)活性降低,或Na^2+/Ca^2+交换、H^+/Ca^2+交换逆转,以致胞内Ca^2+外流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草氨酸盐(oxamate)对人胰腺癌细胞内钙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用oxamate干预癌细胞后48h,行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AM染色,激光共聚焦下观察不同浓度oxamate作用下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结果:oxamate干预48h后,细胞内钙含量随着oxamate浓度的升高而致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oxamate能增加panc-1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影响细胞内钙离子平衡,进而干涉细胞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子鼠肠上皮细胞(IEC)添加人工基底膜体外原代培养,模拟缺血缺氧损伤后胞内钙含量、膜脂流动性、IEC凋亡及采用钙通道阻断剂的影响。方法建立子鼠IEC分离与原代培养和缺血缺氧模拟环境,设立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缺血组(C组),缺血缺氧组(D组)及加维拉珀米2mg/L的相应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计算凋亡细胞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钙含量;自旋标记-顺磁共振技术(ESR)检测膜脂流动性。结果B、C、D组IEC凋亡较A组明显增加(P〈0.05);加用钙离子阻断剂后B1、C1、D1组较相应对照组减少(P〈0.05)。锹血缺氧损伤导致胞内钙超载,尤以D组最显著,其次为B组,C组;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细胞内钙含量下降,以D1组最明显(P〈0.01),依次为B1组,c1组。损伤组膜蛋白构像改变、运动速度减慢,表现为强固定化与弱固定化组分谱线高度比值(hs/hw)明显增大及膜蛋白旋转相关时间(Tc)显著延长,D组最为明显(P〈0.01),其次为B组,C组;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hs/hw和Tc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缺氧损伤后,膜脂流动性发生变化及胞内钙超载和IEC凋亡一致;钙通道阻断剂可降低胞内钙含量,减轻膜蛋白的构像改变,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创伤和脓毒症与细胞钙稳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是细胞内最普遍而重要的第2信使维护细胞钙稳态是保持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创伤和脓毒症可引起细胞的钙稳态变化,导致细胞毒性死亡。降低机体免疫力等损伤效应。钙调节药物在创伤和脓毒症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并有广阔的开发 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紧张性收缩维持着阴茎的松驰状态;而由NO启动的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舒张则引发了阴茎的勃起。Williams BA等人研究了NO在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对肾上腺素刺激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用Fura-2荧光标记从小鼠和人体中新分离出的平滑肌收缩物质内的钙浓度。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PE)能短暂的升高细胞内钙浓度而降低细胞外钙浓度,这是钙从细胞内贮藏库释放所致。  相似文献   

7.
钙及钙通道阻断药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内流及随后的细胞内钙超载,能导致一定类型的细胞死亡,这已被认为是缺血缺氧性神经损伤的一个基本原因.因此,钙通道阻断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受到高度重视.一、钙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钙在细胞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膜稳定剂、代谢调节剂和第二信使等,但它也可介导多种病理情况下的细胞死亡.目前关于钙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代谢变化及其作用引起人们极大兴趣,但是钙可能不是介导所有缺血性细胞死亡的"共同通路"(common pathway),因在一些非缺血缺氧性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中,细胞存活与钙含量似无关系.但对中枢神经缺血缺氧损伤而言,有几个观察支持细胞内钙超载对细胞损伤起着重要作用:(1)大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对体外培养的人低分化胃癌细胞MKN45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在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人胃癌细胞系MKN45,应用钙特异性荧光指示剂Furu-3/AM负载细胞,用ASN-1377642(NK-1受体拮抗剂)、尼卡地平和不同浓度的SP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KN45,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胃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结果在Hanks液(含钙离子)中加入10、50及100nmol/LSP可以显著升高胃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在无外钙时,SP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低于有外钙时(P〈0.05);在Hanks液中加入NK-1受体拮抗剂ASN-1377642和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孵育后,SP引起胃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与Hanks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可以显著升高胃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源于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  相似文献   

9.
游离亚油酸对胰腺腺泡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游离亚油酸对胰腺腺泡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离胰腺腺泡细胞,分别与0.1、0.5、1.0mmol/L亚油酸共同孵育30、60、90min,测定细胞的LDH释放率,DNA片段梯度分析腺泡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腺泡细胞PKC的膜转位,激光共聚焦测定细胞内钙的变化。结果腺泡细胞与亚油酸共同孵育后,台盼蓝染色显示存在细胞损伤,LDH释放率与亚油酸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细胞总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1.0mmol/L亚油酸可出现DNA梯状条带,证明存在细胞凋亡。同时,腺泡细胞凋亡率及PKC的膜转位率,均与亚油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另外,钙离子是参与细胞损伤和PKC激活的因子之一,采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腺泡细胞内钙浓度,发现其升高与亚油酸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亚油酸对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游离亚油酸刺激腺泡细胞内钙升高和活化PKC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钙浓度培养的人表皮角质细胞(HEKs)增殖能力的差异,确定体外培养表皮角质细胞的最适钙浓度.方法:根据培养液中CaCl2浓度不同,将HEKs分为无钙培养组和0.1、0.3、0.5、1.0 mmol/L CaCl2培养组.细胞培养3 h后,加钙离子荧光染料Fluo-3-AM,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荧光强度,以反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细胞培养2 d后加Hochest33258核染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培养3 d时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钙培养可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表现为细胞内Fluo-3-AM荧光强度增强,且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亦随之增加;在钙浓度为0.3mmol/L时,细胞的增殖指数最高,为(51.98±14.31)%,增殖活性最强;0.1mmol/L组次之;随着钙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指数下降,增殖活性受到抑制,0.5~1.0mmol/L钙培养组的增殖指数和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无钙培养组(P均<0.01).结论:不同钙浓度培养影响表皮角质细胞的增殖能力,钙浓度为0.3 mmol/L时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闭胸式体外循环法建立犬深低温停循环(DHCA)2小时缺血模型,草酸-焦锑酸钾细胞化学法与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缺血及再灌后神经细胞内钙与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观察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后的变化。结果:缺血组DHCA2小时后细胞内钙颗粒胶CA前明显增加(P〈0.05);再灌后增加更明显(P〈0.01),EDAX见钙峰显著增高;而治疗组缺血后细胞内钙聚积与脑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细胞化学法与X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钙培养后表皮角质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及角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钙在促进表皮角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表皮角质细胞分别在低钙(0.05mmol/L)和高钙(1.2mmol/L)环境条件下培养1-2d,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表皮角质细胞中角蛋白10(K10)、K14和K19的表达水平。结果:低钙培养的表皮角质细胞散在生长,分布均匀,细胞间隙较大,胞膜圆滑,边界清楚。高钙培养后,细胞胞体变得扁平,细胞间隙消失,并且细胞出现明显的成簇生长趋势。在正常培养即低钙培养条件下,K10和K19阳性细胞比例较少,所培养的细胞几乎全为K14阳性细胞;在高钙培养条件下,K10和K19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而K14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高钙培养能改变表皮角质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并提高细胞内角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表皮角质细胞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钙离子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对氯化钾诱发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外周感受器(耳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Fluo-3AM荧光指示剂染色急性分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使用异丙酚前及异丙酚(50、250μmol/L)预处理后,氯化钾诱发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异丙酚可使氯化钾诱发的外毛细胞内钙荧光染色强度的峰值下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并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异丙酚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部分与抑止细胞外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钠钙离子交换体介导的细胞内钙超载及p38MAP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抑制剂KB-R7943对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被分成6组:A正常对照组;B造影剂组;C甘露醇组;D CCB(1×10-5mol/L);E KB-R7943(1×10-5mol/L);F KB-R7943(1×10-6mol/L).造影剂作用1 h后,细胞损伤采用LDH检测,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分别由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通过Fluo-4染色共聚焦微镜测定;钠钙离子交换体mRNA表达采用RT-PCR测定;p38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结果 造影剂作用1 h后,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内钙明显增加,显著高于相同渗透压甘露醇组;p-p38表达30min时增加、60 min时下降.KB-R7943显著降低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细胞内钙水平、抑制p-p38的高表达述并显示出剂量效应;钠钙离子交换体mRNA表达没有变化.结论 经反向模式钠钙离子交换体导致的细胞内钙超载诱导了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p-p38蛋白的高表达;KB-R7943以呈剂量方式降低造影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p-p38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在组成人体的元素中,钙仅次于氧、碳、氢和氮元素,位居第5位,其在人体中的含量占人体重的1.9%。体内99%的钙用于形成骨骼。另有0.6%的钙用于生成牙齿,软组织中有0.6%.血浆中含钙0.03%,血管外液中仅有0.06%。故人体内的钙可以分为3部分:骨骼内的钙,细胞外液内的钙(受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调节),细胞内的钙。约有1%的骨钙可以自由地与细胞内外液进行交换.从而缓冲血浆中钙离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临床再植组织出现的血循环危象是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血管危象的起因是寻找克服方法的关键。我们应用放射性45Cacl2对再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含量变化及钙拮抗剂的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血管再植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升高,这可能成为血管危象的原因。2.钙离子通过阻滞剂(异博定)在再植血管术后早期阻滞细胞外钙内流是有效的.丹参也有与异搏定相似的效果。3.血管再植术后5~10天应用胆碱能神经阻滞剂山莨菪碱效果较好。4.肝素对再植血管细胞内钙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钙通道阻滞剂与瘢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离子作为细胞内一种重要离子 ,直接参与细胞兴奋———收缩偶联过程和以三磷酸肌醇 (IP3 ) ,二酰甘油 (DG)为第二信使的信息传导过程 ,与许多的细胞事件如核膜崩解 ,染色质浓缩和细胞分裂有关。细胞内钙水平的调节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钙离子通道 (受体调控和电压依赖性 ) ,钠钙交换 ,钙泵以及细胞内部的钙摄取与释放 (线粒体和肌浆网等 )。现有的钙通道阻滞剂都作用于电压依赖性和钙通道 ,能抑制细胞外液钙离子内流 ,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应用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虽已有 2 0余年 ,但 1992年Lee[1] 才首先报…  相似文献   

18.
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钙和线粒体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四动脉闭塞法”制成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其脑组织钙和线粒体钙含量变化。结果揭示:脑组织钙和线粒体钙在长时间缺血后虽有增加,但升高主要发生在再灌注期,这与我们用焦锑酸钾组化技术观察到的细胞内钙沉集情况和超微结构改变规律一致,证实钙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探讨了钙的内流途径和细胞损伤机制,对脑复苏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细胞外钙浓度变化对表皮角质细胞黏附聚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两组:低钙培养组(60μmol/L);高钙(2mmol/L)培养组。培养3d后,镜下观察细胞的黏附和聚集现象;然后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E-钙调素和P-钙调素mRNA的表达水平;最后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E-钙调素和P-钙调素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高钙培养3d后细胞分层并出现明显的黏附和聚集,E-钙调素也在高钙培养的条件下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P-钙调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高钙培养促进人表皮角质细胞的黏附和聚集,E-钙调素的表达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子鼠肠上皮细胞(IEC)添加人工基底膜体外原代培养,模拟缺血缺氧损伤后胞内钙含量、膜脂流动性、IEC凋亡及采用钙通道阻断剂的影响.方法 建立子鼠IEC分离与原代培养和缺血缺氧模拟环境,设立对照组(A组),缺氧组(B组),缺血组(C组),缺血缺氧组(D组)及加维拉珀米2 mg/L的相应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计算凋亡细胞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钙含量;自旋标记-顺磁共振技术(ESR)检测膜脂流动性.结果 B、C、D组IEC凋亡较A组明显增加(P<0.05);加用钙离子阻断剂后B1、C1、D1组较相应对照组减少(P<0.05).缺血缺氧损伤导致胞内钙超载,尤以D组最显著,其次为B组,C组;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细胞内钙含量下降,以D1组最明显(P<0.01),依次为B1组,C1组.损伤组膜蛋白构像改变、运动速度减慢,表现为强固定化与弱固定化组分谱线高度比值(hs/hw)明显增大及膜蛋白旋转相关时间(τc)显著延长,D组最为明显(P<0.01),其次为B组,C组;加用钙通道阻断剂后hs/hw和τc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缺氧损伤后,膜脂流动性发生变化及胞内钙超载和IEC凋亡一致;钙通道阻断剂可降低胞内钙含量,减轻膜蛋白的构像改变,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