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盐酸(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对照组、常温组、亚低温组),采用气管内滴入HCl(1.5mL/kg,pH=1.2)制备ALI动物模型,对照组气管内只滴入生理盐水,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分别于滴入HCl 30min后将肛温维持在目标温度37℃和34℃,观察6h后检测动脉血气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WBC计数及分类、TNF-α和IL-8水平、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与常温组比,亚低温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以及BALF和血清的TNF-α、IL-8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亚低温可减轻HCl吸入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
肠缺血再灌注在各型休克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可引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为特征的继发性肺损伤,但迄今为止其损伤机制尚水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与肠源性细菌迁移和内毒素血症。中性粒细胞的肺内聚集和激活;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激活与释放等有关的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过程,IIR诱发体内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激活,进而启动PMN在肺内聚集并释放毒性介质是导致肺损伤的中心环节,但PMN的起动,肺内聚集与激活及其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具体调控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本仅就以上方面病理生理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于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如下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O+I/R组,n=12).采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缺血后处理模型,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水肿程度,每组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肺血管通透性以检测肺功能改变,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果:I/R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高(P<0.05),肺水肿程度增加(P<0.05),肺血管通透性增强(P<0.05),I/R组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降低(P<0.05).进行缺血后处理后,IPO组较I/R组TNF-α、IL-6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C组(P<0.05).IL-10较I/R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肠缺血后处理的节律刺激干预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增加抗炎因子IL-10表达、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后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缺血顸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脾静脉-股静脉转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3组,全肝缺血40 min再灌注3 h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阻断肝脏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后,再行全肝缺血40 mjn再灌注3 b;对照组(C组)仅行麻醉及假手术.3 h后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组织及血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和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而IP组增高不明显.IR组肺组织MPO和MDA及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预处理可以减少MPO和MDA的升高.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通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急性肺损伤.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粒细胞的浸润,增加抗氧化的能力,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肺损伤(ALI)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7例ALI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呼吸末气道闭合法评估肺顺应性变化,监测机体氧和,测定肺局部IL-6及血浆降钙素原(PCT),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参数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呼吸机支持力度下降,肺局部IL-6及PCT下降,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提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下降,肺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可保护ALI患者肺功能,与强化抗炎、改善氧和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磷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肠道缺血再灌注(ⅡR)损伤对肺磷脂的影响。方法制作 ⅡR大鼠模型;肺磷脂组份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分析。结果肠道缺血60min再灌注可引起肺磷脂组份的明显改变。PC和PE在再灌注后出现降低。其中PC降低明显,于72h较缺血前降低35.1%;而PI于再灌注后48h、PS在24h分别增加29.0%和37.9%;SM在再灌注后6h增加达峰值后下降,至72h接近缺血前水平;其它磷脂在再灌注后明显升高,较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心脏手术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中肺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24只幼猪随机分4组:常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再灌注组(基线组,n=6)、无肺IP的DHCA组(对照组,n=6)、单纯肺IP的DHCA组(IP-1组,n=6)和合并肺缺血缺氧预处理的DHCA组(IP-2组,n=6).在CPB前、结束即刻和结束后1h分别检测左心房(Left atrium,LA)和肺动脉(Pulmonary artery,PA)  相似文献   

8.
大鼠在体肺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探讨缺血-再灌注(IR)对移植肺损伤的可能机制,建立大鼠在体肺低温IR损伤模型。方法:模拟临床肺移植建立大鼠在体肺低温IR损伤模型。分别于游离左肺门(对照组,A组)、缺血4h(缺血组,B组)和缺血4h再灌注4h(IR组,C组)后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aw)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和左肺含水量,并取左肺组织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全部存活。PaO2、Paw、BALF蛋白含量及左肺含水量,C组与A组及B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三组间PaCO2无明显差异(P>0.05);肺病理改变以C组最严重。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IR对移植肺的损害机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探讨糖皮质激素对ALI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E、F、G和H组,每组8只,A组通过气管内滴入脂多糖建成ALI模型,B、C、D、E、F、G组大鼠也滴入等量脂多糖,但分别于滴入前120、30、0 min,滴入后30、60、12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 mg/kg),H组为正常对照组。6 h后处死大鼠,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蛋白和磷脂含量,测量肺湿重系数,通过肺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C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分别为(0.436 3±0.200 4)×106/L、(0.402 6±0.204 8)×106/L、4.000 0±1.069 0(P<0.05);C、D两组蛋白含量显著下降[分别为(5.350 0±0.856 9)g/L和(5.500 0±0.691 2)g/L,(P<0.05)],而磷脂含量则显著增高[分别为(6.831 9±2.056 3)mol/L和6.973 9±2.202 4 mol/L,(P<0.05)],肺湿重系数显著下降[分别为0.154 0±0.030 4和0.154 4±0.058 8,(P<0.05)]。结论:在适当时机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可以抑制或减轻由脂多糖引起的ALI相关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 各12只,分别进行相应处理。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测量肺组织含水量;检测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内皮素-1(ET-1)的浓度。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光镜下见肺组织病变明显加重,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血清及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及ET-1的浓度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P+I/R组肺组织病变减轻,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血清及肺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及ET-1的浓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内源性抗氧化作用、灭活或减少氧自由基、保护肺脏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以及核苷酸结合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阻断SMA 1 h后再灌注2 h,II/R+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ex+II/R组)右美托咪定干预后行再灌注,Dex假手术组(Dex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假手术组。Sham组和I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取夹闭SMA 1 h再灌注2 h的方法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部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行肺损伤评分;ELISA检测肺部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IL-18、IL-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部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及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较于Sham组,I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W/D值、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的TNF-α、IL-18、IL-1β表达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P<0.05),p-AMPK蛋白表达减少(P<0.05);相较于II/R组,Dex+II/R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轻微,W/D值、MPO活性及肺组织中的TNF-α、IL-18、IL-1β表达明显下降(P<0.05),肺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AM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右托美咪定通过对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抑制,减轻炎性反应,进而改善大鼠II/R所致的ALI。  相似文献   

12.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花素低剂量组[10 mg/(kg·d)]、灯盏花素高剂量组[20 mg/(kg·d)],每组10只.连续7d经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或生理盐水后,建立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模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DA含量升高,T-AOC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低剂量组和灯盏花素高剂量组MDA含量降低,TAOC升高(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灯盏花素组肺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灯盏花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兔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进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山莨菪碱组静脉给予山莨菪碱预处理后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各组不同时间点采血,测血浆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术后取左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测定;最后通过静脉注射伊文思兰的方法比较3组肺血管通透性差异.结果 缺血再灌注处理后,对照组血浆MDA和N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GSHpx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肺血管通透性高,山莨菪碱组上述指标水平改善(P均<0.05),组织损伤减轻,肺血管通透性低.结论 应用山莨菪碱预处理可以显著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兔油酸性急性肺损伤( ALI )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3.5 kg,随机分为3组(n=6),即对照组、油酸组和瑞芬太尼组。对照组经30 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ml;油酸组经30 min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1;瑞芬太尼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至处死,输注15 min时开始给予油酸,方法同油酸组。各组大白兔分别在输入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以下简称给药)前和给药后6 h记录平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及ELISA法检测血浆细胞黏附分子1( ICAM-1)、TNF-α及IL-8浓度。给药6 h后处死动物并迅速剖胸取肺脏,肉眼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肺组织标本行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和测定湿干质量比。结果:瑞芬太尼组肺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减轻,明显轻于油酸组,瑞芬太尼能显著降低油酸性ALI兔血浆中ICAM-1、TNF-α及IL-8水平,改善ALI兔肺水肿,从而使PCO2和PaO2均明显改善。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阻滞ALI时失控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TNF-α及IL-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复制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 红花注射液组(SI组).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肺组织标本超微结构的变化,作对比分析.结果:IR组主要异常有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连续性中断,线粒体水肿变性,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附壁,部分堵塞管腔;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板层小体稀少;肺间质和肺泡水肿.SI组在上述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明显减轻.结论:红花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时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其机制是遏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和功能失调的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所启动的一系列微血管和肺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家兔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肺组织匀浆TNF和IL-6的活性,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利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60min组,缺血60min后再灌注(1h、2h、4h)组,分别测定不同时段血浆TNF和IL-6的活性,并于缺血60min,再灌注4h处死动物,开胸取肺,测肺体指数和肺组织匀浆TNF和IL-6的活性,并做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血浆TNF和IL-6的活性于肠缺血1h就显著升高(P<0.01),再灌注1h继续升高(P<0.01),以后逐渐下降,于再灌注4h几乎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再灌组肺组织匀浆TNF和IL-6的活性与正常对照比较显著升高(P<0.05),再灌组、缺血组肺组织病理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提示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急性肺损伤,并且血浆和肺组织匀浆TNF和IL-6的活性的变化可能为肺部病理改变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A组),左侧开胸后切断下肺韧带,于肺门处套绕阻断带,维持通气165 min;I/R组(B组),阻断左肺门45 min,开放再通气2 h;N...  相似文献   

19.
低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清IL-1β、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研究探讨全身降温和局部降温是否能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治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组(Ⅰ组)、全身浅低温组(Ⅱ组)、全身中低温组(Ⅲ组,)、创伤局部降温组(Ⅳ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IL-10、TNF-α含量.结果Ⅱ组、Ⅲ组、Ⅳ组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低于相应相点Ⅰ组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除T4时相点Ⅲ、Ⅳ组血清IL-6含量高于Ⅰ组血清IL-6含量外);而血清IL-10的含量高于相应时相点Ⅰ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系统低温和创伤局部降温能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家兔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后仰卧位固定,给以容量控制通气.经静脉注射油酸制成ALI模型,模型制成即通气模式中加入呼气末正压(PEEP).对照组动物实验全过程保持仰卧位;实验组动物在ALI模型制成后60min,由仰卧位转为俯卧位.观察动物动脉血氧分 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平均动脉压、肺顺应性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在俯卧位通气后,PaO2升高(P<0.05);PaCO2、肺顺应性及心率、血压的数值与该组仰卧位时比较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相同时间点上述参数比较差别也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明显改善Au家兔的PaO2,对肺顺应性和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