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贵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6):482-482,52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 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脉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建议尽早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降压和降血糖,纠正异常的昼夜血压节律,对于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止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梁群  朱小红 《安徽医学》2009,30(4):382-38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压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组和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组患者的24h血压,比较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结果24hDBP、dSBP、dDBP、白天血压负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SBP、nSBP、收缩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升高、血压负荷值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谢乃强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27-728,730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防治2型DM患者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血压检查筛选排除合并冠心病等其它心脏病、高血压病,无糖尿病肾病的60例2型DM患者并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LVH组共28例)及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共32例)。监测他们的24h动态血压。结果显示LVH组与NLVH组相比,在平均24h收缩压、平均白天收缩压、平均24h舒张压、平均白天舒张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平均夜间收缩压、平均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血压的2型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是致2型DM患者左室肥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彭江  罗昭林  孙祥国 《重庆医学》2001,30(5):413-4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模式与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夜间血压是否下降明显将6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30例)和异常组(非构型34例),观察和比较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左心室生理指数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24h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白昼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及舒张压负荷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构型组24h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和舒张压负荷较榴型组显著增高(P<0.05-0.01),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心肌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减弱和消失患者较节律正常患者左心室肥厚更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201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230例,原发性132例,继发性98例。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入院4周、8周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L)、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L)、白天舒张压负荷值(dDL)、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L)。结果:8周原发性132例均血压控制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继发性90例达标,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优于4周前(P<0.05)。8例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治疗达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动态血压观察虚燥更平散治疗女性更年期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就诊的92例更年期高血压病阴虚内燥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对血压变异及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除24 h舒张压变异(24 hD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24 h收缩压变异(24 hSSD)、白天收缩压变异(dSSD)、白天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平均血压除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24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燥更平散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病可调节血压节律,减小其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收缩压水平,尤其对夜间血压变异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对11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缬沙坦降低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P<0.05).对于夜间血压较高的非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对于夜间血压无明显升高的杓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则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缬沙坦具有平稳降压和改善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作用,且不影响正常的生理节律,夜间无过度降压危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对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及相关靶器官的检查,根据有无靶器官损害分为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靶器官损害组).分别对2组间及靶器官损害组内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靶器官损害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均<0.05).(2)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概率、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3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均明显高于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伴2个靶器官损害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但24 h平均脉压却明显高于伴1个靶器官损害组(P均<0.05).结论:ABPM参数中有关收缩压的参数对临床判断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其程度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继刚  江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41-224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淑霞 《广东医学》2012,33(20):3110-3111
目的 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探讨相关数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高血压病患者80例(对照组)和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对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非杓型比例和晨峰现象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地测量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及其变化规律和波动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调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与24 h动态血压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型DM患者289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即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按其危险水平划分为正常组、低危险组、中高危险组。比较各组最高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最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压负荷值。结果DM HRV中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最高和最低血压均高于正常组;DM HRV中高危险组最高和最低血压均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 HRV中高危险组和低危险组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正常组,DM HRV中高危险组夜间血压负荷值高于低危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天血压负荷值在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M HRV中高危险组患者夜间血压升高明显,24 h血压波动节律异常,而DM HRV低危险组患者白天血压升高明显,显示DM自主神经病变不同状况与24 h动态血压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150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每组75例.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NGAL和KIM-1水平,以有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iury,AKI)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首诊3月后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收缩压、非杓型节律的比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KIM-1浓度及AKI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AKI保护因素(OR=0.834),糖尿病是AKI的危险因素(OR=3.237).结论 糖尿病能明显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改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AKI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测值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室肥厚组(A组)和左室肥厚组(B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测值。结果:左室肥厚组与无左室肥厚组比较,24h血压负荷值和夜间血压负荷值有极显著性意义(P&lt;0.01),白昼血压负荷值有显著性意义(P&lt;0.05);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极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有助于减轻靶器官损伤,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林苗  黄旭梅  林斌 《浙江医学》2003,25(7):403-404,409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方法 监测CAS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 (I组 )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 (Ⅱ组 )患者和颈动脉正常 (CAN)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 (24hMSP)、白天平均收缩压 (dMSP)、夜间平均收缩压 (nMSP)、24h平均舒张压 (24hMDP)、白天平均舒张压 (dMDP)、夜间平均舒张压 (nMDP)。 结果 CAS组及Ⅱ组的24hMSP、dMSP、nMSP均高于CAN组 (均P<0.05) ;Ⅰ组nMSP、dMDP、nMDP高于CAN组 (P<0.05) ;CAS组的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AN组 (均P<0.01) ,而舒张压的各项测值与CAN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结论 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增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造成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单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即可导致动脉内膜的增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24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将8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为A(单纯型肾病)、B(肾炎型肾病)两组,均采用无创型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A、B两组之间24小时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夜间血压下降率A组收缩压、舒张压均>10%,B组则<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尿毒症期患儿的24小时平均SBP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患儿(P<0.01).结论 单纯型肾病患儿血压呈杓型改变,肾炎型肾病患儿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少,昼夜节律减弱,血压成非杓型改变,且收缩压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探讨老年高血压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及<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各100人,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24小时、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方面没有差异。老年组在女性、冠心病、脑卒中方面多于对照组。老年组24小时、白天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分别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主要是以收缩压增高为主,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共243例,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体质指数<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体质指数<28.0 kg/m2)和肥胖组(体质指数≥28.0 kg/m2)。采用日立7600-1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糖、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ECA身高体质量检测仪测量身高和体质量,体质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白天静息15 min后的坐位血压;美林公司Accuwin 2.0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仪自动记录并统计分析以下指标: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血压负荷、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标准差。结果 3组体质指数、血糖、TG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白天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与24 h平均收缩压(r=0.128)和舒张压(r=0.188)、白天平均收缩压(r=0.154)和舒张压(r=0.186)、夜间平均舒张压(r=0.148)、白天收缩压负荷(r=0.126)和舒张压负荷(r=0.146)、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r=0.253)、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r=0.190)均呈正相关(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糖、Cr、TC、TG、HDL-C、LDL-C等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独立相关。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超重与肥胖可使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高血压前期人群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质量而防止进展为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4,(8):973-974
目的:探讨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方法:依据B超颈动脉检查结果,将急性脑梗死共102例患者分为无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各项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间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夜间平均动脉压、24h收缩压负荷值、24h舒张压负荷值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收缩压升高以及夜间血压升高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负荷值的升高可加剧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28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分为左室肥厚组49例和非左室肥厚组79例,经体检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测定其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比较左室肥厚组24 h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24 h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负荷值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无显著性。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小于10%(非杓型高血压),占75%;非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大于10%而小于20%(杓型高血压),占79.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