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兵  吴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10):1545-1548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及复发的临床治疗评价并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肿瘤科经射频消融治疗的164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复发率及生存期,并纳入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先通过单因素条件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再采用 COX 风险模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 AFP 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完全消融率达87.50%;经过治疗后的肿瘤1、2、3、4年的复发率为17.9%、29.9%、45.9%、55.0%。结论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原发性肝癌预后危险因素为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复发、TNM 分期、AFP、术中输血、手术方式、肿瘤和手术部位、术前转氨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103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UN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的变化情况。对肝功能各项指标TACE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并根据TACE前后ChildPugh分级改变,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灶数目、有无假包膜、是否外科术后、术中碘油用量、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有无癌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否及TACE次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周内TBIL、DBIL、UNBIL升高,TP、ALB、PA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Child-Pugh分级改变者为29例26.16%,假包膜、门静脉癌栓、TACE次数及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经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可引起近期肝功能损害,主要影响因素为TACE次数、门静脉癌栓、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有无假包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多因素评价对动脉化疗栓塞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材料与方法 对197例中晚期肝癌治疗有效率行单因素分析,对预后影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有效率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治疗方法、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门脉癌栓、碘化油沉积。预后有意义的影响因素为肝功能、门脉癌栓、治疗次数、碘化油沉积、治疗间隔期。结论 血供丰富的巨块型肝癌,肝功能好且无门脉全球得行化疗栓塞疗效显著。肝功能差及门脉癌栓是预后危险因素,碘化油沉积、治疗次数、治疗间隔期是预后保护性因素。了解肝癌的预后因素对选择病例和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破裂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破裂出血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特点及随访结果。结果:肝癌破裂出血急诊手术止血并切除肿瘤26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4.0%、13.0%。平均生存时间22.63±18.73月。结论:术前精确评估、避免输血和术后给予化疗栓塞是改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手术切除治疗后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肝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继发性肝癌则多源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肝动脉化疗灌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根据巴塞罗那分期(BCLC)及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TACE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随着载药微球的兴起与发展,载药微球-TACE(D-TACE)开始在各个分期的肝癌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就TACE尤其是D-TACE在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及肝转移瘤中的应用,TACE与其他治疗方式的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以及TACE治疗后的肿瘤复发和影响预后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肝癌大国, 近年来肝癌治疗方式越来越趋于综合性的治疗, 主要包括手术、消融、介入栓塞、放疗、化疗、靶向、免疫、肝移植等治疗。目前, 肝癌手术切除率低是影响预后主要因素之一, 肝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手术切除率, 改善预后。随着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快速发展, 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独特的治疗效果逐渐被证实改善患者预后。故本文通过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 综述了肝癌术前放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破裂出血肝癌的治疗策略选择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107例初诊不可切除的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肝动脉栓塞术,外科止血及分期肝切除术。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预后因素。结果 10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5 d,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4%、32%、19%和1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20)、Child- Pugh评分(P=0.018)、改良日本肝癌学组(LCSGJ)分期(P<0.001)以及治疗方式(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对于初诊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较大的肿瘤直径,较差的Child- Pugh评分及较晚的改良LCSGJ分期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而发病初期积极介入栓塞等止血治疗联合分步肝切除能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预后因素的Cox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综合评价各预后因素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308例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得到密切随访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了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总体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是54.55%、35.23%,22.56%、9.84%。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肝动脉化疗栓塞(HAE)次数、门脉癌栓、淋巴细胞转化率;多因素分析为:HAE次数、肿瘤大小、肝动脉灌注化疗(HAI)次数、性别、淋巴细胞转化率。结论:单纯HAI无明显治疗价值,但与HAE联合运用则有显著意义;辅以保护和提高机体免疫的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对有门脉癌栓患者宜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9.
陈明  吴伟成  王祁  苏延平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48-104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及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分析90例接受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B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程度、介入治疗方式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90例肝癌患者术前血清PAB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患者术前血清PAB值有显著差异(P<0.01),为Child A>Child B>Child C,血清PAB值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对于肝功能Child B和Child C级患者,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术后血清PAB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PAB值可较为敏感而准确地反映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肝脏储备能力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观察血清PAB值变化可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及其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2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对临床各种资料以及患者存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预后与患者肝功能分级、治疗方法及碘油沉积情况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不同肝功能分级、门脉内有无瘤栓、不同碘油沉积情况下及不同治疗方案累积生存率不同,绝大多数之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Cox回归模型可以较全面的综合分析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有显著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可切除破裂出血肝癌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诊可切除破裂出血肝癌患者149例。患者接受了介入治疗(TAE/TACE),一期肝切除及分步肝切除术。分析患者首次手术前基线特征、肿瘤负荷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49例患者中,46例行介入治疗,82例行一期肝切除,21例行分步肝切除。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休克史(P=0.004),肿瘤最大直径(P<0.01),Child-Pugh分级(P=0.007)及治疗方式的选择(P<0.01)是可切除破裂出血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对于可切除破裂出血肝癌患者,术前有休克史、肿瘤直径较大、肝功能较差往往长期预后欠佳;外科切除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介入治疗,且与接受一期肝切除相比,初诊介入栓塞联合分步肝切除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37例巨大肝脏恶性肿瘤手术标本病理学研究及生存率随访,对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TAE)的疗效和意义做出评价。材料与方法:37例肿瘤直径5~24cm(平均11.2cm)。术前进行了1~4次TAE治疗。栓塞治疗后平均25天做了外科手术切除。对手术标本进行了大体和显微镜下组织学研究。本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统计生存率。结果:TAE使瘤体平均由11.2cm缩小至8.5cm。92%的病理标本显示肿瘤40%~100%的范围坏死。随访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66.7%、55.3%和23.0%。结论:术前TAE能够提高巨大肝肿瘤的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23例,女1例,年龄38~69岁,采用术前介入化疗和栓塞,栓塞后3~7日内择期手术,术后再行介入化疗和栓塞治疗。结果:24例肿瘤根治术及术前术后168次肝动脉灌注术(TAI)、肝动脉化学栓塞术(TACE)均为100%成功率。复查AFP 19例恢复正常,5例有明显下降,6~24个月复发21例,经TACE治疗,复发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死亡2例,中位存活期19.5月。存活着22例,中位存活期已达23.5月。结论:术前行TACE有利于争取手术机会和手术根治,防止术后复发。介入治疗和手术结合是提高肿瘤整体疗效及病人存活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即经皮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和栓塞,可使肝癌细胞坏死和肿瘤缩小,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新方法,较手术切除肝癌肿瘤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尤其对无手术指征的肝癌,更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肝动脉内化疗及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60例,现就手术过程中的准备及护理工作指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272例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2002年272例TNM分期为Ⅰ、Ⅱ、Ⅲ期且明确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的直肠癌患者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8.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0%、62%。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及TNM分期为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是Ⅱ、Ⅲ期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脉管浸润与直肠癌的预后关系不大,肿瘤距肛缘距离不是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术前CEA水平、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为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与肿瘤距肛缘距离无关,术前CEA水平、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为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准确的CEA指标和病理评估,早期根治性手术,恰当的术后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肝节段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目的:研究以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作栓塞剂,行肝节段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材料和方法:观察4例无水乙醇碘油乳剂选择性栓塞正常狗肝动脉前后的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采用同一栓塞剂,行肝节段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34例。依肿瘤的类型、血供特点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栓塞技术:同轴导管法、直接法或药物辅助法。结果:实验性肝动脉栓塞后,门脉造影表现出局部门脉分支的阻塞性改变。镜下见肝实质内栓塞剂沉积区域的门脉分支内有滴状的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临床治疗34例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3~18个月,24例非手术患者中有6例出现局部复发,目前尚存活21例;10例患者接受二期手术,术后病检4例肿瘤完全坏死,其余6例包括子灶、包膜浸润癌灶均可见明显坏死,均未发现弥漫性肝损害。结论:行肝节段动脉栓塞术,能使肿瘤所在部位达到动门脉双重栓塞,且并发症少,对于病灶局限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DSA表现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的DSA表现进行归纳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00例肝癌患者进行DSA检查,统计分析其特点并分型。结果:原发性肝癌的DSA表现多种多样,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血管形态的改变:包括肝动脉、门脉等;2.肝癌血供情况;3.有无动静脉分流;4.DSA所示肝癌的大小及形态。结论;根据原发性肝癌的DSA表现作者提出了肝癌DSA的分型方法即ABCD分型法,这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的判断、疗效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肝至门脉造影同时行股动脉穿刺肝动脉置管造影。依据肿瘤所属肝动脉、门静脉分支的范围,数目及血流情况选择适当化疗药物和栓塞剂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1个月复查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碘油沉积大部分良好。4例患者正准备接受二期手术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出现。8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2周后好转。结论肝动脉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外科术前介入栓塞技术的安全性和对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3月至2011年5月90例行术前栓塞的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栓塞颗粒直径、栓塞与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否为初次手术及肿瘤侵犯范围等因素对栓塞疗效的影响。 结果对于所有肿瘤和颈胸腰椎肿瘤,接受二次或多次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首次接受栓塞及手术治疗的患者(P=0.023、0.044);骨巨细胞瘤(GCT)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其他原发肿瘤(P=0.013、0.006)。患者性别、栓塞颗粒直径、栓塞与手术的时间间隔及肿瘤侵犯范围等因素对栓塞后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无影响。 结论术前栓塞对减少脊柱富血供肿瘤的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可切除性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随访资料。结果:总疗效为症状缓解占59.6%,肿瘤缩小占55%,AFP下降占37.8%,半年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4%、46%、23.5%、14.7%,平均生存期12.2月,最长已存活50月,获二步手术切除18例,对比分析了7个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论:无或轻度肝硬化、早中期、单个肿瘤、直径<10cm、无门脉癌栓或肝动-静脉瘘、行栓塞治疗、治疗次数在3次以上者,其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应组。克服有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将会进一步提高肝癌化疗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