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Tarlov囊肿的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表现与术中形态学比较,探讨MRM对Tarlov囊肿的分型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术前MRM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Tarlov囊肿的MRM表现,比较Tarlov囊肿的MRM与手术分型.结果 21例患者共发现45个囊肿,其中硬膜囊周围型7例,神经根中央型4例,神经根周围型6例,灯笼状4例;MRM对Tarlov囊肿的分型诊断与手术结果有很好地一致性.结论 MRM可以很好地显示Tarlov囊肿,并能准确对其进行分型诊断,有利于术前的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创伤后腹腔窜室隔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00年8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17例创伤后ACS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分型和治疗措施.结果 17例创伤后ACS患者中,6例因胰腺和(或)十二指肠损伤延迟诊断而引起.根据病变部位分型,17例中9例为腹腔型,8例为腹膜后型.17例均行剖腹手术治疗,4例死亡,死亡率23.5%.结论 及时处理腹部创伤、减少漏诊、选择适当的休克复苏措施有助于减少创伤后ACS的发生.根据患者损伤情况ACS分型,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创伤后ACS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疑似肝破裂患者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16~64岁,平均45. 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19h,平均5h。均行增强CT和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探查确诊肝破裂患者57例;超声诊断肝破裂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 98%和92. 19%,明显高于CT检查(分别为78. 95%和76. 56%,P <0. 05);超声和CT诊断肝破裂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T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 437(P=0. 000);超声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 765(P=0. 000);超声肝破裂分型正确率82. 81%,明显高于CT分型(57. 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查快捷、简单、准确率高,同时其损伤程度分级诊断较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75例90耳CSOM病人行HRCT薄层扫描,将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冠状位和矢状位)相结合,进行CSOM诊断分型,然后与临床诊断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MSCT诊断的CSOM为单纯型14耳,肉芽肿型40耳,胆脂瘤型36耳,临床及手术诊断结果的分型分别为12耳、44耳、34耳,MSCT与临床手术分型准确率分别为97.8%、95.6%、97.8%,3型的灵敏度分别为100%,90.9%,100%.单纯型CSOM无骨质破坏;胆脂瘤型CSOM听骨链及中耳骨壁破坏较肉芽肿型范围广且程度重.轴位HRCT、MPR(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对CSOM诊断分型能力基本相同,但对中耳细微解剖结构及病变的优显率有一定差异.结论 MSCT多种图像相结合有助于对CSOM的诊断分型及解剖变异、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检出,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睾丸损伤的诊断与分型以及对临床的价值.方法 对26例睾丸损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CT表现将睾丸损伤分为5型:白膜下血肿型3例;肿胀型4例;出血型12例,其中局限性出血2例,广泛性出血10例;破裂型6例;脱位型1例.睾丸损伤的CT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100%,而睾丸损伤的CT分型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4.2%.结论 CT能明确作出睾丸损伤的诊断与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MRCP对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MRCP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19例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MRCP资料,其中,Ⅰ型3例,Ⅱ型11例,Ⅲ型5例, MRCP采用厚体块一次成像和薄层重建两种方法成像.结果:19例患者MRCP的病灶定位准确率100%,15例患者正确分型,3例Ⅱ型误诊为I型,1例Ⅲ型误诊为Ⅳ型,定性准确率79%.结论:MRCP可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对指导手术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并检测 Lenke 分型中脊柱侧凸类型的发病率及 Lenke 分型与手术方法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分析105例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 Lenke 方法分型,统计各种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 Lenke 分型方法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105例脊柱侧凸均采用 Lenke 分型方法归类,其中 Lenke 1型最多,占51%;腰椎修正型:A 型45例(43%),B 型17例(16%),C 型43例(41%);胸椎矢状位修正型:“-”型18例(17%),N 型79例(75%),“+”型8例(8%).本组综合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1AN(22例,21%)、5CN(13例,12%)、2AN(10例,9.5%)及3CN(8例,7.6%).Lenke 分型定义为结构性弯曲中90%进行了固定融合.结论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及 Lenke 分型对手术指征的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构性弯曲的诊断标准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小肠破裂6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诊断水平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方法总结68例因车祸致小肠破裂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治愈66例,死亡2例.并发切口感染10例,肠粘连5例,盆腔脓肿1例,肺部感染4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冲洗和合理的引流,早期应用抗生素,重视整体治疗水平等,可减少并发症(术后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小肠瘘和MODS).  相似文献   

9.
总例64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B超、CT是诊断肾损伤的有效方法,快捷、准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和选择手术时机是提高闭合性肾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外相位控阵线圈MRI多序列成像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肛瘘患者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分析瘘管与内外括约肌的关系及肛瘘的分型,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价MRI对肛瘘的分型及瘘管、内口、支管及外口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42例患者,MRI诊断括约肌间型20例,经括约肌型1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平片、MSCT重组图像及MRI检查资料,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诊断Schatzker I型骨折2例,II型13例,III型3例,IV型4例,Ⅴ型6例,VI型4例,诊断准确率为69.2%。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相结合诊断I型0例、II型18例、III型2例、IV型3例、Ⅴ型7例、Ⅵ型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结合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的骨折分型、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阑尾炎诊断卜了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3例超声诊断为阑尾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于术病碑对照,术前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为97.6%,而且对阑尾炎的类型可作出初步判断,为选择手术方式捉供依据。结论超声对阑尾炎诊断与分型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TPF)的诊断分型价值。方法 150例有膝关节外伤史患者先经DR正侧位检查,1周内又经SCT扫描与图像后处理重建。全部患者的TPF按Schatzker分型法分为6型。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MSCT与DR对TPF的诊断分型敏感性。结果 DR在150例TPF患者中确诊142例,报告疑似骨折5例,漏诊3例,未能分型。MSCT对150例全部确诊并分型,其中Ⅰ型18例,Ⅱ型48例,Ⅲ型9例,Ⅳ型25例,Ⅴ型36例,Ⅵ型14例。MSCT对TPF诊断分型的敏感性显著高于DR(P〈0.01)。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能对TPF作出正确诊断与分型,并能为选择手术方案与路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级与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一种常见病,但现有的术前诊断方法缺乏以组织密度分型和实用性强的定量分级诊断。本文428例术前CT诊断分析,总结出CT的分型、分级方法并与70例手术所见对比。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选择4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CT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行术前CT诊断与术后诊断的对比。同时对其中358例采用保守治疗3个月或半年的病人进行随访,对疗效进行分析。428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7岁,平均年龄41.5岁。男性274例,女性154例。对一个病例中有多个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前瞻性的分析股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 FAI)的影像学表现,探寻FAI诊断及分型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以期有助于术前对手术方案制定。方法对20例拟诊的FAI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指标如下:从股骨头异常突起、股骨颈a角、髋臼缘软骨增生硬化。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20个髋关节诊断为FAI,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股骨颈a角的范围为31.3~69.1,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43.55°。股骨头异常突起位于股骨头颈连接处前部或前上部,共11例,占55%,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52.69°;髋臼边缘软骨增生6例,占30%,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39.8°;股骨头颈连接处前部或前上部骨质异常突起与髋臼边缘软骨增生并存3例,占15%,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38.9°。结论 CT诊断指标即股骨头异常突起、a角、髋臼缘软骨增生硬化有助于FAI的诊断、分型及术前病情程度评估,并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材料和方法:分析52例干燥综合征的肺HRCT图像,观察病变HRCT分型、病变分布特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病变的不同形态特点.结果:干燥综合征肺部病变的HRCT分型为肺间质增生型32例(61.1%),多发肺气囊型12例(23.5%),及细支气管炎型8例(15.4%);病变分布有上肺野(11.5%)、中肺野(23.0%)至下肺野(30.8%)逐渐加重的特点,且外周分布(65.4%)为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与继发性干燥综合征肺病变HRCT分型的构成不同(X2=7.74,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不同(X2=3.91,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肺病变HRCT表现与分型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永存动脉干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多排螺旋CT诊断的11例永存动脉干患者资料,1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64排或双源CT检查,其中8例行心血管造影测量肺动脉压,并经手术治疗.将患者CT图像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手术探查(8例)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多排螺旋CT诊断永存动脉干11例,根据Van Praagh分类法分型,其中A1型7例,A2型2例,A3型1例,A4型1例.2例病人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超声心动图诊断或提示永存动脉干9例,5例正确分型,4例未能正确分型,7例提示动脉瓣不同程度反流.误诊2例为肺动脉闭锁.A1型与A4型共8例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提示重度肺高压,并行动脉干修补手术,A2型与A3型未手术.结论 多排螺旋CT可明确永存动脉干的诊断,超声心动图能良好的判断永存动脉干瓣膜病变,二者结合可提高对永存动脉干的无创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超声影像诊断对布-加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和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结果布-加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段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其内血流紊乱,血流方向异常,肝内见侧支静脉形成,超声对肝静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10,对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6/18,二者与静脉造影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累及血管部位,将布-加综合征分为下腔静脉阻塞型、肝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三种.结论超声影像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很高,根据病变部位进行超声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更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SPACE-STIR序列在腰骶神经根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0例因腰腿痛进行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常规磁共振(CMRI)及SPACE-STIR扫描图像,根据磁共振诊断对190例患者做病因学统计;对手术证实的56例60个椎间盘,比较CMRI和SPACE-STIR诊断阳性率、统计常规分型;对手术证实的57个有神经根受累椎间盘,行SPACE-STIR分型与手术分型比较。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CMRI和SPACE-STIR诊断阳性率进行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一致性资料采用 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190例腰腿痛患者中椎间盘突出139例,占73.16%,为腰腿痛的主要病因。CM RI与CM RI+SPACE诊断阳性率分别是87.5%、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6)。SPACE-STIR分型与手术分型具有很好的符合性(kappa=0.906,P =0.000)。结论 SPACE-STIR序列使得病灶与神经鞘的解剖关系更加明确,对腰骶神经根病变的病因诊断、诊断阳性率的提高以及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与钡餐、胃镜对胃癌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螺旋CT(SCT)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上消化道钡餐(UGI)、纤维胃镜(FG)比较.方法 60例胃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两位诊断者(两位放射科阅片者及胃镜医师)盲法阅片,分别评价SCT、UGI及FG录像的图像质量、伪影情况、病变的诊断可信度、Borrmann分型,SCT同时行TNM分期.根据手术和病理结果计算不同检查方法的Borrmann分型、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并进行比较,将SCT的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对比.结果 SCT的图像质量与UGI、FG类似(Ρ>0.05),影响诊断的严重伪影(占5.8%)来源于多量储留液及患者的呼吸运动.SCT和UGI、FG在病变检出(诊断可信度≥3)的敏感性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Ρ>0.05).6例早期胃癌在SCT上均被发现.SCT对胃癌Borrmann分型的敏感性高于UGI(Ρ<0.05),与FG类似(Ρ>0.05).结论 SCT对胃癌的检出与UGI、FG相仿,还有发现早期胃癌的潜能.对胃癌的Borrmann分型能力优于UGI,与FG类似.SCT对胃癌的TNM分期也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