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古至今,因时代变迁,中医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文(见本刊2014第1期《古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和2014第2期《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研究》)已对古代和近现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目前中医教育模式上存在的不足,采用何种培养模式一直是中医界探讨的焦点,也是中医界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就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符合当代中医教育特点的中医传承模式,为探索当代中医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药学历经两千多年发展,至今仍能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其间大师名医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甚广.其经典的医学理论、独特的诊疗手段、完整的中医药学体系,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传承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中医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对当代岭南中医传承模式进行分析。当代岭南中医传承主要由师徒相授传承、院校教育传承、多学科交叉传承以及民间经验传承模式构成。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中医发展基础及历史人文环境,对以往的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当代岭南中医四种传承模式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从而提出适合当代岭南中医传承和发展的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前文就古代中医传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1],时至清代,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医仍然以其特有的师徒传承作为主要模式延续其血脉.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世界格局剧变,中西方文化猛烈撞击,为中医理论及其传承模式开辟了新的方向.晚清至民国,中西医之争愈演愈烈,中医存亡命悬一线,受西方医学及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众多有识之士投身于中医教育改革浪潮之中,积极探索中医教育新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丁甘仁、恽铁樵、张锡纯等老一辈,他们开门授业,开办中医学堂,创办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开中医私人办学及函授教育之先河,为中医的传承发展立下汗马之功,并为后来的中医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的瑰宝。结合中医临床教学经验,分析中医教育的特点,以及中医教育传承中存在的利与弊,并对新时期的中医教育方式提出一些思路,希望能与广大中医工作者共同探讨,为推动中医教育传承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传统人文素质的匮乏,而中医学子的个人素养和对中医学的深入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中医教育的传承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罗根海 《中医教育》2003,22(5):68-69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传承关系和传承方式始终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前人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传承下来,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由精英教育跨入平民教育的今天,更要引起我们的关注。1中国传统教育重视传承关系和传承方式中国自孔子开创私人办学以来,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关系和传承的方式,一个优化的传承组合会给一个学科、一个流派带来久传不衰并获得发展的条件。清代朴学大师们如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章太炎等他们都有师承关系,在国学研究上,这是一个创造出重大成就的传承关系。他们学古而不泥古,特别是戴震从…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中医药传承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武汉传承中医药研究院努力探索如何将现代院校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有机结合,悉心寻求出中医药适用性人才、未来名医的最佳培养模式。从师承教育到院校教育,再到两者相互结合施教,是中医教育的一大变革和进步,是中医继承和发扬的必由之路,我们在以武汉传承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人才为契机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医学术界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曾经拥有的许多宝贵经验却正在逐步丢失.但无论如何今天重视对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研究,对弘扬发展中医学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中医学术流派究竟应该传承什么?怎样传承?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着重传承中医流派独特的学术思想及诊疗经验.除此以外,笔者以为,对形成学术流派起重要作用的文化传承是不可忽视的.历史告诉我们,各种不同文化是形成各地中医学术流派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10.
夏雷  宋小莉 《中医药导报》2012,18(1):104-105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现状的不足,认为通过改变教育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将中医传承与大学生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中医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推动中医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学习中医药,读本的选择尤为重要,合适的读本能吸引读者、启迪思维、引人入胜,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习中医要求有一定的国学文化底蕴,读本内容也是由浅入深、由理论到临床。分析近现代名老中医学医所用读本,可将其分以下几类。1国学读本"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国学基础对于学习中医非常重要。一则能打下坚实的古文基础,二则熟读国学读本对于日后形成中医的整体思维也颇有益处。诸多医家幼时都熟读国学读本,  相似文献   

13.
张晋  王海云  周文泉 《光明中医》2011,26(7):1305-1307
1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的基础人才培养是中医发展的根本中医历代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后继者,20世纪初就曾有过中医消亡论,1912年"任子癸午学制",北洋政府要对学校的学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近些时。有关中医的争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中医药科普工作者,我感到这件事本身既让人感到欣慰又让人感到焦虑。说欣慰是因为作为祖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在为人们的健康发挥着良好的作用,说焦虑是因为反对的呼声听起来比较年轻、稚嫩,而他们正是应该把这种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的主力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医针灸传承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与中医学术发展的需求而变化、演进的,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医针灸文化传承之精髓应包括“仁、顺、活、和”四个方面,其中“仁”是基石,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之心,更体现了对“大医精诚”的尊重和追求;“顺”是手段,中医针灸“顺势而治”的特性凸现了针灸“治未病”的特点和潜力;“活”是灵魂,体现了整体的把握与对个体的尊重统一;“和”是目标,调和阴阳,和谐天人关系是预防和解决人体疾病的不二途径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李友白  刘跃光  郭胜伟  李爱民  张敏 《中医杂志》2012,53(7):544-546,552
孟河医派作为中医史上较有影响的一大地域流派,有着300余年的无断代传承,对孟河医派发展的文化、经济及地理条件等社会背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孟河医派的流派地域特征逐渐淡化、强调一归醇正的医学教育思想、传承形式不断改革及不拘门户、相互协作和学术交流的四大传承特点,对当今中医教育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院校教育走过了50多个春秋,然而少有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等名医大家再世.划时代中医巨擘的缺失,使人们开始用疑虑的眼光审视当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作为中医药高等院校,不得不思考中医药教育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杜仲平  杜渐 《西部中医药》2010,23(10):64-66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中医教育,经典学习与课业减负,师承模式与院校模式,考核方式与学习技巧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探讨在现行中医教育中应注意和避免的问题,以培养大批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秀临床人才,保证中医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前代遗留的医方真迹,是存世数量极少的医药文物,十分珍贵。在中医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笺笺一方,保存了当年有关中医、中药、工商、税收、纸张、印刷、书法、患者、医者等等信息。本文仅就有关中医药学传承方面拟作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前代遗留的医方真迹,是存世数量极少的医药文物,十分珍贵。在中医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笺笺一方,保存了当年有关中医、中药、工商、税收、纸张、印刷、书法、患者、医者等等信息。本文仅就有关中医药学传承方面拟作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