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高速战斗机飞行人员应急脱离飞机,普遍采用弹射救生技术,即弹射跳伞。在弹射跳伞过程中,人体依次受到以下冲击力和气动力的作用:(1)座椅向上冲击加速,受到从头到脚方向的冲击力作用;(2)座椅出机舱时,受到迎面气流的吹袭和冲击力作用;(3)座椅离机时,受到从背到胸方向的制动力作用;(4)座椅弹射上升加速度消失时,可能受到从脚到头方向的减速作用;(5)座椅离机后,人-椅未分离前,因人-椅随气流翻滚和自由降落,受到角加速度及方向变换力的作用;(6)降落伞张开,受到从头到脚的突然开伞减速作用;(7)着陆瞬间,受到从头到脚方向的冲击力作用。这一过…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第一个弹射座椅是德国空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安装这种弹射座椅的飞机是一种叫Heinkel 209的夜间战斗机。有人叫它“uhu”,就是猫头鹰的意思。机上有2名机组人员,一名是飞行员,另一名是雷达操纵员。座椅是背对背安装的。弹射座椅是由压缩气体驱动的。1944年4月11日,中士飞行员Unterofficier Herter和下士雷达操纵员Gefreiter Perbix在Heinkel 209战斗机无法操纵时弹射成功。每人得到了Ernst Heinkel教授颁发给他们的1000马克的奖金。 相似文献
3.
零高度弹射救生是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我部曾发生1次零高度弹射救生成功的实例,为中国航空史上首例。特作如下报告:1 事故过程 试飞员,男,46岁,体重58kg。在进行歼-8飞机电传操纵系统试飞时,因操纵通道故障,飞机失控,3次着陆都自动上扬弹起,未能成功。水平尾翼锁闭在上偏12°位置,飞机仰角25°~30°,坡度35°~37°。第3次着 相似文献
4.
笔者回顾了一次未完全展开实施的战时遇险跳伞飞行员航空营救计划的制定、准备和部分实施的经验,对所遇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出了发展我军战时遇险跳伞飞行员航空营救勤务的若干建议和设想。建议;①尽快完善我军各级航空救生勤务的组织指挥体系,②重点抓好平战结合的航空救生与后送分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6.
7.
8.
飞行学员在预校阶段须接受跳伞训练。初次跳伞时,由于个别学员受恐惧感、心理障碍、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导致跳伞着陆前低空操作要领掌握、运用不当,很容易发生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笔者总结了1988~1997年这10年间在飞行学员跳伞训练中发生的骨折21例,研究了致伤的两个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训练伤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了飞行学员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低空操作未按要领操作和侧风着陆是造成学员骨折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学员心理素质差,低空操作程序掌握不当造成着陆不稳、身体重心偏移、胫腓骨受外力超过受力极限而发生骨折。人体在前俯、后仰倒地时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强于侧倒,而侧风着陆时因易发生侧倒而易发生骨折。为尽量减少训练伤的发生,应认真扎实搞好地面训练,加强飞行学员的心理素质教育,严格把好身体关,严格掌握气象情况的变化,积极做好各项跳伞保障工作和现场救护工作,积极搞好事故的预防及补救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分析影响飞行员弹射跳伞损伤因素,研究飞行员弹射跳伞损伤率、损伤类型,对改进弹射救生装备,提高弹射成功率,减少损伤率,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000 h.甲类身体.2009年7月因机械故障,飞行员在距地面97 m的高度穿盖弹射跳伞.当时飞机呈迎角20°俯冲状态,速度290 km/h.飞行员俯身拉中央拉环后,被肩带惯性机构迅速拉回. 相似文献
12.
13.
歼击机飞行员的抗荷能力是胜任飞行训练和作战的重要条件。除了利用抗荷装备提供的效果之外,正确地掌握抗荷动作同样起重要作用。当遇到非常情况,不得不弃机时,按正确的弹射动作跳伞,是求得生命安全的保障。然而,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歼击机飞行员不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这两种关键技术。为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15.
民航飞行学院是我国民航飞行人员的主要训练基地.其飞行特点是训练飞行,与各航空公司的运输飞行、通用飞行有很大的不同。为了提出适合训练飞行特点的安全保障措施,我们对建院36年(1956~1991年)的飞行事故从机型与等级、事故原因以及人的因素中、航空心理学因素等方面加以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调查飞行员在飞行事故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在事故后1周内进行测评,与飞行员平时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 list-90,SCL-90)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分析不同年龄(30岁为界)、不同婚姻状况的飞行员各因子分值。结果与飞行员平时SCL-90结果比较,事故后总分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敌对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平时(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下飞行员其恐怖因子分值升高,与平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飞行员其敌对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平时(P<0.01),其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已婚飞行员其各项因子分值事故前后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敌对因子分值有所增高,提示飞行事故后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有所降低,年龄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婚姻状况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航第六飞行大队1978~1990年发生一等飞行事故2起(死亡14人,其中机组9人)、顿航事故2起、事故征候49起.共计53起。其中发生于着陆阶段28起,占52.8%,当事飞行人员的年龄分布以36~40岁组为最多.本文从航空心理学角度对53起事故和事故征候进行了分析。认为要预防严重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必须从防止同类事故征候和飞行差话入手,同时必须通过提高训练水平来提高飞行人员的心理素质;加强有关规则和制度的反复强化;完善和改进各类飞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某部飞行学员发生1例飞机冲出跑道的严重事故征候,现就有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分析如下。 1 事故征候经过 1992年5月某日14:44,某飞行学员驾驶歼教-5飞机单飞高教课目。上机前大队长提醒他:“该飞机可能推力小,在飞行中要注意。”该学员加满油门滑跑至1 600 m处突然作中断起飞处理,结果冲出跑道500 m,在距跑道右边延长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