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GC)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免疫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种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哮喘等疾病,但不同的个体对GC的治疗反应不同,GC抵抗病例的出现,对于以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的疾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激素抵抗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许多研究证据提示激素抵抗与GC受体(GR)β亚型的表达异常增多或GRα的表达降低有关,近来又有研究发现剪接因子家族成员富含丝氨酸/精氨酸蛋白30 c(SRP30c)在GR初级转录产物pre-mRNA发生选择性剪接形成GRβ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GR亚型的特点、作用机制及剪接因子,尤其是与GC抵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疗效。方法 6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内服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泼尼松片,10 mg/次,3次/d,以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及皮损痊愈时间及疼痛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31/32),与对照组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05);观察组痊愈率〔46.88%(15/32)〕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8/30)〕(χ2=4.67,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及皮损痊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4.23、4.01、4.51、6.43、5.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13,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5.21,P<0.05)。结论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局部水肿,促进皮损愈合。  相似文献   

3.
本刊从 2 0 0 2年起新辟“临床名家谈”专栏 ,特请国内知名专家就读者普遍关心的或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意见 ,进行切蹉。本栏目的宗旨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强调尊重原作者的观点 ,来稿一律不作更动。笔谈不拘形式 ,有利于充分抒发各家特长或独到的经验。敬希广大读者惠予关注 ,能从各位名家发表的经验、宝贵意见中汲取营养。本刊诚挚地期望本栏目的设立能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GC)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抗炎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临床应用中却发现GC对COPD患者的疗效不佳,且不如哮喘患者显著,认为这是由于COP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GC抵抗而使其抗炎作用下降,其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α型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GR-α)下调、GR-β对GR-α的拮抗作用、核因子-kB对GR-α活性的抑制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下降等方面。本文就COPD对GC抵抗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类固醇激素抵抗型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固醇激素抵抗型哮喘发生机制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和哮喘的病理生理以及发展新的哮喘治疗方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类固醇激素抵抗型哮喘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糖皮质类固醇(GCS)是治疗中到重度炎症性肠病(IBD)的最常用药物,是急性期IBD诱导缓解可迅速奏效的制剂。但由于其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具有抑制内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副作用以及并不能预防IBD复发等因素.GCS不宜作为维持疗法的药物。近年来,新发展了多种难吸收性或肝首过作用增加的局部用制剂,比传统的直肠用制剂疗效明显提高(无论诱导症状缓解或内镜与组织学缓解),但价格比局部用5-ASA制剂昂贵。本文就传统使用的及新发展的GCS制剂的药理学基础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IgA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口服和(或)静脉应用糖皮质类固醇能阻止IgAN的进展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发的少、中量胸腔积液早期穿刺引流对SAP患者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2015 年 1 月—2021 年 12月收治的107例 SAP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前3天是否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分为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组(TPD组,51例)和非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组(N-TPD组,56例)。分别比较入院后第5天、第10天两组相应时间节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TPD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N-TPD组(P值均<0.05);而 TPD组与N-TPD组患者病死率(9.8%vs 14.3%,χ2=0.502,P=0.478)、脓毒症发生率(29.4%vs 44.6%,χ2=2.645,P=0.1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D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除病因治疗外,支持、对症治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支持、对症治疗中,对使用糖皮质激素(Glueocorticoids,简称GC)争议颇多,对雄性激素(Testos—terone,简称T)的作用被忽略。对此有必要对这两种激素的药理作用做一些分析,加深认识,对抗感染必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GC)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争论已久。GC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显示出治疗效果。但更多的研究对GC治疗ALI/ARDS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1.
王笑秋  周新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9):1493-1496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膜及肺泡内皮损伤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以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点的呼吸衰竭。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可作用于ALI/ARDS的多个发病环节,早期可用于ALI/ARDS的治疗,但疗效差异很大,一直存在争议,具体机制尚未清楚。近年来认为GC治疗ALI/ARDS的疗效与其受体数量及亲和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就ALI/ARDS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二者关系进行综述,对于阐明GR的作用机制以及提出激素治疗指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ALI和ARDS是由急性高渗性肺水肿引发的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过去十年中,大量研究在ALI患者的血浆和BALF中发现多种生物标志物,其在ALI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包括各类炎症介质、肺部各类细胞分泌的大分子以及凝血一纤溶系统相关酶类等。本文将回顾现有的主要ALI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超然  朱运奎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6):1268-1271
急性肺损伤(ALI)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内毒素血症是ALI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治疗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抗炎、抗氧化、抗凝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尚缺乏临床试验的验证。目前作为治疗ALI/ARDS的主要方法——呼吸机治疗在通气模式的研究方面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的H1N1爆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肥胖为H1N1病毒感染高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肥胖可引起生理生化改变,可能更易并发急性肺损伤;肥胖能引起急性肺损伤患者炎症、内皮功能损害和氧应激等变化.现就肥胖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关于ALI和ARDS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探讨众多.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凝血纤溶系统失衡、细胞损伤及凋亡、肺泡液体清除异常、医疗操作损伤等层面.针对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机体损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及临床的研究与治疗,虽然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单独应用的适用范围仍有限.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在肺部的表现,复杂的发病机制为药物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对此也进行了相当多的探索。部分药物可以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等,但尚无一种药物被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可以对所有患者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其本身的不均一性可能有影响,对单一环节的干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现代危重医学的一大难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很多研究是在动物急性肺损伤模型上进行的,根据致病因素研制模型,再根据模型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以及治疗方案.因此,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作一直是研究重点和热点.作者综述了目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鼠类模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一次打击及LPS尾静脉注射后盐酸(HCI)气管内滴入双重打击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炎症机制、激素干预效果的差异及潜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NS)组、LPS组、LPS-HCl组、NS+地塞米松(Dex)组、LPS+Dex组和LPS-HCl+Dex组.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蛋白含量,肺湿/干重比(W/D),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和BALF中TNF-α、IL-1β、IL-4、IL-10的含量及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水平.结果 ①LPS-HCl组BALF中蛋白含量高于LPS组(P<0.05),LPS+Dex组BALF中细胞总数、蛋白含量以及肺W/D均低于LPS组(P值均<0.05),而LPS-HCl+Dex组只有肺W/D比LPS-HCl组降低(P<0.05);②LPS+Dex组和LPS-HCl+Dex组的病理评分均较激素干预之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且LPS-HCl+Dex组评分明显高于LPS+Dex组(P<0.01);③LPS-HCl组BALF中IL-1β、IL-4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值均<0.05),LPS+Dex组和LPS-HCl+Dex组血清和BALF中TNF-α的含量较激素干预之前降低(P值均<0.01),IL-10的含量升高(P值均<0.05),同时LPS+Dex组BALF中IL-1β的含量下降(P<0.05);④LPS+Dex组和LPS-HCl+Dex组肺组织中GR mRNA水平均较激素干预之前升高(P值均<0.05),而NS+Dex组肺组织中GR mRNA水平较NS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一次打击及双重打击所致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蛋白渗漏、细胞因子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说明ALI/ARDS的炎症反应与致病因素是紧密相连的;LPS组的激素干预效果优于LPS-HCl组,这可能与两种模型的GR表达水平、功能状态及病理损伤特点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于多种肺部或肺外的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漫性损伤,进而导致气体交换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现,肺组织的修复与重建在ALI/ARDS的早期阶段即可发生,并且影响着ALI的急性炎症反应.因此,研究ALI/ARDS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的细胞、细胞因子及其作用机制,有利于深入了解ALI/ARDS早期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寻找出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要的病理表现之一.其特征为内皮通透性增加,引起肺间质水肿,患者临床症状为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等.肺血管内皮通透功能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是作用于内皮的致伤因子和保护因子的平衡失调.本文就肺血管内皮生理功能特征、通透性损伤机制及保护机制、临床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