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小板是血液中三大有形成分之一,在止血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在血管壁破损处修复损伤,起到生理性止血作用;而血小板在受损血管表面(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聚集,或病理性高剪切力诱导产生的血小板聚集,是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在体内,血小板在血液流动环境下发挥其功能,因此,对血小板功能和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离不开血液流变因素。本文综述了流变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功能与脓毒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脓毒症促发的全身失控的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是目前ICU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病理因素 ,骨髓往往是其最受累的器官之一。其具体表现于外周血中出现血液内有形成分的异常 ,尤其是血小板对细菌毒素十分敏感 ,在严重感染的早期就有所表现。危重病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往往提示病人存在严重的脓毒症且预后较差[1 ] ,因此 ,血小板又重新作为脓毒症中关键因素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 ,目前有关血小板在脓毒症中的功能作用研究还很少。一些研究初步显示 ,血小板在脓毒症中可能起着非常复杂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调节自身的功能 ,而且…  相似文献   

3.
加强血小板功能试验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用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监测的血小板功能试验有多种,可根据不同药物选择监测试验,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拮抗剂的监测。不同血小板功能试验确认的药物抵抗性存在差异,与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有待确认。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检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宁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5):428-428,424
目的 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聚集坡度都增高。结论 实验室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对临床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四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aⅡbβ3(或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表达量最多的整合素分子,它在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止血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整合素aⅡbβ3的信号传导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整合素aⅡbβ3的信号可分为由膜内向膜外的信号和由膜外向膜内的信号,前由激动剂诱导引起血小板活化,改变整合素aⅡbβ3的构像,使整合素aⅡboβ3与其配体粘附;后由配体与整合素aⅡbβ3受体连结后而引发产生一系列血小板功能。在整合素信号途径中的任何一种信号分子地异常和缺失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的丧失而致出血。  相似文献   

6.
αⅡbβ3(或GPⅡ b/Ⅲa)是血小板膜上表达量最多的整合素分子,它在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等止血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整合素αⅡbβ3的信号传导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整合素αⅡbβ3的信号可分为由膜内向膜外的信号和由膜外向膜内的信号,前者由激动剂诱导引起血小板活化,改变整合素αⅡbβ3的构像,使整合素αⅡ b()β3与其配体粘附;后者由配体与整合素αⅡbβ3受体连结后而引发产生一系列血小板功能.在整合素信号途径中的任何一种信号分子的异常和缺失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的丧失而致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监测糖尿病、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指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聚集坡度都增高.结论实验室血小板聚集实验的检测对临床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四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内皮细胞位于各级血管最内层,与细胞连接及整合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复合体共同构成一层内皮细胞屏障。内皮细胞屏障为半透膜,可有效隔离血液和组织液,并通过主动运输、被动扩散维持二者之间物质交换,其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持体液稳态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具有调控作用~([1-4])。该作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血小板对内皮细胞屏障通透性的调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人血小权平均体积(MPV)增大,血小板聚集(PAG)及释放功能增强,尤其是已成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之一的α颗粒胰蛋白(GMP-140),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2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IH)、MPV、PAG、血浆GMP-140,探讨它们在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选择我院1998年1月份以来的住院病人共200例,分为无血管病变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包括视网膜病变(眼底镜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血小板分子水平和功能的深入认识,血小板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已成为反映其生理生化功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各种因素对血小板功能试验的影响,往往会干扰对其结果的正确评价.为了使人们对血小板功能试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本文就近年来对血小板功能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一简单综述.出血时间测定(BT)BT在临床上一直被认为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简易、可靠的过筛试验.迄今,BT测定方法大体可归纳为Ivy氏、Duke氏和模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中的作用 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的止血块。在微血管损伤处及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的过程,最终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的血栓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功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简介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中的作用 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的止血块。在微血管损伤处及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的过程,最终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的血栓性并发症。 体内能够激活血小板的诱导剂主要有胶原蛋白、ADP、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血栓弹力图(TEG)同时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1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2~84岁,平均67.3±10.1岁;分为2组,ADP组:单一服用氯吡格雷75 mg/d(27例);AA组:单一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34例),两组年龄性别无差异。分别使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TEG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效果,分析两种仪器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分别用PL-12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TEG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根据药物治疗有效性进行分析,一致性无差异(P0.05);不同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相关性。其中AA组,两种仪器呈负相关(r=-0.568,P0.05);ADP组两种仪器也呈负相关(r=-0.612,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血栓弹力图在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中具有相关性,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正常血小板膜在止血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与有关血浆因子相互协同,参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促凝等生物学功能,其结构的异常可引起多种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本文综述这方面研究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a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存在于血小板a颗粒膜上,随血小板的活化和破坏表达在血小板质膜表面并释放入血,最近发现其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标志物’“。本文测定了22例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GMP-140及血栓烷B。(TXB。)水平的变化,并对血小板在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偏头痛组:共22例,男7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5士7.8岁;病程l~18年,平均8.4土6.3年;其中典型偏头痛2…  相似文献   

16.
正肠道因其生理作用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结构完整的肠道屏障可有效限制微生物入血引发感染。近年来,血小板作为天然免疫防御反应中的特异性细胞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因子,对血脑屏障及血气屏障的调控作用已得到证实[1-3]。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存在血小板的高度活化,但血小板活化对肠道屏障的可能影响机制仍待研究[4]。因此,本文就血小板对屏障功能的调节及其在肠道疾病中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1肠道与肠道屏障肠道中的微生物数以万亿计,在长期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临床上一种表现为瘀斑、不明原因鼻衄或月经过多、出血时间延长、但血小板计数及常规凝血象检查无明显异常的病人,以往常归咎为血管收缩缺陷、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近年来由于对血小板功能研究及检查的进展,发现此等病人多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20.
患者血小板输注与供者血小板配合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血小板抗体一般因输血、妊娠或骨髓移植等免疫刺激而产生,约2.5%的妊娠妇女会产生血小板抗体,约1.7%的输血患者带有血小板抗体,而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约8%产生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导致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RPT)[1],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