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浓缩铀诱发人白血病HL 6 0细胞凋亡的损伤特征及对凋亡相关基因bcl 2和bax的调控作用。方法 研究受浓缩铀内照射不同时间诱发HL 6 0细胞凋亡的DNA凝胶电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浓缩铀对HL 6 0细胞bcl 2 bax的蛋白表达 ,以及RNA分子杂交技术探讨浓缩铀对HL 6 0细胞bcl 2mRNA的转录水平表达。结果 在浓缩铀作用下 ,HL 6 0细胞的DNA呈现出在核小体间断裂的阶梯状条带形成的凋亡特征 ;并且观察到对照HL 6 0细胞中bcl 2蛋白呈高度表达 ,为 (88± 7) % ,而受浓缩铀辐照后 ,可下调至 (6 1± 5 ) %。bax在对照细胞中的表达很低 ,在浓缩铀作用下 ,未见明显改变。而且受浓缩铀辐照后 ,可使HL 6 0细胞中bcl 2mRNA表达呈明显下调。结论 浓缩铀可诱发HL 6 0细胞凋亡发生 ,其诱发凋亡的程度随浓缩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发现浓缩铀诱发人白血病HL 6 0细胞的凋亡作用 ,与其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 2的表达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以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采用MTT比色分析测定细胞存活率,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β25-35以及奥氮平对PC12细胞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10^-14~10^-5mol/L的Aβ25-35减低PC12细胞存活率,50μmol/L及100μmol/I。奥氮平预处理24h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相同浓度Aβ25-35奥氮平预处理组与非处理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2、20μmol/L 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Bax表达增加,50μmol/L奥氮平预处理使0.01μmol/L和20μmol/L 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Bax的表达减低(P〈O.05);2μmol/L及20μmol/L Aβ25-35处理的PC12细胞Caspase-3的表达增高,5μmol/L奥氮平预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升高,与非预处理比较差异显著(P〈O.05)。结论奥氮平可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神经类固醇是指在脑内合成的中枢源性类固醇和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外周类固醇及它们的代谢衍生物。按神经类固醇与GABA受体的作用方式 ,可将其分为γ 氨基丁酸 (GABA)受体激动性和GABA受体拮抗性神经类固醇 ,前者主要包括 3α 5α 四氢孕酮 (3α 5α THP)、3α 5β 四氢孕酮(3α 5β THP )等 ;后者主要有孕酮 (progesterone ,PROG)及脱氢表雄酮 (dy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及它们的硫酸酯衍生物 (PS ,DHEAS)。在应激反应中皮质酮大量释放 ,同时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体内细胞移植环境的体外共培养系统 ,研究原代皮层神经细胞对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绿色荧光蛋白 (GFP)标记的PC12细胞植入原代神经细胞建立共培养系统 ,并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其中的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同时以单独培养的PC12细胞作为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共培养体系及对照组中PC12细胞的分化和神经突起的形成情况。结果 与原代皮层细胞共培养的PC12细胞受NGF诱导后 ,分化的比例更高(由 5 7 13%提高到 6 7 77% ,P <0 0 1) ;数量多于对照组 (由 3 11提高到 4 0 7,P <0 0 0 1) ;神经突起的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 14 6 34μm提高到 2 72 17μm ,P <0 0 0 1)。结论 与原代皮层细胞共培养有利于PC12细胞在NGF作用下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形成神经突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次X 线暴露所致PC12 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材料与方法 采用X 线以50、150、450、1 350 mGy 剂量分别照射PC12 细胞,检测辐照后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50、150、450 mGy 单次照射后细胞活力均>100%;1 350 mGy 照射后细胞活力<100%.各剂量组细胞活力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且与照射累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150、450 mGy 剂量组细胞中SOD活性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减小;MDA 含量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增多.结论 多次中低剂量X 线暴露对PC12 细胞有氧化性损伤作用,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受大剂量γ射线作用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死亡方式,寻找神经细胞辐射损伤的体外模型.方法 PC12细胞分为0、8、16和32 Gy组,经60 Co γ射线照射后,PI单染流式细胞术法观察细胞增殖周期改变,Annexin-V-FITC及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照射后细胞分化与存活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随照射剂量的加大,发生死亡的细胞数有所增加,但发生凋亡的PC12细胞数目很少,可以忽略不计;细胞主要是在肿胀的基础上发生死亡的.电镜显示,细胞器明显肿胀扩张,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线粒体肿胀、空化,核染色质浓缩成块状,散在于核膜下及核仁周围,核膜间隙增宽,与胀亡性坏死的特征相类似.结论 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PC12细胞主要是在肿胀的基础上发生死亡的.该细胞模型适于被用来研究辐射致神经细胞坏死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不同粒径的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在PC12细胞中的细胞成像效应及细胞毒性。方法 通过动态光散射法(DLS)对GQDs的水合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表征,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GQDs对PC12细胞的毒理效应,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不同粒径的GQDs在PC12细胞中的荧光成像效应。结果 GQDs对PC12细胞的毒性效应是呈尺寸依赖性的,15 nm的GQDs比50 nm GQDs对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低,500 μg/ml的15 nm GQDs孵育48 h后,细胞活力仍保持在80%以上。对15 nm的GQDs更容易被PC12细胞摄取,80%以上的细胞能成功显影,表现优异的细胞成像效应。结论 GQDs细胞毒性低,细胞成像效果好,是一种适合神经系统成像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对硝普钠(SN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诱导制备NO损伤细胞模型,通过转染真核表达载体方式在PC12细胞中过表达NGB,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GB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变化,并检测细胞活性(MTT法)、LDH释放量和胞内胞外NO含量.结果:过表达NGB可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bcl-2基因的表达,但不改变胞内、外NO的含量.结论:NGB可保护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芥子气诱发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子气属糜烂性毒剂,具有强大的杀伤效应,目前仍是外军主要装备的化学毒剂之一。迄今为止,尚无芥子气的特效抗毒剂,仅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芥子气诱发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其毒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全面认识芥子气凋亡机制及制订有效的凋亡干预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PC12细胞预缺氧模型;观察预缺氧对PC12缺氧后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预缺氧组。检测缺氧及预缺氧对PC12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PC12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①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低于对照组;②预缺氧组LDH释放率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缺氧组。结论:预缺氧对PC12细胞的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氧时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与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PC12细胞中建立模拟永久性局部脑梗死的持续性氧糖剥夺模型。方法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制备PC12细胞不同时间(5 min、10 min、15 min、30 min、45 min、1 h、3 h、6 h、12 h、24 h和48 h)持续性氧糖剥夺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以评估持续性氧糖剥夺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继而进行氧、血清和葡萄糖3种因素分别交叉缺失5 min后的损伤效应研究,同样采用MTT法分析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PC12细胞在持续性氧糖剥夺模型条件下的半数存活时间为10.3 min,进而发现低氧和缺乏血清对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而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的存活率影响较大,且呈一定的浓度相关性。结论在建立持续性氧糖剥夺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PC12细胞的半数存活时间,并明确了氧、血清和葡萄糖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为揭示局部脑缺血低氧损伤相关疾病的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Slitrk1基因过表达对PC1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PCR扩增人Slitrk1 CDS,克隆到pcDNA4/myc-His 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4/St1,分别以空载体和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RT-PCR法鉴定出阳性转染细胞,观察空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pcDNA4/PC12)和过表达Slitrk1的PC12细胞(ST1/PC12)的表型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空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相比,过表达Slitrk1基因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cDNA4/PC12与野生型PC12细胞表型一致,均为悬浮成团生长,细胞少有突起,而ST1/PC12细胞大部分贴壁生长,突起多见,呈分化状态。结论过表达人Slitrk1基因能够抑制PC1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的贴壁及突起长出。人Slitrk1基因可能有促进PC12细胞神经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细胞凋亡逐渐为生命科学界所重视,在检测技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将推动基础及临床医学的进展。1 生物学含义1.1 命名 1972年KerrJFR根据细胞发生与坏死不同的死亡现象,提出了凋亡的概念,称为Apoptosis(AP)。该词根据希腊语apo(脱离)、ptosis(下降)组成,意如秋天落叶,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因细胞凋亡按一定程序进行,故又称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1,2]。目前,凋亡与程序性…  相似文献   

14.
细胞的死亡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Apop-tosis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树叶或花瓣的凋落(dropping off,falling off).细胞凋亡的概念是1972年由美国亚伯丁大学病理教研室的Kerr等首先提出,用以描述不同于经典的病理性死亡.具有一系列特殊形态和生化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氧对PC12细胞中ROS含量和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缺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三气培养箱建立PC1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缺氧环境下细胞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DCHF-A染色检测ROS的含量;RT-PCR检测HIF-1α、VE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缺氧24 h后ROS明显升高;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缺氧24 h后可以导致PC12细胞中ROS含量、HIF-1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不同水平浓缩铀内污染机体后,对中枢和外周免疫活性细胞DNA合成的刺激作用与免疫毒理效应。结果发现,当浓缩铀摄入量为10-500μg/kg体重时,脾T,B淋巴细胞和胸腺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显著降低,其DNA合成呈现明显抑制效应。然而,当浓缩铀摄入量为01μg/kg体重时,脾PHA反应性T淋巴细胞^3H-TdR掺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DNA合成呈现明显的刺激作用。诱发细胞增殖刺激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致PC12细胞损伤时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异丙酚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300μmol/L NM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PC12细胞氨基酸含量。结果300μmol/L NMDA处理4h可使PCI2细胞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但对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含量无明显影响;12.5和125μmol/L异丙酚与300μmol/L NMDA同时处理PCI2细胞4h后,谷氨酸含量较单纯NMD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明显抑制NMDA诱导PC12细胞损伤所致的谷氨酸合成或释放,提示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谷氨酸的合成或释放而产生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氧复合梭曼中毒后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细胞模型,设对照组、梭曼中毒组、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和Genistein抑制剂组。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梭曼中毒后PC12细胞IL-6、GP130、JAK1、STA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在中毒后12h达峰值,中毒后24h的表达量低于12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缺氧复合梭曼中毒组PC12细胞中IL-6、GP130、JAK1、STA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6h后达峰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梭曼中毒组和Genistein抑制剂组。RT-PCR产物直接测序证实扩增产物片段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相同。结论梭曼中毒或(和)缺氧后PC12细胞中JAK1/STAT1基因的表达增强,在缺氧复合梭曼中毒所致脑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还原型辅酶Ⅰ(NADH)对PC12细胞鱼藤酮损伤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NADH对PC12细胞线粒体鱼藤酮损伤的修复机制,采用细胞毒实验、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在鱼藤酮损伤前后细胞增殖基因(c-myc、c-erbB-2)、抗凋亡基因(bcl-2)、抑癌基因(p53)、细胞快反应基因(c-fos)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鱼藤酮能明显抑制PC12细胞增殖,下调c-erbB-2、c-myc、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NADH可以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线粒体的毒性作用,上调细胞bcl-2c、c-myc、c-erbB-2基因和PCR的表达,提示鱼藤酮可能通过控线粒体磷酸化过程和下调细胞增殖基因(c-rebB-2、c-myc)、抗凋亡基因(bcl-2),上调快反应基因(c-fos)表达致使细胞损伤,NADH抑制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损伤可能与bcl-2、c-myc、c-erbB-2和p53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电离辐射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辐射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筛选神经系统辐射损伤的分子靶标。方法16Gyγ射线照射PC12细胞,照射48h,提取正常与照射后细胞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并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质谱鉴定。结果电泳中共发现差异表达蛋白质位点876个。鉴定出表达水平增高的蛋白泛素羧端水解酶L1,表达水平降低的蛋白HP1α类似蛋白。结论应用蛋白质组技术鉴定出部分辐射后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辐射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