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对肉豆蔻饮片及其标准汤剂挥发性成分差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15批肉豆蔻饮片标准汤剂挥发油含量范围为0.324%~0.688%,转移率范围为5.06%~10.00%,平均转移率为7.23%,标准偏差为1.5%.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共有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8.2%和79.17%.两者的主要成分均为肉豆蔻醚、α-蒎烯、伪柠檬烯、(-)-4-萜品醇、γ-松油烯、黄樟素、甲基丁香酚、松油烯、榄香素.实验结果表明肉豆蔻饮片与标准汤剂中挥发性成分组成与相对百分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肉豆蔻配方颗粒中有效挥发性成分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邱琴  张国英  孙小敏  刘辛欣 《中药材》2004,27(11):823-82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从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进行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蒎烯、松油烯-4-醇、α-蒎烯、γ-松油烯、β-水芹烯等;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酸、肉豆蔻醚、松油烯-4-醇、α-蒎烯、黄樟醚等.  相似文献   

3.
商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分析商品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 ,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GC 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别检出 95~ 118个成分 ,鉴定出 79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18%~ 98.70 %。结论 :肉豆蔻醚 ( 39.6 3% )和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肉豆蔻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肉豆蔻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80个化学成分,其中6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7%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89.68%。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16个,以皮蝇磷(15.72%)含量最高,其次是4-萜烯醇(11.19%)、甲基丁香酚(10.91%)、肉豆蔻醚(9.97%)、榄香素(5.51%)、2-蒎烯(5.32%)、萜品烯(4.1%)、异丁香酚甲醚(3.82%)、黄樟素(3.05%)、左旋-β-蒎烯(2.82%)、(+)-4-蒈烯(2.70%)、肉豆蔻酸(2.16%)、4-异丙基甲苯(1.93%)、4-亚甲基-1-(1-甲基乙基)-双环[3.1.0]己烷(1.84%)、双戊烯(1.27%)和α-松油醇(1.22%)。结论肉豆蔻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单萜、倍半萜和苯丙素类物质为最多,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江香薷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江香薷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5个化学成分,其中30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90%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79.10%。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8个,以2,3,5,6-四甲基苯酚含量最高(24.69%),其次是4-松油醇(22.03%)、香芹酚乙酸酯(10.28%)、4-异丙基甲苯(9.07%)、肉豆蔻醚(4.46%)、丹皮酚(3.67%)、二氢香芹酮(2.90%)和丁香烯(2.00%)。结论:香薷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倍半萜种数最多,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93个色谱峰,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占总挥发油的78.87%;酚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6.79%;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应慎重使用肉豆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产海桐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桐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0个化合物,占总面积的100%,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40.09%)、十六烷(15.13%);从海桐花挥发油中鉴定了6个化合物,占总面积的100%,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60.33%)、肉豆蔻醚(17.40%)、喇叭茶醇(5.69%)。结论:广西产海桐叶、花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绿花白千层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辛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细辛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93个化学成分,其中46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78.81%。其中含量高于1%的成分有12个,以黄樟醚含量最高(18.18%),其次是甲基丁香酚(15.48%)、3,5-二甲氧基甲苯(11.34%)、3,4,5-三甲氧基甲苯(7.51%)、β-蒎烯(3.24%)、(1S)-(+)-3-蒈烯(3.01%)、(1R)-(+)-α蒎烯(2.54%)、反油酸(2.33%)、肉豆蔻醚(2.00%)、优葛缕酮(1.96%)、桉叶油醇(1.38%)和4-烯丙基苯甲醚(1.33%)。结论:细辛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不饱和烯烃以及醛、酮、酚类等不饱和含氧化合物,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鑫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69-1675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25.51%。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α-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肉豆蔻的使用应慎重。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采用GC-MS法分析3个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经正己烷萃取后,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细辛中主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3个不同产地的细辛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相同成分,主要包括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爱草醚、3,5-二甲氧基甲苯、α-蒎烯、β-蒎烯、3-蒈烯、优香芹酮、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结论:3个产地细辛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等,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枳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 WB  Wu QD  Wu XR 《中药材》2011,34(7):1067-1069
目的:用GC-MS分析枳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实挥发油,再采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枳实挥发油成分中的19个化合物,占所提取挥发油总量的95.791%。主要成分为:柠檬烯(68.25%)、γ-松油烯(13.02%)、α-松油醇(3.28%)、对异丙基甲苯(3.09%)、β-月桂烯(2.34%)、α-蒎烯(1.53%)、β-蒎烯(1.05%)。结论:枳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为细辛的鉴别及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辛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7个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中共鉴定了55种化合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5-二甲氧基甲苯、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肉豆蔻醚和榄香素等。不同产地细辛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延边产细辛挥发油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甲基丁香酚的含量最高,能达到47.58%,且含毒性成分黄樟醚和肉豆蔻醚相对较低。结论延边产细辛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地药材,可能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镇静、镇痛等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海南白沙产裸花紫珠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裸花紫珠叶中提取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海南白沙产裸花紫珠挥发油中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70种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总挥发油成分的98.69%,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蒎烯(20.70%),α-蒎烯(9.41%),石竹烯氧化物(6.90%),石竹烯(6.65%),邻伞花烃(6.62%),反式-4-侧柏醇(5.85%)和桃金娘烯醇(5.61%)等。结论:海南白沙产裸花紫珠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光果莸不同器官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光果莸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共水蒸馏法分别提取光果莸茎、叶和花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茎、叶及花中分别鉴定出13、48和42种成分.其中花和叶中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均相似,分别为桃金娘烯醛(2.73%,1.69%)、反-乙酸松香芹酯(46.69%,55.48%)、乙酸桃金娘烯酯(1.17%,1.42%)、β-柏木烯(1.62%,3.21%)及石竹烯氧化物(1.67%,2.73%)等.茎中的化学成分与花和叶中化学成分的相差较大,主要成分为反-乙酸松香芹酯(24.19%)、棕榈酸(47.32%)和植醇(0.77%)等.结论:光果莸茎、叶及花的挥发油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雷公连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雷公连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雷公连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的成分分析.结果:鉴定出61个化学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1.525%.结论:雷公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4.580%)、芳樟醇(12.195%)、榄香素(7.207%)、肉豆蔻醚(7.116%)等.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5,(3)
目的:分析阴香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阴香皮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阴香皮挥发油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53%,相对百分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30.93%)、龙脑(18.31%)、(R)-(+)-柠檬烯(15.01%)、(+)-4-蒈烯(10.93%)、桂皮醛(6.55%)。结论:阴香皮中的挥发油含多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莱芜花椒和川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不同来源的花椒挥发油,GC-MS联用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从莱芜花椒挥发油中鉴定了56种化合物,相对含量占其挥发油总成分的87.7%;从川椒挥发油中鉴定了52种化合物,相对含量占其挥发油总成分的89%。两种挥发油共有的主要成分为桧萜、β-月桂烯、枞萜、α-蒎烯、4-萜品醇、α-水芹烯、(+)-4-蒈烯、桉树脑、顺式-β-罗勒烯、松油烯、β-芳樟醇、松油醇、薄荷酮、α-松油醇酯、右旋大根香叶烯。结论:两种来源花椒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种类相似,但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枫香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枫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枫香叶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DB-5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级杆质量分析器对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质谱图采用NIST05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谱图分析,鉴定主要化学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提取出的枫香叶挥发油分析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结构,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2.81%,其中包含萜烯类物质18种、脂肪族物质5种和芳香族物质2种,主要成分为α-蒎烯(34.48%)、β-蒎烯(19.25%)和柠檬烯(26.97%)。结论:枫香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并含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化学成分,报道了10种该挥发油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为了解枫香叶挥发油成分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肉豆蔻挥发油β-CD包合物所含化学成分,并初步认识肉豆蔻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GC-MS法对肉豆蔻挥发油β-CD包合物进行化学成分检测以及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给药组的大鼠血清、大脑进行生物样本分析。结果:在肉豆蔻挥发油β-CD包合物中共指认30种化合物,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给药组大鼠的血清中指认了α-蒎烯(à-Pinene、á-pin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萜烯(-Terpinene)、4-萜烯醇(Terpinen-4-ol)、黄樟醚(Safrole)、肉豆蔻醚(Myristicin)、-细辛醚(-Asarone)共8种化合物,在脑组织中指认了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o-伞花烯(o-Cymene)、4-萜烯醇(Terpinen-4-ol)、黄樟醚(Safrole)、肉豆蔻醚(Myristicin)、-细辛醚(-Asarone)共6种化合物。结论:肉豆蔻抗抑郁活性可能是多种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关键活性成分可能为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的化学成分:α-水芹(α-Phellandrene)、o-伞花烯(o-Cymene)、4-萜烯醇(Terpinen-4-ol)、黄樟醚(Safrole)、肉豆蔻(Myristicin)、-细辛醚(-Asarone)。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波罗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波罗蜜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得到52个化学组分峰,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的71.94%。结论波罗蜜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正十六酸(30.63%),7,10,13-十六三烯醛(8.45%),长叶烯-5-酮(5.78%),植醇(2.41%)和大=牛儿烯B(1.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