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目的:建立安神养血口服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运用HPLC测定安神养血口服液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色谱柱:依利特Kromasil 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55: 45)(含0.01mol/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值至7.5);柱温:25℃;检测波长:254nm; 流速:1.0mL/min.结果:钩藤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04%,异钩藤碱为98.75%.钩藤碱在进样量0.12~1.2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9),异钩藤碱在进样量0.08~0.80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安神养血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UV、HPLC测定广东钩藤属4种植物的总碱以及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比较其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间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以UV测定总碱含量,检测波长为242 nm;以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采用Hypersil ODS 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含0.50%三乙胺,冰乙酸调pH 6.33)=63∶37为流动相,流速为0.80 mL/min,进样量5.00μL,柱温为室温,245 nm波长下检测分析。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在0.02~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钩藤碱的r1=0.9999,异钩藤碱的r2=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2%、99.12%(RSD1=2.05%,RSD2=2.17%);总碱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里存在差异性,其线性范围为6.00~14.00μg/mL,r=0.9989。结论:该法准确,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较好,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对广东钩藤属植物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总碱以及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以ACQUITYUPLCR BEH130C18(2.1mm×100mm,1.7μm)为色谱柱,乙腈-0.01mol/L三乙胺水溶液(45:55,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流速0.2mL/min。结果:钩藤碱在0.052-0.309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0.88%,异钩藤碱在0.060μg-0.363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2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钩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市售钩藤中钩藤碱的方法。方法:KromosilTMC18柱;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流速:1mL.min-1;流动相:甲醇:水(0.01mol/L三乙胺,冰醋酸调pH7.2)=70∶30;进样量:20μL。结果:在0.244~1.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13%。6批市售钩藤药材钩藤碱含量为0.1349~0.2107mg/g。结论:市售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含量变化较大。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钩藤质量。  相似文献   

5.
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和探讨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最佳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01 mmol·L-1三乙胺水溶液(70:30,冰醋酸调pH 7.0)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柱温:30℃;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 nm,测定和考察钩藤不同时间的水煎液和不同条件下甲醇冷浸超声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的变化.结果 钩藤碱回归方程Y=76.7170X-0.0727(r=0.999 8),在2.5~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9.84%~116.91%,RSD小于8.8%;异钩藤碱回归方程Y=87.4729X-0.3666(r=0.999 7),在2.0~8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87.08~104.97%,RSD小于7.3%;甲醇冷浸超声提取液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提取率大约是水煎液中的十倍.在甲醇提取工艺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时间、甲醇用量、冷浸时间,经正交实验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20倍质量的甲醇,冷浸24h,超声60min.结论 钩藤药材中有效成分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提取,采用甲醇冷浸超声法优于水煎法.该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钩藤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HPLC法建立钩藤药材中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65:35(V/V,含0.01mmol/L三乙胺,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在245nm检测波长下,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及异钩藤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E+6x-21142和Y=1.1E+6x-13566,线性范围分别为0.254~1.524μg和0.216~1.296μg,相关系数分别0.9999和0.9999。结论:本法正确、简便、快速,对于控制和评价钩藤药材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异钩藤碱与天麻素合用对异钩藤碱在大鼠肝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天麻素与异钩藤碱合用前后异钩藤碱在SD大鼠肝脏的分布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钩藤碱与天麻素合用前后异钩藤碱在SD大鼠肝脏中的含量。色谱条件:WatersTM色谱柱(4.6 mm×250 mm,RP 18.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pH 8.0,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结果:异钩藤碱对照品在肝脏组织中在0.16~4.0 mg.L-1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与天麻素配伍前后在肝脏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有一定的降低异钩藤碱在肝脏分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钩藤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8批不同产地钩藤的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8.0)(60∶40),柱温25℃,进样量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8批不同产地钩藤药材中均能检测出异钩藤碱,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药用部位中异钩藤碱的含量:主杆>带钩茎枝>无钩茎枝>无茎枝钩>叶。结论钩藤不同药用部位大部分含异钩藤碱成分,为扩展钩藤植物的药用部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钩藤中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应用HPLC测定8个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3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8.0)(60∶40),柱温25℃,进样体积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不同,其中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宁明县;含量最高的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至次年2月。结论不同产地钩藤药材异钩藤碱的含量不同,每年9月至次年2月采收的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非极性毛细管柱AT.SE-54(15m×0.25mm×0.33μm);柱流速1.0ml.min-1;柱箱起始温度150℃,保持15min,以10℃.min-1的速率升至230℃,保持8min;进样口温度:280℃;检测器(FID)温度:280℃;载气为氮气。结果:钩藤碱在0.25442~1.27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21%,平均RSD为1.32%。结论:该方法稳定,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可为钩藤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眩晕的主要病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清空。分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瘀血阻窍五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19.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20.
魏星 《光明中医》2013,(11):2415-2416
目的 探讨中药饮片党参在临床使用中的鉴别方法,确保中药党参的正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的方法,比较党参、银柴胡、家种防风之间的鉴别点.结果 可以明确鉴别所使用中药党参的真伪.结论 尽管党参与银柴胡和家种防风有相似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还是有其鉴别特点,希望引起药房中药技术人员的重视,区别真伪、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