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鲜蓟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菊科菜蓟属植物朝鲜蓟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朝鲜蓟干燥根粉碎,分别用90%乙醇,60%乙醇提取得到朝鲜根乙醇提取液,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3次得3个不同极性的萃取物,萃取物干燥得到3个浸膏。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浸膏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ODS反相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分析,高效制备液相以及不断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各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从朝鲜蓟干燥根中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5-甲氧基糠醛(2),香草酸(3),原儿茶醛(4),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芹菜素(6),木犀草素(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洋蓟酸(9),洋蓟酸甲酯(10),β-谷甾醇(11)。结论:其中化合物2,3,4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首次从朝鲜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但飞君  蔡正军  田瑛  郭志勇  褚立军 《中成药》2011,33(6):1011-1014
目的 研究红毛七的化学成分.方法 红毛七乙醇提取得到的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得到化合物1~4,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化合物5~7,利用波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鉴定7个化合物为:刺囊酸-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1→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3)、葳严仙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4)、β-豆甾醇(5)、羽扇豆醇(6)、胆甾醇(7).结论 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海南九节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海南九节叶氯仿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海南九节叶用95%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氯仿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九节叶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十八碳酸(2),槲皮素(3),芦丁(4),山奈酚-7-O-葡萄糖苷(5),山奈酚-3-O-芸香糖苷(6),β-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虎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虎耳草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虎耳草全草用80%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石油醚萃取部分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虎耳草的石油醚层和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三十一烷醇(2),十八碳酸单甘油酯(3),胡萝卜苷(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二十四烷酸(6),对-香豆酸(7),没食子酸(8),槲皮素(9),岩白菜素(10).结论: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吕建炜  张承忠 《中成药》2011,33(1):182-183
目的:对菊科植物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金沙绢毛菊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8α-二羟基-11αH-愈创木烷-4(15),10(14)-二烯-12,6α-内酯(1)、伞形花内酯(2)、豆甾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绢毛苣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6.
独子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独子藤Celastrus monospermus Roxb.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乙酸乙酯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独子藤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28-羟基木栓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贵州产穗花南蛇藤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穗花南蛇藤乙醇提取物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用薄层色谱,硅胶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并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β-香树酯醇(2)、β-香树酯醇乙酸酯(3)、30-hydroxylup-20(29)-en-3-one(4)、3-oxolup-20-(29)-en-30-al(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黎药角花胡颓子茎叶用70%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薄层色谱及波谱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角花胡颓子茎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齐墩果酸(3),熊果酸(4),α-香树脂(5),β-胡萝卜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南蛇藤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昝珂  陈筱清  王强  曹莉 《中草药》2007,38(10):1455-1457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分别对南蛇藤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对萃取物运用硅胶、凝胶等分离手段进行反复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UV、IR、1H-NMR、13C-NMR、MS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海棠二萜内酯A(Ⅰ)、(5β,8α,9β,10α,16β)-16-hydroxykaurane-18-oic acid(Ⅱ)、水杨酸(Ⅲ)、2,4,6-三甲氧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Ⅳ)、异槲皮苷(Ⅴ)、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Ⅵ)、( )-儿茶素(Ⅶ)、香草酸(Ⅷ)、β-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藤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Ⅷ为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