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柔肤愈裂搓贴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抑菌药理作用,为临床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真菌培养实验进行体外抗茵效果和抑菌浓度试验。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基法观察柔肤愈裂搓贴抗皮肤癣菌等菌株感染的效果。设柔肤愈裂搓贴组、复方土槿皮酊组,检测各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柔肤愈裂搓贴对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各组对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均值分别为:柔肤愈裂搓贴组0.0718mg/ml、0.1436mg/ml,2%复方土槿皮酊组0.0670mg/ml、0.0769mg/ml。柔肤愈裂搓贴抗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作用与复方土槿皮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柔肤愈裂搓贴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表明柔肤愈裂搓贴具有抗皮肤癣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12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512~1 024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341~512μg/ml;对许兰、犬小孢子、须毛、疣状、紫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μg/ml。结论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茉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9):F003-F003,F004
目的:研究皮安灵对致病性真菌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抑菌试验。结果:皮安灵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白色念珠菌、青霉素有抑制作用,MIC为0.195-0.78mg/ml。结论:皮安灵对某些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椒、高良姜挥发油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花椒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对16株皮肤癣茵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精油,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对两种挥发油进行抗真菌实验。结果 高良姜挥发油对16株皮肤癣菌最小抑 茵浓度(MIC)为0.78-6.25 μL/mL,最低杀菌浓度(MFC)为3.13-50μL/mL。花椒挥发油除了对上海红色毛癣菌 株,石膏样毛癣菌株及武汉猴毛癣菌株三种菌株MIC为1.56μL/mL,对其余菌株MIC均在25-50μL/mL范围内,MFC 结果同抑菌实验。结论 高良姜挥发油有较强的抑真菌活性,花椒挥发油抗真菌活性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油茶粕中药复合剂的抗菌作用。方法:抗真菌作用:采用琼脂斜面稀释法检测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和油茶粕对皮肤真菌感染常见病原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抗细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检测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和油茶粕对皮肤真菌感染后的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同时采用试管稀释法检测其对以上各供试菌的MIC和MBC。结果: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62.50 mg/m L)低于油茶粕的MIC(≥250 mg/m L),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BC(≤125 mg/m L)低于油茶粕的MBC(≥250 mg/m L)。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17.00±0.63)mm大于油茶粕抑菌圈(11.20±0.61)mm,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MIC值(250 mg/m L)均低于油茶粕(250 mg/m L)。结论: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油茶粕;油茶粕中药复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的抑菌与和杀菌作用优于油茶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蒜超临界萃取物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测试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15株皮肤癣菌(上海株:断发毛癣菌、大脑状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无色红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上海株(断发毛癣菌)、武汉株(须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无色红毛癣菌)4株菌株的MIC为3.13 mg·L-1,对上海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及武汉株(羊毛状小孢子菌)3株菌株的MIC为1.56 mg·L-1,对上海株(大脑状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白色念珠菌)7株菌株的MIC均小于0.78 mg·L-1。杀菌实验结果显示对上海株(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武汉株(猴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4株菌株的MBC为6.25 mg·L-1,对上海株(断发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武汉株(红色毛癣菌、无色红色毛癣菌及犬小孢子菌)5株菌株的MBC为3.13 mg·L-1,对大脑状毛癣菌上海株的MBC为1.56mg·L-1,对上海株(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武汉株(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念珠菌)4株菌株的MBC均小于0.78 mg·L-1。结论:大蒜超临界萃取物对15株皮肤癣菌有较强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地锦草软膏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观察地锦草软膏对豚鼠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NCCLS《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案》(M38-P)方案,观察对红色毛癣菌(T.r)、石膏样毛癣菌(T.m)、石膏样小孢子菌(M.g)、絮状表皮癣菌(E.f)等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M IC,同时制备豚鼠皮肤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感染模型,用地锦草软膏进行治疗并观察抗真菌效果。结果:地锦草软膏对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4种30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其中对T.r的敏感性最强,抗菌谱由强至弱以此为T.rubrum、T.mentographytes、E.floccosum、Mgypseum。同时地锦草软膏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豚鼠治愈率和真菌镜检转阴率,其中大剂量疗效均较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和空白对照组优。结论:地锦草软膏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对豚鼠皮肤癣菌感染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硝矾散抗真菌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硝矾散的抗真菌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分别为0.0625~0.125 mg/mL、0.03125~0.125mg/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和4%硝矾散对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足癣、体癣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和6%硝矾散止痒作用与2%足光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矾散外用具有一定抗真菌及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药敏作用.方法:将2%硝矾散及其拆方分为3组,另设克霉唑癣药水组.采用体外抑菌试验药基法检测4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各组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均值分别为:2%硝矾散组0.0718mg/ml、0.0670mg/ml,2%枯矾组0.1436mg/ml、0.2500mg/ml,2%芒硝组0.4061mg/ml、0.5359mg/ml,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组0.0670mg/ml、0.0769mg/ml.2%硝矾散复方效果优于拆方,有显著性差异(P<0.05);2%硝矾散抗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作用与2%复方克霉唑癣药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硝矾散及其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均有抑制作用,复方作用优于拆方.  相似文献   

10.
祛癣灵涂剂抗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祛癣灵涂剂的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外、体表抗真菌试验方法,观察祛癣灵涂剂的体外、体表抗真菌效果.结果:祛癣灵涂剂对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80、7.20、3.60、3.60、3.60、3.60、1.80g/ml;祛癣灵涂剂对红色毛癣菌所造成的体表感染治疗的有效率达90%,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祛癣灵涂剂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