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胃肠道间质瘤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的表达情况,探讨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了119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PDGFR-α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非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的阳性表达率为65.5%(78/119),其中,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的阳性率分别为52.9%(9/17)、71.0%(22/31)、67.9%(19/28)和65.1%(28/43),但各组之间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PDGFR-α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GFR-α联合CD117应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测,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COX-2、E-cad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和E-cad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它们在GIST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GIS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OX-2与E-cad的表达,分析它们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相关性。结果在63例GIST中,COX-2和E-cad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9.7%(25/63)和57.1%(36/63);COX-2和E-cad在低、中、高危分组中呈逐渐增高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E-cad表达与核分裂数相关(P0.05);GIST中,COX-2与E-cad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COX-2与E-cad的表达与GIST恶性分级有关。E-cad与核分裂计数有关,提示COX-2和E-cad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GIST良恶性评价指标,为COX-2抑制剂在GIST中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COX-2、E-cad在不同恶性程度GIST中的阳性表达水平有可能为外科手术后GIST综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并研究其MRI表现与肿瘤病理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GIST患者的MRI资料,探讨与肿瘤不同病理危险级别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GIST中发生于胃部16例,小肠5例,肿瘤最大径2~20cm,磁共振上多表现为长T1WI 长T2WI软组织信号,弥散均受限,ADC值(0.7~1.9)×10-3mm2/s之间。病理危险度分级显示,高危组8例,中危组5例,低危组7例,极低危组1例。将不同危险度GIST的临床及MRI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T1、T2信号特点与肿瘤危险度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直径、形态、边界及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形态、边界与危险度分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865、0.765、0.640),ADC值与肿瘤危险度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776)。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肿瘤直径、形态、边界及ADC值等MRI表现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相关,ADC值可为肿瘤危险度评估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符苗苗  葛海燕 《医学综述》2012,(21):3571-3573
胃肠道间质瘤(GIST)作为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经常规方法及病理手段可诊断大部分病例,而大部分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敏感,部分病例对伊马替尼不敏感,致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基本的诊断不能满足目前治疗的需要,通过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检测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在判定GIST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苯磺酸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方面有指导意义,从而指导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1992-2002年收治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患者169例,经复查存档切片及病理诊断无误后,再选取相应的存档蜡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确诊为消化道间质瘤1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DGFR-α、PDGFR-β及CD117的表达情况,并与56例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1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DGFR-α表达阳性者73例,表达阳性率为64.60%,胃肠道间质瘤和非胃肠道间质瘤患者PDGFR-α、CD117的表达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和高度危险性患者的PDGFR-α、PDGFR-β及CD117的表达阳性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R-α联合CD117对胃肠道间质瘤,特别是对一些CD117表达阴性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其不能作为胃肠道间质瘤分化程度的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在胃肠道间质瘤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运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和PDGFR-α蛋白在9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PDGFR-α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的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明显相关.26例呈中度以上的阳性染色,其中发生于胃24例,肠道1例,胃肠道外1例(P<0.01).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胃肠道间质瘤多呈中度以上弥漫性细胞膜或核旁点状阳性,梭形细胞型表达较弱,多呈局灶性(P<0.01).PDGFR-α的表达与CD117的表达有关,24例CD117阴性或弱阳性病例中,13例(54.2)PDGFR-α呈中度以上阳性;70例CD117中度以上阳性病例中,57例(81.4%)PDG-FR-α呈阴性或弱阳性(P<0.05).结论 PDGFR-α的表达与胃肠道同质瘤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和C-kit基因的表达有关.可能也是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格列卫(Gleevec or Glivec,代号STI571)在体外对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GIST-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MTT法检测格列卫对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方法 检测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格列卫呈剂量性抑制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格列卫能显著降低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格列卫可以下调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VEGF的表达,进一步抑制人胃肠道间质瘤-T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冯菲  门琼  刘伟强  马大烈  吴瑾瑜  施媛  姚永华 《上海医学》2007,30(9):703-706,F0004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nestin的表达,分析nestin在GI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116例GIST石蜡标本及其中22例GIST新鲜组织标本中nestin的表达。结果116例GIST石蜡标本中,104例(89.7%)nestin阳性表达。53例良性GIST中,47例(88.7%)nestin阳性表达;63例恶性GIST中,57例(90.5%)nestin阳性表达;良、恶性GIST nestin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22例GIST新鲜组织标本中均有nestin的表达,且表达量强于正常胃肠道组织。结论GIST中有中间丝蛋白nestin的高表达,nestin可作为敏感且可靠的诊断GIST的标记物之一,但不能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p16、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作40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芯片,并进行分组(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和高度危险组),以40例正常胃肠道肌壁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及对照组的表达。结果①Ki-67在胃肠间质瘤组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而p16的表达情况则正好相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②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各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低、中度危险组合并后与高度危险组比较时未发现p16的表达差异(P〉0.05),而Ki-67则存在差异(P〈0.05)。结论①p16可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Ki-67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潜能的一个重要指标;③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危险度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原发性GIST的术前超声图像,对病灶的超声表现与病变不同危险度之间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本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胃部32例,小肠11例,结肠5例。极低危险组12例,低危险组16例,中危险组11例,高危险组9例。极低及低危险度者直径为0.6~5.6cm;中危险度者直径为3.6~4.1cm;高危险度者直径为2.8~10.8cm。GIST的高、中、低及极低危险度与肿块直径、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是否有钙化及坏死液化和是否有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块形态是否规则、生长方式、血流信号有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置与内镜和术中所见符合45例(93.8%)。 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特征对评估GIST的危险性有重要价值,较大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合并有钙化、坏死液化和转移提示为高度危险性GIST。  相似文献   

11.
林春华  唐蜜  陈旻  刘曼  桑娜 《海南医学》2014,(24):3634-3637
目的:分析磷酸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P-VEGFR-3)、磷酸化的蛋白激酶(P-AKT)、磷酸化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受体(P-PDGFR-α)及淋巴内皮标记物D2-40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炎症性疾病中的蛋白表达差异,以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对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炎症性疾病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各25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的阳性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等级资料和率的比较分别采用Riddit分析及Fisher检验。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且无淋巴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炎症性疾病组织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EGFR-3、P-AKT、P-PDGFR-α及D2-40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作为其发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周小芬 《中外医疗》2012,31(25):67-6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的联系,探讨其对临床的提示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GIST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学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进行危险度分级。结果极低危险度11例,低危险度8例,中危险度7例,高危险度16例。CD117、DOG-1、CD34均为诊断GIST的重要抗体,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可确诊。结论典型的胃肠道间质瘤镜下表现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及核异型性者,临床危险度一般较高,男性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14.
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顺  蔡仁桑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42-194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90年代才对其性质逐渐明确的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过去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现大部都归为GIST。近年来,由于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应用,直至近期发现该肿瘤存在c—kit基因的突变及其蛋白表达,其研究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国内外在该肿瘤的某些方面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KIT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199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PCR 毛细管电泳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标本KIT基因(外显子9、11、12、13、14、17和18)与PDGFRA基因(外显子12、14和18),分析GIST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99例GIST患者中KIT基因突变169例(84.9%),PDGFRA基因突变11例(5.5%),KIT/PDGFRA野生型(WT-GIST)19例(9.5%)。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中有2例为纯合突变型。WT-GIST中有2例PDGFRA基因外显子12的上游内含子检测出突变。小肠GIST患者的KIT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胃GIST(P<0.05)。高危组和中危组(NIH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的KIT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极低危组(P<0.01)。KIT基因突变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大小、肿瘤组织学形态、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和Ki67指数组间无明显差异。年龄≤50岁的GIST患者PDGFRA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年龄>50岁的GIST患者(P<0.05)。胃和结直肠GIST患者的PDGFRA基因突变率均明显高于小肠(均P<0.01)。上皮样细胞型GIST患者的PDGFRA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梭形细胞型(P<0.01)。不同性别、肿瘤组织大小、肿瘤细胞核分裂象、NIH分级和Ki67指数组间的PDGFRA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KIT基因突变是GIST患者的主要突变类型,小肠GIST和中、高危GIST患者KIT基因突变率较高;年龄≤50岁、胃、结直肠、上皮样细胞型的GIST患者PDGFRA基因突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特征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行增强CT检查并经内镜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GIST的135例患者资料.根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潜在恶性组74例(极低危险度43例,低危险度31例)和恶性组61例(中危险度2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Bax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33例(60.O%)Bax阳性表达.Bax在良性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较低(28.6%),而潜在恶性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中Bax表达显著增高,分别达71.4%、70.3%.良性与潜在恶性、良性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之间Ba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在恶性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之间的Bax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及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 Bax检测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有22例表达p27,24例表达cyclin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60.0%.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和cyclinE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386, P=0.002).结论 p27和cyclinE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TUNEL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凋亡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AI)为分别(1.51±0.32)、(1.37±0.17)、(1.02±0.04),良性和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高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P<0.05).结论 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IGF1和IGF2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GF1、IGF2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IGF1和IGF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部位)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GISTs中IGF1和IGF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34/55)和49.1%(28/55)。不同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IGF1和IGF2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性别、组织学分型、部位、肿瘤结节数、原发/复发之间无关(P〉0.05)。结论IGF在GISTs的发生和增殖中发挥作用,可能为GISTs良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