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拟行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为芬太尼组,B组为瑞芬太尼组,每组各35例。B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当患者VAS评分〉3或出现体动反应时,A组追加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B组增加瑞芬太尼泵入剂量0.01μg/(kg.min)观察并记录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麻醉镇痛效果及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HR.MAP.R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B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麻醉效果良好,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麻醉,B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麻醉,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者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0.1μg/(kg·min)]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剂在上肢骨折手术治疗中麻醉效果较好,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在异氟醚麻醉下不同剂量瑞芬太尼泵注对神经外科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最佳瑞芬太尼泵注速度.方法 将45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诱导成功后立即泵注瑞芬太尼;A组0.1μg/(kg·min),B组0.2μg/(kg·min),C组0.3μg/(kg·min),术中维持1%异氟醚吸入浓度不变.记录各时段MAP和HR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控制的整体评价指标.结果 B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控制较A组和C组更平稳.B组追加和停输瑞芬太尼的病例百分数(20%和24%)介于A组(69%和8%)和C组(12%和85%)之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异氟醚麻醉下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建议泵注瑞芬太尼的最佳速度为0.2μg/(kg·min),其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行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自体移植术的尿毒症患者27例,年龄29~69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GA,n=13)及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组(CA,n=14)。G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和异丙酚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并间断给予罗库溴铵。CA组双侧颈浅丛阻滞完善后,于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0μg/(kg.min)至手术结束。记录手术持续时间、离室时间、术中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手术切皮后5min(T2)、手术中探查甲状腺上极(T3)和术毕(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评定麻醉效果满意度,并随访术后透析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GA组比较,CA组离室时间缩短(P<0.01),术中输液量减少(P<0.05);术毕时SpO2、MAP较高(P<0.05);术后透析人数和透析次数减少(P<0.05)。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麻醉方法可有效且安全的应用于尿毒症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前臂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江晓琴  左云霞  刘进 《四川医学》2005,26(8):841-84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分别与异丙酚和异氟醚配伍时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呼吸抑制程度和麻醉恢复程度。方法择期短小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异丙酚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静脉输注复合异氟醚或异丙酚。不用肌松剂。结果瑞芬太尼两种不同配伍麻醉效果相似但A组的平均动脉压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B组的0.52倍(P<0.05),心率的绝对偏差百分率是后者的0.71倍,拔除喉罩的时间、清醒时间均比后者短(P<0.05);两组呼吸抑制程度相似。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比瑞芬太尼+异氟醚组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异物镜检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镜检术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气管异物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泵注-γOH 100 mg.kg-1,B组泵注-γOH 50 mg.kg-1复合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检测注药前(T0)、注药后(T1)、下镜时(T2)、下镜后30 min(T3)时的BIS值、HR、RR、SaO2、PEtCO2、皮质醇及血糖浓度。结果A、B组患儿注药后HR、BIS、RR明显下降(P<0.05),但下镜时A组患儿HR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儿下镜副皮质醇及血糖浓度都升高(P<0.05),以A组明显(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抑制小儿气管异物镜检所致的应激反应,且无明显呼吸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7.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刚 《医学综述》2009,15(13):F0002-F0002,F000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与芬太尼疗效进行比较。方法55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麻醉维持均为静脉持续泵注异丙酚4~12mg/(kg.h),A组采用0.2~0.6μg/(kg.min)瑞芬太尼静脉泵入。B组采用芬太尼0.2mg/kg静脉滴注。于麻醉前、插管即刻、插管后、气腹后、停药及睁眼时记录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瑞芬太尼组对心排血量、心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均较芬太尼组轻(P<0.05)。结论临床麻醉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轻,此麻醉方法更适合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肢骨折手术患儿麻醉中采取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上肢骨折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儿麻醉效果。结果:(1)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o(2)组间比较,2组患儿各时刻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p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相比,T2、T3时刻2组患儿SpO2,收缩压、心率、舒张压均有所变化(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患儿麻醉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薄智  杨常保  李军平 《吉林医学》2013,34(17):3346-334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A组瑞芬太尼1μg/kg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B组芬太尼2.5~5.0μg/kg。其余用药均相同,咪达唑仑0.05~0.08 mg/kg,丙泊酚2.0~3.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充分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A组泵注瑞芬太尼、丙泊酚,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1%~2.5%。记录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B组麻醉插管与手术开始后血流动力学有显著变化,A组麻醉及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与B组相比,A组麻醉苏醒时间短。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苏醒后呼吸平稳。  相似文献   

10.
王秀华  骆常强 《甘肃医药》2014,33(9):688-68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辅助用法。方法:ASAI或Ⅱ级骨伤科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例。术前5min,A组静脉给予氟芬合剂2~4 ml,B组给予微量泵静注瑞芬太尼0.05~0.1ug/kg/min。观察患者对切皮、分离皮下组织、骨折复位固定等时对疼痛反应的程度,确定用辅助药后阻滞效果并评级,确定优良率。记录手术中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用辅助药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A组优良率75%,B组90%,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辅助用药,选择瑞芬太尼剂小量微量泵静注,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3~12岁的上肢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麻醉后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随后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泵注剂量.对照组静注氯胺酮加强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13.6±4.4)min明显比对照组(31.2±9.6)min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儿无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使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可缩短患儿苏醒时间,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剑秋 《广西医学》2007,29(7):1004-100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瑞芬太尼或芬太尼,气管插管全麻.麻醉维持:A组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B组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和异丙酚.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5 min MAP、HR的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1 min,A、B两组MAP、HR均有所降低(P<0.01),但在正常范围.插管后2、5 min与诱导后1 min比较,A组MAP、HR变化不大(P>0.05),B组变化明显(P<0.01).两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A组短于B组(P<0.01);拔管后呼吸道梗阻、SpO2<90%A组低于B组(P<0.05),但躁动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小儿插管全麻中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  相似文献   

13.
杨静  夏氢  陈龙平 《医学综述》2014,(15):2834-2836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术患者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拟行纤支镜检查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后以0.4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拟行纤支镜检查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10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后以0.40.6μg/(kg·h)泵注维持麻醉,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h);异丙酚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后以40.6μg/(kg·h)泵注维持麻醉,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h);异丙酚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后以46 mg/(kg·h)泵注维持麻醉,同时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h)。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即刻(T1)、纤支镜进入声门即刻(T2)、纤支镜抵达隆突即刻(T3)、纤支镜检查完成即刻(T4)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镇静评分(OAA/S)、苏醒时的呼吸道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醉医师和内镜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满意评分,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不同时点的生命体征:T1、T2、T3、T4时点异丙酚组的血压均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1、T2、T3时点异丙酚组的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1、T2时点异丙酚组的心率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OAA/S评分、麻醉医师对麻醉效果满意评分及术中体动和呛咳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显著高于异丙酚组(P<0.05),VAS评分右美托咪定组低于异丙酚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用于纤支镜检查,麻醉醉效果满意,呼吸抑制少,术后镇痛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于小儿扁桃体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4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咪唑安定、丙泊酚、维库溴铵、瑞芬太尼(A组)或芬太尼(B组)。术中维持:A组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B组静脉泵注丙泊酚,芬太尼(间断给药)。监测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手术中5min、手术20min时、停药时、清醒时、拔管时的SBp、DBp、HR,记录拔管苏醒时间。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比B组血流动力学平稳。A组比B组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质量好。结论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可提供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苏醒快速而满意。  相似文献   

15.
蔡兵  杨孟昌  牟玲  兰志勋 《四川医学》2012,33(9):1547-1549
目的比较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这两种常用麻醉方式应用于老年患者骨关节置换术的优劣。方法 ASAⅡ~Ⅲ级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75岁)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与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组(B组),A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实现麻醉维持,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加瑞芬太尼泵注实现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变化均小于B组(P<0.05)。A组患者吞咽反射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出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均比B组缩短(P<0.01)。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麻醉维持更平稳,术后苏醒更迅速,该全麻可以更好的应用于行骨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行复位;B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复位。结果:麻醉效果:A组优18例,良2例,复位成功率100%;B组优16例,良3例,1例因麻醉效果不好,2 h后重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复位率也达100%。术中A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B组。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较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更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麻醉深度及术毕清醒情况。方法:6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全麻组(R组)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全麻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组)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BP、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清醒时间的变化。结果:R组病人围术期的血压、心率稳定,E组病人血压下降较大,在麻醉维持期间R组BIS显著低于E组,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相似。结论:瑞芬太尼全麻与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胸科手术中都能提供有效的镇痛和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反应,但瑞芬太尼全麻术中不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麻醉深度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氟比洛酚酯对气管异物取出术全麻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二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氟比洛酚酯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B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1)、支气管镜置入时(T2)、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时(T3)、术毕10min时(T4),记录MAP、HR、RR、SpO2、RSS、RS,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术中支气管痉挛、呛咳、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 二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二组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HR、RR,A组T2、T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RS、RSS、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呛咳、支气管痉挛、呼吸抑制,A组较B组发生率明显下降,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酚酯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ESS)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行ESS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6 mg/kg),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02μg/(kg.min)。观察术中血压、心率、麻醉深度、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的使用量,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20.
陈宏 《西部医学》2008,20(4):759-76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择期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咪唑安定,以及瑞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醚以及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气管插管后2 min、5 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观察麻醉效果、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均较诱导前下降。气管插管2 min和5 min时A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明显小于B组,A组的呼吸、睁眼和拔管时间少于B组,术后苏醒恢复状况也优于B组。结论使用瑞芬太尼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快且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