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DLK的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月施行LASIK手术的患者534例(1068眼),其中536眼为对照组,冲洗液为平衡盐液(BSS)。532眼为治疗组,冲洗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分析比较两组DLK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DLK39眼(7.28%),其中DLKⅠ期34眼(6.34%),DLKⅡ期5眼(0.93%)。治疗组18眼(3.38%),其中DLKⅠ期16眼(3.00%),DLKⅡ期2眼(0.38%)。两组间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中冲洗液BSS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可有效的降低DLK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LASIK手术冲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健强  王康宏 《海南医学》2006,17(11):115-115,44
目的 探索理想的LASIK手术冲洗方法,避免由于冲洗不当所致的并发症.方法 按时间段随机选择2组病例共420例838眼,其中A组共276例(550眼);B组共169例(338眼);冲洗方法:A组:叠瓣-激光切削-吸血海绵-角膜瓣下层间冲洗;B组:结膜囊冲洗-叠瓣-激光切削-开放直接冲洗-瓣下冲洗.结果 术后第一天:A组:视力≥1.0占48.18%(265眼)0.8~0.9占40.54%(223眼)≤0.7占11.27%(62眼);角膜水肿10.18%(56眼)层间异物7.64%(42眼).B组:视力≥1.0占54.73%(185眼)0.8-0.9占41.82%(139眼)≤0.7占4.14%(14眼);角膜水肿6.50%(22眼)层间异物4.43%(15服).术后三个月:A组c视力≥1.0占69.82%(384眼)0.8~0.9占22.54%(124眼)≤0.7占7.63%(42眼);角膜水肿1.09%(6眼)层间异物5.82%(32眼),上皮植入0.72%(4眼),DLK反应4.73%(26眼).B组:视力≥1.0占78.70%(266眼)0.8-0.9占18.34%(62服)40.7占2.96%(10眼);角膜水肿0.29%(1眼)层间异物3.25%(11眼),上皮植入0.29%(1眼),DLK反应2.96%(10眼).结论 LASIK术中采用三步冲洗法方法简便、直观性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近视眼的治疗,而且手术并发症已日益减少。1998年Smith等首次报道发生于LASIK术后早期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LK),引起临床的重视。大多数DLK患者术后常规用糖皮质激素点眼或角膜瓣下冲洗后预后良好,极少部分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因此,对DLK不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还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自2002年3月开始,我们在BSS液中加入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64万U进行瓣下冲洗,有效预防了DLK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华平  黄岚 《广西医学》2008,30(5):668-669
目的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可相对增加角膜组织切削量,观察其疗效,作为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参考。方法LASIK手术874例1 725眼,用MoriaM2-90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随机测量100眼角膜瓣厚度;另抽取100眼用MoriaM2-110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病例常规准分子激光切削、冲洗回复角膜瓣,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结果MoriaM2-90角膜刀可以制作厚度104μm左右的角膜瓣,术中无碎瓣、纽扣瓣、不完全瓣、游离瓣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1 643眼(95.25%)的裸眼视力≥0.6,1 576眼(91.36%)≥1.0;有3眼(0.17%)发生角膜瓣皱褶,经冲洗处理后复位,无角膜上皮植入,视力≥1.0。术后1个月,1725眼(100%)裸眼视力≥0.6,1655眼(95.94%)视力≥1.0,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制作超薄角膜瓣可以增大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手术安全、有效。但较薄的角膜瓣易出现皱褶,及时处理可消除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并发症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手术质量,获得更佳视觉效果。方法:对2159例4318眼行LASIK常规手术。采用德国视明公司生产的Esiris爱丽丝第八代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系,统联合法国MORIA旋转式自动角膜板层切削刀进行LASIK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泰利必妥眼液,氟美瞳眼液、泪然眼液2—4周。结果:2159例手术,其中角膜血管翳出血有56例,1例发生游离瓣,2例不完全瓣,2例角膜上皮内生,2例严重偏中央岛中心切削。术后并发症分早期及晚期,早期并发症多有过矫及欠矫,超过2D者362例,术后干眼症1月内182例,1月后103例,晚期并发症最常见为屈光回退,大于2D者80例,2例DLK。结论:LASIK术因其手术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稳定、无痛等优点,仍然是角膜屈光手术主流。术前严格筛选病例、术中操作技术精湛,设备精良,术后严密观察,可将LASIK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界面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界面性角膜炎 (DLK)的临床变化 ,同时对其角膜瓣下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 :对 35 0 0例行LASIK后 1 0例 (1 8只眼 )发生DLK患者进行观察。按3、7、1 4天和 1、2、6个月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结果 :局部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1周 ,症状控制 ,1~ 2个月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 1 .0~ 1 .5 (1 6只眼 ) ,0 .8~ 1 .0 (2只眼 )。 结论 :LASIK后DLK常发生在术后 1~ 7天内 ,迟发者偶见 ,男性多于女性 ,以局部激素治疗为主 ,严重患者需全身激素加抗生素治疗。DLK早期须与角膜上皮植入、层间感染鉴别  相似文献   

7.
王洪  黄学文  黄海  陈琳 《西部医学》2010,22(5):858-859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皱褶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辨移位的患者39例(39眼)在手术显微镜下祛除角膜基质裸露区新生的角膜上皮组织,刮除角膜瓣皱褶处上皮,使角膜瓣展平,覆盖透氧角膜接触镜,观察所有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39例患者(39眼)角膜辨复位良好,视力均恢复术前裸眼视力。结论及时正确地治疗角膜瓣移位,可以避免严重的角膜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和防治措施。方法:应用TECHNOLAS217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HANSATOME显微角膜板层刀(BAUSCH&LOMB,USA)对565例(1126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相应处理。结果:术中并发症:角膜血管翳出血78眼(6.93%),球结膜下出血37眼(3.29%),角膜瓣偏位7眼(0.62%),游离角膜瓣1眼(0.09%),角膜瓣形成不全3眼(0.26%),薄角膜瓣2眼(0.18%),角膜层间异物残留23眼(2.04%),角膜瓣抽吸环假吸1眼(0.09%),角膜瓣对位不良13眼(1.15%),激光停止发射3眼(0.27%);术后并发症:干眼症897眼(79.66%),角膜瓣下上皮植入2眼(0.18%),层间沙漠反应3眼(0.27%),眩光现象7眼(0.62%),屈光过矫2眼(0.18%),欠矫17眼(1.51%),屈光回退13眼(1.15%)。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虽然安全有效,但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其中以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最常见,对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明显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和处理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行LASIK手术治疗的2762例(5238只眼)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及移位的20例(2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角膜瓣皱褶及移位的20例(27只眼),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角膜瓣复位良好,均达到术前预计视力。结论:LASIK术后早期因患者挤眼容易出现角膜瓣皱褶及移位;治疗及时是可以获得满意效果的;对已发生角膜瓣移位的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力的提高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14例外伤所致角膜瓣移位实施复位术,机械刮除或20%酒精破坏上皮,彻底冲洗角膜基质床,充分瓣下冲洗,准确对位角膜瓣。结果:术后随访10例恢复外伤前视力,4例较伤前低,2例有角膜不规则散光,2例发生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无上皮植入、内生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瓣及时重新复位可以良好恢复视功能,但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在LASIK术中应用效果。方法用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对187例(367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LASIK治疗。结果术后367眼中有360眼(98.1%)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角膜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1眼为游离瓣,1眼薄瓣伴破瓣,1眼为薄瓣伴厚度不匀,术后角膜瓣均无上皮内生,2眼角膜层间沙漠样反应。术中先上吸环后上刀头做角膜瓣吸引时间(19.4±3.1)s,先上刀头后上吸环做角膜瓣吸引时间(16.6±2.7)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9,P=0.001)。结论Moria2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术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角膜瓣、蒂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性强,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40例(40眼),行患眼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后继续药物治疗。结果:28例28眼1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6例6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继续用药10天~2个月角膜溃疡治愈;4例4眼1次手术,1周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经2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2例2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治疗过程中角膜溃疡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而行眼内容物剜出术。40例40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总治愈38例38眼,治愈率95%。结论: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可以尽可能挽救眼球,保留残存视力,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FK)联合角膜上皮瓣复位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PTK联合角膜上皮瓣复位术治疗12例13眼,其中男5例5眼,女7例8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3例3眼;大泡性角膜病变3例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致角膜斑翳2例3眼;细菌性角膜炎致角膜宽翳1例1眼;带状角膜变性2例2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1眼。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术后1、3、6、9、12个月检查:矫正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分别为53.85%(7眼)、61.54%(8眼)、69.23%(9眼)、61.54%(8眼)、61.54%(8眼)。刺激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原病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PTK联合角膜上皮瓣复位术治疗角膜浅层病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部分患者可避免或推迟角膜移植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李德全  邬永娟  罗毅 《河北医学》2013,19(3):386-388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对其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结果:31例高度近视患者经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后,上皮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56±1.5)d,术后第1天0级疼痛的眼数为25,占40.32%;Ⅰ级疼痛的眼数为18,占29.03%;Ⅱ级疼痛的眼数为16,占25.81%;Ⅲ级疼痛的眼数为3,占4.84%。术后半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80±0.15;一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3±0.2;三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5±0.31。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乐清市第三人民医接LASIK术后散光值增大的近视患者20例(38眼)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患者LASI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后散光度、角膜前散光度以及术后1、3、6个月平均散光状况.结果 ①LASIK手术前后等效球镜[(-6.13±2.92)D比(0.44±0.34)D]、散光值[(0.94±0.42)D比(0.23±0.17)D]、角膜中央厚度[(533.29±27.19)mm比(455.08±22.39)mm]及角膜后表面平均屈光力[(-6.53±0.32)D比(-6.95±0.38)D]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②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3mm区散光值[(0.53±0.19)D]高于术前[(0.42±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5 mm区散光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3 mm区散光度[(1.18±0.55)D]及5mm区散光度[(1.23±0.71)D]均低于术前[(1.58±0.62)、(1.54±0.52)D],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后1、3、6个月全眼散光度及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个月全眼轴向及角膜轴向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出现散光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角膜基质床泪液分泌过多以及角膜瓣发生水肿,术后6个月内角膜散光度及轴位未发生明显变化,是处理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与瓣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变化,同时对角膜瓣下并发症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该院及外院行LASIK术后发生瓣相关并发症的27例患者35只眼进行观察处理。按3、7、15、30和60天不同时间进行视力、裂隙灯等检查。结果:10例层间角膜炎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瓣下炎症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0.8—1.5;9例瓣皱褶、异位,经复瓣处理,视力恢复至1.0—1.2;1例外伤瓣丢失,经异体角膜磨镶移植术后,视力恢复至0.5—0.6;1例角膜瓣下感染、溶解,经去除病变角膜瓣加准分子激光治疗性切削术(PTK)治疗后角膜上皮愈合,但出现角膜瓣下雾状混浊(Haze)现象;3例3只眼上皮植入经掀瓣刮除处理,视力最后达0.8—1.0;3例3只眼角膜瓣形成不全,6个月后再次手术,视力达1.0—1.2。结论:LASIK术后与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不等,临床以早发现、早处理恢复好。强调手术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将LASIK手术的并发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时结膜瓣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时结膜瓣植入的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51例(51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51例,49例治愈,2例治疗失败,治愈率为96.08%。平均治愈时间(14.10±4.81)d。角膜新生血管形成2例(4.08%)。术后裸眼视力I〉0.3者19例(37.25%),0.02~0.1者21例,2例治疗失败,视力永久丧失,其余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临时结膜瓣能促进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并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少,但对晚期病例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刀片制作老年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82例行LASIK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0例80眼采用MoriaM2110刀头,观察组42例84眼采用MoriaM290刀头。观察二组制作角膜瓣厚度的差异,并评价其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及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瓣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留角膜基质床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刀片制作老年患者LASIK角膜瓣存在很大差异。MoriaM290刀头较MoriaM2110刀头制作角膜瓣厚度更薄,同时其保留角膜基质床也较厚,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能够获得更好的矫正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