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亲水性丙烯酸Akreos Adapt和疏水性丙烯酸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16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亲水性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及视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均有6例发生后囊混浊(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均良好,眼内稳定性好,后囊混浊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光学材料与晶状体前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囊袋混浊是人工晶体植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理想的人工晶体以减少囊袋混浊的发生.目的:观察3种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对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和撕囊收缩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05/2006-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48眼),其中男73例(80眼),女62例(68眼);年龄52-81(71.44±6.83)岁.方法: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随机分3组:疏水材料组43例(49眼)植入疏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材料组42例(46眼)植入亲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50例(53眼)植入亲水疏水一体式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年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疏水材料组、亲水材料组、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术后1年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8.3%,26.7%,1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前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及撕囊收缩量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对前囊膜混浊及撕囊收缩量均无影响,但影响后囊混浊的形成,其中疏水丙烯酸材料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结构设计的 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 (intraocular lens, IOL)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的影响.方法 156例 (156只眼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一体式 IOL组 75例 (75眼 ),植入一体式 AcrySof折叠式 IOL. 三体式 IOL组 81例 (81眼 ),植入三体式 AcrySof折叠式 IOL.术后半年散大瞳孔观察 Soemmering环和 PCO情况.结果术后 6个月,瞳孔区 PCO,一体式 IOL组 6只眼 (8.00% ),混浊多为轻微皱褶.三体式 IOL组 17只眼 (20.99% ),一体式 IOL组 PCO明显少于三体式 IOL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结论一体式 AcrySof折叠 IOL独特设计的襻较使晶状体后囊膜皱褶大为减少, PCO明显下降,明显优于三体式 AcrySof折叠式 IOL.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糖尿病合并白内障67例74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其中32眼植入Pharmacia 812CPMMA人工晶体.42眼植入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手术结果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31例31眼的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及非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61例66眼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C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术后3天视力≥0.5者56眼(75.6%),术后1月视力≥0.5者61眼(82.4%),术后前色素膜炎4眼(5.4%),术后3~6月后囊膜混浊率8眼(10.8%),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优质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术前术后的应用。方法 54例(54眼)拟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术前行UBM检查,了解睫状沟形态、残余晶状体囊膜裂孔位置和残余囊膜的范围、大小。根据检查结果将患眼分为A、B、C组,分别行不固定、单襻固定、双襻固定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术后矫正视力(BCVA),实际球镜度数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数的差异,人工晶体位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术后各时间点UCVA均优于术前(P0.05);A组UCVA优于B组(P0.05),B组UCVA优于C组(P0.05)。C组术后3个月实际球镜度数大于术前预测屈光度数(P0.05),A组、B组球镜度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人工晶体襻确切悬吊于睫状沟。所有人工晶体无脱位、钟摆现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UBM术前检查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简化手术,使人工晶体襻更准确悬吊于睫状沟。对于植入睫状沟的人工晶体,人工晶体度数应比术前预测植入囊袋内人工晶体度数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81 例89眼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36眼植入 Pharmacia812C 人工晶状体,38眼植入 Acrysof 折叠式人工晶体状,15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7眼(98%)成功环形撕囊,3眼(3.4%)虹膜损伤,2眼(2.2%)后囊膜破损,术后角膜水肿5眼(5.6%),术后半年后发障人工晶体植入眼明显低于未植入眼(P<0.01),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 ≥0.5者,Acrysof 组高于 Phar-macia组(P<0.05),术后一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植入人工晶体组高于未植入组(P<0.05)。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在表麻下行颞侧角膜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特点,是理想的复明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的患者26例(26眼)采用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做以角巩为缘基底的3mm×3mm板层巩膜瓣,使用带两根聚丙烯缝线的长针先作巩膜瓣下缝针用作固定着力点,出针后再从巩膜垂直进针经前房在角膜光学区外3mm出针,剪去长针从白内障切口把聚丙烯缝线夹出,把两根聚丙烯缝线分别结扎人工晶体同一襻,两线结相距3mm,把人工晶体另一襻植入残存后囊上,结扎襻置入虹膜后,同时拉紧巩膜外缝线,调整人工晶体位置使其居中,将巩膜外两根缝线互相结扎,缩瞳,清除干净前房的玻璃体,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并发症及用药情况。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26例(26眼)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偏位2例(2眼)。结论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状况和对术后视力的满意程度.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15例(24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多焦点组);选择条件相似的患者1∶1配对设为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普通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个月复查时比较2组患者的最佳远、近非矫正视力,及术后视力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最佳远方非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焦点组患者术后最佳近方非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焦点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使患者在未矫正的条件下,同时具有良好的远方视力和近方视力,对于近方视力的满意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14例(28眼)双眼白内障患者,一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张力环 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眼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4例(28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年,其中张力环植入组,后囊膜无明显皱缩,中央区无明显混浊,患者视力下降均≤0.3,有2例(2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而未植入张力环组,后囊膜均明显皱缩,且术后视力下降明显,0.25~0.2有2例(2眼),0.4~0.3有4例(4眼),>0.4者有3例(3眼)。其中有7例(7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能有效防止囊袋皱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膜增殖,减少后囊膜中央区混浊及需行YAG切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点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无晶状体眼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应用三点后房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 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患者12例,均为二期植入,随访6个月。加强术前准备、术中人性化护理及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和并发症观察。结果12例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恢复了有用视力,随访期间,未见人工晶状体发生脱位、偏心等。患者心理状况均比较平稳,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给予三点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无晶状体眼的患者完善的围术期护理和出院宣教,可使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对手术的效果及围术期的护理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例16眼,均伴有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0.3,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6个月,对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6眼患者术后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有晶体混浊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0.4者6 只眼,0.1 者1 只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能使无后囊支撑眼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人工晶体的选择。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5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年龄40~87(65.23±10.77)岁。眼轴长27.0~29.5(28.00±0.99)mm,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14.26±3.46)D,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术后裸眼视力4.5以上为74%37(眼);术后裸眼近视力4.7以上为64%32眼;术中晶体后囊破溃2例4%,随()访3个月中眼发生晶体后囊混浊为6例12%;未发现视网膜脱离;1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双眼间隔1周比较安全;人工晶体选择时可以为术后留-3D~-5D的屈光度,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囊膜破裂Ⅰ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53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Ⅰ期植入人工晶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时分别应用前段玻切或黏弹荆封闭破裂孔,根据破裂孔大小选择囊袋内植入、睫状沟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等方法.结果:囊袋内植入28眼,睫状体沟内植入18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7眼.术后视力≤0.1者4眼,0.2~0.3者18眼,0.4~0.5者24眼,视力>0.5者7眼.未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后及时发现、处理,可防止破口进一步扩大,Ⅰ期植入人工晶体后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率较高,观察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效果,分析单次脉冲能量及激光聚焦点与效果的关系。方法:(1)试验对象:收集2006-01/2007-06来本院就诊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的患者112例122只眼,男52例,女60例,年龄8~85岁。根据后囊混浊膜的厚薄分级:1级膜为半透明,2级膜为灰白色,3级膜为膜致密并有部分晶体皮质。考虑到行OCT检查的可行性,本组观察病例仅取1~2级后囊混浊患者。1级67只眼,2级55只眼。纳入病例标准:①手术前视力低于0.2。②术前眼压低于2.79kPa。③后囊混浊分级2级(含2级)以下。④双眼未发生视网膜脱离。⑤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2)试验方法及评估:对患者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对比观察单次激光脉冲能量大小组视网膜厚度变化。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囊膜瓣直径4~5mm,平均单次脉冲能量为1~10mJ。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纳入患者112例122只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95.08%的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79.51%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黄斑囊样水肿2只眼(占1.63%)。②眼压术后升高者5例(占4.09%),人工晶体损伤3例(占2.46%),未出现晶体脱位、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③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于术后1周与1个月明显增厚,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视网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激光脉冲能量大小组术后1月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可有效提高视力,控制单次激光脉冲能量与后囊的准确聚焦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对黄斑区视网膜改变OCT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并方便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4例 (14眼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 (ECCE)联合人工晶体 (IOL)植入术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14例 (14眼 )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矫正视力 0 .4~ 1.0 ,其中 0 .6以上者 11例 ,占 78.6 %。结论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安全 ,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翟楠  陈一兵  秦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79-1880
目的:探讨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我院眼科的78例78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有不同程度晶体混浊的患者资料,入院后所有病例在药物控制眼压后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变化。结果:77只眼术后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1只眼眼压22mmHg左右,需行小梁切除术。结论:晶体超声乳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潜在的可逆性和保留了调节力等优点,是目前富有潜力的屈光手术.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矫正高度近视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03/2009-01在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行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患者11例(18眼),男4例(7眼),女7例(11眼).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3个月),观察屈光度、眼压、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角膜内皮计数及晶体的混浊情况等.结果与结论: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术前矫正视力,术后散光明显减轻,裸眼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值在全频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数及眼压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访6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夜间视力降低及眩光的现象.说明短期内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一种颇具前途的高度近视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后囊破裂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囊袋内植入16例,前囊作为支撑睫状沟植入22例,一襻或二襻固定于睫状沟12例。结果 瞳孔轻度变形者6例,玻璃体及前房少量出血2例,角膜轻度水肿25例,角膜明显水肿5例,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前房及瞳孔区纤维素渗出12例。术后1~12mo随访视力0.8~1.0者11例(22%),0.5~0.8者26例(52%),0.2~0.5者10例(20%),0.1~0.2者3例(6%)。眼压平均17.30mmHg。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如果发生后囊破裂,只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仍然能安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使人工晶体处于生理位置及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同时也可避免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引起角膜失代偿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8例94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巩膜隧道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视力恢复情况:本组术后1周视力<0.10 5眼,0.10~0.30 38眼,0.40~0.60 27眼,>0.60 24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视力均为<0.10 4眼,0.10~0.30 37眼,0.40~0.60 27眼,>0.60 26眼.术中并发后囊破裂2眼(2.13%),但破口较小,人工晶体正常植入到囊袋内.无玻璃体脱出及暴发性脉络膜下出血.术后早期出现角膜水肿16眼(17.02%),经局部应用地塞米松及妥布霉素治疗后2~7 d水肿基本消退;出现不同程度后囊混浊4眼(4.26%),但均对视力无大影响,未做处理.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