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岛叶重要脑沟基于连合间径定位体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其平面投影回归方程.方法:30名健康成人颅脑以连合间径(AC-PC)为扫描基线,获得的横断层MRI数据经格式转化后导入Photoshop软件,经过严格的图像配准,建立以AC-PC中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获得大脑横断面图像上结构的三维立体坐标值,其中X值和Y值可直接在软件中读取,Z值为图像距离AC-PC平面的层数乘以图像层厚的积,分别测量岛叶中央沟最内侧点、前环岛沟和下环岛沟的坐标值,所有取样点坐标值组成岛叶脑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求解出在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上投影的回归方程.结果:成功构建岛叶中央沟、前、下环岛沟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及各岛沟在各平面上的投影回归方程.结论:岛叶中央沟及前、下环岛沟进行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为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三维放射治疗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同时对于揭示位于大脑基底部岛叶及深部区域的发生、发育等形态学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副扣带沟在国人人群中的出现率及侧别差异、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ilm 1.5工作站中,选取30例头颅连续MRI矢状断层两侧旁正中矢状面,观察副扣带沟的出现率;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及各类型出现的概率。结果:左侧大脑半球副扣带沟的出现率为56.67%,右侧为26.67%;左侧扣带沟连续不分段的出现率为63.33%,右侧为50%;左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88.24%,右侧出现副扣带沟时,同侧连续型扣带沟出现率为71.43%。结论:副扣带沟的出现呈现明显的左偏趋势;副扣带沟的出现显著影响了扣带沟走行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骨的非对称性及其测量方法,为临床和人类学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颅骨125例 (青岛出土己知性别男69,女27;长春地区按整套骨骼鉴定的女性颅骨29个),测量鼻根点n和枕外隆凸点i分别至左右耳上点po距离,左右耳上点距lpo-rpo和鼻根点n至枕外隆凸点i距离,再按自编BASIC程序计算出实际颅骨正中平面n-i与理论颅骨正中平面n’-I’的关系,是否偏转及其偏角度,以及n-i和n’i’二者在 lpo-rpo连线交叉点o-o’的距离,从而可判断出颅骨的对称性及其偏差程度和方向。结果颅骨对称型设定在偏转相差角度在±0.1°、±0.5°和±1°以内者,分别占10.4±2.73%、44.0±4.43%和70.4±4.08%。非对称型中,颅顶观逆时钟偏转分别占57.6±4.42%、39.2±4.36%和22.4±3.72%;顺时钟偏转分别占32.0± 4.17%、16.8±3.34%和7.2±2.31%,分别为计算后的理论对称性颅的±2.31%。结论如果实际颅骨正中面与理论颅骨正中面的差距设定在±1°时,对称型颅骨约占2/3;颅骨也像四肢骨一样,存在着非对称性,可能与大脑半球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利用MRI对不同年龄段中国人优势大脑半球岛叶进行测量,建立正常人岛叶脑沟、脑回的形态正常值标准,为多种岛叶精神疾病诊断提供影像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7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MRI扫描,测量并统计中国人优势大脑半球岛叶各亚回形态学数据,包括各亚回皮质、白质、脑沟宽度值,并对各年龄组形态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横沟长度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优势大脑半球岛叶各亚回皮质、白质、脑沟宽度差异没有因年龄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 岛叶属于较低级别脑叶,其形态学参数受年龄影响较小,测量值稳定,故有可能成为较可靠的研究脑部精神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岛叶的体表投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MRI图像上观测岛叶特征和近岛叶病变的三维坐标参数 ,进行精确体表定位。方法 观测 30例成人头颅外形 ,随机抽取 10 0例无病变成人头颅MRI片 ,30例近岛叶病变 ,观测头颅外形和耳眦线平面以上 10 0mm内与其平行的前后正中线的中点以及中点与耳眦线平面中垂线的关系。观测岛叶的特征和近岛叶病变坐标参数。手术细致切除近岛叶病变。结果 成人头颅近似标准球形。岛叶呈倒三角形 ,前后正中线旁 31~ 4 0mm显现。岛阈在外侧裂干的外侧耳眦线平面上 (18± 11)mm ,过外耳道的耳眦线的垂线前 (31± 2 )mm。岛前上点在耳眦线平面上 (4 8± 11)mm ,过外耳道的耳眦线的垂线前 (4 0± 2 )mm。上环岛沟后点在耳眦线平面上 (5 5± 11)mm ,过外耳道的耳眦线的垂线后 (13± 7)mm。 30例近岛叶病变 ,体表定位准确率达 98% ,能安全切除病变。结论 每个岛叶和近岛叶病变都能被精确定位于以耳眦线为基线的体表。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胎儿下肢长骨骨重的非对称对性,测量了佳木斯地区胎儿88具下肢长骨,两侧骨重相差10%为非对称性标准。结果表明:除女性腓骨外,胎儿男、女性各骨骨重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长骨骨重的非对称性占绝大多数,右侧重多于左侧重。 相似文献
8.
非对称性连体婴的护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连体婴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1例非对称性连体婴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总结.手术前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婴儿清洁皮肤.术后加强对婴儿监护、吸氧、温箱保温、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保证输液通畅,提供足够热量.结果 经精心护理半个月该婴儿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非对称性连体婴为我省首例,手术分离能否成功是关键,但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对17例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切除脑岛叶区血管畸形17例,14例完全切除病灶,3例未完全切除,术后行γ刀辅助治疗。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1例,中度残废4例,严重残废2例,植物生存和死亡均为0例。结论显微镜下外科治疗脑岛叶区动静脉畸形,切除病灶彻底,手术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大脑中央前沟与其邻近脑沟毗邻关系的形态学特征。方法:以AC-PC线为扫描基线获取正常成人头颅活体3mm薄层MRI图像,联合应用eFilm Workstation2.1工作站和Adobe Photoshop8.0软件包,横断层面与矢状断面相结合对照观察、定位、标记、描绘,对中央前沟与其邻近脑沟的毗邻关系进行系统的形态学研究。结果:大脑中央前沟与大脑纵裂呈"Y"形相交,MRI显示率为8.33%;大脑中央前沟与额上沟、额中沟及额下沟均呈倒"T"形相交,MRI显示率分别为90.00%、3.33%和76.67%;大脑中央前沟与中央沟有近似平行排列和呈倒"Y"形相交2种情形,MRI显示率分别为83.33%和16.67%;大脑中央前沟与外侧裂呈斜"Y"形相交,MRI显示率为80.00%;大脑中央前沟与外侧裂前升支呈平行排列,MRI显示率为98.33%。结论:大脑中央前沟与邻近脑沟毗邻关系的MRI形态学研究结果可为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病变的定位诊断、立体定向及微创神经外科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采集30名正常成人头颅连续MRI数据,应用e-film 2.1工作站和Adobe Photoshop CS8.0软件包,研究中央前沟在横、矢状断层面上的形态特征规律及其形态学类型。结果:中央前沟主要分为3种类型:一段型,横断面上为一形态欠规则的略曲线型,矢状断面上表现为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略呈"S"的单一线形,显示率为16.67%;二段型,由额中回与中央前回之间的连接部分隔所致,横断面显示为前后2条形态各异的短沟,矢状断面上为2条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的"S"线形,显示率为63.33%;三段型,由中央前回中下部外侧面向前发出的一舌样小回将下中央前沟局部挤压变形所致,横断面为3条呈上下、前后关系的短沟,而矢状断面,下中央前沟则为从后上向前下走行、略似斜纵形的"Ω"形,显示率为20.00%。结论:中央前沟在MRI横、矢状断面图像上的形态学规律可为额叶后部病变的定位诊断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额上沟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探究额上沟的解剖结构特点及脑立体定向手术应用。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女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将数据导入3D-Doctor软件,利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结果:构建了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模式图成功显示了大脑额上沟、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额上沟解剖结构的识别、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大脑中央前沟邻近区域立体定向、介入放射及微创外科等提供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6名健康志愿者颅脑薄层MRI扫描数据,利用3D-Doctor软件包,采用面重建法对人工分割后并用不同颜色标识的大脑中央前沟、大脑纵裂、侧脑室以及大脑外表面轮廓行三维重建。结果:首次成功重建健康国人大脑中央前沟在整脑中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型可以任意方位旋转,可从不同角度观察中央前沟三维立体形态、其在大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结论:基于MRI资料的人脑结构数字化、可视化的三维重建具有可行性。在神经解剖学研究、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导航手术、远程诊治及网上多媒体教学等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Asymmetry of brain functional activation: fMRI study under language and music stimulation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Ithasbeenreportedthattheclassicalmodelofthedominanceofthelefthemisphereofhumanbrainisincorrectbecauseitisinaccuratetosaythatwhichhemisphereisdominant Thehemispheresareasymmetricalintheirfunction Inthisstudywetriedtofindouttheactivatedareasandtoconfir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过程中胼胝体的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方法:在微型计算机e-film 2.0工作站中选取81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颅脑正中矢状面MRI扫描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10.0后,测量端脑和胼胝体及其亚区的面积。并对胼胝体发育的形态学规律及性别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名正常儿童和青少年胼胝体各亚区及总面积均与年龄存在直线相关关系(P<0.05~P<0.01);男性和女性胼胝体Ⅰ区面积与年龄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胼胝体其他各区及总面积与年龄均有相关关系(P<0.05~P<0.01)。两性胼胝体总面积及Ⅰ区、Ⅳ区和Ⅵ区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校正脑体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和青少年发育期,随年龄增长胼胝体各亚区面积同步增大。1~18岁年龄段胼胝体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脑体积在两性的系统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