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以2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对38例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肾小球肾炎的肾活检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Smad4、胶原Ⅰ(collagen type Ⅰ)在肾小球中的染色强度,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图像分析处理;以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为对象,观察TGFβ1对系膜细胞表达Smad4、胶原Ⅰ的影响,Smad4、胶原Ⅰ的基因表达用RT-PCR检测,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 结果: 所有增生、硬化病理类型肾炎中病变肾小球TGFβ1、Smad4、胶原Ⅰ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TGFβ1、Smad4两者在肾小球中的表达与胶原Ⅰ在肾小球中的堆积呈多重相关(P<0.05);外源性TGFβ1刺激人肾系膜细胞后,细胞的Smad4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胶原Ⅰ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也相应增高(P<0.05)。 结论: 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可能参与病变肾小球ECM的过量堆积,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GF-β1对不同病变阶段主动型Heymann肾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建立主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在主动型Heymann肾炎第4、6、8和12周,用RT-PCR法检测TGF-β1 mRNA在病变肾组织内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在Heymann肾炎病变各阶段大鼠肾小球内的表达,再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自主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诱发后第4周开始,TGF-β1 mRNA即有表达,至第8周最明显,第12周有所下调。主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含量,随TGF-β1表达的上调和病变的进展而增多。结论 TGF-β1可能通过刺激主动型Heymann肾炎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产生过量细胞外基质,从而介导了主动型Heymann肾炎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转染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基因的肾系膜细胞(MSC)为载体,经肾动脉回输入抗thy-1血清性肾炎大鼠肾小球,观察其存活情况及对模型大鼠肾小球病变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载有目的基因(decorin)片段转入正常,MSC株而获得阳性表达之细胞克隆;经尾静脉注射兔抗大鼠thy-1血清(ATS)复制其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经左肾动脉将转基因MSC回输入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并经该鼠MsC原代培养、BrdU和decorin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观察其生存情况;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研究对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动物模型肾小球病变的影响。结果经制备兔抗大鼠ATS,将其从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成功复制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经左肾动脉直接注入转染decorin基因的.MSC克隆(D-A6),经原代培养证实其生长活跃,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其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可分别表达BrdU和decorin蛋白。与未经注射对侧肾相比,回输侧肾的肾小球TGF-β1、纤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均降低,分别为TGF-β1 4d时P<0.05和纤连蛋白、Ⅳ型胶原1~2d时P<0.01。结论通过肾动脉直接输入法将转染decorin基因的细胞克隆回输入大鼠抗thy-1血清性肾炎肾小球内,并观察到对病变肾小球的拮抗作用,这为肾小球肾炎动物模型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丹酚酸B对活化的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受体和Sma与Mad的同源基因2(Smad2)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B拮抗系膜细胞活化及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刺激建立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并检测Smad2、Smad7信号分子表达。丹酚酸B(剂量分别为10-6mol/L、10-5mol/L)进行干预,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记法观察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TβRⅠ、TβRⅡ)和Smad2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5μg/L TGF-β1刺激系膜细胞24h可成功制备系膜细胞活化模型,在系膜细胞活化早期即可见Smad2分子的显著磷酸化;10-6mol/L、10-5mol/L丹酚酸B均可明显抑制其活化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丹酚酸B干预可致系膜细胞TGF-β1两型受体表达减少,Smad2的磷酸化状态被抑制。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βRⅠ、TβRⅡ表达和信号分子Smad2的磷酸化而拮抗其活化,这可能是丹酚酸B抗肾纤维化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143-3p靶向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基因对狼疮性肾炎(LN)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炎性因子分泌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检测模型及正常小鼠肾组织中TREM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合Western blot验证miR-143-3p与TREM1的靶向关系。分离纯化模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处理后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 p65、TNF-α、IL-1β和MCP-1的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处理后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组织实验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狼疮性肾炎小鼠肾组织中TREM1高表达。同时,miR-143-3p靶向下调TREM1表达。细胞实验显示:与各自的阴性对照相比,sh-TREM1组和miR-143-3p mimic组中NF-κB p65、TNF-α、IL-1β和MCP-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系膜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更多细胞停滞在G0/G1期,但凋亡情况无显著变化。结论:miR-143-3p能下调TREM1表达从而抑制LN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炎性因子生成以及细胞活力的增强,但对其凋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EGR-1基因转染对高糖环境中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及PDGF-B表达的影响,探讨EGR-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高糖环境中培养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瞬时转染EGR-1质粒,于培养12、24、48小时末,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系膜细胞EGR-1、TGF-β及PDGF-B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Ⅳ型胶原浓度。结果:高糖环境中肾小球系膜细胞EGR-1、TGF-β及PDGF-B表达增强,细胞增殖明显,细胞上清液中Ⅳ型胶原浓度升高,EGR-1基因转染后上述变化较高糖组更加显著。结论:EGR-1可上调TGF-β及PDGF-B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及系膜外基质积聚,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XⅧ型胶原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TG)模型和人IgA肾病肾组织中表达,探讨XⅧ型胶原在肾小球肾炎及肾脏硬化中的作用. 方法尾静脉注射兔抗Thy-1血清制备大鼠ATG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ATG肾皮质组织中XⅧ型胶原、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变化;原位杂交确定XⅧ型胶原mRNA在ATG大鼠肾脏中的细胞定位;免疫组化ABC法观察XⅧ型胶原蛋白在人IgA肾病肾组织的分布,并对其染色强度作定量分析. 结果大鼠ATG模型中随着病变的进展肾皮质组织中XⅧ型胶原、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都呈先持续增加而后回落的趋势;原位杂交显示XⅧ型胶原mRNA在ATG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呈多样性;免疫组化结果证实XⅧ型胶原是一种基膜胶原蛋白,在人IgA肾病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中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XⅧ型胶原是一种基膜成分,肾脏内多种细胞均可表达XⅧ型胶原,其分布与Ⅳ型胶原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ⅩⅧ型胶原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TG)模型和人IgA肾病肾组织中表达,探讨ⅩⅧ型胶原在肾小球肾炎及肾脏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兔抗Thy-1血清制备大鼠ATG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ATG肾皮质组织中ⅩⅧ型胶原、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变化;原位杂交确定ⅩⅧ型胶原mRNA在ATG大鼠肾脏中的细胞定位;免疫组化ABC法观察ⅩⅧ型胶原蛋白在人IgA肾病肾组织的分布,并对其染色强度作定量分析。结果大鼠ATG模型中随着病变的进展肾皮质组织中ⅩⅧ型胶原、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都呈先持续增加而后回落的趋势;原位杂交显示ⅩⅧ型胶原mRNA在ATG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细胞呈多样性;免疫组化结果证实ⅩⅧ型胶原是一种基膜胶原蛋白,在人IgA肾病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中表达显著增加。结论ⅩⅧ型胶原是一种基膜成分,肾脏内多种细胞均可表达ⅩⅧ型胶原,其分布与Ⅳ型胶原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WST法检测培养系膜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Ang-(1-7)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GMC增殖(P<0.05);同时, 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mad3, Smad7基因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Ang-(1-7)对TGF-β1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Smad3/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SCP)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和细胞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采用4 ng/ml TGF-β1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构建系膜增生性肾炎细胞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on)组、模型(TGF-β1)组、SCP低、中、高浓度(SCP-L、SCP-M、SCP-H)组,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纤连蛋白(F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表达,Western blot评估TLR4/NF-κB信号传导途径关键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TGF-β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IL-6、IL-1β、TNF-α和MCP-1含量明显升高,FN、COLⅠ、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和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TGF-β1组相比,不同浓度SCP干预均能够抑制细胞增殖活性,降低IL-6、IL-1β、TNF-α和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R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 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和茶多酚干预组,培养0、12、36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糖导致系膜细胞SOD活性下降和MDA含量升高,上调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更为明显;茶多酚干预可拮抗高糖时系膜细胞的上述改变。结论 高糖能促进人肾小球系膜细胞ROS产生增加,上调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茶多酚能抑制高糖对系膜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2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以1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为对照组,对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IgA肾病40例、膜性肾炎10例、硬化性肾炎11例的肾穿刺活检标本,分别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肾小球Smad2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观察TGF-β1、IV型胶原及纤维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染色强度,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图像分析处理。结果 除轻微病变型IgA肾病的Smad2mRNA表达外,其他病理类型肾炎中病变肾小球TGF-β1蛋白和Smad2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在肾小球中的表达与IV型胶原、纤连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沉积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2可能参与了病变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过量积聚,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在肺泡Ⅱ型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分离培养正常成年大鼠肺泡Ⅱ型细胞 ,建立大鼠矽肺模型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体外培养的和矽肺病变中的肺泡Ⅱ型细胞TGFβ1和PDGF B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体外培养的肺泡Ⅱ型细胞免疫组化染色TGFβ1强阳性 ,PDGF B弱阳性 ;原位杂交TGFβ1和PDGF BmRNA均为阳性。 (2 )大鼠矽肺实验组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明显表达TGFβ1和PDGF BmRNA和蛋白 ;对照组仅有部分正常肺泡Ⅱ型细胞TGFβ1mRNA呈弱阳性。结论 :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有TGFβ1和PDGF B基因表达 ,其在矽肺纤维化病变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MMP - 2、- 9/TIMP - 1、- 2的表达情况 ,以及TGF - β1体外对GEC表达MMP/TIMP的影响。方法 :(1)明胶酶谱法测定体外培养大鼠的肾小球上皮细胞株的MMP - 2、MMP - 9的活性。 (2 )Northernblot/RT -PCR方法观察TGF - β1影响上皮细胞表达TIMP - 1、TIMP - 2、MMP - 2及MMP - 9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结果 :(1)明胶酶谱分析显示 :①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能分泌MMP - 2及MMP - 9等明胶酶 ,并受TGF - β1的调节。TGF - β1对GECMMP - 2、MMP - 9酶活性的调节具有量效、时效关系。②TG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及商陆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构建。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商陆治疗组,分别给予灌胃治疗,连续93d。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肾小球细胞凋亡,并分析TGF—β1水平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商陆水煎剂能明显改善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90.15&#177;19.73对40.49&#177;8.86);显著降低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6.34&#177;0.44对2.76&#177;0.73,P〈0.01)及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63.62&#177;9.92对34.46&#177;7.19,P〈0.01);并且肾小球细胞凋亡指数和TGF-β1的表达(r=0.658,P〈0.01)、肾小球硬化指数(r=0.768,P〈0.01)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1)阿霉素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球TGF—β1的表达与肾小球实质细胞凋亡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商陆在降低肾小球TGF-β1的表达的同时降低了肾小球细胞过度凋亡,改善了肾小球病理损害,保护了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鉴于以往酒精性肾损伤模型的局限性,模拟人类常见饮酒模式,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酒精组,采用慢性酒精喂养加单次急性酒精灌胃的方法,建造新型酒精性肾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过碘酸-雪夫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ing,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炎性细胞因子和p53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肾质量、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间距增宽,间质内小血管增生、扩张、水肿,周围伴有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轻度增生;TGF-β1、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及p53的mRNA表达增加(P0.05);p53蛋白表达下调(P0.01)。提示新型酒精性肾损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p53、TGF-β1及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新型酒精性肾损伤,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和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KC信号通路与醛糖还原酶在非高糖条件下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人肾系膜细胞(HMC)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PKC信号通路抑制剂G(O)6983、转染pcDNA3-醛糖还原酶及siRNA分别作用于人系膜细胞后,再用TGF-β1刺激,观察刺激前后人系膜细胞表达纤连蛋白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系膜细胞内纤连蛋白和醛糖还原酶的变化,即时RT-PCR鉴定转染和干扰效果.结果 系膜细胞在TGF-β1作用后,醛糖还原酶和纤连蛋白表达升高;单独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并不能下调纤连蛋白的表达;但预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孵育后,再用TGF-β1刺激,纤连蛋白表达减少为对照组的34%(P<0.05).单独使用PKC信号通路抑制剂并不能下调纤连蛋白的表达;用PKC信号通路抑制剂后,再用TGF-β1刺激,纤连蛋白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42%(P<0.05).预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PKC抑制剂孵育细胞后,再用TGF-β1刺激,纤连蛋白表达下降;转染pcDNA3-醛糖还原酶后,系膜细胞中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增多超过10倍,纤连蛋白表达增加了2.5倍(P<0.05),再用TGF-β1刺激,纤连蛋白表达增加了3.6倍(P<0.05);转染siRNA后,系膜细胞中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减少为对照组的20%,纤连蛋白表达减少为对照组的6%(P<0.01),即使再用TGF-β1刺激,纤连蛋白表达仍然下降,为对照组的12%(P<0.01).结论 醛糖还原酶基因参与了系膜细胞中TGF-β1诱导纤连蛋白表达过程的调控,这一过程可能与PKC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而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可抑制TGF-β1的表达~([1]),故可能对DN起保护作用.本实验通过罗格列酮干预治疗,探讨其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R)对大鼠肾脏系膜细胞(MsC)表达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蛋白的影响,以及AR在肾小球硬化病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酶切、连接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AR,采用脂质体介导以及G418筛选的方法,将pCDNA3-AR稳定转染至MsC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MsC表达AR情况;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MsC、AR转基因MsC、应用AR抑制剂Sorbinil和Zopolrestat的正常M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作用后的正常MsC的FN和Col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MsC相比,TGFβ1作用后的正常MsCFN和ColⅣ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增高1.6和1.7倍(P<0.01);AR转基因MsC的FN、ColⅣ表达分别增加1.8倍和1.5倍;应用Sorbinil时,FN和ColⅣ分别降低1.8倍和1.4倍(P<0.05);应用Zopolrestat时,FN和ColⅣ分别降低1.7倍和1.4倍(P<0.05)。结论AR高表达或活性受抑制时可以明显影响MsCFN、ColⅣ的蛋白表达,提示AR可能与肾小球硬化的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胎盘组织中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及其受体(TGF-beta receptor,typeⅠandtypeⅡ,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评估TGF-β1及其受体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妊娠组和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TGF-β1、TGFβRⅠ和TGFβRⅡ的分布与定位,并通过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TGF-β1和TGFβRII的平均光密度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增加(P<0·01),TGFβRI的平均光密度也较正常妊娠组增加(P<0·05)。结论TGF-β1、TGFβRI和TGFβRII在滋养细胞的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着重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