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情况下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探讨BNP在AC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法检测35例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24h血浆BNP水平,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ACS患者PCI前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及冠状动脉评分(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结果:ACS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却明显下降(P=0.027);PCI术前、术后血浆BNP水平急性心肌梗死组均较不稳定心绞痛组高;血浆BNP水平,PCI前LVEF〈50%的明显高于LVEF≥50%患者(P〈0.001),且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88,P〈0.001),但与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12,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与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介入治疗可使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溶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bg)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磁珠法和免疫比浊法对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浆Fbg和D-D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脑卒中急性期血浆Fbg和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性呈显著性(P〈0.0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两组间Fbg、D—D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但两组内Fbg与D—D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bg和D—D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应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程度,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B型脑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变化在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健康受试者4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例和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NO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时BNP进一步升高,NO进一步降低(P〈0.01),与高血压病组比较(P〈0.05)。结论高血压病并发或不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有炎症活动,检测血浆BNP和NO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ACS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7年收治的41例急性重症脑卒中(中-大面积梗死、脑出血量〉30ml)患者,患者入院后第1天及治疗3周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T3/rT3值的变化。设对照组30例(均为轻度脑卒中患者)。结果急性重症脑卒中组治疗前T3显著降低(P〈0.001)、rT3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T4、TS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3/rT3比值越低,病情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结论动态检测脑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心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有无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非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诊断者24例。冠脉造影前测定各组BNP水平,将冠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不同梗死部位的BNP水平进行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踺佥验进行分析。BNP与冠状动脉评分之间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1)。血浆BNP水平与冠脉病变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048。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越重。BNP水平越高。BNP测定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和病情程度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70例对照组Hey及血浆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ey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脑梗死组的血浆Hcy表现为逐渐对应升高(P〈0.05)。部分脑梗死合并高Hey血症的患者接受了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血浆Hey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血浆Hcy水平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查及诊治观察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89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普宁华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对比不同出血量组、不同脑出血部位血浆BNP水平,并分析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出血量越高、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更高,并且出现低钠血症的比例越高(P<0.05)。而低钠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预后深度昏迷患者比例更大,好转出院比例更小(P<0.05)。结论脑出血后病患血浆BNP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的hs—CRP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似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进行CT/MRI扫描确诊。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患者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水平越高,则病情越重。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也是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t-PA,PAI-1在脑梗死、脑出血病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纤溶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1(PAI-1)抗原含量在脑梗死(CI)、脑出血(CH)患者血浆中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分别检测30例CI、20例CH患者血浆t—PAPAI—1的抗原含量水平治疗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CI患者组t-PA.PAI—1抗原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组t—PA高于对照组(P〈0.05),PAI-1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的比较:血浆t-PA水平在CI和CH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抗原含量在CI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CH组患者治疗后是增高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I-1抗原含量水平均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t-PA抗原含量水平在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患者均升高。PAI-1抗原含量水平在脑梗死组患者升高,在脑出血组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与复发及判断病程、病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4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及同期同年龄组体检健康者30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测定血清中NSE浓度。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患者入院时及入院三周后状态进行评分,作为预后分级标准。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血清浓度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增高,且其增高程度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程度提供定量信息。并可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梗死面积不同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吸附法测定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NO及GMP-140水平,并分别和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脑梗死的血浆NO及GMP-140水平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与梗死灶大小明显负相关(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GMP-14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GMP-140含量与梗死灶呈正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GMP-140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r=0.06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血浆NO及GMP-140水平的测定,对估计梗死灶面积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浓度与短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关系.方法 111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灌注治疗组和非灌注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BNP浓度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均增高,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7 d,灌注组血浆BNP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而非灌注组前壁心梗患者血浆BNP水平反而较入院时增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注组超声心动检查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径(LVEDD)优于非灌注组.第7天BNP浓度与第7天的超声心动检查中的LVEF呈负相关(r=-0.393,P<0.05),与LVEDD呈显著的正相关(r=0.425,P<0.01).入院时及第7天血浆BNP浓度与心梗后近期心衰的发生明显相关(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是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1 1 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 (2 9例 )和脑梗死组 (82例 ) ,入院 48h内进行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测定。CRP浓度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结果 :急性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 ,CRP浓度及白细胞数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 ;二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升高对急性脑卒中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初步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庞国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00-902,90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98名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组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Hcy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给予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血清Hcy,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分为早期进展组31例,非早期进展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3天的血浆DD浓度,同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进展组入院即刻、第3天的血浆DD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进展组(P<0.01)。2组入院第3天DD水平高于入院即刻(P<0.01)。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即刻DD可作为独立预测ACI早期进展的因素(P<0.05)。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SSS下降分值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脑血管意外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入院后测定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和非高血尿酸组,住院期间死于本病者为死亡组,好转出院者为存活组。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分型及预后。结果高血尿酸组患者死亡率(40.74%)显著高于非高血尿酸组(13.64%)(P<0.01),死亡组血尿酸均值[(550±82)μmol/L]显著高于存活组[(405±47)μmol/L](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判断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对血脑钠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创通气组常规治疗左心衰竭加用无创通气15例,未用呼吸机组常规治疗左心衰竭13例。选取10例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ASA方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7h血脑钠素浓度。结果未用呼吸机组、无创通气组治疗前血脑钠素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未用呼吸机组治疗后3、7h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无创通气组较未用呼吸机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血脑钠素在无创机械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过程中较未用呼吸机组显著下降。证明随着心功能好转,血脑钠素浓度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8例脑卒中患者于急性期和慢性期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并与正常组(6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慢性期P300电位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P<0.05);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与急性期相比,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急性期与慢性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对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70~80岁的住院患者120例,分为3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DMCI组)、单纯急性脑梗死组(CI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每组40例,以健康查体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NC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SGL-1的表达量,常规生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结果 DMCI组、DM组、CI组PSGL-1的表达量(44.57±6.07、41.03±4.34、42.25±4.85)与NC组(33.12±3.7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PSGL-1的表达与糖化血红蛋白(r=0.72, P<0.01)、餐后血糖(r=0.36, P<0.05)、空腹血糖(r=0.19, 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SGL-1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增高。血糖水平可以影响PSGL-1的表达,PSGL-1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一个高危因素且与病情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患者心脏左心室功能(left ventricu lar function,LVF)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关系并探讨其机制,为防治急性脑出血所致心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经临床和头颅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并除外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20例高血压患者及2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以上各组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BNP,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脑出血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 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1.33±15.03)%vs(59.20±15.03)%,P<0.01;(41.33±15.03)%vs(67.71±8.02)%,P<0.01〕;高血压组LVEF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组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均值低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46vs1.47±0.23,P<0.01),高血压组E/A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37vs1.47±0.23,P<0.01)。2)急性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49.62 ng/L(17.18~85.25)ng/Lvs1.90 ng/L(0.15~21.50)ng/L,P<0.01)〕。3)急性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血浆BNP浓度的相关系数r=0.13(P>0.05);急性脑出血组脑出血量与各心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急性脑出血组血浆BNP浓度与左心室各结构与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可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下降;脑出血量与心功能参数之间无相关性;急性脑出血发病后血浆BNP浓度升高,但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参数间无相关性,可能与急性脑出血本身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