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组织中的表达,两者的关系及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及15例良性组织中ERCC1及TUBB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ERCC1和TUBB3基因在NSCLC患者癌、癌旁及良性组织中均有表达,ERCC1在这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9%(45/82)、44.4%(16/36)及73.3%(1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5);而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3%(15/82)、2.8%(1/36)及93.3%(14/15),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表达率18.3%高于癌旁组织2.8%(P=0.048)。ERCC1基因在腺癌表达率63.0%(34/54)高于鳞癌39.3%(11/28)(P=0.041)。TUBB3基因在腺癌表达率25.9%(14/54)高于鳞癌3.6%(1/28)(P=0.013)。但是二者在其余临床和病理等特征方面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ERCC1及TUBB3表达呈中度正相关(r=0.429,P=0.000)。结论:ERCC1及TUBB3基因mRNA在NSCLC中腺癌表达均高于鳞癌,并且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和TUBB3编码的β-tubulin-Ⅲ(3型B微管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情况、病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逆转录一实时荧光定量反应(RTq-PCR)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R.CCI和TUBB3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与ERCC1,TUBB3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RCC1和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均呈高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8.21%(22/78)和29.49%(23/78)。单因素分析ERCC1、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高表达患者中仅与残余肿物大小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ERCC1和TUBB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49,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存在不同水平的ERCC1和TUBB3基因mRNA,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密切相关。ERCC1、TUBB3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残余肿物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状况及其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初治中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ERCC1表达的阳性率为43.8%,其表达与吸烟有密切关系,在吸烟组中的阳性率(27.8%)显著低于不吸烟组(64.3%)(X^2=8.530,P=0.004)。随着原发灶和疾病分期增加,ERCC1的阳性率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ERCC1在腺癌和低分化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高于鳞癌和高、中分化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C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等均未见显著性关联(均为P〉0.05)。结论ERCC1表达与NSCLC的一些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HIT基因失表达与人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4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以6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和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中FHIT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hit蛋白失表达率为48.3%,而癌旁正常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失表达率为0.0%,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0)。(2)Fhit蛋白在鳞癌中失表达率为61.3%,腺癌的失表达率为33.3%,差异有显著性(P=0.034)。(3)Fhit蛋白在有吸烟史患者失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吸烟史者(P=0.001)。(4)Fhit蛋白在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区失表达率为78.6%,与癌旁正常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1)Fhit蛋白失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频发事件。(2)Fhit蛋白失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亚型和吸烟史有关。(3)Fhit蛋白失表达可能与肺癌早期发生及环境致癌过程有关,Fhit蛋白有望成为肺癌早期检测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左云  黄建安  穆传勇  沈冬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12):921-928,934
目的: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1(muhidrug resistance genel,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s,MRP)、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mRNA及其相应蛋白P—gP、MRP、LRP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43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耐药基因MDR1、MRP、LRPmRNA及其蛋白P-gP、MRP、LRP的表达水平。结果:MDR1、MRP和LRP mRNA3种基因在43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9.06%(34/43)、65.17%(28/43)和86.05%(37/4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0.00%(3/15)、13.33%(2/15)和13.33%(2/15);P—gP、MRP和LRP3种耐药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4.42%(32/43)、67.44%(29/43)和88.37%(38/43),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3.33%(2/15)、20.00%(3/15)和6.67%(1/15),上述3种基因及其蛋白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癌组织中既存在耐药基因MDR1、MRP和LRP的共表达,也存在耐药蛋白P-gP、MRP和LRP的共表达,3种基因与其相应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肺腺癌组织中MDR1及其蛋白P-gP、LRP mRNA表达率较高,与其它病理类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RP mRNA及其蛋白MRP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NSCLC存在着广泛的原发性多药耐药现象,耐药基因MDR1、MRP和LRPmRNA及其相应蛋白参与了肺癌多药耐药的形成,检测多药耐药基因可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erlnethreoninekinase15,STK15)是一种有丝分裂激酶。它的过表达出现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STK15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鳞癌、腺癌及20例癌旁肺组织标本中STK15的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40例新鲜肺鳞癌、腺癌及癌旁肺组织标本中STK15蛋白及STK15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K15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率为68.75%(55/80),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0/20)(P〈0.001);STK15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P=0.011),而与肺癌的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肺癌组织中STK15蛋白(P〈0.001)和STK15mRNA(P〈0.00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结论STK15蛋白及STK15mRNA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STK15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高分化者明显低于低分化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肺癌组织和25例癌旁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0.00%,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Х^2=11.745,P=0.001);在腺癌、鳞癌、大细胞癌中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88.24%,高于Ⅰ~Ⅱ期的46.15%(Х^2=4.37,P=0.037);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78.2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5.06,P=0.024)。[结论]VEGF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VEGF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K-ras第12密码子点突变与NSCLC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针对K-ras基因第12密码子特异点突变方式的引物进行PCR及银染法,分析175例新鲜NSCLC手术切除标本、43例癌旁组织及5例良性肺部疾患组织中K-ras基因第12密码子中CGT、GTT和GAT三种不同点突变方式。结果175例NSCLC组织中出现K-ras12密码子GGT→CGT突变率为34.86%(61/175),GGT→GTT突变率40.57%(71/175)及GGT→GAT突变率37.71%(66/175),总突变率为62.3%(109/175)。其中,同时出现CGT/GTT二个点突变为10.1%(11/109),CGT/GAT9.2%(10/109),GTT/GAT12.8%(14/109),而CGT/GTT/GAT均出现突变占23.9%(26/109)。其中Ⅰ期、Ⅱ期、Ⅲ期突变率分别为64.3%、56.8%及64.0%,另外腺癌突变率为63.8%、鳞癌为60.5%及腺鳞癌为64.5%,因此K-ras点突变与肺癌的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然而,37例腺癌突变组中出现GTT/GAT突变率为17.2%(10/58)明显高于鳞癌的3.5%(3/86),二者具有明显差异(P<0.01)。43例癌旁组织与5例良性肺部疾患组织均未发现K-ras点突变。结论K-ras12密码子点突变及多点突变普遍存在于NSCLC中,其中肺腺癌出现GTT/GAT二个点突变明显高于鳞癌,结果提示K-ras基因点突变是肺癌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葛莉萍  李坚  陈萍 《中国肿瘤》2009,9(1):68-71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及与XIAP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9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urvivin和XIA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49例NSCLC组织中smwivin与XIAP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39/49)和57.1%(28/49),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2%(6/49)和14.3%(7/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survivin和XIAP mRNA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组织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NSCLC组织中survivin与XIAP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21)。[结论]Survivin与XIAP在抑制NSCLC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中甲胎蛋白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艺  陈岗  胡小龙  陆舜  廖美琳 《肿瘤》2006,26(7):602-60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甲胎蛋白受体(alpha—fetoprotein receptor,AFPR)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57例NSCLC组织、癌旁正常肺组织AFPR表达情况。结果:①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AFPR阳性率为40.4%(23/57)较正常肺组织15.8%(9/57)明显增高(P〈0.05)。②腺癌及腺鳞癌AFPR阳性率59.4%(19/32)显著高于非腺癌16%(4/25)(P〈0.05),腺癌AFPR表达与p53呈负相关(P〈0.05)。③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不同肺癌组织中,AFPR表达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SCLC组织中AFPR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AFPR表达与肿瘤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TUBB3和ERCC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5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和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UBB3和ERCC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两者的阳性表达率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和ERCC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5)。TUBB3、ERCC1阳性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4.6%和31.4%,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91.7%和93.3%(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UBB3、ERCC1的表达可能影响化疗疗效及其预后存,两者阳性表达可能提示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和预后检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ERCC1调控区基因SNP位点与正常对照胚系相应基因的分布状态,以及肺癌组织ERCC1基因mRNA表达与其基因分型的关系。方法:NSCLC石蜡组织50例,10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样本,采用TaqMan-PCR方法检测ERCC1基因SNP(rs743571、rs3212986、rs3212948)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和Real-timePCR法检测ERCC1mRNA定量表达,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ERCC1基因mRNA在70%的NSCLC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位点rs3212986上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位点rs3212948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ERCC1调控区上述基因型与mRNA定量表达无显著关联。结论:ERCC1基因SNPrs3212948基因型多态性与NSCLC的发病相关,其mRNA表达水平与基因分型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食管鳞癌患者根据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l)、核糖核酸还原酶基因1(RRMl)及人微管蛋白83基因(TUBB3)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辅助化疗,评估该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本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40例,病理证实均为鳞癌,分期为Ⅲ。一Ⅲ。期。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顺铂(DDP)联合氟尿嘧啶(5-FU)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研究组120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对120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l、RRMl及TUBB3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三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选取DDP、吉西他滨(GEM)和多西他赛(DOC)等药物进行辅助化疗。对以上入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和1年疾病复发率。结果:至随访结束,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收集数据110例和114例。对照组和研究组mTTP分别为7.3个月和10.5个月(P〈0.001)。ERCCl、RRMl及TUBB3三种基因mRNA均为高表达的患者1年内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三种基因同时高表达为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8,P=0.039,95%CI=1.039—4.359)。结论:根据ERCCl、RRMl及TUBB3检测结果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对食管鳞癌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可以使患者有较大的获益,以上三种基因同时高表达是Ⅲ期食管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RCC1、BAG-1和BRCA1基因mRNA在接受以铂类为基础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85例NSCLC患者中74例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采集全组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其中34例患者的癌旁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其ERCC1、BAG-1和BRCA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3个基因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ERCC1、BAG-1阴性表达的患者OS显著长于阳性表达的患者(P均=0.001)。ERCC1、BAG-1阴性表达的患者接受铂类化疗的疗效显著优于阳性表达的患者(P=0.002、P=0.001)。②BRCA1阴性表达的患者OS长于阳性表达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③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BAG-1可作为NSCLC患者接受铂类化疗的预后指标(P=0.027、P=0.022)。结论 检测ERCC1和BAG-1的表达可作为指导NSCLC患者术后接受铂类化疗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of TS, RRM, ERCC1, TUBB3 and STMN1 genes in the tissues of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postoperative adjuvantchemotherapy.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expression of TS, RRM, ERCC1, TUBB3 and STMN1 genes in the tissues of NSCLC patients so as to analyz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each gene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guide the postoperativeindividualized chemo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NSCLC patients. Results: Expression of TSgene was evide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than those with non-adenocarcinoma (P=0.013) andso was the expression of ERCC1 (P=0.003). The expression of TUBB3 gene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NSCLCpatients in phases Ⅰ/Ⅱ and Ⅳ than those in phase Ⅲ (P1=0.021; P2=0.004), and it was also markedly higher in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an those with (P=0.008). The expression of STMN1 gene was apparentlyhigher in patients in phase Ⅰ/Ⅱ than those in phase Ⅳ (P=0.00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the rest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SCLC patients (P>0.05). Additionally, the diseasefreesurvival (DF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atients receiving gene detections than those without (P=0.021).Conclusions: The selec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protocols based singly on patien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hascertain blindness. However, the detection of tumor-susceptible genes can guide the postoperative adjuvantchemotherapy and prolong the DFS of NSCL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NG1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ER)方法检测51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12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ING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ING1mRNA的表达水平(0.5458±0.231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0.6625±0.1699)。ING1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三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其他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结论ING1mRNA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KRAS基因突变与核苷酸还原酶亚基M1(RRM1)、Ⅲ型β微管蛋白(TUBB3)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9例NSCLC组织标本来自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手术中从肿瘤中心切取。使用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RRM1、TUBB3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69例NSCLC组织样本中,28例为EGFR基因突变(40.6%,28/69),13例为KRAS基因突变(18.8%,13/69),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P=0.005)、病理类型(P=0.036)、吸烟史(P=0.029)相关。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P=0.007)。TUBB3 mR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相关(P=0.008),RRM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GFR基因突变与RRM1、TUBB3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RRM1 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KRAS突变型患者TUBB3 mRNA表达水平比KRAS野生型患者高(P<0.05)。结论:在NSCLC患者中,EGFR及KRAS基因的突变状态对评估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及抗微管类药物的疗效有重要意义,尤其在KRAS突变型NSCLC患者中,抗微管类化疗药物的疗效可能不佳,这有利于指导化疗药物方案的制定,促进NSCLC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1(BTG1)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82例NSCLC及3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BTG1蛋白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建立BTG1过表达的NSCLC H1299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TG1转染后H1299细胞株中BTG1表达含量的变化。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法检测BTG1过表达对NSCLC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 BTG1蛋白在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31/82)、84.2%(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BT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31±0.03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673±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BTG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BTG1过表达的NSCLC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及侵袭转移能力降低,且Bcl-2、MMP-9表达量明显下调。结论NSCLC组织中BTG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BTG1 可能通过调控Bcl-2及MMP-9蛋白的表达影响NSCLC细胞的增殖、凋亡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63例乳腺癌组织中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63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CC1 mRNA的中位表达水平为1.02×10-2,其中ERCC1 mRNA高表达者181例,ERCC1 mRNA低表达者182例。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ER、PR表达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HER-2的表达均无关(P>0.05)。ERCC1 mRNA高表达与低表达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均为未达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高表达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4.0个月(95%CI:32.004~35.996个月),低表达者的中位PFS为未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乳腺癌中ERCC1 mRNA的表达可能与患者的雌激素代谢相关,检测ERCC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