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年逾古稀的著名作家王蒙曾就养生之道垂询过大学者周谷城,周老夫子仅以一句话作答:“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不养生。”  相似文献   

2.
栗子 《自我保健》2013,(2):35-35
作家王蒙的养生之道是“不养生”。这是他曾请教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的养生之道后受的启发。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牛之道就是‘不养生’。”  相似文献   

3.
养生四要     
曾文正公在同治年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重要。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这段话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严双红 《长寿》2009,(12):18-18
许多人认为长寿者能健康长寿.一定有养生保健的“秘诀”。可是据我们的长寿专家说:“养生之道没什么诀窍,亲身体会觉得是精神最重要。坚定信念、随遇而安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医理论认为:善养生者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而运动锻炼也应该围绕着“养阳”这一原则进行。具体的养阳方法正如《黄帝内经》所举:眷三月宜“夜卧早起.广步与庭”。我国古代医家孙思邈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相似文献   

6.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深明养生之道,“养生如艺林,培植要得宜”,年老时眼不花耳不聋,寿达85岁高龄,成为我国历史上的长寿文人。他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胸豁达,生活乐观。陆游青年时就胸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写书”的远大志向,尽管一生流离颠沛、穷困潦到,即使“昨夕风掀屋,今朝雨坏墙”的境地,也仍然是“出寻邻叟语,归读古人书”。面对挫折和诽谤,他坚持“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而不“废野歌长”,消极处世。 二、饮食之法,食求清淡,喜吃蔬菜,酷爱食粥。有诗云:“老无声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现代养生》在您们精心策划下,改版以后更令人喜爱。有的人说:“不看不知道,一看都说好。”还有的说:“《现代养生》拿在手,养生之道有路走。”好就好在它新鲜、实用,人们爱看、受益。  相似文献   

8.
养生之道甚多,“想得开、放得下”应该是重要的一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去寻找快乐,找了很久没找到,沮丧地坐在大道旁。这时,走来一个智叟,富翁拦住问:“我家财万贯,有吃有穿,为何找不到快乐?”智叟笑言:你是“想不开、放不下啊!”你拥有那么多钱财,  相似文献   

9.
健康长寿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其实,只要养生有道,长命百岁也并非“天方夜谭”。在古代,一提起养生,人们往往会想起道家的遨游山林、怡情爽神、顺其自然……而少为人知的是,儒家也有一套比起道家来更为积极的养生之道。孔子关于养生的思想很丰富,概括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养德、养性、养体。孔子认为,养生之道莫大于养德。养德即修德,培养“上”的品德。“仁”就是爱人、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就是“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意思是对人要温和、恭敬、宽容…  相似文献   

10.
德龙 《现代养生》2014,(17):45-45
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焦急,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年朋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研究和实践养生之道是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甚至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现在生活这么好,谁不想健健康康地度过晚年呢?其实,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根本是养心——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健康起来了。退休后,我“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阅读。  相似文献   

11.
蒋亚 《家庭医生》2010,(15):1-1
前段时间去造访一位寿星,谈及养生之道,老人即兴吟了一首打油诗:“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适当吃点药,一定多喝水。”  相似文献   

12.
《健康大视野》2009,(16):15-17
周老外表非常年轻,鹤发童颜,脸色红润,几乎见不到老年斑。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敏锐,令人好生羡慕。提起周老的养生之道,他说,简单自然,生活规律,饮食平常,就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即是招”,而周老的养生之道也颇有此意。用孙思邈的话来说,就是“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相似文献   

13.
长寿的奥秘     
当有人问他:“你已经是80岁的人了,每天还能工作10多个小时,人也显得那么年轻,你自己有何特殊的养生之道呢?”若月俊一的回答有些令人意外,他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术……”  相似文献   

14.
梁栋 《健康生活》2009,(3):28-28
养生之道甚多,“想得开、放得下”是重要的一环。古往今来,凡长寿者都能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中告诫人们:“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他认为这些心理负担如不及时放下,都有损于健康和长寿。  相似文献   

15.
夏季气候炎热温度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如果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能注意养生之道,则对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夏季养生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调饮食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正要》中指出:“夏不食心”,认为夏季心气旺盛,不宜再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但是一个谈经论道的“圣人”,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也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典范。他活了72岁,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现从《论语》中看,孔子传统养生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到老年,对养生之道更是情有独钟。若能乐观旷达,自可事事无忧无虑,心神怡悦而可以永年。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对于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历代名人大家亦有诗文谈及于此。孔子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又说“不怨天,不尤人”,这就是说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凡事要心平气和,惟有气和而且心平,才能健体强身,延年益寿。庄子说“心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这里说的“清”、“静”二字,强调的也是心平气和之意。管仲说“忧郁生疾,疾困乃死”,孟效也说“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这些见解可谓颇得养生之道,心顺情畅,自然能延缓衰老,增加…  相似文献   

18.
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翻译家季羡林,以98岁高龄告别人世。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他自己概括为“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对于季老的这个“三不主义”,不挑食、不嘀咕这两条还比较好理解,而“不锻炼”则既不同于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也不同于众多人们的现实做法,可真够怪异的。  相似文献   

19.
善饮者寿长     
生活中各种养生之道不胜枚举,诸如“饮食养生”、“情绪养生”、“运动养生”、“书画养生”等,各有其道。笔者提倡推荐的则是“以饮添寿”。下列饮品都与长寿有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健康大视野》2010,(5):54-55
中医有一套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顺时养生”。《内经灵枢·本神篇》里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四时”,指的就是我们的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已经在逐渐代替冬天,咱们的养生之道也该是时候刷新一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