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树芳  李建华  郝超  周亮  史亦春  阮生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55-3156,3159
[目的]了解我市洗浴场所女性性工作者(FCSW)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在该人群中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况调查,采用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并进行血清学和妇科检测。[结果]FCSW对艾滋病知识存在较多错误认识。最近1周平均每天接待2个客人,平均每周阴道性交12次。最近1次与客人性交时81.7%使用安全套,与固定性伴性交时21.8%使用安全套。性病感染状况:衣原体26.2%,淋病2.3%,梅毒3.1%。[结论]FCSW人群中存在多性伴、性交次数频繁、安全套使用率低、性病感染率高等艾滋病危险因素,由于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采用不正确的预防性病艾滋病方法,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应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推广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农民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实施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动机、行为技巧以及农民工人群的性行为情况,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在农民工人群的适用性及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哈尔滨地区抽取建筑工地21处,用自制问卷对工地的农民工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资料应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AS 9.1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应用AMOS 18软件进行IMB模型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农民工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8.21%。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家庭住址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别。在所调查人群中,有固定性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2.29%,有过固定性伴以外性行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7.58%。固定性伴性行为及非固定性伴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42%和8.20%。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4.41%,而其中安全套使用者占54%。IMB模型拟合良好(c2=184.995,DF=59,NC=3.136,RMR=0.076,RMSEA=0.079,GFI=0.927,CFI=0.915)。动机对行为技巧的回归系数为0.634,行为技巧对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627,信息对行为技巧及行为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动机对行为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民工人群艾滋病知识结构不平衡,对血液传播及性行为传播途径掌握程度高,对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低。农民工人群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低。IMB模型在农民工人群适用。动机和行为技巧是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的重要因素,其中行为技巧直接影响预防行为,动机通过激发行为技巧来间接影响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模式,即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应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行为干预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并对其原理及模型的建立进行介绍。方法模型假设艾滋病预防行为是一个函数,将个人有关预防行为的信息、参与AIDS预防的动机、实施预防行为的技巧看作自变量,自变量之间以及自变量与函数间存在方向性的关联。行为技巧直接影响预防行为,信息和动机可以激活行为技巧,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引发预防行为的产生和保持。结果χ2值可用来恰当地反映模型的拟合优度,本研究中χ2=111.65,ν=50,χ2/ν=2.23,国外的文献建议比值在2.0到5.0之间,说明模型拟合较好。结论本模型的构建是成功的,模型全面、详细而又简约地描述了各因素对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影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行为技巧直接影响预防行为,信息和动机可以激活行为技巧,通过行为技巧间接引发预防行为的产生和保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中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安全套使用情况,探索该人群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并评价艾滋病干预服务对预防行为的效果。方法在中国西部三省市通过滚雪球抽样方式招募300名流动MSM,采用信息-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改编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构建调整的IMB模型。结果流动MSM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50.17%,性行为过程安全套持续使用率为50.51%。IMB模型中GFI=0.935、AGFI=0.910、CFI=0.980、NFI=0.903、χ~2值与自由度比率=1.230、RMSEA=0.028,模型拟合程度好。行为技巧、预防信息、预防动机、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文化程度、月可支配收入对使用安全套的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691、0.249、0.207、0.346、0.137、0.056。结论艾滋病干预服务对预防行为有积极正向影响,今后干预工作应对流动MSM加强知识宣教和风险教育,注重行为技巧的培训,并增加服务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安全套使用的正负向影响因素,并评价艾滋病干预服务的预防效果。方法 于2017年6月~2018年2月通过滚雪球抽样方式,对中国西部的重庆市、四川省、广西省726名15~29岁的YMSM进行现况调查,问卷内容来源于信息-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 motivation 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并利用Amos 17.0软件构建扩展的IMB模型。结果 在过去的半年,59.64%的年轻MSM每次肛交性行为均用安全套,57.71%的YMSM整个性行为过程一直使用安全套。扩展IMB模型拟合程度良好。YMSM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包括行为技巧、预防行为代价、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预防信息、预防动机、文化程度、月可支配收入,总效应系数分别为0.417、-0.366、0.258、0.141、0.159、0.053、0.020。结论 艾滋病干预服务促进YMSM使用安全套,而预防行为代价抑制预防行为。今后干预工作应对YMSM开展风险教育,重视预防行为代价以及预防知识掌握不全情况,并适当增加干预服务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IMB模型在结核病中的应用研究,为结核病预防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苏北农村地区30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IMB理论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动机对预防行为的影响最大,其全体效果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4;行为技巧0.28,预防信息0.2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型在苏北农村初中生结核病预防行为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但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海口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高危行为特征及HIV、梅毒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MSM志愿者采用"滚雪球"方法和在同志QQ群发通知等方式,发动MSM人群参加.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对104名MSM人群采用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 [结果]MSM人群艾滋病知识掌握较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全对率只有51.92%;第1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平均年龄是28.3岁,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只有50%;HIV阳性检出率为1.92%,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12.50%. [结论]该市MSM人群中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无保护高危性行为较为普遍存在,应尽早在该人群中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暗娼是艾滋病性接触传播的桥梁人群,促进其危险性行为改变是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关键[1]。通过对暗娼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HIV经性传途径从源头人群经桥梁人群到一般人群的传播[2]。为掌握龙游县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特征,以制定暗娼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龙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12月对暗娼人群开展了艾滋病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人类学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行为干预理论用来解释人们的健康行为和行为改变。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综合了其他行为干预理论的优点,将影响行为的因素概括为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3个组分,并描述了这三者与预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展示了行为转变从开始到发生的全过程,从而更容易转换为干预实践。IMB模型作为综合的多变量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潜在类别模型等潜在变量模型相结合在很多研究中得到了检验,并且在很多人群中得到了证明,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艾滋病/性病(AIDS/STD)的流行,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当务之急[1].  相似文献   

11.
信息教育与交流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艾滋病、性病疫情在高危人群中流行及高危类型和场所分布情况,了解健康信息教育与交流的干预模式对目标人群艾滋病认知、行为改变情况;探索在民族地区预防控制艾滋病经高危人群传播的方法,为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哨点监测方案,对高危类型中暗娼人群(FSW)连续3年开展6轮HIV监测,并进行艾滋病信息教育与交流的行为干预。[结果]2005年当地FSW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29.5%,2007年知晓率67.9%。2005年高危场所FSW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不到14%;2007年为74.4%,2005年高危场所季度干预覆盖率3%;2007年为60%,FSW人群计划定期健康检查的比例干预前47.6%提高到74.1%;显示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有明显成效。[结论]艾滋病的传播与其行为密切相关,其传播的特殊性、单一性为预防控制提供了依据,对FSW实施有效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与信息交流的干预措施,促其改变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措施,就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在青年学生中利用新媒体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烟台市4所高校2561名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1289名)和对照组(1272名)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干预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媒体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5.9%和94.0%(x2=46.67,P<0.01).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修正后拟合指数分别为RMSEA=0.04,GFI=0.97,AGFI=0.96,IFI=0.97,CFI=0.98.新媒体干预对预防信息和预防动机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30和0.65,信息和动机对预防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行为技巧的间接作用,标化的总体效应分别为0.09和0.29,行为技巧对预防行为的总体效应为0.80,是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 利用新媒体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应把动机提升作为开展工作的新突破点,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等方面促进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针对MSM人群在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如何确定和利用IEC信息。[方法]对291名男男性行为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知晓率和影响率建立干预指数模型。[结果]8个艾滋病相关知识/信息条目的干预信息指数(IECI)≥20.0,12个条目的IECI﹤10.0;知识类的条目中低IECI比例为58.8%,而信息类条目中的高IEC比例为62.5%。[结论]IECI可以反映艾滋病干预中信息需求的强度,建议采用IECI筛选艾滋病行为干预有效知识/信息,采用高IECI的8个条目在成都MSM人群中开发IEC材料并开展预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非政府组织,进行男男同性恋人群健康教育干预及其效果研究,探索建立针对男男同性恋(MSM)人群预防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非政府组织以小组参与式同伴教育方式,针对101名男男同性恋者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高危行为干预,通过调查干预前(2006年9月)后(2007年8月)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和信念及行为的变化,评估该干预模式的效果。[结果]通过非政府组织采用小组参与式同伴教育对提高101名男男同性恋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和改变其高危行为有显著的效果。[结论]通过非政府组织小组参与式同伴教育能够有效提高MSM群体的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并相应改变其高危行为,但是存在认知与行为分离的现象,加强安全性行为的促进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安全套促进也需要人性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及高危人群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艾滋病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等容量分层、整群、单纯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201名居民和121名高危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城镇、农村居民和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7.8%、70.6%和81.8%,。居民知晓率(74.2%)低于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接受度相近(分别为19.4%和16.1%)。娱乐场所性工作者和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而后者共用注射器比例较高。[结论]应努力寻找适合不同人群的艾滋病教育方式,加强社区宣传和行为干预,消除人们对艾滋病过于恐惧歧视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吸毒人群健康教育模式,为艾滋病疫情预测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观看录像等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方面的调查,并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吸毒人员中主要为男性,农民、无/待业人员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0~30岁,静脉注射毒品者占3.7%(9/241),HIV阳性率为0.83%(2/241).通过干预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46.3%提高到了87.35%. [结论]在吸毒人群中采用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改变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思茅市翠云区高危女性(CSW)中开展以同伴教育、安全套促进、VCT等为主的综合干预活动,提高她们有关STD/HIV的预防和传播知识,降低或减少高危行为,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HIV/AIDS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按照思茅市性病艾滋病预防综合干预和HIV/AIDS病人关怀项目实施方案,对CSW人群进行艾滋病综合干预。[结果]CSW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1.5%上升到干预后的97.5%;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6.7%上升到干预后的82.3%;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6.7%上升到干预后的94.8%;寻求自愿HIV检测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1.6%上升到干预后的22.4%。[结论]通过行为干预,CSW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到显著提高,高危行为明显降低,在思茅市建立了通过核心同伴骨干开展干预工作的网络,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地CSW人群特点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县城暗娼(CSW)人群的行为干预,促进行为改变,提高该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率,有效控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流行和传播。[方法]在CSW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同伴教育、外展服务、检测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干预。[结果]CSW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例从干预前的74.5%提高到干预后95.5%;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比例从干预前的70.5%提高到干预后95.0%;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从干预前的64.5%提高到干预后90.5%;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8.5%提高到干预后85.0%;寻求HIV检测的比例从干预前的7.5%提高到干预后46.5%。[结论]通过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各指标发生了变化,为嵩明县防治艾滋病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男男性行为者(MSM)是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在MSM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对我国艾滋病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对我国目前MSM的艾滋病流行现状、高危行为现状、知识与行为分离现状及其艾滋病预防控制做一综述,探索MSM艾滋病有效的干预模式,为今后针对该人群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合理建议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行为干预与安全套社会营销相结合的干预效果,探索干预模式,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暗娼人群中进行以行为干预和安全套社会营销相结合为主的综合干预,在干预前后通过统一的行为监测问卷调查,通过核心指标的对比分析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暗娼人群正确认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和传播知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76.5%、7.7%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5.5%和57.4%;最近一次及最近一个月与客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2.5%、38.3%分别提高到干预后的97.8%和81.3%;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并知道结果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6.8%提高到干预后的40.4%。[结论]暗娼人群行为干预与安全套社会营销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该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