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二学生社交焦虑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200名高二学生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不显著,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其余的7个因子则与社交焦虑相关极其显著。父亲的过分干涉因子,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社交焦虑的预测效果较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二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孤独现状及其与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镶嵌图形测验(EFT),对某综合性大学488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较严重的大学生分别占35.7%,18.4%,10.9%和8.9%;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孤独各维度呈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过干涉均与孤独各维度呈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对孤独总分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认知方式对社交孤立和孤独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对情绪孤独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拒绝、否认、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父母离异和性别对情绪孤立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孤独现况不容忽视,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教养方式及大学生认知方式对大学生孤独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采用精神发育与健康状况评定问卷(DAWBA)、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拟调查表对辽宁省8 488名中小学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7.99%,女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0.82%;男生抑郁障碍、多动障碍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对立反抗性障碍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多动障碍与母亲过分干涉因子相关,多动障碍、对立反抗性障碍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相关,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多动障碍与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抑郁障碍、多动障碍和对立反抗性障碍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相关,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多动障碍与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因子相关,抑郁障碍、多动障碍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相关,抑郁障碍和多动障碍与父亲过度保护因子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就诊的SAD病例1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12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筛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均高于对照组(t=7.14,8.85,2.67,P<0.05),而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均低于对照组(t=-7.36,-8.29,P<0.05)。父亲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195~0.317,P<0.05),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232~0.253,P<0.05)。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SAD组焦虑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4397。结论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应当为个体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到重要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别对乌鲁木齐市331名四~六年级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理健康总分比较,维吾尔族学生总分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总分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总分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某校2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一睛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因子、惩罚和严厉因子与鼬陛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以贵阳、昆明两地336名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流动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流动儿童孤独感的得分为2.06±0.67, 社交焦虑得分为6.90±3.84, 害怕否定评价分量表得分为4.55±2.70, 社会回避苦恼分量表为2.37±1.87, 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为3.42±0.69。流动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1);孤独感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P<0.01), 与父亲偏爱呈显著负相关(P<0.05), 与父亲和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交焦虑与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P<0.01), 与父亲情感温暖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培养流动儿童的积极人格特征和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提高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促进个体心理和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某高校568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大学生自我和谐总体呈现负偏态分布,其中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所占比例分别是30.99%,62.32%,6.69%;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为(94.60±12.39)分。大学生自我和谐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负相关(P值均0.01),与父母教养方式所有其他因子呈正相关(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4个因素是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应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接受与支持子女,避免过度干涉与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学生社交焦虑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自拟量表对公共卫生专业552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被试医学生的社交焦虑总体水平8.95±5.58,不同生长地、每月不同生活费、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组别间焦虑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社交焦虑与状态、特质焦虑,个性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自拟量表中的害怕否定评价、学校压力正相关;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自拟量表中应付方式、家庭亲密程度、社交情绪反应、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资源与支持和对未来的期望值的负相关。(3)逐步回归显示,特质焦虑、社会资源与支持和害怕否定评价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医学生社交焦虑问题较普遍。学生特质焦虑、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会资源与支持对于社交焦虑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复原力量表,对新疆某大学4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除父亲偏爱因子及母亲偏爱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不同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复原力量表各维度以及复原力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在与复原力总分及复原力量表各维度的相关关系中,除与稳定性无关外,其余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可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其联合解释量为25.3%。结论大学生所接受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甚于积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1.
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一新生中存在的考试焦虑现象的家庭和学校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拟学校相关情况调查表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一新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非常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有考试焦虑者在教师对成绩关注程度、学校学习环境、学习时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管理方面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男女生与总体结果相似。结论高一新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和所在学校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18个月后灾区中学生焦虑情绪发生状况。方法抽取地震灾区3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共2 729人,采用青少年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4.6%的中学生存在焦虑情绪;女生焦虑情绪发生比例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63,P<0.001);灾区中学生总体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4、14.695,P均<0.001);高中生广泛性焦虑得分高于初中生,高二学生社交恐怖得分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具有地震相关经历的学生焦虑情绪发生比例高于对照组(χ2=20.419、5.155、5.994、38.5141、7.302,P<0.05或0.001)。结论震后18个月,灾区中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应重点关注女生、高中年级及具有地震相关经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初高中生的性别角色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及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方法 于2018年10月,采用性别角色量表(BSRI)、交往焦虑量表(IAS)、自我接纳问卷(SAQ)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大庆市9所学校的2 399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分别为874例(36.43%)、378例(15.76%)、343例(14.30%)和804例(33.51%),且性别(男/女)和学历(初/高中)可显著影响性别角色分布(χ2=45.35、9.44,P<0.01)。四种性别角色在IAS和SAQ得分上差异显著(F=127.15、79.11,P<0.001),双性化社交焦虑得分最低、自我接纳得分最高,女性化则与之相反。当以双性化为对照时,自我接纳在男性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女性化和未分化与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为62.36%、56.67%和70.30%。潜在剖面分析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积极型、混合型和消极型三类。以消极型为对照时,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中,自我接纳对社交焦虑的预测作用有显著差异(△R2=0.005,P<0.001),具体为积极型的效果优于消极型(β=0.33,P<0.001)。结论 不同性别角色个体的自我接纳水平可预测其交往焦虑水平,但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中自我接纳对交往焦虑的预测作用有所差异。故今后,若欲通过提高初高中生自我接纳水平以减少其遭受社交焦虑困扰的风险时,父母应更多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以利于自我接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中生的归因方式与缺陷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归因方式量表(MMCS)、缺陷感量表(FI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深圳市某重点高中和某普通高中进行分班集体测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 ①高中生的归因方式、缺陷感和自我效能感在重高与普高学生、男生与女生两组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高中生的归因方式与其缺陷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且在强弱缺陷感、高低自我效能感独立组别上检测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中生的归因方式,特别是其消极的归因方式应该引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应付方式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或P〈0.001),而无考试焦虑者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高于有考试焦虑者(P〈0.05)。同时TAS总分与应付方式问卷的自责、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01),而与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且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高中男生中表现更为突出;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成都市初中生社交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对抑郁的影响,为减少初中生抑郁提供建议和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9年9-12月抽取成都市8所中学的3 623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利用Z检验、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索初中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初中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45.60%。57.34%的学生表示喜欢社交体育项目,65.87%的初中生在调查前一周参加了学校开展的社交体育项目,42.25%的学生参与社交体育活动时间<30 min,22. 24%活动超过45 min;20. 16%的学生表示运动后无感觉,微微出汗占31.88%。女生的社交体育项目参与度高于男生,女生运动后感受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Z值分别为6.28,-2.67,P值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对于男生,高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状况差、非独生子女、单独锻炼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呈正向关联,喜欢社交体育与抑郁症状检出呈负向关联(OR值分别为1.26,1.91,1.52,2.56,1.58,1.71,0.77,P值均<0.05);对于女生,高年级、父亲文化程度低、非独生子女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呈正向关联,喜欢社交体育与抑郁症状检出率呈负向关联(OR值分别为1.29,1.74,1.37,1.47,0.66,P值均<0.05)。结论喜欢社交体育有利于减少初中生抑郁症状,建议社交体育的开展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白春玉  张迪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777-4778,4780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的影响.方法 以沈阳市两所高中和两所初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各抽取4个班.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定研究对象的父母教养方式,采用特质焦虑问卷对研究对象焦虑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焦虑组与高焦虑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影响中学生焦虑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是中学生焦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都市中学生焦虑的程度和内容,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干预提供更合理的建议。方法 2004年11至12月,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生活环境和养育方式调查表调查上海市中学生。结果 调查有效人数3050人,年龄11~18岁。焦虑程度为中等或偏下水平(0.24-0.54),总体焦虑程度偏高的占16.7%,各项内容程度偏高的占8.8%~21.8%,主要为自责、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过敏倾向;女生的焦虑程度普遍高于男生,男生的孤独倾向高于女生;总焦虑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男生除过敏倾向外的其他内容均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女生表现为孤独倾向降低、过敏倾向增高;15岁是多个因子变化幅度最明显的年龄。与中学生焦虑相关的不利因素为:父母文化程度过低、父母个性焦虑忧郁、主要抚养者的养育态度专断或冷漠、父母之间的养育态度经常或完全矛盾、父母经常吵架、较长时间不与父母生活、被打骂的经历较多、遇到困难缺乏其他人的关心。结论 应适当降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重视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和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以外支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