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精神科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共计8周,并于基线及干预后8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HAMD、HAMA及CGI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联创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40例,使用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对患者护理后的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合理的采取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抑郁症患者家属60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抑郁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6周的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后SDS及SAS评分和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干预前SDS与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心理干预后SDS和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家属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大大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年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共690例,其中住院患者有244例,非住院患者446例,对这690例患者均采取药物治疗,其中住院患者皆用心理干预治疗。以期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心理干预治疗是否对高血压患者有效果,有多大的效果,来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及讨论。得到结论,男性患者的在HAMD评分值以及高压和低压比例均要明显的低于女性患者,可以看出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患有抑郁症。从治疗后的效果人数来看,住院组要明显的好于非住院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某院收治的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中选择116例为本次治疗对象,均给予口服米氮平治疗。根据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更年期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及SCL-90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低于本组治疗前,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李爱民 《河北医药》2010,32(12):1643-1644
随着不孕不育患者增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已成为不孕不育的有效治疗手段。Smeenk等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明除了已知的生物医学变量如年龄、不孕症持续时间、IVF治疗失败次数等作为影响受孕率的独立因素,心理因素同样影响IVF治疗结果。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因素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位一体”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的效果。方法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及常规心理康复疏导,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团体、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理干预,采用SDS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三位一体”的心理干预治疗,其SDS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三位一体”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何玉清  盛久灵  陈郁盐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35-1636,1638
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平湖分院心身康复科住院的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且伴有焦虑症状的住院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干预5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进行小组心理干预后HAMD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情绪,巩固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唐晓群 《河北医药》2016,(6):956-958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126例急诊患者,采用同症异组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急诊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辅导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疼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表( VAS)]、转入普通病房人数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 P <0.05);研究组转入普通病房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疼痛护理有效率,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获得更好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88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抑郁自评表评分和血糖指数。结果:4周后,实验组SDS评分和血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法对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抑郁症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法,对照组病人仅采用常规抑郁症对症药物处理措施.心理干预在入院时进行,每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干预时间为20 min,共7 d.两组病人均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状况进行相关的综合临床疗效评分,不良反应指标评分评价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在实施心理干预后,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0.2±2.1)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2±2.1)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0.7±2.9)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中度10例(33.3%)、重度3例(10.0%)、总积分46和总不良反应率43.3%,对照组不良反应中度14例(46.7%)、重度5例(16.7%)、总积分54和总不良反应率63.3%.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抑郁症病人的心理状态,减少其焦虑、悲观等消极不良情绪的发生发展,保障常规药物对症处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同时能更好地辅助改善病人用药的不良反应,体现医学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
邓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72-147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和出院时SAS与SDS评分结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2±2.4)d,对照组为(8.9±3.1)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464,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14.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20,P<0.01);观察组患者出院时SAS评分为(43.33±7.24)分、SDS评分为(40.54±8.74),对照组为SAS评分(51.01±12.29)分、SDS评分为(48.74±14.31)分,两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427、10.826,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融合健康教育、认知重建、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放松训练的"四合一"心理干预模式,帮助实施创伤性骨折手术的患者缓解创伤性不良情绪反应,并评估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变化。方法将1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入院时及出院时均接受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SCSQ)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焦虑抑郁及应对方式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但两组患者在入院与出院时应对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对方式无明显改变,但对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0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7.3±1.5)分与(56.9±1.6)分和(55.3±2.3)分与(56.1±3.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2、0.955,均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和SDA的评分差值分别为(16.4±0.9)分与(10.1±1.3)分和(14.3±2.1)分与(9.7±1.5)分(t=19.922、8.912,均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向琴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01-2903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组(治疗组)、帕罗两汀治疗组(对照组),进行1年的疗效观察,分别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和Zung焦虑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分别在第五周和第十周末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的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d、7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3d及7d的HAMD评分、SDS评分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缓解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抑郁情绪有积极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尿毒症的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性心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辅助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疼痛程度平均Ⅱ-Ⅲ级,干预组疼痛程度平均Ⅰ-Ⅱ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10.6h,干预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7.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均卧床休息时间5.85h,干预组卧床休息时间3.2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辅助治疗痛经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并抑郁的发生率及早期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12例帕金森病患者,评估非运动症状中抑郁在临床不同分期的发生率。将帕金森病并抑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中,抑郁发生率最高,且早期行心理干预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金森病并抑郁在非运动症状中发生率较高。患者病后早期行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总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