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胡玲波 《中医药研究》2012,(9):1132-1133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加服血脂康胶囊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N-(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O.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脂康不仅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且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制药血脂安胶囊对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安治疗组(治疗组)和血脂康治疗组(对照组),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血脂指标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脂安组改善更明显,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TC、TG、LDL-C均降低,且治疗组TC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脂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血脂HDL-C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动脉硬化指数AI均降低,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血脂康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治疗0.5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心功能和CRP水平。结果(1)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且血脂康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E/A峰比值显著上升(P〈0.05),且血脂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CRP:治疗后血脂康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脂康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能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软坚散结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软坚散结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32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7例,治疗组采用心脉康方每天1剂口服;对照组采用血脂康胶囊治疗。2组均给药3月。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对照组治疗后TG、TC、LDL—C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斑块消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斑块消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软坚散结法能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了临界高血压患者应用替米沙坦、阿托伐他汀钙进行降压、调脂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探讨对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方案。方法94例临界高血压患者分为A、B、C二组。A组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替米沙坦40—80mg,每日1次;C组服用替米沙坦40—80mg,每131次,阿托伐他汀钙10mg,每日1次,共治疗一年;血压≤130/85mmHg。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年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结果:1.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相比血压变化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脂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组相比血脂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IMT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IM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界高血压患者应用替米沙坦降压和阿托伐他汀钙调脂可延缓颈动脉IMT增厚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踝臂指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普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踝臂指数、颈动脉IMT值和血浆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的SBP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而观察组的PP水平和颈动脉IMT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踝臂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2组治疗均能耐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10%,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普伐他汀可以改善动脉内膜功能和炎症反应,并且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化湿散瘀方与血脂康合用对乙肝后脂肪肝患者血脂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7例乙肝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以健脾化湿散瘀方为主,加服血脂康胶囊2粒,每日2次;对照组45例,只服用血脂康胶囊2粒。每日2次,两组均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血脂[TC TG HDL-CLDL-C ApoA1 ApoB LP(a)]、肝功能(ALT AST CHE)的变化。结果:上述两组经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TC LDL-C ApoB水平,组间无明确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降TG,升高HDL-C ApoA1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治疗后ALT AST CHE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健脾化湿散瘀方与血脂康合用对乙肝后脂肪肝的血脂、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疗效优于单用血脂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活血化浊胶囊对青海地区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青海西宁地区高脂血症患者80例和玉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60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活血化浊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血脂结果显示:西宁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L、LDL无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玉树地区:治疗组治疗前后: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有显著性差异(P〈0.01),TG、HDL、LDL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TG、HDL、L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血浆粘度有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全血高切、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活血化浊胶囊有明显调节脂质代谢及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水平变化及血脂康的干预作用。方法 69例ACS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常规加血脂康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治疗),另选3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Hs-CRP、MMP-9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CS患者Hs-CRP、MMP9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心肌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治疗组治疗2周后Hs-CRP、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Hs-CRP、MMP-9水平与ACS的发生、程度密切相关,血脂康的抗炎作用在ACS早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DM)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DM并血脂异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血脂康及对照组予辛伐他汀,每组60例,分别测定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3个月的空腹血糖(F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血TC、TG、LDL-C都较服药前降低,HDL-C较服药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FG、2hPG明显较服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G、2hPG较服药前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都较服药前提高,但治疗组较明显(P〈0.05),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康与辛伐他汀都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且血脂康还有协助降糖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对颈动脉硬化及心、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颈动脉硬化及心、肾的影响。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2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MBPS组153例和非MB—PS组145例,检查患者的心脏和双侧颈动脉彩超情况,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斑块的发生率进行计算,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结果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血压晨峰值,MBPS组患者均较非MBPS组患者高;LVMI、左室肥厚(LVH)比例及颈动脉IMT,MBPS组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MB—PS组明显高于非MBPS组。蛄论有MBPS现象的患者对靶器官有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tin水平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胱抑素C(Cys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入选研究组和对照组。测定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压、血清Cys C及hs-CRP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BMI、HbA1c、血脂、血压、Cys C、hs-CRP及IMT明显升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MT与Cys C、hs-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P<0.01)。以IMT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仅LDL-c、CysC、hs-CRP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ys C、hs-CRP的升高可能与颈动脉IMT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血脂正常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基础降压治疗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 基础降压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给予降压的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周期为16周,治疗前后以超声测各组患者颈动脉的IMT和血管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肌酶、肝功等.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体血压水平和颈动脉IMT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1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IMT显著降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即使血脂无异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血管功能,降低颈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3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缩小,斑块总积分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和斑块总积分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比较,治疗后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C、LDL-C、TG下降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治疗前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通心络组治疗后比较,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降TG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通心络联合治疗作用互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血脂的影响大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频彩超观察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试验一组口服立普妥10 mg/d(n=51),试验二组口服立普妥20 mg/d(n=49),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和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有明显改善(P〈0.05),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肝肾功受损及肌酶升高。结论从卫生经济学出发,每日10 mg立普妥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是安全、有效的;彩超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宽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段学忠  王翔艳  徐静  王巍 《中医药学刊》2013,(10):2309-2311
目的:观察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的影响。方法:10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滋潜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及CRP、FIB、UA、HCY、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CRP、FIB、UA、HCY、血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脂中TC、HDL-C外)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滋潜通脉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降低CRP、FIB、UA、HCY、血脂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钙,表明滋潜通脉颗粒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