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甲状腺增生性病变中CK19、TPO、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甲状腺增生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对12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CK19、TPO、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5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乳头状癌+滤泡型乳头状癌)中,CK19、Galectin3阳性率均为100%(58/58);TPO阴性率约为84.5%(49/58)。25例滤泡性癌、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CK19、Galectin3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而TPO均为阳性。CK19、TPO、Galectin3在经典型乳头状癌与良性增生(滤泡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之间,滤泡型乳头状癌分别与滤泡性癌、滤泡性腺瘤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滤泡性癌与滤泡性腺瘤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K19、TPO、Galectin3均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良性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性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对滤泡性癌与滤泡性腺瘤之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帮助不大;CK19、TPO、Galectin3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增生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探讨免疫组化34βE12、CK19、Ki-67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癌变结节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复习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在19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合并甲状腺癌的有2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微小癌占18例),滤泡癌5例.34βE12、CK19在甲状腺癌结节中均表达,且多为强阳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均为阴性或个别弱阳性表达.Ki-67在滤泡癌中阳性表达率>50%,在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10%.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特别是微小乳头状癌关系密切.34βE12、CK19的表达在鉴别甲状腺癌与良性甲状腺组织方面具有诊断意义.Ki-67用于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是许多恶性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ghrelin在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hrelin在不同甲状腺疾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至2004年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的甲状腺石蜡标本57例,其中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桥本氏病8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淋巴瘤3例、乳头状癌8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5例,以甲状腺腺瘤的瘤周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ghrelin的表达.结果:(1)正常对照、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以及Graves病的甲状腺组织中均未见ghrelin表达;(2)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以及甲状腺淋巴瘤的组织中亦未见ghrelin表达;(3)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的肿瘤细胞中均可见ghrelin阳性染色,8例乳头状癌中有5例染色阳性,其中3例为强阳性;3例滤泡癌中有2例染色阳性;5例髓样癌中有3例染色阳性,其中1例为强阳性;5例未分化癌中有3例染色阳性,其中2例为强阳性.结论:ghrelin在恶性上皮性甲状腺肿瘤中可见表达,而在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甲状腺疾病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未见表达.提示ghrelin表达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RET、Mucin1和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滤泡源性甲状腺肿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中RET、Mucin-1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诊断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标志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4例腺瘤(其中不典型腺瘤19例),43例乳头状癌(其中11例乳头状微癌),16例滤泡性癌中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良性病变(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与恶性病变(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中3种蛋白的表达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良恶性病变中的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微癌患者中Galectin-3全部阳性,RET8例阳性,Mucin-1阳性仅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RET的表达与甲状腺癌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为弱阳性,后者多为强阳性;腺瘤中不典型腺瘤Galectin-3的表达与其他腺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滤泡性癌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部分腺瘤中见灶性Mucin-1和Galectin-3同时阳性。结论:RET、Mucin-1和Galectin-3的同时检测可作为良恶性滤泡上皮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指标,其中以Galectin-3的敏感性最佳,RET次之。Mucin-1高表达可能是去分化、浸润和转移的标志,Galectin-3阳性的不典型腺瘤是滤泡性腺瘤和滤泡性癌的交界性病变,良性腺瘤中Mucin-1和Galectin-3同时阳性应视为恶变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ET/PT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正常甲状腺组织各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RET/PTC3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表达的情况。结果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T/PTC3阳性表达15例(75.0%),阴性5例(25.0%);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4例(20.0%),阴性16例(80.0%);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阳性表达2例(10.0%),阴性18例(90.0%);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1例(5.0%),阴性19例(95.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ET/PTC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RET/PTC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与积分光密度在各组织间均不相同,甲状腺乳头状癌RET/PTC3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RET/PTC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RET/PTC3有可能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一个较好的分子标志物,尤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macro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 MFPT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分析2例MFPTC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FPTC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巨大滤泡、富含胶质、细胞核形态不典型等,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ytokeratin-19、Galectin-3和HBME-1表达。结论 MFPTC是一种罕见甲状腺乳头状癌亚型,组织形态不典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易被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等良性病变。 cytokeratin-19、Galectin-3、HBME-1等染色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UC1和MUC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UC1和MUC4的表达.结果 MU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9%、22.73%和10.00%,MUC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97%、18.18%和10.00%,MUC1和MUC4的阳性表达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UC1和MUC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筛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及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DAB显色检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15例,乳头状癌32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10例)中CK19、34βE12的表达。结果CK19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转移最强(100%),无转移较低(90.9%),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2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9.371,P〈0.0005)。34βE12表达以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转移最强(100%),无转移较低(81.8%),甲状腺乳头状增生更低(26.7%),三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192,P〈0.0005)。两种蛋白表达强度相互之间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K19具有上皮组织表达特异性,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方面,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甲状腺乳头状癌34βE12表达阳性率约90%,且阳性范围与强度均显著强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有助于区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两项指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甲状癌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探讨CK19与TPO蛋白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30例,滤泡性癌10例,髓样癌5例,滤泡性腺癌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桥本甲状腺炎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对CK19、TPO蛋白进行检测。结果CK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滤泡性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9.2%、40%、40%、10%、12.5%、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癌,滤泡性癌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癌(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滤泡性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60%、0%、100%、100%、100%,滤泡性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滤泡性腺瘤(P〈0.05)。结论通过CK19和TPO蛋白的表达,可以有效地对甲状腺肿瘤进行诊断,特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标志性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利普液基细胞学(LPT)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评价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80例LPT技术制细胞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穿刺标本中Galectin-3与TPO的表达情况,并与甲状腺术后组织病理相比较,评价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率?结果: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的80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51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9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2例),良性病变29例(含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例?滤泡性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免疫组化检测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性腺癌中明显高表达,分别为93.8%和100%,总阳性率为94%(47/51);TPO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滤泡性腺瘤中明显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85.7%,总阳性表达率为96.7%(28/29)?结论:液基细胞学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相结合在甲状腺结节FNAC标本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细胞分子标志物Galectin-3和TPO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率,值得在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P53癌基因在人类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用免疫且化方法对103例甲状腺癌及伴乳头状增生的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未分化癌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63.6%。无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癌P53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8%和10%。伴乳头状增生的甲瘃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53蛋白仅有微弱表达。未分化甲状腺癌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alectin-3、CK19、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2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80例甲状腺滤泡性病变伴乳头状增生病例(40例滤泡性腺瘤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lectin-3、CK19、TPO蛋白表达。结果 Galectin-3、CK1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3%和98.6%,显著高于B组的15.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阴性表达为87.1%,显著高于B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CK19、TPO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标记物,联合检测准确率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甲状腺组织半乳糖凝素3(Galectin-3)和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4例、乳头状癌40例中单克隆抗体Galectin-3、PTTG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病变中Galectin-3和PTTG表达均位于细胞质;Galectin-3、PTTG的表达在甲状腺腺瘤中74.62%为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90%为中、强阳性,Galectin-3和PTTG在腺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8%(2/13)和15.38%(2/13),在滤泡性癌分别为64.29%(9/14)和57.14%(8/14),在乳头状癌分别为95%(38/40)、90%(36/40);Galectin-3和PTTG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恶性肿瘤(滤泡性癌和乳头状癌)间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Galectin-3和PTTG均不表达,腺瘤中仅有1例表达,腺瘤2者均阳性表达为7.69%,滤泡性癌为21.43%,乳头状癌为100%。结论:Galectin-3和PTTG免疫组化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相关疾病患者105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24例,甲状腺腺瘤2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4例。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标本中ER和PR及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的临床意义。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45岁者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45岁者,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R阳性表达率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2=3.945、3.688,P<0.05);甲状腺滤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R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232,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PR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χ~2=3.861,P<0.05)。甲状腺滤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4.231,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ER及PC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6.561、8.412、4.520、7.695,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的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5.519,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者的ER、PR及PCNA染色阳性分级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者(χ~2=4.520,5.988,3.256,3.635,3.968,5.509,P均<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滤泡癌中,ER与PR呈正相关(r=0.459、0.618,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ER及PR均呈负相关(r=-0.456、-0.442,P均<0.05)。甲状腺滤泡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ER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PR、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ER、PR、PCN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发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且三者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检测ER、PR、PCNA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8-11
目的探讨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甲状腺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CIP2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p TNM分期等无关(P0.05)。结论 CIP2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其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紧密相关,提示CIP2A作为一个新的靶点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伴乳头样增生的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伴乳头样增生的腺瘤,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作了p21ras免疫组化染色和AgNOR定时计数,结果发现,p21ras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和AgNORs计数及形态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良,恶性病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p21ras强阳必表达和AgNORs计数值高及形态改变有助于鉴别有乳头增生的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潘钢  徐骁诚  张煜  彭友  张卧  丁金旺  罗定存 《浙江医学》2015,37(4):287-290,310
目的 研究多梳基因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 法和RT-PCR 法检测3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3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30 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多梳基因Bmi-1 及其mRN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mi-1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3.3%,与结节性甲状腺肿(36.7%)及与正常组织(16.7%)的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 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mi-1mRNA 表达量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 阳性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1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望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EGF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83例甲状腺癌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26.7%、46.0%、60.0%、72.7%,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01)。结论:VEGF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Gal-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意义.以评价Gal-3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Gal-3在甲状腺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以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很高,阳性率84.2%,明显高于癌旁NG组织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结肿背景干扰甲状腺癌的检出;Gal-3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TRAP酶标定量检测法和TRAP凝胶电泳定性分析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8 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8 例甲状腺肿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结果 (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甲状腺肿组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组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7% ,12.5% ,12.5% ,0%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较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与病灶大小、年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病理分期晚期的检出率较早期的高(P< 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和甲状腺正常组织组(P< 0.05)。(4)甲状腺乳头状癌端粒酶活性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病灶越大,年龄越大,病期越晚,端粒酶活性水平越高,伴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5)。 结论 端粒酶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记物,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的良好的参考指标,深入研究端粒酶有助于发展新的肿瘤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