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脑电图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下称病脑)的重要依据,且脑电图的随访对病脑的治疗及预后估价均有一定价值。现将我院1990~1994年100例住院患儿的脑电图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脑炎55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EEG资料.结果 患儿EEG阳性率为94.55%.结论 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客观指标,其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对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对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对60例确诊病毒性脑炎病例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检查,并对结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86.7%,头颅CT异常率为25.0%,脑脊液异常率为58.3%,采用配对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电图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呈平行关系。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没有创伤及副作用,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评价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丹麦维迪脑电图仪,对我院住院的59例病毒性脑炎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结果 59例中55例异常,异常率为93.2%,主要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活动.部分弥漫性慢波背景上存在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尖慢综合波;双侧弥漫性高幅δ波;局灶性或双侧阵发δ波、双侧弥漫性θ波.结论 脑电图是监测早期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并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脑电图异常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脑受累的范围、意识水平、所伴有的其他全身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越严重,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高.脑电图异常通常随临床症状的改善而减轻,有时EEG改变滞后于临床,极有助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电图资料,并分析其在不同临床分期分型及患儿预后中的诊断作用.结果 42例患儿首次脑电图异常率有达85.71%,经过有效的治疗,患儿治愈率达92.86%,疗效显著.结论 脑电图分析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价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5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EE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EEG正常4例,异常51例(92.7%)。其中轻度异常23例(41.8%),中度20例(36.4%),重度8例(14.5%)。结论:EEG检查能较早、较敏感地反映脑功能改变,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8.
童晓  黄建萍 《河北医学》2003,9(9):825-826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 ,近年来有高发趋势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现将近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资料完整的 5 4例 ,就其脑脊液常规检查及脑电图所见做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4例中男 33例 ,女 2 1例。年龄6个月~ 14岁 ,平均年龄 8岁 ,其中婴幼儿 8例 ,学龄前儿童 12例 ,学龄期儿童 3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1] ,同时 ,伴呼吸道感染者 4 3例 ,腹泻 7例 ;以抽搐为首发症状者 10例 ,头痛呕吐者 35例 ,精神异常者 3例 ,意识障碍 3例 ;急性起病者 4 5例 ,亚急…  相似文献   

9.
李锐  肖林  郭平 《西部医学》2010,22(6):1061-106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脑电图(EEG)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74例患儿的脑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4例患儿中EEG异常62例(83.8%),其中轻度异常38例(61.3%),中度异常16例(25.8%),重度异常8例(12.9%)。结论脑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异常的54例进行跟踪观察并予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检查正常6例(10.0%),异常54例(90.0%)。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多以弥漫性θ、δ波为主,本组弥漫性异常48例,占异常的88.9%。低波幅8波的重度异常及局限性、阵发性异常其后遗症及继发性癫痫多见。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虽无显著特异性,但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病毒性脑炎后的继发性癫痫在临床发作前可捕捉到癫痫波,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期的作用众所周知,而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脑功能恢复的判断、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后遗症的产生等监测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怡  杨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54-155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评价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16导脑电图仪对住院的14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及临床分析评估。结果:145例中134例异常,异常率为92.4%,异常脑电图均为多灶性或弥漫性中高波幅及慢波增多,α波节律减弱或消失,部分可见棘波、尖波、棘慢波。结论:脑电图是监测早期脑功能变化及病理变化较为敏感的指标,并对判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梅安昌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1):450-451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在入院3天内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脑电图、头颅CT、脑脊液、脑彩超等检查。对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结果:脑电图检查阳性率为96.1%,脑脊液检查阳性率为60.8%,CT检查阳性率为35.3%;脑彩超检查阳性率为33.4%。脑电图检查较脑脊液检查、CT检查、脑彩超检查阳性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治愈率为84.3%。结论:脑电图检查阳性率高、且经济方便,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脑炎首选检查方法。对早期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抗病毒、免疫疗法、支持、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及临床特点。方法:病原学诊断采用ELISA法。结果:57例脑炎患儿中,疱疹病毒I型检测阳性16例,占28%;柯萨奇B组病毒检测阳性13例。占22.8%;轮状病毒检测阳性3例,占5.3%。EB病毒检测阳性12例,占21.2%。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在疾病早期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干扰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检查诊断中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合阳县人民医院2014-05~2015-05收治的36疑似病毒性脑炎的儿童患者,进行脑脊液、头颅CT以及脑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头颅CT以及脑脊液检查的异常率显著低于脑电图检查(P<0.05),且脑电图对低龄组患儿的脑电图检查异常率为91.67%,显著低于高龄组的33.33%(χ2=42.475,P<0.001)。同时,脑脊液检查组发病时间为1~3 d的异常率为11.11%,显著低于脑电图检查组(χ2=4.126,P=0.042)。脑脊液检查组发病时间为4~7 d的异常率为16.67%,显著低于脑电图检查组(χ2=6.545,P=0.011)。脑电图检查组异常率明显较头颅CT检查组异常率高(χ2=17.191,P<0.001)。结论 应用脑电图检查小儿病毒性脑炎,其敏感性较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CT检查都高,且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以及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3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体会到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积极配合医师抢救与治疗,认真做好发热、惊厥、昏迷、皮肤、心理、精神护理、瘫痪护理、康复的护理。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123例患儿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护理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廖础欣 《吉林医学》2010,31(18):2792-2793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分为试验组(n=54)和对照组(n=51),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加用病毒唑治疗,试验组加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1%,痊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3%,痊愈率为74.5%。试验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结合常综合治疗应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57-59+封三
目的 总结和分析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乙型脑炎的认知。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我院住院的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确诊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发热86例(96.63%),65例(73.03%)患者伴头痛、恶心、呕吐,30例(33.71%)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反复抽搐21例(23.60%),运动障碍11例(12.36%),呼吸衰竭18例(20.22%),其中呼吸机辅助呼吸6例,意识障碍43例(48.31%),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69例(77.53%),腰穿检查颅内压增高31例(34.83%),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30例(33.71%),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脑脊液糖增高23例(25.84%),氯化物降低24例(26.97%),蛋白质升高22例(24.72%),脑电图异常48例(53.93%),急诊头颅CT检查异常40例(44.94%),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异常71例(79.78%),病灶以中线部位为主,累及双侧丘脑、中脑等部位多见。结论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急性脑炎综合征为主,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病灶以双侧丘脑、中脑等中线部位受累多见,T2WI、FLAIR像显影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VVM变色程度与滴度的相关性,为疫苗的冷链运输提供参考数据。抽取保留样品,通过37℃的加速试验检测VVM的OD差值和样品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在37℃孵箱中放置时间越长,VVM的OD差值明显下降,滴度有下降,但不明显。证明VVM标签能监控疫苗的温度变化,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稳定性较好,VVM的OD差值与疫苗滴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52例病毒性脑炎的EEG和MRI表现进行观察。结果1周内EEG异常率92.3%;双侧θ波节律者预后较好;电静息及爆发棘慢波间断电静息者可能预示临床死亡;MRI1周内阳性率61.5%;MRI动态改变与临床表现不一致。结论MRI有助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EEG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优于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