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综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在肾小球肾炎的作用 ,并说明MIF介导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 正常人和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蛋白、巨噬细胞标记抗原(抗CD68,KPI)的检测应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IF的基因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方法;MIF与KP1的相关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应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24h尿蛋白、血肌酐的测定按本院检验科常规方法检测。结果 正常人肾脏组织仅有少量MIF的表达,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MIF表达水平(包括蛋白和mRNA)显著上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MIF表达水平与KP1^ 细胞数有显著相关性,MIF表达水平、MIF^ KP1^ 细胞数与肾脏病理改变程度及肾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 MI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并与肾脏组织巨噬细胞浸润、肾脏病理改变程度、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提示MIF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可能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肾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方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肾组织MIF表达及狼疮肾皮质MIF+、小鼠抗人CD68抗体(Kp1+)、MIF+Kp1+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组织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肾组织MIF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多、增强,狼疮组肾组织MIF+、Kp1+、MIF+Kp1+细胞数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明显相关。结论MIF在介导狼疮性肾炎病损中起重要作用,其上调表达可作为反映狼疮肾活动及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狼疮肾炎(LN)患者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浓度是否升高及其与LN肾组织MIF表达、肾脏病理及功能损害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反映狼疮肾损害的非创伤性指标。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LN患者血、尿MIF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观察肾组织MIF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了解尿MIF水平与狼疮肾组织MIF表达、巨噬细胞浸润、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功能及组织学损害的关系。结果LN患者肾组织MIF表达及尿MIF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尤以增生及炎症明显的Ⅲ、Ⅳ型LN为明显,尿MIF浓度与肾组织MIF表达、巨噬细胞浸润、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小管损害显著相关,但与血MIF水平、蛋白尿程度及肾功能损害无显著相关。结论LN患者尿MIF浓度明显增高,并与肾组织MIF表达及狼疮肾组织活动情况显著相关,可作为一种监测狼疮肾活动及肾损害的非创伤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狼疮。肾炎(LN)发病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LN患者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并将血清和尿液MIF浓度与狼疮活动指数、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和肌酐清除率(Ccr)进行相关性分析,以2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1);活动期LN患者治疗后尿液MIF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1),而血清MIF浓度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较静止期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升高(P〈0.01),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与狼疮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41,P〈0.01);LN患者血清和尿液MIF浓度均与24h蛋白尿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24和0.749,P〈0.01),与血尿和Cc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LN患者尿液MIF浓度明显升高,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对于判断患者病情的活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HSPN、21例HSP患儿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TUP)、尿红细胞的关系。其中11例HSPN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获得肾组织标本,比较不同病理程度血、尿MIF水平的变化。结果:HSPN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5,P〈0.01);3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中尿MIF水平随蛋白尿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TUP≥1.0g组显著高于0.15g≤TUP〈1.0g组和TUP≤0.15g组(P均〈0.01);3组之间血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尿液MIF水平高于镜下血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病理Ⅲ~Ⅳ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I~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P〈0.01),病理I~Ⅱ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Ⅲ~Ⅳ级组的血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I~Ⅱ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MIF水平能反映肾病理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HSPN病情的一个非侵入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MIF抑制巨噬细胞移动,是一种前炎症因子,在局部参与多种炎性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MIF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现就MIF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的关系及检测MIF对肾小球肾炎治疗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涉及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失控性释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脓毒症中一种重要的介质。  相似文献   

9.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小球肾炎中最严重的一种,巨噬细胞参与介导了新月体的形成,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程进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巨噬细胞浸润的促进因子、巨噬细胞活化的主要途径、巨噬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损伤因子等因素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肾炎是肾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巨噬细胞和系膜细胞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二者间也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就二者在肾小球肾炎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的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多向性生物学行为的细胞因子.随着对MIF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MIF与消化管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MIF与消化管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因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等密切相关而倍受关注.本文就MIF结构特点、来源,生物学特征、与多种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前列腺癌、膀胱癌)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试验分为测试研究和验证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69例肝癌患者(测试肝癌组)和390例对照人群(测试对照组);8月至12月收治的173例肝癌患者(验证肝癌组)和257例对照人群(验证对照组);2005年1月收治的80例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测试研究和验证研究受试者术前体格检查的血浆标本和行根治性肝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前、术后3、7、30 d的血浆标本,同时收集测试肝癌组患者术后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距肿瘤1cm)组织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MI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MIF表达情况.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血浆和组织中MIF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分析MIF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测试研究中,测试肝癌组和测试对照组受试者血浆MIF中位值分别为85.7 μg/L(58.8 μg/L)和15.5 μg/L(31.6 μg/L).其中测试对照组中的肝硬化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MIF中位值分别为24.9 μg/L( 12.6 μg/L)、12.5 μg/L(7.3μg/L)、13.2 μg/L(7.7 μg/L),两组各受试者血浆MI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235,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当血浆MIF为35.3 μg/L时,可获得最大的曲线下面积.验证肝癌组与验证对照组比较,AUC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1%、90.7%、93.4%.肝癌患者术前和术后3、7、30 d血浆MIF中位值分别为81.0μg/L(54.0μg/L)、76.1 μg/L(47.5 μg/L)、50.9 μg/L(40.7 μg/L)、18.7μg/L(15.1 μg/L),呈时间依赖性降低,术后30 d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F的中位表达强度分别为0.083和0.0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75,P<0.05).肝癌患者血浆中MIF和相应的肝癌组织内MIF表达呈正相关(r=0.759,P<0.05).结论 MIF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F可作为肝癌诊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抗体对大肠癌生长与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CT26细胞接种到BALB/C小鼠项背部获得实体瘤,再对20只BALB/C小鼠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术后随机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隔天腹腔注射MIF-抗体(400μg/只),B组隔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小鼠,观测盲肠原位肿瘤和肝脏情况,并对肝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以观察肝转移情况.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IF和MMP-9浓度.结果 MIF-抗体干预的小鼠盲肠原位肿瘤的重量较对照组低[(1.60±0.18)g比(2.11±0.25)g,P<0.01],两组间肝脏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0.07)g比(0.96±0.07)g,P>0.05],但A组大肠癌肝转移率低于B组(1/10比7/10,P<0.05),且A组血清中MIF和MMP-9的浓度也低于B组[(21.15±1.59)ng /L比(35.65±1.34)ng/L,P<0.01;(0.19±0.01)μg/L比(0.28±0.04)μg/L,P<0.01].结论 MIF-抗体腹腔注射不仅抑制大肠癌原位肿瘤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大肠癌的肝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广泛组织分布和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研究表明,MIF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以特异的生物学功能影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了解男性生殖系统中MIF对精子发生、成熟的影响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临床男性不育分子水平的诊疗。本文就近年来MIF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的合成及影响精子发生的特异性生物学功能以及相关机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涉及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失控性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脓毒症中一种重要的介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方法(EIA)测定35例IgAN患者尿MIF浓度,并与肾脏病理分级、24h尿蛋白(TU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等进行分组分析,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IgAN患者尿MIF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MIF水平与24h蛋白尿水平显著相关(r=0.787,P〈0.01),与Ccr、血尿无显著相关;随着病情控制,治疗后尿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AN尿MIF浓度明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系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的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于1966年由Bloom等首次发现并命名。随着MIF基因克隆成功及其蛋白结构的阐明,目前对MIF的功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人类MIF基因845bp,染色体上的定位为22q11.23,由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组成。MIF为115个氨基酸组成的12.5kDa的多肽,三维结构为α/β结构,以同源三聚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MIF基因位于人22号常染色体(22q11.2),哺乳动物间同源性为90%。MIF蛋白含114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2.5ku,由α链和β链组成三维晶体结构。最初,T淋巴细胞被认为是免疫系统中MIF的主要来源,后来发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液树突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杆状细胞、嗜碱性细胞都可以表达MIF。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乳腺癌患者54例和体检正常的女性健康对照46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IF、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MIF、IL-8及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IF与肿瘤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乳腺癌组患者血清MIF与IL-8相关(r=0.612,P<0.01).结论 MIF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疾病进展过程,可作为反应肿瘤侵袭的一个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