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激素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免疫病理学特点,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经手术切除的多激素垂体腺瘤103例,其中18例另行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全组以PRL-GH混合性腺瘤最多,共10例(9.7%)。7例(6.8%)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内分泌症状。垂体激素在细胞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对于多激素垂体腺瘤中所含的激素,其免疫组化、血清激素水平与内分泌症状之间相关性最好的激素是PRL。结论:多激素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对正确的病理诊断很有必要,并且有助于垂体腺瘤发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20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临床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209例经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其中8例另行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观察.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为内分泌症状113例(54.1%),其发生率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组[60.1%(95/158)]明显高于阴性组[35.3%(18/51)](P<0.01).内分泌症状与激素检测相符合者87例(77.0%).免疫组化分类中垂体单激素腺瘤55例(26.3%),以PRL和GH腺瘤多见;垂体多激素腺瘤103例(49.2%),以GH-PRL腺瘤最多见.多激素腺瘤患者表现为一种内分泌症状者50例(48.5%),表现为两种不同症状者7例(6.8%).1例免疫组化阴性结果的垂体腺瘤分泌颗粒中见有胶体金颗粒.结论:垂体腺瘤的免疫组化检测能很好地与临床表现相联系,可作为功能性垂体腺瘤病理诊断的主要手段.免疫电镜能够在超微结构水平对垂体激素进行定位,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4 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泌乳素腺瘤病例 ,男性 12例 ,女性 32例 ,血浆 PRL水平均达 2 0 0μg/ L以上 ,均行 CT或 MR检查 ,所有标本采用 SP法行 PCNA和 C- erb B2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按放射学分级 ,男性患者均属 ~ 级 ,女性患者 b~ 级 2 7例 , 级 3例 , ~ 级 2例 ;PCNA增殖指数范围 ,男性 11%~ 81% ,平均 (31.76± 2 0 .0 9) % ,女性 10 %~ 39% ,平均 (18.2 5±8.5 3) % ;C- erb B2 阳性表达率 ,男性为 6 7% ,女性 2 8.12 %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5 )。结论 :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具有肿瘤体积大、易浸润性生长、高增殖性及具有“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5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进行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垂体腺瘤细胞体外培养有分泌功能,培养成活率高达88%;血清激素水平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的病人腺瘤细胞的激素分泌一般也较多;部分无功能腺瘤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培养液中激素与血清激素有差距,但无一定规律;除催乳索腺瘤外,大多数腺瘤同时分泌多种激素.说明细胞培养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血清激素测定和临床症状可以对垂体腺瘤的形态与功能作出较完善的统一分类,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6.
功能性垂体腺瘤体外培养和激素分泌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垂体生长激素 (GH)腺瘤和垂体催乳素 (PRL)腺瘤体外细胞培养及激素分泌特点。 方法 :11例垂体GH腺瘤和 15例垂体PRL腺瘤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 ,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生长特点 ,检测肿瘤细胞基础激素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 结果 :11例垂体GH腺瘤细胞培养成功 10例 ,15例垂体PRL腺瘤细胞培养成功12例 ;贴壁后的细胞被拉长 ,呈椭圆形、梭形或多边形 ,团状或片状生长 ;培养基中GH和RPL分泌量在一周内均维持较高水平。 结论 :按本研究条件培养的垂体腺瘤细胞有良好的分泌功能 ,可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研究 ,对研究垂体腺瘤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劲芳  刘志雄  刘运生 《医学争鸣》2008,29(15):F0002-F0002
0 引言功能性垂体腺瘤可分泌各种激素,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也存在差异[1].目前常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激素测定的方法对垂体腺瘤进行分类.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5-10/2008-03收治的垂体腺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探讨垂体腺瘤一般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和内分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94例垂体腺瘤进行检查,选择其中36例伴有血清GH和PRL同时增高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此类腺瘤可分为生长激素与泌乳素细胞混合型腺瘤、嗜酸性干细胞腺瘤、多激素腺瘤和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四型。文中就各型腺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崔豫琳  张富青 《中原医刊》2005,32(13):35-35
高泌乳素血症中约有20%-30%证实有垂体泌乳素瘤,瘤体过度分泌泌乳素能影响妇女的月经导致紊乱与不孕、排卵障碍,在妊娠期肿瘤体积增大也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垂体泌乳素瘤按其体积大小可分为微腺瘤与大腺瘤两种,前者直径小于10mm,肿瘤仅位于蝶鞍内,蝶鞍大小正常。后者肿瘤直径大于10mm,可造成蝶鞍破坏。两者在妊娠前和孕期处理上有所不同。现将我院30例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半乳糖凝集素-3与垂体泌乳素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和人脑垂体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组织中Galectin-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侵袭组的Galectin-3阳性表达率极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1).侵袭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Galectin-3与PC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3,P〈0.05).结论 Galectin-3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Galectin-3可能在垂体PRL腺瘤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降乳散对大鼠催乳素瘤表达癌基因c-fos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皮下植入雌激素的方法制备大鼠催乳素瘤模型,将成功诱发出催乳素瘤的大鼠随机分2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降乳散灌胃,用药治疗4周后处死动物,垂体称重,用放免法测定血清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用反转录-PCR方法分析原癌基因c-fos mRNA水平.[结果]降乳散组血清PRL水平为(67.9±9.6)ng/ml,垂体重量为(33.7±5.0)mg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血清PRL水平为(5 667.1±860)ng/ml,垂体重量为(67.1±3.5)mg(P<0.001),降乳散组c-fos mRNA水平为(2.1±0.6)较安慰剂组(6.2±0.5)明显降低(P<0.001).[结论]降乳散具有抗高PRL血症和抑制PRL瘤生长的作用,降低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降乳散抗PRL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垂体腺瘤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SD)的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86例男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性功能情况,总结不同类型垂体腺瘤男性患者SD的发病特征,分析SD与年龄、肿瘤类型、侵袭性、大小、血泌乳素水平和睾酮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垂体腺瘤男性患者SD的发生率为80.2%( 69/86).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SD发生率为84.6% (66/78);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SD发生率为37.5%( 3/8).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泌乳素腺瘤组(PRL组)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最高,达92.1% (35/38),明显高于促性腺激素腺瘤组(FSH组)和生长激素腺瘤组(GH组)(P<0.05).FSH组以性欲低下为主,发生率78.3% (18/23).GH组ED发生率达70.6%( 12/17),其性欲低下和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RL组和FS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垂体腺瘤男性性功能障碍与腺瘤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侵袭性、血清泌乳素及睾酮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腺瘤男性ED发生率很高,尤其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不同类型功能性垂体腺瘤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有所差异,泌乳素腺瘤ED发生率最高.腺瘤的病理类型是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吴近森  田立强  苏志鹏  吴哲褒 《浙江医学》2010,32(9):1290-1293,1433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Ki-67、H-ras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发生机制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48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海绵窦组(26例)和非侵袭组(22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PTTG、Ki-67、H-ras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 PTTG、Ki-67、H-ras蛋白在侵袭海绵窦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侵袭组(均P〈0.05),PTTG表达与H-ras蛋白、Ki-67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PTTG、Ki-67、H-ras蛋白均与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有关,联合检测PTTG、Ki-67、H-ras蛋白有助于发现具有侵袭海绵窦潜能的垂体腺瘤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预后.方法:复习北京积水潭医院1995至2005年确诊的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肿瘤细胞对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CD3,CD20,CD45RO,CD79a,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突触素(synatp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 A,CgA),CK7,CK1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二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Ⅱ,Coll-Ⅱ),肌动蛋白(sarcomeric-actin),结蛋白(desmin),Ki-67,P53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均发生于下肢横纹肌组织内.其主要影像学特点为肿瘤内钙化和肿瘤边缘硬化;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未分化小细胞与肿瘤性软骨岛并存,小细胞区均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CD99,NSE,CgA和Syn在肿瘤小细胞呈阳性表达;S-100在软骨细胞呈阳性表达;Coll-Ⅱ在软骨基质呈阳性表达;Ki-67,P53在51%-75%的肿瘤细胞核呈阳性表达;LCA,CD3,CD20,CD45RO,CD79a,Sarcomeric-Actin,Desmin,CK7,CK19和EMA阴性. Ki-67的表达程度可能和预后有关.结论: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是小细胞原始间叶组织向幼稚软骨组织的分化,主要病理学特征是未分化小细胞与肿瘤性软骨并存的双态性结构和小细胞区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此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垂体hGH分泌受中枢神经介质调控。兴奋胆碱能系统可使hGH增加。本文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吡啶斯的明兴奋hGH,并与胰岛素兴奋试验进行比较,观察了13名正常青少年和10名垂体性侏儒症患者对两种兴奋试验的反应。结果显示口服吡啶斯的明2mg/kg体重能迅速有效地兴奋垂体hGH释放。其作用较胰岛素兴奋试验更强,是一项值得推荐的判定青少年垂体hGH储备功能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中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与肿瘤发生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 6 0例垂体腺瘤患者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PCNA的表达在侵袭性腺瘤组明显高于非侵袭性腺瘤组 ,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临床方面 ,侵袭性腺瘤组和非侵袭性腺瘤组在肿瘤大小、瘤内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PCNA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改变密切相关 ,可做为反映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侵袭性垂体腺瘤多为大腺瘤 ,肿瘤出血、坏死、囊变发生率高 ,肿瘤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和分析1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hTERT蛋白表达和EBERs基因表达.结果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较小,呈上皮样,为圆形、卵圆形,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簇状,细胞质弱嗜酸性或呈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2~4)个/50HPF,细胞无异型.间质黏液样变、胶原样变明显.肿瘤内可见巨菊形团,巨菊形团中央为嗜伊红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TERT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s基因表达阴性.结论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类型肿瘤,倾向于良性,局部手术切除多能治愈.肿瘤细胞hTERT阳性,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激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细胞EBERs基因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无关.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高表达,说明该肿瘤可能对雌激素、孕激素有比较高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新基因ANGPTL4的克隆及其在血管新生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Zhu H  Li J  Qin W  Yang Y  He X  Wan D  G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94-99
目的 克隆新基因ANGPTL4 ,并探讨其功能。方法 采用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功能筛选方法筛选人胎盘cDNA文库 ,结合RACE PCR方法克隆到一个人全长新基因ANGPTL4 ,用RH PCR方法对其进行染色体定位 ;用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ANGPTL4进行蛋白表达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试验、原代猪主动脉内皮细胞 (PAEC)体外迁移试验、PAEC体外浸润试验、PAEC体外管状试验及小鼠体内栓子形成试验探讨了新基因ANGPTL4对体内外血管新生过程的影响。结果 获取的人全长基因ANGPTL4定位于染色体 19p13 3,其原核表达产物对PAEC的体外增殖没有明显作用 (P =0 0 5 04 ) ,但ANGPTL4的 2 μg/ml剂量组对PAEC的体外迁移和浸润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 <0 0 5 ) ,对其管状结构形成也有程度不同的促进作用 ;对小鼠体内血管新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新基因ANGPTL4对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对10例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ALCL男女之比为9∶1,平均年龄38.7岁.发生部位包括颈部淋巴结4例,小肠2例,头皮2例,纵膈 1例,支气管1例.ALCL形态表现多样,细胞呈多形性,大小不等,胞质丰富,细胞核大而不规则,呈扭曲、肾形、马蹄形及花环状,甚至见多核及瘤巨细胞.免疫表型:10例ALCL均阳性表达CD30,部分表达E-MA、CD3和CD45RO,不表达AE1/AE3、CD20、HMB45、S100、CD68和CD15.结论:ALCL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与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低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