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急性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急性扭伤患35例,通过临床及X线片检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疗效有显性差异,临床治愈率100%.结论针炙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急性扭伤效果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后伸压骶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45例应用后伸压骶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患者,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JOA治疗改善优良率93.33%,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后伸压骶手法能纠正骶髂关节错位,重建骶髂关节静力稳定系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冯氏手法整复骶髂关节半脱位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冯氏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冯氏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果 经该法治疗的85例患者,均痊愈.结论 冯氏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疗程短,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手法及药物治疗骶髂关节扭伤和半脱位85例泉州市正骨医院苏源冰骶髂关节是躯干向双下肢转达承重与支撑的微动耳状关节,起拱桥式承重作用。其关节承受范围较广,是临床上较易损伤的部位。笔者从1992年以来采用手法为主,配合中药治疗骶髂关节扭伤和半脱位85例,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和传统重建钢板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60例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重建钢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髂前路蝶形钢板在骶髂关节损伤治疗中,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纠正患者的关节损伤与骨折错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第一节 骶髂关节紊乱症(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 骶髂关节紊乱症又称骶髂关节损伤与错位(或半脱位),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妇女。过去所谓"骶髂关节滑膜嵌顿",实际上是骶髂关节错开移位滑膜嵌入的结果。中医有称本病为"骶髂骨移位"。  相似文献   

7.
手法正骨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法正骨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确诊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30例,给予颈椎(定点)旋转复位和下颌关节整复手法治疗,一周2次,共治疗12次。结果临床治愈18例(60.0%),显效5例(16.7%),好转3例(10.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为86.7%。结论手法正骨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注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普勒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技术,治疗Ⅱ-Ⅲ级骶髂关节炎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方法:71例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多普勒组(DP组)24例,CT组23例,对照组24例。按不同的引导方式对骶髂关节进行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7mg/mL)治疗,并与同期非注射治疗组进行90d随访观察。观察内容:Bath疾病活动指数(DASDAI)、脊柱活动度测量学指数(BASMI)、功能指数(BASFI),同时测量指地距、4字试验(Patrick test)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的目测模拟疼痛标尺(VAS)评分。结果:DP、CT组与对照组比较,DASDAI、BASMI、BASFI及4字试验、骶髂关节压迫试验在治疗后1、7、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30d指地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随访观察中DP组与CT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治疗的47例中,DP组2例、CT组1例穿刺失败,发生率分别为8.3%和4.6%(P≥0.05);CT组、对照组各1例复查实验室异常中止观察;DP组、CT组各1例,对照组2例失访。结论:骶髂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是治疗Ⅱ-Ⅲ组骶髂关节炎的可行方法,具有安全性好、起效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多普勒引导与CT引导比较,具有简便、廉价的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及贫困患者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35-136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22例骶髂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12例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行前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CT引份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4例)。结果全组平均随访2.5年,22例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12例保守治疗者均有骨盆畸形愈合,其中4例双下肢不等长,3例遗留骶髂关节部位疼痛伴跛行;4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4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治疗CT引导下经皮骶骼关节螺钉固定术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具经甲醛溶液浸泡的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其中,男性5具,女性5具,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后路单钉棒固定组和骶髂螺钉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收集相关数据;选取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后路单钉棒固定和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的压力值下,骶髂螺钉固定组的位移明显大于后路单钉棒固定组(P〈0.05);实验组骶髂关节复位的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P〈0.05)。结论与骶髂螺钉比较,后路单钉棒系统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优势比较独特,固定效果较好,骨盆的稳定性较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分为手法整复组(34例)和药物对照组(30例)。结果疗效手法整复较药物治疗有效。结论手法整复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髂关节结核,并对其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右侧34例(55%),左侧24例(39%),双侧4例(6%)。典型CT表现:(1)骨型骶髂关节结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破坏区,并累及髂骨侧关节面。(2)滑膜型骶髂关节结核呈:①关节面模糊、糜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不规则增宽;②大块死骨或散在颗粒状高密度影;③骨质增生硬化。结论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传统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继  申爱强  吉华明 《河北医药》2011,33(10):1469-147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MSCT检查,观察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参照纽约诊断标准分析评级。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为关节面毛糙,关节面下多发小囊状骨质吸收、破坏伴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硬化、骶髂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骨性强直等。本组无0级病例;Ⅰ级2例(6.06%);Ⅱ级7例(21.21%);Ⅲ级11例(33.33%);Ⅳ级13例(39.39%)。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病变,能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做出正确诊断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骶髂关节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印例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断AS病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1)骶髂关节软骨改变:双侧49例,单侧7例共105个骶髂关节的关节软骨异常,表现为T,WI软骨信号增粗、中断、消失,呈混杂信号,T2WI软骨信号增高,表面不规则呈锯齿状;(2)骶髂关节骨质改变:双侧51例、单侧4例关节旁骨质骨髓水肿,16例脂肪沉积,双侧40例、单侧4例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及增生硬化。(3)骶髂关节间隙改变:23例关节间隙假性增宽,21例骶髂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4例骶髂关节间隙消失、骨性强直;12例骶髂关节间隙正常。结论MR骶髂关节检查有助于AS早期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5至2011年在本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1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关节、口、眼干,腰背痛等临床表现,行唇腺活检、角膜染色、泪膜破碎时间、Schirmer试验、抗核抗体谱、HLA—B27、骶髂关节CT等检查。结果年龄在27~59岁,平均45.7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10例。该组病例腰背痛11例,外周关节痛9例,足跟痛5例,口干10例,眼干8例,唇腺活检阳性率为84.6%(11/13),角膜染色异常3.1.3%(3/13),Schirmer试验阳性率30.8%(4/13),泪膜破碎时间3.1.3%(3/13),HLA—B27、抗ssA/抗SSB(+)、ANA(+)分别为76.9%(10/13),69.2%(9/13),84,6%(11/13),骶髂关节CT阳性率53.8%(7/13)。结论抗核抗体、Schirmer试验、抗SSB、SSA抗体及HLA—B27、骶髂关节CT等是辅助诊断手段;两病合并在临床上少见,及时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莉  王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4,(8):1246-1247
目的探讨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运用手法整复、尺骨鹰嘴骨牵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患儿得到回访,优良率达90.8%(69/76)。结论手法整复、尺骨鹰嘴骨牵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X线、CT、MRI三种不同影像中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1月诊治的79例患者影像资料,患者全部拍骨盆正位片及行骶髂关节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行MR骶髂关节检查。观察分析骶髂关节骨质、滑膜、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及关节下骨组织的改变。结果:158个关节中X线:0级26个(16%),Ⅰ级27个(17%),Ⅱ级55个(35%),Ⅲ级36个(23%),Ⅳ级14个(9%)。CT表现:0级2个(1%),Ⅰ级37个(23%),Ⅱ级58个(37%),Ⅲ级45个(29%),Ⅳ级16个(10%)。MRI:X线、CT检查为0级患者MRI显示关节软骨间断线样高信号并伴有不同程度增厚,梯度回波序列可见骨髓腔内水肿信号。对X线CT检查后仅见轻微变化的关节可以显示关节面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质受侵改变。结论:X线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CT对关节面骨质的侵蚀破坏、关节间隙内线样钙化较X线片清晰。MRI对早期滑膜水肿、骨髓腔内的水肿敏感特异。三者结合可准确反映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的改变.对患者能进行准确分级。  相似文献   

18.
40例幼年发病型脊柱关节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幼年发病型脊柱关节病的认识。方法:分析40例JSp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诊断分类进行讨论。结果:40例JSpA中,男性37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12:1;发病年龄4-16岁,平均(12+/-3岁),8岁后发病37例(92.5%)。首先出现外周关节炎29例(72.5%),以腰背痛为首发症状8例(20%),病程中有18例患者受累关节数大于4个(45%);7例(17.5%)出现发热症状,12例(30%)心电图发现异常改变,30例(75%)伴有轻度贫血。HLA-B27阳性率50%;26例(66.7%)影像学证实为骶髂关节炎;6例(15.4%)CT证实为骶髂关节炎,X线检查阴性,占15.4%。40例患者中,有22例(55%)确诊为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结论:JSpA的概念提出有助于幼年发病型脊柱关节病的早期诊断,CT检查有助于更早检出骶髂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武  熊萍香 《江西医药》2011,46(5):470-472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髂关节结核患者的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左侧12例(60%),右侧7例(35%),双侧1例(5%)。主要影像学表现:骨型骶髂关节结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破坏区,并累及髂骨侧关节面;滑膜型骶髂关节结核表现为关节面模糊、糜烂,骨质破坏,邻近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增宽,可见小颗粒或条块状死骨及冷脓肿及窦道形成。结论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合理选择利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已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连续行螺旋CT常规剂量(260mAs)和低剂量(60mAs)扫描,对比之间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扫描方案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及分级方面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及分级方面几乎能达到和常规剂量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