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经随机分组,Ⅰ组(观察组)9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Ⅱ组(对照组)68例患者用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结果Ⅰ组:操作时间(12.30±4.28)min、创口范围(0.18±0.04)cm,引流管留置时间(4.46±1.84)d;Ⅱ组:操作时间(30.32±9.31)min、创口范围(2.32±0.57)cm,引流管留置时间(6.98±3.75)d,皮下气肿6例,创口感染5例。2组各项比较指标比较,均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置管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确切,操作方便快速、创伤小、安全,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具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震救援中严重胸部外伤的早期治疗策略。方法玉树地震期间共收治严重胸部外伤患者35例。根据早期损伤控制性原则进行胸腹壁外固定、止痛、限制输液速度和补液量、利尿以及抗休克等保守治疗。对血气胸出血量多者行胸腔穿刺放置闭式引流;对于创伤性湿肺患者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前血氧饱和度为(82.3+4.1)%,心率为(96.4+4.3)次/min,经短期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为(88.6+3.8)%,心率(87.5+4.8)次/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低氧条件下对严重胸部外伤早期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如肋骨骨折简单外固定,合并血气胸、创伤性湿肺以及休克等重症患者给予穿刺置管胸腔闭式引流、限制输液速度和补液量、利尿和抗休克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行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冠脉支架植入术后3周内试行开胸手术患者16例,其中肺癌10例(A组)、食管癌6例(C组)。与未合并心脏疾病行开胸手术的30例肺癌患者(B组)、30例食管癌患者(D组)比较开胸术后的并发症及临床数据。结果16位患者CSI手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0~100降至〈5%。A组的平均开胸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均大于B组(均P〈0.01)。C组的平均开胸手术时间与D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多于D组(均P〈0.01),且C组中有两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行肺叶切除术是可行安全的,但行食管癌根治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口服补液对失血性休克犬肺组织含水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Beagle犬20只,先期无菌手术行颈动、静脉置管,24h后按全身血容量的40%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不补液组(n=8)、口服补液组(n=6)和静脉补液组(n=6)。失血后第1个24hTF补液组无治疗,口服补液组和静脉补液组分别从胃内或静脉输入3倍失血量的葡萄糖一电解质溶液。失血后24h起3组均给予静脉补液。于失血前和失血后第2、4、8、24、48和72小时测定动物非麻醉状态下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于失血后72h或濒死前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结果不补液组失血后72h死亡率为5/8(62.5%),口服补液组为2/6(33.3%),静脉补液组为0。不补液组ELWI和PVP失血后8h分别比失血前增加31.4%和78.8%,PaO2降低22.4%。口服补液组失血后8h ELWI[(148.4±10.3)m1]和PVPI(4.7±0.4)显著低于不补液组[(168.8±12.1)ml]和[(5.9±0.6)ml,P〈0.05],但高于静脉补液组[(132.1±8.0)ml和(4.7±0.5)ml,均P〈0.05]。口服补液组PaO2[(102.5±3.0)mmHg],显著高于不补液组[(86.3±2.9)mmHg,P〈0.05)],与静脉补液组[(99.9±3.2)mmHg]无显著差别。肺组织含水率在口服补液组与静脉补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78.3±1.19)%vs.(76.8±0.91)%,P〉0.05)],但均显著低于不补液组[(80.6±0.68)%,P〈0.05]。结论早期口服补液对肺的保护作用虽然不如静脉补液,但与不补液组相比,能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期肺血管通透性和肺水肿,减轻肺脏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在急性肺损伤大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8、10(IL-6、IL-8、IL-10)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油酸(0A)组(n=21)(鼠尾静脉注射油酸0.1ml/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OA组分为2,4、6h3个观察点,每个点7只。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kg,观察6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半定量肺损伤评分(IQA),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肺组织匀浆IL-6、IL-8和IL-10的含量。结果油酸鼠尾静脉注射可引起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OA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PaO2下降,肺湿/干重比、PMN%、IQA增加(均P〈0.01),血浆、肺组织匀浆中IL-6、IL-8、IL-10含量均显著增加(均P〈0.01)。血浆、肺组织匀浆IL-6和IL-8水平与急性肺损伤IQ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急性肺损伤时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均明显升高,IL-6在急性肺损伤时起炎症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胸部撞击所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昏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右美托咪定组(D,持续泵注5μg·kg^-1·h^-1)、胸部创伤模型组(T,接受砝码高处落下垂直撞击胸部)、胸部撞击伤后右美托咪定处理组(TD,建模后持续泵注有美托咪定5μg·kg^-1·h^-1(1.5μg/ml)。6h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测量肺湿干/比(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嗜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PMN%);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T、TD组大鼠肺W/D比和BALF中PMN%均显著高于C组(P〈0.叭,P〈0.05);TD组肺W/D比和BALF中PMN%均明显低于T组(均P〈0.01),而D组与C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胸部撞击伤后6hT组肺泡结构严重破坏,肺泡内及肺泡壁大量充血、实变,肺间隔严重增厚,肺泡腔和间质渗出严重,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TD组肺泡结构破坏程度明显轻于T组,肺泡及间质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较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胸部撞击致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震群体伤中胸外伤的救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5·12”地震中胸外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5月12~31日收治的合并胸外伤或以胸外伤为主的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94例,年龄(43.6±4.7)(11~80岁)。结果紧急气管插管25例,气管切开11例,呼吸机支持21例,胸腔闭式引流101例,加压包扎及胸带固定153例,伴有胸部以外脏器损伤者均得到相应救治。入院8h内死亡6例,8~72h死亡2例,均合并有颅脑、胸腹、骨盆等严重多发伤,无1例剖胸手术。结论对地震群体伤中胸外伤的救治,早期诊断应以物理检查和胸部X线、B超检查为主,早期治疗以保守和胸腔闭式引流为主,严格掌握开胸指征,重视多发伤的处理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注意延迟性血气胸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大鼠创伤后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4只、创伤模型组(T)24只、长托宁干预组(P)24只。检测各组动物血气、乳酸;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创伤后0.5h、2h、4h、8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用H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创伤后TNF—α 0.5h表达开始升高,2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长托宁治疗后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P〈0.01,P〈0.05),明显改善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动物的血气及乳酸值(P〈0.051,减少肺W/D(P〈0.01)和髓过氧化物酶值(P〈0.05),减轻肺组织的损伤程度。结论长托宁防治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与其调节炎性介质TNF—α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两种液体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复苏,并比较二者对创伤性休克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及血乳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进行复苏;B组用生理盐水进行复苏。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苏液体量,1周内SIRS发生率及血气中乳酸的影响。结果1.1h补液量[A组(650±130)ml,B组(1130±110)ml]、1周SIRS发生率[A组35.43%,B组54.80%],A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3.0h、3h时血气中血乳酸的变化:A、B二组在复苏0h水平相近,P〉0.05;在复苏3h时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与生理盐水相比,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复苏效率高,用量少,且能明显降低SIRS发生率及改善血乳酸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AU)模型,对照组48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注射12、24、36、48h后处死大鼠,以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肺系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质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肺组织SP—C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ALI组光镜观察可见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出现渗出物,部分肺泡萎陷。肺系数及总蛋白检测结果显示ALI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ALI组SP-C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降低,36h、48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ALI36h、48h组SP—C含量分别为0.79±0.10、0.67±0.09,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的0.96±0.11、0.97±0.13(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导致肺组织SP—C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手术后乳糜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到2006年12月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乳糜胸35例。术后胸液量小于500ml者先行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再行手术治疗。胸液量大于1000ml者直接手术治疗。结果保守治疗治愈11例,手术治疗治愈23例,拒绝二次手术l例。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如果胸液量持续增多或减少后又增多,胸液量达到或超过500ml,24h,应高度怀疑乳糜胸可能,结合实验室检查,可明确乳糜胸的诊断。保守治疗具有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漏出乳糜量大则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手术,行胸导管结扎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浆中炎性因子(IL-6,IL-10)、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和临床预后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开滦医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严重创伤患者40例,年龄在16岁以上,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2组:ISS≥40分为危伤组;20分≤ISS〈40分为重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每组20人。血样采集,用以检测IL-6,IL-10;进行APACHEⅡ;监测并发症和最终临床预后。结果临床并发症在危伤组为50%,重伤组为20%。病死率分别为危伤组30%,重伤组10%。危伤组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危伤组、死亡组的IL-6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分别高于重伤组、存活组(P〈0.01);危伤组和死亡组IL—10浓度分别与重伤组和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严重创伤患者中IL-6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726,P〈0.01),IL-10浓度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1=-0.0615,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清IL-6浓度及APACHEⅡ评分对预见患者的病死率和逐渐发展的并发症,如脓毒症、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伤急症诊断、治疗决策、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抢救的脾破裂伤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损伤81例(94.2%),其中急性78例,延迟性脾破裂3例,医源性损伤5例(5.8%);闭合性伤71例(71/81,87.6%),开放伤10例(1213%);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1例(38.3%);非手术治疗8例(9.3%),手术治疗78例(90.7%)。破裂级别:Ⅰ级10例,Ⅱ级46例,Ⅲ级19例,Ⅳ级11例。手术方式:脾切除术63例(80.8%),脾部分切除及修补术15例(19.2%)。手术后并发症12例。均获痊愈,无死亡。结论急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抢救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判断伤情,及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能获得较高的抢救成功率,也能争取保留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救治的262例严重多发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平均23.5±6.2。急诊手术164例次,其中84例在1次麻醉下分组同台完成了2个以上部位的手术。重症监护病房(ICU)平均住院(23.8±5.2)d。临床治愈205例(78.2%1,致残39例(14.9%),死亡18例(6.9%)。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主动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DCO)策略,可提高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对于辅助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内科急诊确诊的37例DIC患者,男31例,女6例;年龄38~79岁,分别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11例),400ml(16例),或600ml(10例),观察血浆输入前后患者D-二聚体(D-D)值的变化。结果3组于输入FFP后12hD-D值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0ml组的D-D值下降率为100.00%,显著高于400ml组和200ml组(分别为75.00%和72.73%,均P〈0.05),但200ml组和400ml组间的D-D值下降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DIC过程中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有助于降低D-D值,且足量补充比少量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相同气道平台压(Pplat)下不同潮气量(VT)和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方法对16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先后采用低VT(6ml/kg)和高VT(9ml/kg)两种通气,调节PEEP使Plat维持在25cmH2O水平。各方式通气1h,通气结束时测定患者呼气末容积(EELV)和气体陷闭量并计算功能残气量(FRC),同时观察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低VT通气结束时EELV和FRC高于高VT通气结束时(P均〈0.05);低v,通气结束时的气道峰)i,(PIP)、气道阻力(Raw)~lJ低于高v,通气结束时(P均〈0.01);低VT通气结束时的气道平均压(Pm)高于高Vt通气结束时(P〈0.05);两种通气结束时气体陷闭量、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PO2/FiO2)、P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一定Pplat下ARDS患者采用低VT高PEEP通气后肺容积增加,但无法辨别是肺泡复张还是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