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轻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中央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03年9月,河南省响应国家号召,在2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开始正式施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年后,为评价新农合运行后的效果,我们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社区干预因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河南省部分县(市)进行了家庭健康询问专题调查。实施新农合前专题调查在2003年,  相似文献   

3.
樊永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371-37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牧民出很少的钱,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实惠,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关怀,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政策。但是,要想把合作医疗这项惠民工程实施好、运行好,不光要有好的政策、好的制度,还要有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有一定的硬件设施和医疗设备,有一批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就目前而言,在这些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下面,笔者就我国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在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以期探讨出一点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相似文献   

4.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农民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农牧民规避疾病风险,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许多发达地区都在实行农村合作医疗,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那么在贫困地区是否也可以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在国家级贫困县察右后旗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卢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4):I0001-I00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作为一项代表最广大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大病更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我院作为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的市级医院,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疆华  薛茜 《新疆医学》2005,35(1):148-149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合作医疗”),是党和国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实施合作医疗,不但有利于农民群众有病及时就医,而且可以减轻经费开支,从而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另外,农民群众参加合作医疗,还可以大大增强互助共济意识,有利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哈密市委、市政府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有力措施,也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但是在各地的推行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如工作难开展、筹资难和农民报销难等。产生这些难题主要有宣传力度不够、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高等原因。为此,笔者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迁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1996年10月撤县设市,总面积1 208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534个行政村,一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和10个居委会;全市总户数21.1万户,其中农业户口为16.1万户,占总户数的76.3%;全市总人口6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6万人,占总人口的85.0%;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00亿元,财政收入5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7 006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抽取3240户,11692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新农合实施前后相比,农民及时就医及住院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农合促进了农民健康就医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建立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进行的大规模投入。重庆市有3 000多万人口,是大城市带大农村,其中有2 000多万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郑州市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抽取3240户,11692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新农合实施前后相比,农民及时就医及住院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农合促进了农民健康就医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的认知情况.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对湖北省905名农民进行调查.结果 农民对政府推行新农合政策的满意率为92.6%,对新农合政策运行情况的满意率为85.1%,2009年80.3%的农民参与了新农合,肯定次年参与新农合的比例为55.9%.影响以后参与新农合的因素主要为补偿比例高低、报销手续繁简和对新农合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农民能承受支付新农合金额比例最高的为20元达33.6%,希望新农合基金服务范围比例最高的是健康体检达59.0%.结论 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总体满意,希望扩大新农合基金服务范围,简化报销手续.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藏区德钦县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监督管理的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农民认为应该参与新农合的管理和监督,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听取意见,有独立的合作医疗监督组织来参与新农合管理的愿望.当地政府和管理机构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推出以农民为主的监督管理模式来推进藏区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上级政府为减轻农民看病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它和传统的合作医疗基金有所不同。它是“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自2003年在全国部分县市开展以来,较大的促进了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但通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其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难题,笔者在此浅谈一下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德政工程,办好农村合作医疗也是广大农民朋友所企盼的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已开展了多年,总的情况看,搞起来容易,难以坚持。笔者带着这个问题,结合我地区多年来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对群众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农民对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种种顾虑和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少问题。要把这项利国利民的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保障农民防病、治病等医疗卫生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一种惠民政策,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体系与制度,处理好新农合的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经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连市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坚持政府领导、群众参与、多方集资、科学管理、民主监督原则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大病统筹为主、医疗救助为辅的农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村民自治(解决还权于民)、九年义务制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税费改革(解决休生养息)后,中央为农民办的又一件大好事,对于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都京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参合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特别是中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改进和优化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抽取四川省南充市都京镇200户农民,采用走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显示新农合满意度79.5%,支持率94%。新农合的宣传力度、报销比例、农民的维权意识是影响新农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明确补偿制度,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林市农民对“新农合”的需求状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查阅病案统计资料,从经济和健康两方面分析海林市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结果:海林市农村对“新农合”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加大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