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减重训练(PBWS)对提高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20例,整个康复过程均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加PBWS;C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5周后加PBWS。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但B组与A组、C组相比大部分评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PBWS可进一步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行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电刺激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偏瘫手功能康复训练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功能训练同时配合穴位电刺激。采用偏瘫手功能分级、腕关节活动度、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手功能分级和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桡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Fugl-Meyer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但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肢功能训练中配合特定穴位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项和E项评定。结果两组患儿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抗醛固酮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130例确诊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常规治疗+螺内酯)61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69例,在入选时,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螺内酯组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螺内酯组增加(P<0.05),LVEF也有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LVEF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比(e/a)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螺内酯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和12个月收缩功能,但未改善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对持续性弛缓期偏瘫患者肌力及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持续性弛缓期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偏瘫后持续处于弛缓期的患者,17例采用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治疗,23例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患者肌力、肌张力及老年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分。结果治疗20次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高压氧配合康复训练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单纯康复训练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能够促进偏瘫患者弛缓期肌力及肌张力的提高,从而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抗痉挛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应用抗痉挛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改善的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的72例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屈肌张力均在Ashworth评分1—3级之间。治疗组36例,每天接受以抗痉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1—2小时,疗程为3个月,抗痉挛技术以Bobath易化技术为主,痉挛严重者配夹板固定,持续牵伸;对照组36例,除常规神经科用药外不做正规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比较,评估方法采用Ashworth评分法。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前后肌张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痉挛技术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尤其是痉挛出现的早期,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强化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强化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方法:10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采用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药物治疗,给予PT、OT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抗痉挛药物及抗痉挛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对治疗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ADL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抗痉挛可以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腕手矫形器治疗脑瘫患儿拇指内收的效果。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加腕手矫形器治疗拇指内收异常姿势。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ROM、FMFM均提高(均P<0.05)。结论腕手矫形器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外展活动度,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214例软组织损伤患者,其中网球肘63例、肩周炎106例、跟痛综合征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7例。观察组以患者的疼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封闭,加以按摩和药物等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疗效的总优良率为87.8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人康复操对肩关节周围炎后期康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编双人康复操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双人康复体操疗法和强制主动被动锻炼方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66%,有效率96.66%;对照组治愈率45%,有效率73.33%(P<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两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其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人康复体操疗法临床效果优于强制主动被动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方法对96例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名对照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和画钟测验(CDT)测评。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中37例(38.5%)有认知障碍。与单发病灶组比较,多发病灶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其他部位梗死组比较,额叶、丘脑及基底节梗死组的MMSE、DST、VFT和CDT评分减低(P<0.05);与无血管危险因素组相比,有血管危险因素组患者的MMSE评分减低(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病灶数目、病灶部位和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影响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损伤组、药物治疗组: AI低、中、高(10、30、90 g/L)剂量组及AI(90 g/L)+L-NAME(20 μg/L)组。药物预先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后,加入H2O2损伤心肌细胞5 h,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OS)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H2O2损伤组比较,各剂量AI可提高细胞存活力 (P<0.05),LDH漏出量降低(P<0.01),活性氧荧光强度降低(P<0.01),NO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I高剂量组比较,L-NAME组细胞存活力降低(P<0.01),LDH漏出量升高(P<0.01),活性氧荧光强度升高(P<0.01), NO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对抗H2O2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诱导NO生成、抑制活性氧生成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下床的简化康复程序对不伴认知或意识障碍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无认知或意识障碍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下床的简化康复程序,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训练。结果康复训练结束时,在康复训练时间及康复训练费用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下床的简化康复程序对不伴认知或意识障碍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脑损伤早产儿101例,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在患儿3、6、9、12月龄时进行发育评价。结果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月龄时两组智力指数(MI)和发育商(DQ)无显著性差异;9、12月龄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恢复期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其神经心理发育,降低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损伤(脑外伤、脑卒中)后注意障碍进行评定。方法采用多类型注意测验(持续作业测验、Stroop字色干扰任务、连线测验B及同步序列听觉加法测试)从不同维度对26例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和30例正常人(正常组)进行评定;整理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损伤组与正常组的注意测验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损伤组中脑外伤与脑卒中的注意测验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患者注意功能可表现为持续、选择、分配及转移性注意障碍;脑损伤后注意障碍临床表现不受病因的影响,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延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根据介入的时间将57例患者分成早期组(29例)和延迟组(28例)。两组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和关节活动度(ROM)评定,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结果早期组Mayo肘关节评分(P<0.01)、ROM(P<0.05)均优于延迟组;两组1年后随诊,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30例脑瘫患儿为针刺组,使用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30例脑瘫患儿为运动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运动组总有效率80%;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针刺组评分高于运动组(P<0.05);两组治疗后痉挛改善针刺组总有效率76.7%,运动组总有效率50%。结论针刺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较单一Bobath法治疗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摄氧效率斜率(OUE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17例,稳定型心绞痛21例,原发性高血压24例。采用症状限制性标准Bruce分级平板运动方案,同时测定摄氧量(VO2)、每分通气量(VE)。采用对数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VO2=a×lgVE+b,计算a为OUES值。应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清lg(hs-CRP)与OUES75(r=-0.506,P<0.001)、OUES100(r=-0.567,P<0.001)、LVEF(r=-0.286,P<0.01)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g(hs-CRP)(β=-0.374,P=0.006)、身高(β=-1.854,P=0.036)、体重(β=-5.033,P=0.034)是OUES75降低的危险因素;lg(hs-CRP)(β=-0.396,P=0.003)、身高(β=-2.157,P=0.013)、体重(β=-5.912,P=0.011)是OUES100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s-CRP可能是反映心肺储备功能及左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