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条件对艇员血清矿物元素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和岸勤组 (对照 )。Na、K检测用全自动生化仪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Ca、Mg、Zn、Fe、Cu、Mn、Mo和Cd、Pb、Al、Cr、Co。结果 :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航后艇员血清中的常量元素Mg均明显低于航前和岸勤组 (P <0 .0 5 )。水面舰艇组航后艇员血清中的微量元素Zn和Fe均较航前降低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艇员血清Zn较航前和岸勤组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血清Fe较航前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清Mn和血清Mo均较航前显著降低 (P <0 .0 5 )。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航后血清中的有毒元素Cd、Pb、Al、Cr、Co较航前均有增高趋向。结论 :长航对艇员血清矿物元素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其中又以核潜艇长航的影响为著 ,提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长航艇员体内元素代谢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并采取有力预防措施 ,确保长航艇员的健康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航对水面舰艇和核潜艇艇员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为改善长航艇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1)研究对象分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 ,并以岸勤组为对照 ;(2 )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进行评定。结果 :(1)SAS评分 ,两长航组艇员航后较航前和岸勤组均增高 (P <0 .0 1) ;SDS评分 ,水面舰艇组航后仅较航前增高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较航前和岸勤组均增高 (P <0 .0 1)。 (2 )焦虑发生率 ,水面舰艇组航前为 8.77% ,航后增至 2 8.0 7% (P <0 .0 1) ,核潜艇组航前为 6 .0 6 % ,航后4 3.4 3% (P <0 .0 1) ;抑郁发生率 ,水面舰艇组航前 4 .39% ,航后 2 1.0 5 % (P <0 .0 1) ,核潜艇组航前 7.0 7% ,航后 4 4.4 4% (P <0 .0 1)。 (3)PSQI总分与水面舰艇组SAS、SDS均分间相关系数 (r)分别为 0 .4 792和 0 .4 6 75 ,与核潜艇组SAS、SDS均分间r分别为 0 .4 498和 0 .4 983,(P <0 .0 5 )。两长航组的SAS与日间功能之间 ,核潜艇组SDS与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之间也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均可致艇员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增高和睡眠质量变差 ,且程度以核潜艇长航为著。睡眠质量变差与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不同特点 ,探讨其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 :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 ,岸勤组为对照。内分泌功能指标检测均采用RIA法。结果 :(1)甲状腺轴激素 :核潜艇长航后FT3和FT4 分别较航前降低 4 0 .79%和 5 1.10 %(P <0 .0 5 ) ,TSH则较航前和岸勤组升高 12 0 .0 0 %和 12 2 .76 % (P <0 .0 5 )。 (2 )肾上腺素轴激素 :与航前和岸勤组比较 ,水面舰艇组长航后COR分别升高 15 7.16 %和 138.92 % (P <0 .0 5 ) ,核潜艇组长航后AII分别升高 14 8.38%和 12 4 .17% (P <0 .0 5 ) ,ALD分别升高 313.2 3% (P <0 .0 1)和14 8.30 % (P <0 .0 5 )。 (3)性腺轴激素 :水面舰艇组航后T较航前降低 5 1.17%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与航前和岸勤组比 ,T分别降低 5 7.5 0 %和 4 8.6 5 %、E2 分别升高 86 .90 %和 82 .39%、LH则分别降低 5 6 .32 %和 5 0 .76 % ,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4)应激反应激素 :水面舰艇组航后ET较航前升高 5 4.5 4% ,NPY较航前和岸勤组分别升高 6 4.4 9%和 4 7.70 % (P <0 .0 5 ) ,核潜艇组ET航后较航前升高 6 2 .0 9% (P <0 .0 5 )。结论 :核潜艇长航造成内分泌功能指标变化的程度要大于水面舰艇长航并有其特点 ,提示前者是更为严峻的  相似文献   

4.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比较研究长时间水面和水下航行对艇员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特点 ,为提高长航艇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研究对象分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 ,对照组包括岸勤组和中国军人常模。 (2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及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 (PSSG)在长航前后对艇员进行测评和结果比较。结果 :(1)个性特征 :水面舰艇组航后内 -外向得分较航前增高 4 1.0 %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内 -外向得分较航前增高 5 7.3% (P <0 .0 1) ,并有精神质得分降低和掩饰倾向得分增高 (P <0 .0 5 )。 (2 )心身健康评分 :与军人常模比较 ,水面舰艇组航后忧郁、焦虑因子分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 ,核潜艇组航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焦虑因子分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 (3)心理应激评分 :水面舰艇组航后心理应激总分、负性情绪分、正性应对分增高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负性应对分增高 (P <0 .0 5 ) ,而心理应激总分、负性情绪分则非常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两种特殊生活和作业环境均对艇员的心理卫生状态造成了明显影响 ,但两者导致的心理行为障碍特点和造成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期航行对艇员体液免疫分子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对艇员健康的意义和影响。方法 :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 ,并以岸勤组为对照 ,比较观察两长航组的体液免疫指标变化。结果 :(1)补体系统 :C3 核潜艇组航后为 (0 .692± 0 .10 7)g·L 1,较航前和岸勤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C4 水面舰艇组航后为 (0 .4 0 5± 0 .12 8)g·L 1,较航前显著降低(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 (0 .82 7± 0 .0 96)g·L 1,较航前和岸勤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B因子水面舰艇组航后为 (0 .2 0 5± 0 .0 83)g·L 1,较岸勤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为 (0 .10 2± 0 .0 17)g·L 1,较航前和岸勤组非常显著降低 (P <0 .0 1)。 (2 )免疫球蛋白 :IgA、IgG水面舰艇组航后分别为 (0 .99± 0 .17)g·L 1和 (7.0 9± 2 .0 1)g·L 1,均较航前和岸勤组低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分别为 (2 .60± 0 .13)和 (13.14± 3.0 2 )g·L 1,均较航前升高 (P <0 .0 5 ) ,IgM为 (2 .0 6± 0 .35 )g·L 1,亦较航前和岸勤组升高 (P <0 .0 5 )。 (3)CIC(Circulatingimmunecomplex ,循环免疫复合物 )和CRP(C -ReactingProtein ,C -反应蛋白 ) :CIC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航后行分别为 (0 .0 395±0 .0 0 2 5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了解核潜艇长航前后艇员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的变化,探讨长航应激因素对艇员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集核潜艇艇员出航前后外周血标本,经血液分析仪检测,比较长航前后艇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培养出航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长航前后T淋巴细胞集落数.结果 ①长航前核潜艇艇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为(6 625.71 ±948.39)个/ml.长航后下降至(6 114.29±929.94)个/ml(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则由长航前(2 340.00±325.58)个/ml升高到长航后的(2 577.14±343.07)个/ml(P <0.05);②长航前核潜艇艇员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为(39.99±14.30)个/2×104 MNC,长航后增高至(65.85±16.80)个/2×104 MNC(P<0.01).结论 核潜艇长航应激因素对艇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面舰艇及核潜艇长航对艇员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长般对延员细胞免疫功能因子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艇员健康影响的意义,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为受试对象,岸勤组为对照,分别测定各组T细胞亚群、NK和IL-2分泌细胞、IL-1α和IL-6、TNF-α和内毒素水平,观察各指标长航前后的变化。结果:(1)与航前比较:水面舰艇航后CD3、CD8显著降低(P〈0.05),而CD16(NK细胞)、IL-2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对长航核潜艇艇员体内矿物元素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DCP -AES)测定用药组、未用药组和未出航组艇员血清Ca、Mg、Zn、Fe、Cu、Mn、Mo、Cd、Pb、Al、Cr、Co元素浓度 ,Na、K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结果未用药组艇员航后血清Na、Pb、Al分别为 (1 5 6 .89± 1 7.4 3)mmol·L- 1、(0 .6 9± 0 .1 0 ) μmol·L 1和 (2 .75± 0 .2 8) μmol·L- 1,与未出航组比较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而Mg、Mn、Mo分别为 (0 .78± 0 .1 0 )mmol·L- 1、(0 .98± 0 .1 4 ) μmol·L 1和 (0 .5 0± 0 .0 4 ) μmol·L 1,较未出航组显著性降低 (P <0 .0 5 ) ,Zn为 (1 0 .33± 2 .86 ) μmol·L- 1,降低非常显著 (P <0 .0 1 ) ;用药组艇员航后血清Na、Pb、Al分别为(1 30 .77± 1 4 .85 )mmol·L- 1、(0 .35± 0 .1 8) μmol·L 1和 (1 31± 0 .2 5 ) μmol·L- 1,与未用药组航后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血清Mg、Fe、Mn分别为 (1 .36± 0 .0 6 )mmol·L- 1、(2 8.6 9± 3.0 3) μmol·L 1和(1 .94± 0 .2 3) μmol·L- 1,较未用药组航后显著升高 (P <0 .0 5 ) ,Zn为 (2 0 .95± 3.2 4 ) μmol·L- 1,升高非常显著 (P <0 .0 1 ) ;用药组航后血清Zn亦显著高于航  相似文献   

9.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艇员细胞免疫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对长航核潜艇艇员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受试艇员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并以另一艘未出航核潜艇的艇员(未出航组)为空白对照。观察长航前后各组细胞免疫功能诸指标及TNF—α,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1)T细胞亚群:航后用药组CD3、CD4细胞数高于未用药组(P<0.05),CD8细胞数低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CD3、CD4细胞数低于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2)NK和IL—2分泌细胞:航后用药组CDl6、IL—2分泌细胞数高于未用药组(分别P<0.01和<0.05)。此外,用药组航后CD16细胞数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CDl6细胞数低于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IL—2分泌细胞数低于航前(P<0.05)。(3)IFN—γ、IL—12、及IL—1α血清水平:航后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IFN—γ、IL—12显著升高(P<0.05),IL—1α显著降低(P<0.05)。用药组IL—12水平亦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未用药组IFN—γ航后较航前降低,IL—1α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P<0.05),IL—12则降低(P<0.05)。(4)TNF—α内毒素血清水平:航后用药组TNF-α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1)。未用药组TNF—α和内毒素水平航后较航前非常显著增高(P<0.01),较未出航组升高(P<0.05)。结论:复合益生苗制剂对长航核潜艇艇员的细胞免疫功能产生了多方面的、有利于保持或恢复艇员机体免疫功能状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期航行对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某些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特点 ,探讨这些影响对艇员健康的意义。方法 :设水面舰艇组、核潜艇组 ,并以岸勤组为对照组 ,观察两长航组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1)红细胞系 :与航前比较 ,水面舰艇组航后HGB升高 11.6 3% (P <0 .0 5 ) ,HCT升高 4 0 .5 5 % (P <0 .0 1) ;核潜艇组航后RBC升高 2 4 .6 9% (P <0 .0 5 ) ,HGB升高 19.96 % (P <0 .0 1) ,MCV升高 17.4 1% (P <0 .0 5 ) ,同时HCT升高 33.4 4% (P <0 .0 5 )。 (2 )粒细胞系 :与航前比较 ,水面舰艇组航后WBC升高 5 9.6 4% (P<0 .0 5 ) ,GRAN升高 5 9.71% (P <0 .0 5 ) ,LYMF降低 2 1.6 1%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WBC和GRAN分别较航前降低 35 .0 1%和 33,2 4 % (P <0 .0 5 ) ,LYMF升高 72 .5 7% (P <0 .0 1)。 (3)巨细胞系 :与航前比较 ,核潜艇组航后PLT降低 4 6 .13% (P <0 .0 5 ) ,PCT降低 30 .30 % (P <0 .0 5 ) ,LPCR则升高 4 6 .13% (P <0 .0 5 )。 (4)血液流变学 :与航前比较 ,水面舰艇组航后全血粘度升高4 6 .0 3% (P <0 .0 5 ) ,红细胞电泳时间则缩短 31.2 7% (P <0 .0 5 ) ;核潜艇组航后全血粘度升高39.36 % (P <0 .0 5 ) ,血浆粘度升高 15 .33% ,血小板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 (海生元 )对长航核潜艇艇员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同一艘长航训练核潜艇艇员分为“海生元”用药组 (5 2人 )和未用药组 (5 7人 )。未出航组 (对照组 ,5 0人 )艇员来自另一艘未长航的核潜艇。于长航前后采用RIA法检测各组艇员内分泌功能指标。结果  (1)甲状腺轴激素 :航后未用药组FT3水平低于而TSH水平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FT4 低于航前 (P <0 .0 5 )。航后用药组FT3、FT4 水平高于而TSH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2 )肾上腺轴激素 :航后未用药组COR水平低于而AII、ALD水平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P<0 .0 5 )。航后用药组COR非常明显高于未用药组 (P <0 .0 1) ,明显高于本组航前 (P <0 .0 5 ) ;ALD亦明显高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3)性激素 :航后未用药组T水平低于而E2 水平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P <0 .0 5 )。航后用药组T高于而E2 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4 )应激反应相关激素 :航后未用药组血管内皮素 (ET)水平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 (P <0 .0 5 )。航后用药组ET明显低于未用药组 ,但高于未出航组 (P <0 .0 5 )。结论 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个层面对长航核潜艇艇员内分泌功能进行调节 ,其综合作用有助于艇员内分泌功能的平衡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对长航核渗艇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及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同一艘长航核渗艇艇员设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并以另一艘未出航核渗艇艇员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红细胞系:用药组航后佃C、HGB、MCV均低于未用药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RBC、HGB、MCV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或P<0.01),HCT只高于本组航前(P<0.05)。(2)粒细胞系:航后用药组WBC、GRAN高于未用药组(P<0.05),LYMP则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1);GRAN及MPR高于本组航前(P<0.05)。未用药组航后册C及GIIAN低于本组航前(P<0.05),LYMP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1)。(3)巨核细胞系:航后用药组PLT、PCT高于而LPCR低于未用药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PLT、PCT低于而LPCR高于本组航前(P<0.05);PLT尚低于未出航组(P<0.05)。(4)血液流变学:用药组航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而红细胞电泳时间高于未用药组(P<0.05);用药组航后血浆粘度又低于未出航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全血粘度高于而血小板凝集功能低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血浆粘度只高于本组航前(P<0.05)。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方面改善长航核渗艇艇员的血液细胞成分及流变学的变化,有效防止长航过程对艇员血液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员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受试艇员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 ,并以另一艘未出航的核潜艇艇员 (未出航组 )为空白对照。观察长航前后各组体液免疫指标血清含量变化。结果 (1 )未用药组航后IgG含量高于航前 ,IgM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P <0 .0 5 )。用药组航后IgA含量高于未用药组 ,而IgM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IgA亦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 (P <0 .0 5 ) ,IgG仅高于航前 (P <0 .0 5 )。 (2 )未用药组航后补体C3及B因子水平较航前和未出航组降低 (P <0 .0 5 ,P <0 .0 1 ) ,C4 则较航前升高 (P <0 .0 5 )。用药组航后与未用药组比较 ,C4 水平降低 ,而C3及B因子水平增高 (P <0 .0 5 ) ,但B因子低于航前 (P <0 .0 5 )。 (3)未用药组IL - 4水平航后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 (P <0 .0 5 ) ,IL - 6较航前及未出航组升高 (P <0 .0 1 )。用药组航后IL - 4及IL - 6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 ,但IL - 6仍高于航前 (P <0 .0 5 )。 (4 )未用药组CRP及CIC航后的水平均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P <0 .0 5 )。用药组航后CRP及CIC低于未用药组 (P <0 .0 5 )。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方面对长航核潜艇员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调节 ,主要体现为阻抑核潜艇长航训练所致体液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抚州市区152名健康中小学生(其中立体视锐度异常29人)的头发中Ca、Cr、Mn、Fe、Co、Ni、Cu、Zn、As、Mg、Pb、Cd、Mo、Se和Ge等15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立体视锐度异常儿童头发中Se元素含量较正常组低(P<0.05),而Zn/Cu比值则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给予富含硒元素的食物,提高体内硒含量,调整Zn/Cu比值.对防治立体视税度导常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7~20岁人群血清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检测了上海地区417名7~20岁人群的血清17种微量元素(包括12种必需微量元素)和3种常量元素的含量。其中血清Zn、Cu、Fe、Mn、Cr、Co、Mo、Si、Sn、Ni、V、Ca、P、Mg、Sr、Cd、Pb、Al、Ti共19种元素采用ICAP-9000型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血清Se由F-78型脉冲极谱仪分析。结果表明,血清Zn、Cu及常量元素等分布比较集中,Cd、Pb、Co、Sr等变异度较大。多数元素与年龄存在相关关系,其中Zn、Fe、Mn、Sr等与年龄呈正相关,Cu、Se、Cr、Pb等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血清多数元素有明显差别,整个人群血清各元素男女间基本一致,但不同时期血清元素有一定性别差异。比较不同地区血清元素的分布,表明市区人群血清Cr、Si、Pb等元素较高,而市郊Cu、Fe、Mn、Sr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 ICP 发射光谱法,测定了热区20名战士血清无机元素的含量 Mg、Fe、Zn、Cr 含量在正常水平;Ca、Cu、Nj 处于正常低限,Mn、V、Sr、Mo 较正常值分别低64、72、49和35%;Co 稍高于正常,B、Ti 比广州男性正常值高1和3倍;有害元素 Pd、Cd 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0~6岁儿童全血中矿物质元素铜(Cu)、镁(Mg)、钙(Ca)、锌(Zn)、铁(Fe)含量的年龄和地域差异,为制定相关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以全国七大区域健康查体的99 296例儿童为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Cu、Mg、Ca、Zn、Fe元素的含量,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各区域、各年龄组间的缺乏情况.结果 全国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u、Mg、Ca、Zn、Fe 缺乏,各年龄组Zn、Fe缺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Ca、Cu、Mg缺乏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和3~6岁组间Ca缺乏率存在差异,1~2岁组和3~6岁组间Cu缺乏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对儿童全血矿物质元素含量检测分析时应考虑年龄和地域因素,建议不同地域各年龄组应分别制定相应的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研究山东省内花生中元素富集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方法 采集山东省10个地市200份花生样品,依据《2020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 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对22种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花生中11种元素检出率为100%,易富集的元素B、Ni、Co、Mo含量最大值分别为29.4、16.8、1.07和5.45 mg/kg,对人体有潜在毒性的Al、Li、Ba含量最大值分别为11.0、23.2、7.38 mg/kg。地域间比较,元素Zn、Fe、B、Ni、Mo、Li、C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 3.395~2.668,P = 0.011~0.044)。品种间比较,元素Zn、Fe、Mn、B、Cu、Ni、Mo、Co、Li、Ba、C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367~6.996,P = 0.002~0.037)。花生在富集元素时,16对元素正相关,1对元素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省内花生中22种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本研究可为花生的资源开发、质量控制以及安全风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微量元素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间的关系.方法 孕晚期测定71名孕妇母血、脐血、羊水中微量元素水平,其中IUGR组21例,对照组35例,巨大儿组15例.结果 IUGR组母血清Zn,Se,Mn,Fe,Mg,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Pb,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巨大儿组母血清Fe含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Ca,Ti,Co,Li无明显差别.IUGR组脐血清Se,Mn,Cd,Fe,Cu,Mg明显低于对照组;Pb,Ni明显高于对照组;三组间Zn,Ca,Ti,Co,Li无明显差别.IUGR组羊水Zn,Se,Mn,Fe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组间Ca,Co无明显差别.结论 常、微量元素与胎儿发育关系密切,Zn,Se,Mn,Fe,Mg,Cu,Cr缺乏可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Cd,Pb,Ni升高可致低体重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宜昌市土家族地区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7种元素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30例宜昌市土家族地区子宫颈癌患者(病例组)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正常子宫颈组织以及18例其他地区子宫颈癌患者(对照1组)及10例子宫颈良性疾病患者(对照2组)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镉(Cd)、铅(Pb)、铬(Cr)、锰(Mn)、铜(Cu)、锌(Zn)、硒(Se)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Cd、Pb、Cu、Zn、Se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Mn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r、Mn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Cd、Pb、Cu、Zn、Se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和对照1组比较,Cd、Se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b、Cu、Z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2组比较,Cd、Pb、Cu、Z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Cd、Pb、Cu、Z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宜昌市土家族地区子宫颈癌患者Cd、Pu、Cu含量升高,Zn、Se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