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苯化合物是引起再障的常见病因 ,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如何使病人度过出血和感染关 ,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3月我院共收治苯中毒致再障病人 46例。入院时症状 :发热 15例 ,皮肤粘膜出血 3 3例 ,乏力 2 2例 ,头昏 2 8例 ,均无肝脾肿大。1 2 结果 死亡 4例 ,治愈及病情控制 42例。 42例中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 4例、肛周感染 1例、右下肺炎 1例均已治愈。2 护理2 1 防治出血2 1 1 皮肤…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衰竭综合征,是有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细胞数量减少所引发的,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全血细胞减少是多种病因在血液学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共同表现,即乏力、出血和感染等临床症状,故在疾病早期往往难以鉴别,必须结合血液学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中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观察是鉴别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依据,尤其是骨髓活检,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布情况,还能观察骨髓及其基质问的解剖关系,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凤艳  田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338-339
目的 为我科护理早产儿方面提供经验.方法 观察、分析治疗及护理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患儿经过18 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结论 治疗护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关键在于复温、确保有效呼吸、充分营养、预防感染、黄疸、出血等.护理就要及时准确的把好呼吸关、喂养关和感染关,要求护士掌握常规的临床护理技术和操作.  相似文献   

5.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常有反复严重感染和内脏出血者称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急性再障)[1]。急性再障贫血呈进行性加重,是内科急症之一,典型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预后极差,常规治疗措施成功率低,2年病死率达78%[2]。  相似文献   

6.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儿童最常见的骨髓衰竭综合征,包括先天性骨髓衰竭(IBMF)及获得性骨髓衰竭(ABMF)两大类。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相关症候群。其发病年龄高峰依次为儿童、青壮年及60岁以上人群。在ABMF最为代表的是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且多数病例为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目前认为,对于  相似文献   

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表现为造血紊乱和无效造血的骨髓干细胞疾病。外周血中一系或多系细胞减少,大多数病人死于出血及感染。作者收治三例老年MDS病人,年龄66~73岁。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出血,外周血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巨大红细胞,偶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粒细胞。骨髓涂片和活检增生旺盛或低下,红系或粒系或巨核系生成不良。二例Coombs’试验阳性。根据FAB标准诊断为MDS,给予强的松、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特点,旨在提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水平。方法对8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贫血、出血、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和辩证施护方法。结果经过全面细致的采用不同证型的护理措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结合证型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血细胞减少是多种病因在血液学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共同表现,即乏力、出血和感染等临床症状,故在疾病早期往往难以鉴别,必须结合血液学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其中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观察是鉴别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依据,尤其是骨髓活检,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分布情况,还能观察骨髓及其基质间的解剖关系,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1].本文对我院门诊289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进行骨髓涂片和活检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韩萍  殷晓明  石磊  杨慧清 《安徽医药》2011,15(12):1609-1610
目的对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实施针对性护理,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对46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对疾病过程可能及已经出现的贫血、感染、出血等实施针对性护理;并在3个月内进行随访。结果 46例患者未出现不良负性情绪,贫血改善,血红蛋白稳定在8~10 g·L-1;32例无明显呼吸道、泌尿道症状及体征;39例出血倾向患者中通过积极的护理和医疗干预30例未再出血,9例出血症状亦明显减轻;41例出现不良药物反应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密切观察和实施针对性护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血液病患者因化疗的骨髓毒性作用,可致严重感染及出血,为减低感染的发生率,骨髓抑制阶段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当白细胞数在(0.2~0.5)×109/L时,普通病房内的感染率高达100%。既往此类患者须住单人房间,  相似文献   

12.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毒性及免疫抑制,常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观察4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辅助应用复方皂矾丸的疗效,探讨复方皂矾丸对此类患者骨髓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齐鲁药事》2005,24(11):669-669
2005年9月1日MG1 Pharma公司和SuperGen公司宣布他们已经收到FDA关于地西他宾(Drcitabine)注射液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可批准通知。MDS是一系列影响骨髓功能的疾病,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病人。该病主要抑制骨髓再生成新的成熟血细胞而产生功能不全的未成熟血细胞,从而引起贫血、出血、感染等症。患病时间过长极容易引发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化疗的主要毒性是骨髓毒性及免疫抑制,常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观察40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辅助应用复方皂矾丸的疗效,探讨复方皂矾丸对此类患者骨髓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给予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出血防治、感染防治等,观察患儿骨髓抑制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并检测红细胞指数,观察抑制期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骨髓抑制期出现发热15例、鼻出血5例、牙龈出血3例、口腔溃疡2例,经过综合护理后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发生脑出血后死亡,其余患儿均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恢复期的MCV、MCH、MCHC指数显著低于骨髓抑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白血病患儿进行心理、口腔、皮肤、饮食等针对性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帮助患者平稳度过骨髓抑制期。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老年肿瘤合并骨髓抑制患者如何开展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从化疗方案的评估、骨髓抑制的对症治疗、骨髓抑制后的预防感染等方面开展药学监护。结果: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得以缓解,未出现与血小板下降相关的出血事件,未发生感染。结论: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使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目前认为多数AA的发病主要是由免疫因素介导,随着AA免疫抑制治疗的广泛开展,本病的预后有了极大改善。自1984年Finlay首次报道应用环孢素A治疗重型AA获得成功至今,环孢素  相似文献   

18.
<正>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骨髓异常造血或无效造血,外周血中有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及形态和功能异常的血液病。多数病人有贫血,部分有感染和/或出血,出现白血病髓外浸润现报告如下: 例1,男,52岁。因头晕、胸闷3月,骨痛伴皮肤淤点、淤斑一月。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和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和免疫学的进展,使人们对再障发病机理的认识较前深刻.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属于中医学中的“虚劳”范畴。本病主要是骨髓的造血功能障碍,红骨髓显著减少,因而出现红血细胞、白血细胞、血小板等全血细胞减少,由此而出现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症状与体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急性与慢性之别。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以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病程较短,病情较重,大多在一年内死亡。因此,在此主要介绍一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家庭调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