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痈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即“急性乳腺炎”。此病虽有内吹、外吹之分,但临床以产后外吹乳痈多见。其病因病机,正如朱丹溪所说:“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或为忿怒所逆,郁闷所遇,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通,而计不得出。阳明之热沸腾,故热甚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此不治必成痈疖。”可见厥阴之气不行,阳明之热熏蒸,肝郁与胃热互相影响是乳痈发病的关键。此病初期,如果治疗及时,应用疏肝通乳、散结解毒药物可以治愈。但确有一些患者,由  相似文献   

2.
乳房为阳明所经,乳头为厥阴所属。妇人妊娠,未产而乳汁先出,症名“乳泣”。张景岳《妇人规》中说:“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说明乳汁来源于气血所化,而气血来源于脾胃之精气所生。究其病因,不外气血虚弱,阳明胃气不固与肝经火热上冲所致。临床所见,虚证多而实证少。笔者试用芍药甘草汤治愈乳泣症,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刘××,女,20岁,已婚,农民。1984年10月28日就诊。主诉:停经将近三个月,近20多天来,乳汁自出,湿透胸襟,故来求  相似文献   

3.
顾伯华治疗外吹乳痈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吹乳痈是指产后发生的急性乳腺炎。它的发病居于各种乳房病之首。顾老对本病的论治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根据产妇的生理气血特性和乳腺组织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上从整体观出发,以通为顺,内治、外治并举,取得了卓著的疗效。一、内治贵早,以通为顺本症之成,可因乳头破碎,风邪入络的外因而得,也可由厥阴气滞,阳明蕴蒸的内  相似文献   

4.
著名老中医龚志贤,在5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有不少独到学术见解。现将跟师学习时,龚老师讲述的诊治乳痈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乳痈多见于产妇。丹溪曰:”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故本病每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医宗金鉴》治痈有分经脉依气血多寡立法之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大法血多者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仙方活命饮乃治痈疡之首方,以行气活血、溃坚破结为主,具散瘀消肿,排脓生肌之效。此方立意与乳痈病位、归经及病机多所吻合,故余治乳  相似文献   

5.
以"通"为用治疗早期乳痈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房具有脏的“藏精气”与腑的“传化物”之共性,但因其产生贮藏的乳汁只有通过正常的分泌才能在哺乳过程中产生意义,故乳房主要属于“腑”,既属于腑,则以“通”为用。一旦发生诸如乳汁不出,肝气郁结,腑气不通等病证时,就会出现乳癖,乳痈等变证。采用“通”为治则,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哺乳期乳痈为例,总结如下。1开通乳络现在的产妇多无哺乳经验,在乳导管尚未完全开放之机,大量进补高蛋白饮食,使乳汁过于浓稠,大量乳汁脂块积于乳管,乳络不通,疼痛则生。或因寒邪外袭乳管收缩而不通。治疗可内外同治。外治即通过热敷,挤压按…  相似文献   

6.
陈实功认为乳痈的病因病机为胃热壅盛,炼乳浓稠,导致气血凝滞,乳络阻塞,乳汁蕴积化热而成脓;或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而致气机阻滞,血流不畅,而成气滞血瘀阻于乳络,使乳络不通、乳汁分泌不畅而成肿成块。治疗方法上主要有通法、通补结合法、补法、内治法与外治法相合。乳岩的病机为情志所伤,以致无形之气郁与有形之痰浊、瘀血相互交凝,乳络不通,日积月累,结滞乳中而成。治疗上强调早期治疗。早期以疏肝行气为法、中期以疏肝行气与补益气血相结合、晚期以益气养荣为法。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疏导、怡情易性,但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乳痈是哺乳期青年女性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其临床特点为乳房局部肿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且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期女性,特别是以初产妇多见。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乳汁淤积、肝胃积热及外邪侵袭,使乳络阻滞,热腐化脓而成乳痈。正如《外科精义》所曰:"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厚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热盛而化脓;亦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焮热,含乳而睡,热气所吹,逆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2~8周,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因乳汁排泄不畅、不甚挤压所致。本病属中医学“乳痈”范畴,多由恣食厚味,胃经炽热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结以致乳络不通,排乳不畅而发,均为实证、热证。现将笔者对本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乳头属厥阴肝经,乳房属阳明胃经,而乳痈乃胃热肝郁所致。故取太冲疏肝解郁,乳根清阳明之滞,膻中疏调气机、解郁通乳,肩经疏理胸胁气机。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初产哺乳期妇女,年龄22~28岁;病程2~5d;乳腺炎发于单例乳房40例,双侧20例。1.2治疗方法取穴:太冲、乳根、膻中、肩井、少泽。局部皮…  相似文献   

9.
乳痈病位在乳房,病因病机多为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因饮食不节,胃中积热,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或因乳头外伤,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引起乳汁瘀滞不得出;或外邪侵袭,闭阻乳络所致。乳痈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密不可分,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清热和胃,尽快将积乳排出。肩井穴首载于《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之一,可调畅气机、疏泄肝胆,气血上行以滋养乳房,乳络通畅,清热和胃,除胃中积热,消肿散结止痛,标本兼治,切中乳痈治疗之关键,穴简效宏,为治疗乳痈要穴。肩井穴治疗乳痈的机制,从中医的角度解析为调畅气机、清热平肝和胃,气血上行滋养乳房,促使乳汁分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机制可能为调整产妇的异常体态、松解乳房及周围组织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射调节乳汁分泌,并通过免疫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乳腺炎多是由哺乳期妇女乳房部细菌感染,乳房挤压,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畅致疏泄障碍,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经络不通,气血郁滞,郁而化热成痈。属于中医“乳痈”范畴。《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临床治疗以清热解毒通络为原则。中医外治法在乳痈的治疗中有独特疗效,现归纳近几年的外治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小清 《中医药学刊》2005,23(8):1387-1388
根据乳房的生理病理,与气血的关系,探讨从瘀论治乳病。乳房疾病多与足厥阴和足阳明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有肝气不舒,肝胃蕴热,瘀热互结;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痰瘀互凝。“瘀”、“结”、“痛”为其临床基本特征。治疗应审因论治,注重活血化瘀。气滞血瘀之乳癣,宜行气化瘀;热瘀内结之乳痈,应清热化瘀;痰瘀相凝之乳疬,当消痰化瘀;乳癌术后阴虚血瘀者,需养阴化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急性睾丸炎中医证属“子痈”范畴,乃因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致气血壅滞而成,以睾丸肿胀疼痛为特征。我们采用肠痈Ⅱ号合剂治疗39例急性睾丸炎,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推拿为主治疗乳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炎多数由哺乳期妇女乳房部细菌感染,乳房挤压,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畅而疏泄障碍,胃热壅滞与阳明之热蕴结,经络不通,气血瘀滞,郁而化热成痈。属中医乳痈、乳漏等范畴;以红肿热痛蕴脓为其特征,部分患者因  相似文献   

14.
“清通饮”治疗急性乳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乳腺炎”病因虽杂,但病机不外乳络不通、乳汁壅滞,败乳蓄积,化热成痈。故治疗上,当以“清”、“通”并重,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乳消痈。中药“清通饮”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乳消痈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慢性睾丸痛之辨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因病机慢性睾丸痛属中医学“子痛”、“子痈”范畴,早在《内经》就对其作了描述,《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元·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疝本肝经且通勿塞状》中曰:“两丸寒痛,足阳明脉气之所发也。”“邪气客于中厥阴之经,令人卒疝,故病阴丸痛也。”明代虞抟在《医学正传·疝气》中指出:“子和论七疝,病源至为详悉,但其处方一以攻下法为主治,不能使人无疑耳!……我丹溪先生独断为湿热,此发为古人之所未发也。夫热郁于中而寒束于外,宜其非常之痛,故治法宜驱逐本经之湿热,消导下焦之瘀血。”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  相似文献   

16.
一般乳汁不足多从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论治。然产后多瘀,瘀血内停不仅妨碍气血的运行,也影响新血的化生,同时阻碍乳络的通畅,可致乳汁分泌减少。正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缺乳门曰:“产后缺乳因瘀血停留,气脉壅滞,其乳必胀。”治宜行瘀通乳。我们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味主之,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17.
已故上海名医曹惕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其独到的经验。笔者曾随师学习,现将曹老对心绞痛的认识以及辨证治疗的经验整理如下。一、对心绞痛的认识曹老认为心绞痛的症状虽见于心,而其病气多来自他脏,即由于脏腑厥气冲逆,及于心之本经而引发,故曹老称它为“冲心痛”。证之《内经》,有“诸心之痛,皆厥气上冲也”,并有“厥心痛”、“脾心痛”之说。其发病的原因及病机,曹老认为主要是脏腑气血失于“通”之故。不仅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五脏亦以通为补。他认为六腑之通出于外,化糟粕而排出体外;五脏之通则通于内,散精微、输气血而濡养机体。气血不通可猝然为病,故人生气血贵乎流通。而  相似文献   

18.
妇科中的乳房疾患,如乳痈、乳癖、乳核、乳岩等,前人都有详细论述,而乳头疾患很少单独提及。即有记载,也只作为乳房疾患的兼症而混同论治。其实乳房属足阳明经,乳头属足厥阴经,部位相连,治法却同中有异。如仅是乳头疾患,自应多从厥阴经考虑,现举案例三则介绍如下。一、乳眼不通刘某某,23岁,生第一胎后,乳眼不通,乳房胀满,先后用吸奶器及小儿吮吸的方法仍未能通。三四天后乳房红肿,牵连胸部及腋下胀痛。曾服中药及猪蹄煎汤频服,乳汁仍然不出,愈觉胀闷难忍,焦急万分,邀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乳房的生理病理,与气血的关系,探讨从瘀论治乳病.乳房疾病多与足厥阴和足阳明关系密切,其病机主要有肝气不舒,肝胃蕴热,瘀热互结;肝肾不足,气滞血瘀,痰瘀互凝."瘀"、"结"、"痛"为其临床基本特征.治疗应审因论治,注重活血化瘀.气滞血瘀之乳癖,宜行气化瘀;热瘀内结之乳痈,应清热化瘀;痰瘀相凝之乳疬,当消痰化瘀;乳癌术后阴虚血瘀者,需养阴化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0.
乳痈一证,多因热毒壅结,气血淤滞而成,多因气郁吹乳所引起。《诸病源候论》程种龄云:“复有乳儿之际,为儿口气所吹,致令乳汁不通,壅滞肿痛,不急治,则成痈。”《医学心悟》说明成痈之因是由乳汁蓄积,壅塞乳管,郁入而酿成。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通络,令其毒热消解,气血通畅,则肿消痛止,乳汁流畅。消结丸具有活血祛淤,软坚散结通络之功能,外加金银花、蒲公英、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消痈,诸药合用共奏其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